大消费行业11月投资策略:坚守消费龙头,分享中国成长

消费白马是否估值偏高、机构“抱团取暖”是否会瓦解、科技股崛起是否会导致消费股崩盘,目前市场担忧主要集中于这三点。

作者:訾猛,邱苗 

来源: 猛哥看商业

投资要点 

投资建议:①从宏观层面看,消费已全面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成为经济增长核心驱动力;②经济下行压力下,预计未来整个消费增速会变得更加平稳,增长的核心驱动力逐渐从投资驱动,变为多因素共同驱动(人均可支配收入、财富分化效应、低线城市消费升级等);③建议投资者沿两条主线挖掘大消费行业投资机会:A.供给看效率:伴随中国经济进入挤压式竞争时代,经营效率高、竞争优势强的一线龙头,可以通过挤压中小企业市场份额来获得成长;B.需求看红利:从人口结构和消费阶段来看,三四线城市的人口红利还在继续,这些城市人口基数大、收入增长快、边际消费倾向高,大多处在大众消费和品牌消费阶段,为美妆、白酒、零食、免税、体育、休闲娱乐、户外运动等细分领域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建议增持食品饮料、零售、家电、轻工、农业、社服、纺服板块,尤其是成长路径清晰、竞争优势明显的龙头企业,重点推荐公司及盈利预测见表9。

目前大消费行业主要存在三大市场分歧。消费白马是否估值偏高、机构“抱团取暖”是否会瓦解、科技股崛起是否会导致消费股崩盘,目前市场担忧主要集中于这三点。我们认为,大消费行业进入下半场后,估值体系会从PE向DDM切换,以前是给“增长”估值,未来是给“竞争优势”估值,竞争优势稳固、业绩稳健增长的消费龙头估值水平是有支撑的。消费属于长周期的产业投资逻辑,如果不出现持续的业绩低于预期或者极端的外部事件,“抱团”现象很难打破,科技股的崛起并不会导致消费股崩盘,但可能会影响超额收益

从资产配置的角度解读大消费行业。我们回顾了美国、英国、日本股市,发现大消费行业是盛产长牛股的“摇篮”,这些消费品公司不仅成功穿越了多个经济周期波动,还为投资者带来了惊人的超额回报。从资产配置角度而言,消费行业β系数更低,更受大资金青睐,无风险利率缓慢下行的大背景下更是如此。同时,MSCI第三次提升A股纳入比例,反映出海外资金“长期做多中国、加仓大消费”的信心。

消费行情未来值得期待。①2020年市场热点可能会从大龙头走向小龙头,重点关注需求驱动、行业格局发生积极变化的投资标的;②重视低线城市需求红利,精选高景气度消费行业;③房地产竣工面积出现好转,地产后周期产业链值得关注,尤其是家电板块——行业增速触底、竞争格局稳定向好、龙头公司竞争优势继续扩大,这三个确定性下,家电板块2019年底有望从确定性折价走向确定性溢价。

风险提示:经济增速放缓,中美经贸摩擦,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一、大消费行业11月投资策略

1、消费全面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成为经济增长核心驱动力

从宏观层面看,消费已全面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成为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稳定器”和“压舱石”。回顾历史,GDP构成中消费、投资、出口的比重变化经历过三个发展阶段:①1990-2002年,消费占GDP比重在60%以上,投资和出口占比相对较少;②2003-2010年,随着中国加入WTO,投资、出口占比显著提升,消费占比逐渐下降至50%以下;③2012年以后,随着对公消费占比下降,居民消费接棒复苏,最终消费占比开始提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贡献率为76.2%,比上年提高18.6%,对GDP增长的拉动达到5.03%,均远高于投资和出口。至此,大消费行业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中的“头马”,成为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稳定器”和“压舱石”。

整个消费增长的核心驱动力逐渐从投资驱动,变为多因素共同驱动(人均可支配收入、财富分化效应、低线城市消费升级等),预计未来消费增速会变得更加平稳。回顾历史,中国消费与经济关系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①2000年以前对公消费占比低,消费主要受人均可支配收入、消费者信心、CPI等因素影响;②2000-2012年对公消费占比提升,固定资产与房地产对消费拉动效果显著,尤其2009年四万亿刺激经济计划时期,固定资产投资成为短期消费的主要拉动因素;③2012年之后,房地产对消费影响加大,同时居民消费逐渐承接对公消费成为拉动消费的主要力量。2018年下半年以来,整个消费增长的核心驱动力已经逐渐从此前的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驱动,变为多因素共同驱动,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财富分化效应、三四线城市消费升级、下沉市场贡献增量空间等,均会对消费增长造成影响,我们判断,未来整体消费增速也会变得更加平稳。

