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金晨讯】A股一周策略:三千点关口是道坎;上调腾讯评级至买入

今日报告【策略】A股一周策略:三千点关口是道坎,沿“类滞涨”主线配置【传媒】腾讯深度:长期拐点正在接近;重要的是金融业务!【宏观】10月物价数据评论:CPI继续冲高,PPI阶段性低点已现;10月外贸数据评论:进出口改善,内需企稳迹象显现【

今日报告

【策略】A股一周策略:三千点关口是道坎,沿“类滞涨”主线配置

【传媒】腾讯深度:长期拐点正在接近;重要的是金融业务!

【宏观】10月物价数据评论:CPI继续冲高,PPI阶段性低点已现;10月外贸数据评论:进出口改善,内需企稳迹象显现

【固收】10月中债登、上清所托管数据点评:商业银行向左,广义基金向右

【汽车】汽车乘联会10月数据点评:市场弱复苏,头部企业优于行业

【机械军工】挖掘机月度点评:10月销量增长12%,全年有望超23万台,需求持续性有望超预期

A股一周策略:三千点关口是道坎,沿“类滞涨”主线配置

总量研究中心-策略李立峰/魏雪/艾熊峰/丁潇

主要结论

海外市场:贸易局势进展阶段性提振全球风险偏好,避险情绪降温致使金价下跌,其他大宗商品大多普涨。后续贸易局势仍是焦点。刚刚过去的一周,受益于国际贸易局势获得进展,全球风险偏好延续高位,全球主要权益类资产“涨多跌少”。如“日经指数、德国DAX指数、恒生指数、道琼斯指数”周表现分别为:2.37%、2.06%、2.03%、1.22%。经济数据方面,美国劳动力市场延续强劲。美国劳工部宣布,截至11月2日当周,美国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为21.1万,预期21.5万人。上周公布的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为21.8万。美国经济数据超预期降低了年内美国降息的概率。

猪价上涨将逐步对稳健货币政策形成制约。当前经济环境处于“类滞涨”,国内货币政策难紧难松。当前导致通胀上升的主要因素是食品价格的上涨,而非食品价格较为平稳。食品价格中,蔬菜价格、鲜果类价格、水产品价格分别呈小幅下跌态势,肉类价格普涨。按照农业部的数据显示,10月全国猪肉均价已经涨至48.8元/公斤,比去年同期上涨128%。11月初的全国猪肉涨至55.9元/公斤,比去年同期上涨159%。11月9日,统计局公布10月CPI升至3.8%,创下12年2月以来的新高,导致通胀上升的主要原因是猪价快速上涨。按照11月猪价上涨速度,预计11月CPI或升至4.6%。

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12条”系列举措:扩大股票股指期权试点,深化新三板改革,松绑再融资。周末证监会发布系列资本市场改革措施对A股影响:短期来看,再融资松绑将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利好创业板公司和券商股;中长期来看,上市公司再融资难度大大降低、解禁锁定期变短,在“活跃定增市场,提升直接融资占比,服务好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会给资本市场资金端造成一定的扰动。

11月A股限售股解禁规模2916亿,处于全年适中规模水平;年底减持意愿度回升,或制约A股上行空间。按照11月8日A股收盘价测算,11月A股限售股解禁规模为2916亿,环比下降6.29%,11月整体规模处于全年月均中位数水平。具体到限售股解禁个股方面,主要是前五大个股解禁规模较大所导致,分别是:上海银行(+699.77亿)、中国人保(+392.47亿)、凯莱英(+138.96亿)、步长制药(+92.30亿)、富森美(+73.16亿),上述5家上市公司限售股解禁规模占到了总规模的47.90%。我们统计实际已发生增减持金额,月初至今(11月10号)A股累计净减持规模65.52亿,占10月A股净减持规模的22.9%。一般来讲,临近年底,A股减持意愿度将有所回升,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A股上行空间。

后续我们更多的焦点需关注起国内的货币政策。当前货币政策难松难紧,保持稳健中性货币政策也就成了最佳选择,这也就决定了A股后续演绎的更多是“存量结构性行情”。随着A股中枢的不断上移,A股获利盘较重,年底减持意愿度回升,且考虑到IPO年底有望小幅提速,这将一定程度制约着A股上行空间。我们预计年内剩余的时间,A股指数更多的在3000点附近来回争夺,指数大级别调整或在12月(国金策略Q4 A股研报观点)。

行业配置方面,我们建议投资者沿“类滞涨”配置主线,抱团传统消费的特征延续,进一步聚焦消费板块的核心资产。从历史(2011年)类滞涨环境下的A股行情表现来看,消费(家电、医药、食饮、农林牧渔)、金融(银行)有超额收益,而成长股则进一步分化。

风险因素:海外黑天鹅事件、政策监管(金融去杠杆等)。

腾讯深度:长期拐点正在接近;重要的是金融业务!

