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很多解读都是错的

这次进博会有一句话我印象非常深刻,叫中国机会,世界共享,一带一路就是把这样的机会通过交通枢纽散发出去。而未来上海的机会,就是长三角共享。

来源:真叫卢俊

进博会之后,对长三角会有更多的期待以及更大的可能

但是实话,关于长三角的各种解读,行业内都讨论了很多了,基本上都会觉得长三角一体化会很厉害。

虽然这个结论没有错,但是解释这个结果的论据很多都错了,所以会导致在选择这个区域的红利点的时候,就会发生一点偏差,今天说说我的观点

01、因为高铁高速所以可以一体化,这个分析是不对的

毫无疑问,中国过去10年最大力度的基建投入都是围绕着高铁和高速来发展的,而伴随着高铁的密度增加,全国各地都涌现出了各种各样的高铁新城

我个人觉得90%的高铁新城都是错误的,因为高铁和高速存在的基础逻辑是做生意,而不是城市间的联营或者结盟

不知道各位是否明白这里面的意思,高铁的发展核心串联的是将企业与企业之间,经济体与经济体之间进行更高效的串联,从而最大程度的降低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

这十年基于高铁与高速,我们日常带来的最直观的改变就是江浙沪包邮,让所有散步在全国各地的各个产业都能串联成产业链,从而形成产业升级的可能

大部分的高铁新城的理论就是你去一些核心城市的时间更短了,所以你可以住在这里,各位不要忘记,高铁可以带来人,同样也可以把人带走,我们直观的数据监测就是高铁会加速人往核心城市里涌入,因为这符合逻辑

所以打着因为在高铁站边上所以就有所谓的环沪概念,不能说他错,但起码是不客观的。要想实现人的流动或者跨城居住,需要更多理由

02、真正的一体化是什么,样板在我们面前有两个

一个是珠三角,一个是昆山

珠三角和长三角,其实不能简单的类比,我个人认为是两个倒过来发展的样板

长三角最强的一点,就是在没有大规划的前提下,已经自发的形成了互相的经济体的合作,未来需要考虑的是人的互通,也是如今很多的环沪城市崛起的内核

而珠三角的不同是,之前十几年的发展,因为核心城市深圳和广州的城市面积小但是单位亩产经济过大,所以过去已经被迫发展出了大量环深城市。

如今在深圳工作,在东莞、惠州甚至中山居住的现象比比皆是,已经是常态

所以这一轮粤港澳在珠三角之下的加持,更多的是未来实现城市与城市间经济体的互动,所以你看到围绕着湾区做那么多高速大桥和高铁,其实就是重复长三角过去的一些故事

而现在的长三角想要实现人的互通,也要走珠三角过去的故事

珠三角这么久以来实现人的交互,其实内核非常简单,就是地铁、公交以及城市快速干道以非常密集的模式在往外铺设

大家随便搜一下珠三角几个城市的交通方式,便捷到令人发指。当然虽然内核是被迫是的,但起码现在也是成功了

所以长三角想要实现,未来是需要以人为单位的市政级的交通

昆山就是成功范例,说一千道一万,花桥能构成如果只有一个理由,就是11号线,没有这个其他也是其他

所以因为11号线的成功,所以你看到昆山的高铁模式其实和其他城市完全不同

密集的像公交车一样,几乎五分钟一班,这是典型的尝到甜头之后闷声发财的做法

所以未来下一个环沪城市的崛起,真正意义上就要看地铁这个逻辑

但是现在跨城地铁的执行如今比较有难度,因为这牵扯到费用谁出的问题,而高铁因为牵扯整个大局观所以如今也没办法像昆山一样高密度班次

所以我们观测到如今环沪一股新生基建力量在投入,那就是城际轻轨。

城际铁路的消息在高密度的在环沪各个城市落地,但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城际轻轨介于高铁和地铁之间的存在,具备跨城可能,同时因为只串联极少的城市所以拥有高密度发车的可能

这股力量并不是一蹴而就或者我个人揣测的,上海为了推进跨城轻轨的事实,已经研究了无数的次。

从上海南站到金山的地铁,坐过的朋友都知道他和我们的常规做的地铁不一样,就是火车的样子,但是刷公交卡可以直接进出

这就是典型的轻轨样板。当年龙阳路到浦东机场的磁悬浮很多人觉得价值不大,但正是这条磁悬浮让中国后来的高铁技术都有研发的可能,而如今南站到金山的轻轨,也为了如今环沪之间全面轻轨化做准备

所以环沪哪个城市可能成为下一个昆山,其他的不用看,看轻轨就好了

03、再想一想,长三角一体化为什么前面要带上绿色生态四个字

这次进博会宣布的一体化,不知道各位发现了没有,全称叫做

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要带上绿色,很多商业项目的宣传都不太喜欢带上绿色生态几个字,觉得有这个标签感觉以后都是很荒很郊区的感觉

这又是一个偏差,错了,一定要绿色,为什么,只有生态的才是宜居的,这也说明了一体化的下一步的重点是在人的跨城生活和融合这个角度

各位仔细想想,中国如今所有的大规划,都是围绕着生态绿色的,雄安新区落位于白洋淀,破了北京急缺的水资源,长三角一体化围绕着淀山湖,粤港澳就不用说了,整个湾区都是水

所以有水的地方就是核心,围绕着淀山湖开发的长三角一体化也就是能够成为示范区的核心原因

高密度的轻轨实现人的流动,围绕着水资源的生态开发让人可以留下来,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理可持续开发

所以在我眼前,下一个能够成功的环沪城市,其实就是结合淀山湖资源和轻轨资源,能够对应的上的就是嘉善这个城市了

也算是众望所归

嘉善如今的发展现状也算是跟得上节奏,贴几张图给大家感受下嘉善如今城市内部的汹涌澎湃

 

04

未来的上海发展其实逻辑挺简单的

上海中环内核会加固,包括增加前滩这样的经济能级稳定上升,同时东西两侧会在裂变出两个经济体,一个是浦东,对标的就是香港,单个浦东就要超越香港,成为能和全世界贸易的经济自贸区

西边就是大虹桥,单个大虹桥就是串联体,结合周围若干个环沪城市,成为长三角的人群密集区,城际铁路就是一个个抓手,把各个环沪城市抓在一起,然后一个个启动,点燃

嘉善算是第一个赋予历史使命的发展城市了

这次进博会有一句话我印象非常深刻,叫中国机会,世界共享,一带一路就是把这样的机会通过交通枢纽散发出去。而未来上海的机会,就是长三角共享

大概就是这样的节奏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