2、未来大消费行业的演变趋势:供给看效率,需求看红利

我们认为,未来两个大的消费方向,可以概括为:供给看效率,需求看红利”。从供给端来看,整个消费板块的增长已经进入挤压式增长阶段,企业之间的竞争体现更多地体现为效率之间的竞争,而效率又体现为企业管理能力和管理团队的竞争。从这个角度而言,投资者应该重点配置龙头企业,一线龙头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竞争优势,通过挤压中小企业的市场份额来获得成长。从需求端来看,虽然整体宏观经济增长放缓,但很多行业依然具备较大的红利空间,比如三四线城市的人口红利还在继续,这些城市人口基数大、收入增长快、边际消费倾向高,大多处在大众消费和品牌消费阶段,为白酒、零食、化妆品、免税、体育、休闲娱乐、户外运动等细分领域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我们可以从2019年“十一”黄金周表现加以佐证,京东大数据显示,“十一”低线城市(3-6线)下单金额平均增长20%,涨幅优于一二线城市,白酒、家电、智能数码、美妆、箱包订单量较往年有明显提高。除产品端渗透率不断提升外,低线城市(3-6线)服务型消费猛增,旅游、免税、餐饮、电影等全面呈现向好趋势。

3、消费进入下半场,市场热点可能会从大龙头走向小龙头

2020年市场热点可能会从大龙头走向小龙头,重点关注需求驱动、行业格局发生积极变化的投资标的。回顾2019年市场行情,从火爆的猪肉概念,到白酒的一路飞涨,大消费无疑是A股市场最热门的投资主题。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6日,白酒、牧业、食品饮料年内上涨89%、87%、61%,在112个申万二级行业中排名第2、3、7,大幅跑赢同期大盘表现。然而,大消费是一个较大的主题,涉及的细分行业和上市公司繁多,我们认为未来市场投资的热点,可能会从贵州茅台、五粮液、海天味业、格力电器、美的集团等公认的大龙头,逐步走向一些细分领域的小龙头,例如化妆品行业中的壹网壹创、零食行业中的三只松鼠、绝味食品等。相较而言,这些企业的营收和市值规模可能不及大龙头,但所处的行业都处于快速成长期,行业竞争格局日渐清晰,这些企业正在凭借建立起来的竞争优势,迅速抢占市场份额,投资机会也越来越大。

以美妆代运营龙头壹网壹创为例,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公司依靠整合营销、产品开发优势不断提升市场份额,业绩全面加速向好。化妆品是大消费中的偏早周期行业,行业还处于快速增长期,尤其是这几年小红书、抖音对消费者的教育以及拼多多将低线城市消费人群激活成为互联网用户,化妆品从一二线向三四线加速渗透,人均使用金额也在不断提高,这给国货品牌带来巨大机遇。公司自2012年开始为百雀羚提供电商服务,助力品牌夺得2015-2018年双十一天猫全网美妆类目三连冠。近年来公司又新增宝洁、露得清、伊丽莎白雅顿、爱茉莉、佰草集等国内外重量级客户,优异的成绩彰显了公司在整合营销、产品开发等方面的独特优势,而IPO上市后,公司资金实力进一步提升,有望加速公司客户拓展。

4、三四线城市人口红利仍在继续,重视消费升级巨大机会

三四线城市仍处在品牌和向品质化升级时代,五六线城市还处在大众消费品时代,预计需求红利可维持3-5年。从收入和城市分层来看,国内区域广阔,区域之间经济差异巨大。我们根据人均GDP将中国的城市 分成了6档,国内一二线城市已经进入了品质化、简约化消费阶段,覆盖人口3.9亿,占中国总人口的28%;三四线城市还处于品牌化消费阶段,正向品质化消费进化,覆盖5.7亿人口,占中国总人口的41%;五六线城市还处于大众消费阶段,覆盖4.3亿人口,占中国总人口的31%。整体而言,中国有10亿人口处于大众消费和品牌消费阶段,人口基数大,收入增长快,边际消费倾向高,认知程度较低,消费企业获利难度小,为超市、电商、国货品牌等带来巨大发展空间。