消费升级与娱乐研究中心-传媒互联网裴培

投资建议

从Non-GAAP P/E看,腾讯的估值处于2016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受到存款备付金上缴的影响,市场低估了金融科技业务的实际增速,也尚未理解海外游戏市场的进展。市场还没有充分体现腾讯对外投资的实际价值。

我们估计腾讯2019-21年收入CAGR 21.7%,Non-GAAP净利润CAGR 26.1%;Non-GAAP EPS分别为人民币9.95/13.06/16.31元。基于SOTP法,我们赋予腾讯核心业务23倍2020年P/E,加上投资公司价值,得到目标价398.50港元。将评级从“中性”上调至“买入”。

投资逻辑

过去6个月,腾讯股价累计下跌15%,跑输恒生指数7%。然而,我们认为腾讯已经找到了下一个战略增长点——金融科技;在微信小程序的带动下,企业服务、智慧零售等B端业务也将带来惊喜。游戏业务在2020年仍是产品上升周期,在长期也找到了新的突破口。最大的软肋是广告业务,但是并不是致命伤。现在,终于再次到了买入腾讯的时机。

我们对腾讯的金融科技业务进行详尽拆分,从支付GMV、货币化率、非支付业务、成本率等多个角度测算。结论是:腾讯在移动支付市场份额上占据了压倒性优势,有效货币化率正在提升,高利润的理财和贷款业务发展速度很快。2020年,金融科技与企业服务业务将产生收入1406亿元、毛利563亿元(其中毛利全部来自金融科技),成为与游戏并列的支柱业务。

微信是金融科技业务成功的立足点,也是云计算、智慧零售等创新业务的支点。微信小程序不但是腾讯进军电商、线下零售的王牌,还促使腾讯云在PaaS/SaaS业务上取得先手。腾讯广告业务的复苏,归根结底还是要靠微信;我们并不赞成所谓“微信用户时长正在下降”的说法。

2019年是腾讯手游业务的大年,2020年也是——《地下城与勇士》《英雄联盟》将成为“端转手”时代最后的爆款;通过并购和推出热门IP产品,腾讯在欧美游戏市场的影响力不断提升。我们认为,2020年腾讯手游收入的增速完全可以超过2019年。在长期,腾讯积极布局海外、VR/AR和互动影像叙事等战略方向,从而保证在下一个世代继续领跑。风险因素:监管风险,新业务风险,技术替代风险,战略投资风险。

10月物价数据评论:CPI继续冲高,PPI阶段性低点已现

总量研究中心-宏观边泉水/段小乐/高翔

数据

数据:10月CPI当月同比3.8%(前值3.0%),环比0.9%(前值0.9%);10月PPI当月同比-1.6%(前值-1.2%),环比0.1%(前值0.1%)。

基本结论

10月CPI当月同比升至3.8%,主要原因在于猪肉价格上涨远超季节性。10月CPI再度上升的核心原因依然是猪肉价格对CPI超季节性的贡献,据测算,2011-2018年,10月CPI猪肉分项环比均值-0.8%,但今年10月升至20.1%,考虑到权重影响,其对CPI环比拉动约0.6个百分点。但要强调的是,非食品CPI(0.9%)以及核心CPI(1.5%)依然位于低位。从环比来看,食品类中,蔬菜(-1.7%)价格继续下降,猪肉(20.1%)价格环比涨幅扩大,水产品(-1.1%)价格环比下降,蛋类(-1.3%)价格回落,水果(-5.7%)价格跌幅收窄;非食品类中,衣着(0.3%)价格上涨,医疗保健(0.1%)价格上升,教育与娱乐(0.1%)价格上涨,交通工具用燃料(0.6%)环比上涨。

10月PPI当月同比跌幅扩大,主要原因有两点:全球需求下行导致的主要工业品价格下跌以及去年整体基数偏高。从环比来看,煤炭开采和洗选业(-0.1%)跌幅收窄,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0.8%)由跌转涨,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0.1%)价格上涨,非金属矿物制品业(0.4%)价格上涨,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0.3%)价格下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0.3%)价格由涨转跌。展望11月,CPI当月同比可能破“4”;PPI当月同比跌幅收窄,10月可能是阶段性低点。从CPI分项来看,11月以来猪肉价格平均批发价已涨至51元/公斤,对CPI形成较大正向贡献,而蔬菜、水果价格较为稳定,考虑到基数效应的综合影响,预计CPI环比依然为正,当月同比可能破4。从PPI分项来看,11月以来原油、水泥、农产品价格有所上涨,但煤炭、钢铁、有色价格下跌,考虑到工业品价格变化对于PPI的影响具有滞后效应,预计PPI环比为负,但PPI去年同期基数较低,因此当月同比跌幅可能收窄,10月可能是PPI的阶段性低点。

未来看,猪肉价格将继续推升CPI上涨直到明年2季度之后;而10月将是PPI阶段性低点,未来工业品价格跌幅将逐步收窄;整体价格水平上扬将拉动未来名义GDP增长。CPI方面,4季度经济增速下行压力依然存在,核心通胀仍难以大幅回升。但由于猪肉价格涨幅过大,因此CPI走势核心还是看猪肉价格。猪肉养殖周期一般为7-10个月,现阶段猪肉价格将一直维持强势,而供给增多可能在于明年2季度,届时猪肉价格和CPI将显著下滑。

假设猪肉价格冲高至55-60元/公斤而在明年2季度开始回落,油价明年先低后高(美国经济明年下半年可能企稳)的走势判断,我们粗略计算出2020年1月可能将是CPI的高点,届时当月同比升至4.5%-5%,随后逐步回落,预计全年CPI同比在3.0%左右的水平。PPI方面,我国和全球经济依然偏弱,大宗商品需求走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依然承压。但随着逆周期调节力度的加大,国内基建稳增长对于水泥、钢铁、煤炭等工业品需求有所上升,且工业品库存有所回落;国外方面,在中国经济企稳的带动下,欧元区和日本经济可能改善,且明年下半年美国经济逐渐企稳,原油需求也可能回升,叠加供给端收缩共同对工业品价格形成支撑。

简单测算,PPI同比将自今年11月之后开始企稳逐步回升,整体回升幅度不会太大,预计在0值附近震荡。整体物价水平的改善,将拉动名义GDP增长。结构性通胀的确对货币政策形成一定制约,但我们认为降息与否的核心还是在于工业企业实际利率偏高以及房价下行压力加大,从这个角度考虑,当猪肉对通胀的边际作用减弱时,进一步降息仍有必要。风险提示:财政宽松力度不足、货币政策过紧、信用进一步收缩、房地产行业出现风险、中美贸易摩 擦升温。

10月外贸数据评论:进出口改善,内需企稳迹象显现

总量研究中心-宏观边泉水/段小乐/高翔

数据

美元计价下,10月出口同比-0.9%(前值-3.2%),进口同比-6.4%(前值-8.3%),贸易差额428.1亿美元(前值391.9亿美元)。人民币计价下,10月出口同比2.1%(前值-0.7%),进口同比-3.5%(前值-6.0%),贸易差额3012.8亿元(前值2718.8亿元)。