精选需求红利驱动下的高景气度行业,例如白酒、零食、化妆品、免税、体育、休闲娱乐、户外运动等。我们认为,棚改货币化使得城镇化进程加快,使得低线城市人群逐渐转向享受美好生活,农村生活方式城市化,健康化、家庭化、追求精神消费等新的理念正在形成。举例说明,在三四线城市家庭中,食品和日用品的采购比例通常达到90%左右,过去是满足温饱和柴米油盐,现在是要“吃得好”、“吃得健康”,作为正餐补充的休闲零食行业迎来快速发展,三只松鼠、绝味食品等零食企业实现爆发式增长。在三四线城市,随着电商、海淘的普及,年轻人的消费欲望也走上了轻奢,化妆品和彩妆成为消费者偏爱购买的奢侈品类。除产品端渗透率不断提升外,低线城市(3-6线)服务型消费猛增,旅游、免税、餐饮、电影等全面呈现向好趋势。

5、房地产边际改善带动后周期产业链,家电值得重点关注

房地产竣工面积出现好转,地产后周期产业链(家电、家具等)值得关注。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1-9月,全国房地产新开工面积16.57亿平米,增长8.6%;房屋竣工面积4.67亿平米,同比下降8.6%,降幅收窄1.4pct,单月增速4.8%,增幅上升2pct。房地产新开工、竣工增速剪刀差收窄,单月销售面积连续三月同比增长,显示出房地产市场较强的韧性。我们认为,经济下行压力下,基建逆周期调节力度可能会超出市场预期,地产后周期产业链有望持续受益,例如与房地产销售有较强相关性的家电、家具行业。以家具行业为例,其消费市场主要来源于人们购买房产后配套购买家具的需求,受房地产市场住宅商品房和二手房交易市场的影响非常大。通过对家具行业历史近20年数据的复盘,我们发现行业先后经历过五次相对明显的增速变化,其变化与地产增速变化的滞后期约为9~12个月。房地产边际改善对家具行业无疑有着积极的影响,一旦竣工面积持续回升,家具市场也有望持续向好。

值得注意的是,家电行业与房地产市场同样存在“良好的”正相关关系。一般而言,空调、冰箱、洗衣机安装滞后现房6-9个月,滞后期房24-36 个月,油烟机安装滞后现房3-6个月,滞后期房21-33个月。因此,市场通常用“地产后周期”来表达地产和家电的领先滞后关系,将地产成交量和竣工作为家电行业的关键领先指标。地产对家电需求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测算上,都有明显的拉动作用,过去10年中,地产年均贡献行业增速超过1pct,同时还部分对冲了非地产因子产生需求波动。

除房地产边际改善信号外,家电行业的投资逻辑还在于三个确定性。

①行业增速不会进一步大幅下行的确定性:2019年三季度家电行业整体收入同比提升4.1%,增速环比Q2的8.7%降低4.6pct,这一增速在过去5年中处于低位,2015年的大幅负增长主要是空调行业大力去库存所致,而当前空调行业的库存压力远小于2015年,因此家电行业增速再下台阶的风险不大。

②竞争格局稳定向好的确定性:通常而言,毛利率和净利率能够反映出行业竞争格局的好坏,当一个行业在恶化的时候,竞争者采用“价格战”抢夺份额的动机会增强。从2019年三季报来看,白电、厨电、小家电、照明等主要家电子行业竞争格局稳定,并未出现上市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大幅波动的不利信号。

③龙头公司竞争优势继续扩大的确定性:在经历多次价格战、渠道战后,家电行业大量中小企业逐渐淘汰出局,行业集中度大幅提高, 部分细分品类已进入寡头竞争阶段发展。在线下市场,冰箱、洗衣机、空调TOP3零售额份额合计分别为58.57%、63.24%、74.61%,同比提升2.34、1.57、0.53个百分点,三巨头美的、格力、海尔的优势进一步加强,在产品份额、收入占比、利润占比等指标方面更为突出。2019年上半年,三巨头的收入占比达到61%,较上年提升近8个点;净利润占比达到74%,较上年提升6个多点。在如此高的龙头集中度下,中小企业基本失去了在家电业腾挪的空间。