基本结论

1、10月出口当月同比跌幅收窄,其中欧盟和东南亚需求稳定,部分原因在于加征关税商品的部分需求转移东南亚且我国与东盟达成全面经济合作协议。从国别来看,对美国出口同比收窄至-16.2%(前值-21.9%),对日本出口同比降至-7.6%(前值-3.8%),对香港出口跌幅扩大至-15.5%(前值-12.6%),但对欧盟出口同比升至3.1%(前值0.1%),对东盟出口同比升至15.8%(前值9.7%),表明欧洲需求较为稳定,而对东南亚出口上升部分原因在于加征关税导致众多商品绕道东南亚,且中国与东盟达成了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使得贸易合作加深。分贸易方式来看,一般贸易出口同比升至4.0%(前值0.9%),来料加工贸易同比跌幅收窄至-9.3%(前值-9.9%)。分商品类别来看,钢材出口数量跌幅扩大,劳动密集型产品金额、机电产品以及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金额当月同比收窄。2、10月进口当月同比跌幅收窄,进口数量稳中有升,表明实际内需有所改善;但价格依然形成拖累。从数量来看,原油同比上升、铁矿石整体稳定、铜由负转正;金属加工机床大幅改善、汽车仍然偏弱;谷物同比上升、大豆同比下降。整体而言,进口数量稳中有升。从价格来看,无论是大宗商品、中游产品还是农产品价格同比整体均有所下行,对进口形成拖累。从PPI的角度看,10月可能是工业品价格低点,未来将有所改善。从国别来看,10月我国对美国进口同比收窄至-14.3%(前值-15.7%);对欧盟进口同比收窄至-3.0%(前值-6.5%)。3、明年进出口怎么看?我们认为:未来出口仍将下行,但明年下半年有望转好。全球主要国家经济降速导致外需偏弱,未来这种趋势仍将持续,但全球经济增速可能在2020年2季度企稳,主要原因在于:第一,中国经济增长在逆周期政策的调节下企稳将带动欧元区和日本经济;第二,美国经济周期的衰退主要属于资本开支周期温和走弱,衰退的时间和程度有限,未来在降息作用下私人住宅投资企稳带动私人投资改善。此外,中美贸易摩 擦阶段性缓和,双方初步达成第一阶段性协议,并同意分阶段、等比率取消已加征关税,这将有利于我国进出口贸易。

未来进口将会企稳,且在时点上可能快于出口。进口改善有两个逻辑:第一是内需在政策支撑下有所稳定。我国进口的大宗商品和中游产品例如金属加工机床等更多用在制造业,因此进口与制造业相关度更高。此前进口一直较差的原因主要是我国制造业下滑较快,未来政策指引下基建投资企稳带动周边配套设施制造业回暖,叠加现阶段制造业增速已处于历史偏低位置且工业企业利润改善,制造业企稳回升将带动进口。第二是未来PPI边际改善对进口大宗商品的价格形成支撑,在需求稳定甚至偏好的前提下价格对进口形成支撑而非拖累。本轮全球经济改善的主要发力点将是中国经济的率先企稳,其他国家例如欧元区、日本和韩国等对中国出口的依赖度高,中国内需稳定将有效拉动他国经济增长,从而带动全球经济增速企稳,因此进口将快于出口先行好转。风险提示:1)国内需求下滑过快,拖累进口增速;2)海外市场经济增速放缓幅度超预期,中美贸易摩 擦持续升级,导致外需快速下降,影响我国出口。

10月中债登、上清所托管数据点评:商业银行向左,广义基金向右

总量研究中心-固收周岳/马航

基本结论

利率债发行量回落,信用债融资环境稳定:10月利率债发行量同比下降12.28%,主要原因是地方债同比下降62.32%,今年新增地方债发行在前三季度得到集中释放,10月仅少量发行再融资债和置换债。净融资额方面,10月利率债净融资额同比下降15.67%。信用债方面,10月信用债发行量同比上升1.66%,净融资额同比减少1105.75亿元,除同业存单外,其它信用债发行量均有所上升,其中增幅较大的为定向工具,净融资额同比下降主要是短融净融资大幅下降。

商业银行大幅加仓国债:10月利率债托管量环比续增,国债的增幅最大。分机构来看:商业银行是配置利率债的主力,其中全国性商业银行和农商行及农合行增仓量较为突出,而城商行配置力量比较一般,品种上全国性商业银行更偏好国债,农商行及农合行更偏好政金债;保险机构、境外机构和政策性银行配置力量一般,整体少量加仓利率债,偏好的品种是国债;广义基金整体配置力量有所减弱,减持较多国债、地方债和政金债。

城商行减持较多同业存单:10月信用债托管量环比提升,主要源于中票和同业存单增加较多所致。从持仓占比的变化看,商业银行加仓信用债,广义基金减仓信用债。分机构来看,商业银行是增持主力,其中全国性商业银行偏好同业存单,城商行偏好超短融,农商行以及农合行则减持了信用债,体现了城商行对于资产流动性的需求。广义基金对信用债的配置力量一般,大幅减持超短融,依旧偏好拉长久期;证券公司和保险机构对信用债的配置力量较弱,除了对同业存单保持增持外,对其他各信用债品种均呈不变或者减持态势。