基于以上,我们认为,从确定性折价走向确定性溢价,将成为家电板块年底行情的主旋律,建议增持不确定性减少的家电龙头。首推白电厨电龙头:白电:格力电器(000651.SZ)、海尔智家(600690.SH)、美的集团(000333.SZ);厨电:老板电器(002508.SZ)、华帝股份(002035.SZ)、浙江美大(002677.SZ);小家电:九阳股份(002242.SZ)和苏泊尔(002032.SZ)。

二、大消费行业市场主要争议点

1、消费白马年初以来持续走强,市场担忧估值是否过高

探讨估值问题前,我们先回顾下美国20世纪70年代初的“漂亮50”行情。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美国股市涌现出一批优质龙头公司(以大消费行业为主),凭借稳健的盈利和龙头壁垒备受机构追捧。自1971年底起,“漂亮50”股价和估值水平迅速抬升,1972年底估值中位数超过40倍,最高的宝丽来公司估值甚至超过了90倍,而同期标普500估值中位数仅为12倍。从投资回报率来看,1970年6月至1972年底,“漂亮50”指数累计上涨89%,相较标普500获得35%超额收益。

反观中国,目前消费板块最大的争议点无疑是“估值是否过高”。年初以来,A股消费白马股价持续走强,贵州茅台、中国平安、恒瑞医药等屡创新高,基金“抱团取暖”的格力电器、美的集团、海天味业等个股走势同样强劲。从估值情况来看,大消费板块无论市盈率(PE)还是市净率(PB),均处于相对高位。举例说明,食品饮料PE为32.17倍,达到历史百分位68%,PB为6.5倍,达到历史百分位81%;细分白酒板块市盈率更是高达32.17倍,远高于历史均值水平;家用电器、汽车、农林牧渔的估值也不便宜,PE分别为22.13倍、23.89倍、34.22倍,达到历史百分位58%、56.39%、41%。

但我们认为,消费行业不能简单地按照市盈率(PE)判断估值水平高低。主要基于以下三点理由:①宏观层面,消费已成为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稳定器”和“压舱石”,消费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消费未来稳定增长的确定性更强;②产业层面,消费产业由上半场流量红利阶段逐渐进入下半场存量竞争阶段,由需求驱动逐渐转向供给驱动,由过去加杠杆粗放式的增长逐步转向竞争优势驱动的高质量增长,最终完全转向由产品品牌、运营效率、技术创新等核心竞争优势驱动产业发展;③微观层面,消费品基于竞争优势实现成长三步曲路径更加清晰,构建竞争优势→在竞争优势基础上获得超额利润→在获得超额利润的基础上构建长期成长性,龙头企业持续成长的核心源泉来自于竞争优势,成长稳定性与确定性加强。

基于此,消费行业估值体系应该由PE向DDM转变,以前是给“增长”估值,未来是给“竞争优势”估值。消费品公司创造价值的三步曲为“构建竞争优势→产生超额利润→长期成长性”,第一阶段企业享受发展红利,估值方法主要以PE、PEG为主;第二阶段企业逐步构建竞争优势,通过成长三步曲实现价值创造,基于竞争优势获得持续成长,通过给“增长”估值逐步转向给竞争优势估值,估值方法由PE、PEG向DDM转变。通常而言,消费行业需求相对稳定,强势品牌、高效运营往往能够有效转化为稳定的盈利和现金流,能够满足应用较为严苛的DDM模型。

利用DDM构建消费品行业估值框架体系,基于竞争优势的盈利稳定性与持续性更强。从公式来看,DDM模型中,分子端盈利能力、成长性描述投资者对企业未来经营的预期,即对客观世界“物”的预期;分母端主要描述风险预期的变化,即投资者的内心世界,其中风险评价描述的是对风险的判断,β×风险评价代表了投资者对分子端企业盈利预期的风险预期,无风险利率、风险偏好描述的是投资者的投资心态。DDM模型表明企业核心价值在于远期经营价值折现,对企业盈利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提出了较高要求。消费行业从需求驱动向供给驱动发展, 从增量竞争向下半场存量结构优化转变,消费品企业由过去的渠道、营销驱动逐步向运营、产品、品牌驱动发展,龙头企业通过竞争优势逐步获得长期成长性,呈现出的财务特征即为盈利与现金流稳定。

以我们熟知的雀巢公司为例,一旦建立起稳固的竞争优势、持续的盈利能力,估值不会下降,反而会屡创新高。作为全球化食品巨头,雀巢公司1989-2000年处于快速发展期,这一阶段PE估值稳定提升;2000-2008年,PE估值与营收增速同步波动;2009年至今,雀巢通过并购整合,业务板块与产品品牌不断壮大和完善,实现了高度稳健的内生增长,估值溢价越来越明显,2017年PE达到历史最高水平35倍左右,为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

雀巢的案例并非“个案”,纵观整个海外市场,消费龙头进入成熟期后,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可能趋缓,但估值水平并不会下降。除了上文提到的雀巢,宝洁和耐克在经历了高速增长期后,目前已进入平稳发展阶段,但估值水平仍持续提升;沃尔玛快速成长扩张期估值明显提升,增长趋缓后估值中枢有所回落,但2011年起超市行业平稳发展,沃尔玛凭借竞争优势逐渐占据垄断地位后估值迎来向上修复;可口可乐持续高分红机制下,PE估值稳定在20X以上;帝亚吉欧营收与业绩增速趋缓后,估值持续提升。以上案例均说明,消费龙头一旦建立起足够深的“护城河”,稳健增长、市占率提升、盈利改善、持续分红等就足以支撑其估值水平。有趣的是,如果将中外消费龙头估值和增长进行对比,海外龙头营收和净利润普遍为个位数增长,甚至出现负增长,但与国内龙头估值相比并没有太大差异。

2、机构“抱团取暖”达到历史高位,市场担忧是否会瓦解

从市场交易层面而言,机构“抱团”消费白马的交易热度达到历史高位。尽管大消费行业估值并不便宜,但众多机构资金依然保持较高的配置热情。以公募资金为例,过去3年公募的持仓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呈现向A股核心资产“抱团”的趋势,其中前50大重仓股市值占比从2016年的27%上升至目前的50%以上,白酒板块持仓比例突破历史新高,食品饮料中的大众品、家电中的白电也处于历史较高水平。 

我们认为,消费行业属于长周期的产业投资逻辑,如果不出现持续的业绩低于预期或者极端的外部事件,“抱团”现象很难打破。仍旧以美国“漂亮50”为例,“漂亮50”行情走向终结主要有三方面原因:①美国大幅的财政赤字和信贷扩张积聚高通胀泡沫,粮食危机触发CPI上行,美联储不得不加速收紧货币政策;②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导致通胀进一步恶化,原材料成本上升侵蚀企业盈利,企业毛利率和盈利增速双双下行,股市由牛转熊;③自1973年起,“漂亮 50”的盈利增速和ROE开始回落,盈利稳定性受到市场质疑。我们认为,A股机构“抱团取暖”的现象只可能在两种情况下被打破:第一种情况是消费龙头业绩持续低于预期,但目前而言,贵州茅台、五粮液、格力电器、美的集团等白马股营收和净利润保持稳定增长;第二种情况是像美国“漂亮50”那样,A股遭遇大的外部变动,例如中美摩擦全面升级或全球经济断崖式衰退,但目前来看概率很小。短期市场调整不会使得当前市场偏好的价值风格完全转向,白马蓝筹等“核心资产”依然是机构的配置重点,我们认为消费白马“抱团取暖”的现象还会延续,市场无需过分忧虑。

3、“减消费、增科技”现象出现,市场担忧消费股是否遇冷

从2019年三季度持仓情况来看,基金确实出现了减仓消费、加仓科技的现象。2019年上半年末,高科技板块在公募基金配置比例中处于6年新低,科技板块市盈率和市净率也处于2010年以来30%分位以下。随着政府迫于外部压力逐渐将大力发展自主核心科技技术作为长期发展战略,自8月份开始,A股科技股整体走强,不管是电子、通信、计算机甚至军工板块,分别走出了华为产业链、5G产业链和自主可控等主题。从2019年三季度持仓情况来看,主动投资偏股型基金三季度对立讯精密、恒瑞医药和海康威视大幅度增持,对伊利股份、美的集团、招商银行、五粮液等个股有所减持,展示了市场对科技、消费主题此消彼长的关注趋势。

我们认为,前期涨幅较高的消费板块出现减持属于正常现象,科技股的崛起并不会造成消费股的崩盘,但可能影响消费股超额收益。如果将A股市场风格进行划分,大致可划分为四大类:消费、科技、金融地产、周期(基建及大宗商品)。年初至今,消费、科技两大板块先后崛起,涨幅约为50%、44%,而金融地产、周期板块涨幅明显落后。若考虑到具体个股中的股价涨幅与估值的比较,确实存在部分资金由高估值板块流向低估值板块的可能,但科技股的崛起并不会造成消费股的崩盘,只会影响消费股超额收益。在当前A股的存量行情下,只要国内政策基调保持稳定、外围不出现重大风险事件,市场风格短期内就不会完全切换,长线资金的配置风格依然“偏防守”,高ROE、业绩增速稳健的消费品种就会受到青睐。