总结:10月商业银行表现较为强势,从绝对量上看,是利率债和信用债的主要增持力量。分不同类型银行来看,全国性商业银行主导了整体商业银行在利率和信用债市场中的持仓增加,城商行基本跟随全国性商业银行的趋向,但是力量较弱。农商行则表现出了减信用,增利率的趋势。广义基金总体配置能力减弱,减利率和加信用,利率主要减持了国债和国开债,信用主要加中票,偏好拉长久期;保险机构配置力量一般,少量加仓利率债和信用债;证券公司配置力量小幅减弱,减持利率债并小幅增持信用债,利率债上减持较多政策性金融债、信用债上除了对同业存单保持增持并减持企业债之外,对其他各信用债品种的配置均变动不大。

风险提示:1)利率、信用利差超预期上行;2)市场风险事件带来的冲击。

汽车乘联会10月数据点评:市场弱复苏,头部企业优于行业

新能源与汽车研究中心-汽车陈晓/何凯易/张帅

投资建议

乘用车板块三季度环比改善,盈利水平回升,年底产销有望在去年低基数下转正。建议关注竞争力及市场表现强、估值较合理的龙头企业:长城汽车、吉利汽车、广汽集团(A+H)。

数据

乘联会发布2019年10月乘用车销量数据;10月狭义乘用车批发销量为190.5万辆,同比下降5.9%,环比增长0.2%;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为184.3万辆,同比下降5.7%,环比上升3.5%;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6.6万辆,同比下降45.4%。

1-10月,狭义乘用车累计批发销量1690.7万辆,同比下降10.7%;狭义乘用车累计零售销量1662.6万辆,同比下降8.3%;新能源乘用车累计批发销量84.4万辆,同比增长17.0%

点评

销售:汽车消费受挤压、需求不强,板块三季度环比改善,自主品牌头部企业表现优于行业10月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同比-5.7%,环比上升3.5%,需求边际上有一定的恢复,但今年10月销量相较2017年10月已下跌18%,创2016年以来新低。受必选消费品价格上涨、房地产销售回暖挤压居民消费,汽车可选消费受挤压,购车换车需求放缓,“金九银十”效应低于市场预期。但从行业层面观察,三季度乘用车板块环比改善,降幅收窄,盈利水平回升,产销量在去年年底低基数下有望同比转正,累计降幅收窄。

分品牌看,豪华品牌同比增长14%,合资品牌-3%,自主品牌-12%;车型看,轿车零售同比下降9.1%,SUV同比下降0.7%,仍优于轿车。消费分化豪华车维持高增速,日系车型改款切换影响了增速,德系大众多款SUV新品上市支持了销量,长城SUV销量仍然保持正增长支撑了SUV强于轿车的表现;自主品牌整体下滑明显,但车企趋向分化,头部企业长城、吉利10月销量分别同比增长4.5%和1%,中小企业销量逐渐被市场淘汰。

生产:排产补库谨慎,需求弱导致库存上升10月产量同比-4.1%,环比增长3.7%;批发销量同比-5.9%,环比增长0.2%;10月库存预警指数62.4%,环比上升3.8pct,同比下降4.5pct;厂家库存较9月下降0.1万台,渠道库存上升1.3万台。反映了车企排产以及经销商提车都相对谨慎,终端需求不强,造成库存环比上升,销售压力加大。

新能源车环比改善不强,年底销量承压:10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6.6万辆,同比-45.4%,环比增长1%,反映了自发需求不强、运营需求放缓的情况。去年11月、12月销量分别为13.2万辆、16万辆,合计占比全年29%,但明年补贴退坡幅度没有今年大,目前政策仍不明朗的情况下,年底抢装动力冲量效果可能不及去年前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120万压力很大。但在限牌限行路权、营运需求以及双积分长期调控的驱动下,以及特斯拉和大众MEB国产带来的行业协同效应,新能源车增长逻辑仍在,未来的发展呈乐观态势。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持续低迷,汽车需求下降,产销不及预期;与美国贸易争端持续升级,关税进一步提高影响成本和售价;各地政策细则发布和实施不及预期;补贴退坡、竞争加剧导致新能源车产销低于预期,盈利能力下降。