三、从资产配置角度分析大消费

1、借鉴海外成熟市场经验,大消费行业是盛产牛股的摇篮

1.1. 美国:快速消费品是美国股市长期大牛股的摇篮

回顾美股近50年历史,快速消费品、医药行业诞生了很多投资回报率惊人的长牛股。在《投资者的未来》一书中,西格尔教授通过对1957-2003年标准普尔500指数成份股进行数据分析,整理出 1957-2003 近 50 年间美国股市回报率最高的20只股票,这20家公司不仅成功穿越了多个经济周期波动未被市场淘汰,并且平均取得了942倍的投资回报,大幅超越同期标普500指数。这20家公司中有11家来自快速消费品行业,6家来自医药行业,比例高达85%,包括大名鼎鼎的菲利普莫里斯公司(大型烟草生产商,投资回报率4625倍)、小脚趾圈实业公司(糖果公司,投资回报率1090倍)、可口可乐(饮料制造商,投资回报率1051倍)、百事可乐(饮料制造商,投资回报率865倍)、高露洁棕榄公司(家具护理公司,投资回报率760倍)、亨氏公司(营养食品生产商,投资回报率635倍)。

1.2. 英国:消费行业中食品饮料及快消品大市值公司多

英国公司市值排名前20的股票中,消费行业占据7个席位。回顾2008-2018年十年间,英国市值最高的20家上市公司,Unilever、帝亚吉欧、力拓集团、利洁时、康帕斯集团、帝国烟草、乐购这7家公司均属于消费行业,十年间累计涨幅分别达到2.70倍、2.92倍、3.44倍、2.18倍、5.31倍、1.07倍、-0.32倍,除乐购外收益率均跑赢同期富时100指数。

1.3. 日本:汽车股表现优异,成为拉动日本经济增长引擎

汽车为日本最为倚重的支柱产业,汽车股崛起成为日本经济增长的缩影。众所周知,日本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二战后得到美国的帮助,日本经济迅速崛起,成为经济大国。20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的经济还曾经一度有赶超美国的态势,直到2010年,日本GDP才被中国超越。事实上,日本经济能够实现腾飞,汽车产业功不可没。2018年汽车产业在日本工业产值中的比重达到40%,汽车与相关产业至少为日本提供了超过530万个就业岗位,占据日本劳动人口的10%。而日本2008-2018年收益率排名前十的公司中,斯巴鲁、五十铃汽车、东方乐园株式协会这三只消费股分列第二、第四、第九位,汽车股排名靠前,其年化收益率达到29%、23%、21%,累计涨幅为11.3倍、7.24倍、5.55倍,均大幅跑赢日经225指数。

2、消费龙头超额收益显著、β系数更低,更受大资金青睐

消费龙头股无惧市场波动,股价表现远远跑赢大盘。复盘10年股价表现,贵州茅台、五粮液、伊利股份、海天味业、格力电器、美的集团涨幅达到10.8倍、6.1倍、7.6倍、5.6倍、9.1倍、5.3倍,而同期沪深300指数只录得16%涨幅,远远跑输消费白马股。展望未来,内需消费占GDP的比重越来越高,消费升级趋势不断延续,消费龙头只要能够保持产品竞争力和公司所处的行业格局,最终的盈利和财务表现仍然会长期向好,未来跑赢大盘仍然是大概率事件。

其它行业频频暴雷,食品饮料、家电等消费白马业绩经营稳健,比较优势和防御属性凸显。2018年底以来,市场上出现了大量曾经的明星白马股暴雷,遍布各个行业,医药、基础化工、环保是重灾区,而本轮白马股暴雷潮基本未涉及食品饮料、家电等消费行业。同时,白酒、乳制品、调味品、家电上市公司财报内容相对比较简单,业务模式容易理解,在白马股中具备比较优势和防御属性。对其它行业白马股的避险行为引发的重仓股再配置,也是本轮白酒、家电领涨的一个原因。