挖掘机月度点评:10月销量增长12%,全年有望超23万台,需求持续性有望超预期

高端装备制造与新材料研究中心-机械军工王华君/赵晋

投资建议

重点推荐挖掘机产业链中主机龙头和零部件龙头三一重工、恒立液压,看好徐工机械、中联重科、艾迪精密。根据三季报公告,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徐工机械前三季度净利润分别增长88%/167%/100%,三一重工、徐工集团分别位居国内挖掘机内资品牌前2名,2019年业绩有望创历史新高。我们测算三一全年业绩有望超110亿元(详见三一重工深度报告)。预计中联重科、徐工机械2019-2021年业绩弹性大。恒立液压、艾迪精密为挖机配套液压油缸和泵阀、破碎锤和液压马达等,具有良好的成长性。

数据

挖掘机10月单月销量同比增长12%,1-10月累计同比增长14.4%。根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行业统计数据,2019年10月,纳入统计的25家主机制造企业,共计销售各类挖掘机械产品1.7万台,同比增长11.5%。国内市场销量1.5万台,同比增长10.2%。出口销量2157台,同比增长21.0%。2019年1-10月共计销售各类挖掘机械产品19.6万台,同比增长14.4%。国内市场销量17.5万台,同比增长12.1%。出口销量2.2万台,同比增长37.8%。

经营分析

10月单月挖掘机销量增长11.5%,大/中/小挖销量分别增长15.7%/-2.3%/14.1%(中挖20-30t)。大/中/小挖1-10月累计增长6.5%/7.6%/15.5%,我们认为小挖受人工替代等长期逻辑影响将长期保持高于行业平均的增速。1-9月国内市场大/中/小挖销量市场占比分别为14.5%、27.3%和58.2%,其中微挖市场占比20.3%。根据小松官网,2019年9月挖掘机利用小时数126.3小时/月,同比小幅下滑3.6%,保持在合理区间内。从下游来看,2019年去年采矿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高增速,1-9月累计增速为26.2%(2018年同期累计增速仅为6.2%),有效带动大挖销售;9月单月基建增速6.3%较年初有较大提升,基建托底政策效果已经初步显现。

10月挖掘机出口销量同比增长21%,1-10月出口占比11%。2019年1-9月挖掘机出口累计增长38%,单月增速波动属正常现象,1-10月累计出口占总销量的比重11%,较2018年全年增加2.5pct。1-5月挖机出口中前三家企业占比超过70%,分别为三一33.4%/卡特彼勒31.7%/徐工10.2%。出口机型以中挖为主,20-25t机型占总量的43%。2019年国内挖掘机需求进入平稳增长阶段,出口增速将远超国内销量增速。

1-9月三一市占率25.6%较2018年全年提升3.1pct。市场集中度方面,1-9月CR4=59.2%,CR8=80.0%,CR10=85.9%,国产挖掘机品牌销量为11万台,市场占有率62.2%,日系、欧美和韩系品牌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1.7%、15.7%和10.4%。9月三一市占率为25.3%位居第一,1-9月市占率达到25.6%(较2018年提升3.1pct);卡特彼勒市占率14.5%位居第二;徐工市占率14%排名第三,1-9月市占率15.4%(较2018年提升2.7pct)。2019年以来徐工和卡特彼勒单月排名交替变化,北美品牌技术仍具优势,销量增速具备韧性。我们认为,行业龙头的增速仍将高于行业,集中度仍有提升空间。目前国产品牌在布局渗透大吨位,外资品牌向小吨位拓展,形成全系列全方位的市场竞争格局,为挖掘机国产品牌的份额提升带来一定的阻力。

四季度走出淡季,基建支撑挖机销量保持较高增速,核心零部件与主机数据相互验证。(1)截至9月底,今年全国地方政府债发行规模达4万亿元。政府要求1.29万亿元提前发行额度流向基建领域,未来投向基建项目的资金将远超此前。1-9月基建增速4.5%,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10.5%,房屋新开工面积增速8.6%,9月单月增速略有反弹。我们判断2019年全年基建投资增速5%,房地产投资增速10%左右。(2)核心零部件厂商在四季度的排产具备持续性,考虑存量挖掘机寿命和环保因素驱动的更新需求,我们判断四季度挖掘机销量增速有望维持在10%左右,2019年全年销量有望超23万台,增速接近14%。(3)考虑本轮挖机更新需求的持续性,我们预计2020年挖掘机销量与2019年基本持平。风险提示:基建及房地产投资低于预期风险、宏观政策调控风险、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以上内容节选自国金证券已经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具体分析内容(包括风险提示等)请详见完整版报告。若因对报告的摘编产生歧义,应以完整版报告内容为准。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