消费行业从产业角度而言属于持续成长性行业,β系数更低,更受大资金青睐,无风险利率缓慢下行的大背景下更是如此。通常而言,我们使用β系数衡量行业和企业的系统性风险,当投资者有很大把握预测到一个大牛市的到来时,应该选择那些高β系数的证券,它将成倍地放大市场收益率;相反,在一个熊市到来或市场走势较为疲软时,投资者应该选择那些低β系数的证券,从而抵御市场风险、避免损失。显然,当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国内外资金的配置风格是偏防守型的,对分子端盈利不确定性的容忍度较低,β系数越低越好。而消费行业龙头企业通过竞争优势逐步获得长期成长性,呈现出的财务特征即为盈利与现金流稳定,对应的β值很低,很好地满足了大资金的稳健需求。

3、资金配置热情达到空前水平,MSCI再扩容加速外资流入

从国内资金配置的角度而言,消费白马的配置热情达到空前水平。尽管消费行业已然位于估值高位,但众多机构资金仍然对其颇为追捧。以公募资金为例,过去3年公募的持仓结构发生明显变化,正呈现向核心资产“抱团”的趋势,其中前50大重仓股市值占比从2016年的27%上升至目前的50%。根据Wind最新公布的基金重仓持股比例,2019年三季度整体保持稳定,食品饮料、家电、农林牧渔、汽车的重仓持股比例达到16.61%、5.30%、2.42%、2.08%;而从另一个更直观的指标来说,2019年三季度食品饮料、家电、餐饮旅游、农林牧渔明显超配,超配比例分别达到8.81pcts、2.71pcts、0.65pcts、0.42pcts。

从海外资金配置的角度而言,MSCI第三次提升A股纳入比例,北上资金加速流入,大消费行业占据配置榜首。随着A股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叠加A股纳入MSCI、富时罗素、标普道琼斯等国际主流指数并稳步提高纳入权重,近两年外资加速流入A股——2017年、2018年陆股通分别净流入1997亿、2942亿;2019年初至今,外资通过陆股通渠道已累计净流入8675亿左右。那北上资金主要流入哪些行业呢?毫无疑问,消费行业是最大的去处,北上资金持股市值最高的前4大行业是食品饮料、耐用消费品与服装、银行和医药生物,持仓市值均超过千亿元。11月8日,MSCI再次宣布,将实施纳入A股扩容的第三步,将指数中所有大盘A股(包含符合条件的创业板标的)在MSCI新兴市场指数中的纳入因子从15%增加至20%,而根据此前披露的名单,大盘股公司主要分布于食品饮料、家电、医药、非银和地产,反映出海外资金“长期做多中国、加仓大消费”的信心。

四、投资建议

从两条主线主线挖掘投资机会。①供给看效率:中国经济进入挤压式竞争时代,经营效率高、业绩增长稳健、竞争优势明显的龙头企业,通过挤压中小企业的市场份额来获得成长,预计以庞大内需驱动为背景的消费白马股仍将在中长期具有较好的成长空间,值得重点关注。②需求看红利:从人口结构和消费阶段来看,三四线市场仍存在巨大的消费需求红利,这些城市人口基数大、收入增长快、边际消费倾向高,大多处在大众消费和品牌消费阶段,为白酒、零食、化妆品、免税、体育、休闲娱乐、户外运动等细分领域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看好所处赛道成长性强、行业逻辑和收入端均有支撑的企业,尤其是战略重心向低线级市场扩张、能够通过自身管理及成本优势提升市场份额的龙头公司。

五、风险因素

1、宏观经济增速整体放缓拖累大消费行业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三季度GDP同比增长6%,创造了自92年我国有GDP季度记录以来的历史最低值。随着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对居民收入的直接影响逐渐显现,大消费行业可能受到拖累。从总体上看,企业经营压力加大、居民就业质量转差、收入增长困难增多等,成为当前制约消费潜力释放的主要因素。

2、中美经贸摩擦及海外市场风险扰动不断

美方不断升级中美经贸摩擦,对中国实行贸易霸权主义和各种封锁打压,无疑会对我国国内企业的生产经营以及人们的消费和预期产生不利影响。同时,英国脱欧等海外事件,可能会波及中国的出口业务,特别是一旦欧盟倾向于采取贸易保护政策,将影响中欧双边贸易。

3、大消费行业市场竞争激烈,上市公司面临经营压力

大消费行业处于高度竞争状态,市场化程度较高,若上市公司未能准确把握市场需求或产品定位,行业竞争加剧有可能导致公司盈利能力下降。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