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制品板块哪家强:实力大比拼梳理

血液制品板块一直是A股医药生物行业的一个重点投资领域。而相比国外的血制品行业发展,我国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而诸如华兰生物、天坛生物等最近几年股价的猛涨,更是引起了A股投资者的追捧。

作者 | 粽哥2025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据

血液制品板块一直是A股医药生物行业的一个重点投资领域。而相比国外的血制品行业发展,我国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而诸如华兰生物、天坛生物等最近几年股价的猛涨,更是引起了A股投资者的追捧。

今天,我们就带大家来解读一下A股血制品行业的投资前景如何。

1

国内外血液制品行业的对比

什么是血液制品?血液制品属于生物制品行业的细分,主要以健康人血浆为原料,采用生物学工艺或分离纯化技术制备的生物活性制剂。在医疗急救及某些特定疾病和治疗上,血液制品有着其他药品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血液制品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初,目前发展到人血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和凝血因子类等20多个品种。国外血液制品企业通过多年的兼并重组,由原来的100多家减少至目前的20家左右。目前欧洲和美洲发达国家的血液制品消费量占全球血液制品消费总量约80%,是最大消费市场,人均血液制品消耗量相对较高。

目前,全球年采浆量超过50000吨,其中美国采浆量占比约80%;全球血液制品企业不到20家(不含中国),前四家企业(Shir/Baxalta、CSL、Octapharma、Grifols)占据约80%的全球市场份额,年采浆能力均超过5000吨,市值超过百亿美元。可见,国际血液制品市场集中度较高,而且行业垄断竞争的格局已经形成。

我国人口基数大,但血液制品人均使用量偏低,随着人口老龄化、适应症的增加,血液制品总体需求仍处于不断增长的状况国际市场中免疫球蛋白和因子类产品约占80%,根据国内样本医院数据显示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销售分别占比为58%、31%、11%,对比国际市场用药结构,我国血液制品结构有待调整,小品种产品存在较大发展空间。

截止2018年底,国内共有30多家血液制品企业,年采浆量达8600多吨,同比增长近7%,但其中仅有少数企业年采浆量超过千吨。对比国际市场,国内血液制品企业数量较多,体量偏小,行业处于分散状态,集中度较低,未形成垄断格局。

2016年,我国血液制品行业销售收入为296.93亿元,占我国生物医药行业销售额比仅为9%。

近年来,国内血液制品企业通过提高采浆量,扩大生产规模,加之企业间的兼并重组不断,行业逐步走向集中,形成了华兰生物、上海莱士、天坛生物和泰邦生物(美股上市)四个企业为龙头的新格局,四家企业的采浆量占全国采浆量的50%以上。

目前,我国血液制品产品的消费结构以人血白蛋白和静丙为主,合计占比近80%;其他产品占比20%左右;目前国际市场中,免疫球蛋白与凝血因子类产品是应用最为广泛的血液制品,合计占比达80%以上。

根据有关研究数据显示,我国实际血浆需求量超过14000吨,2018年国内总体采浆量达8600多吨,血浆供需仍存在较大的差距,我国血液制品实现自给自足还有比较长的路要走。

2

6家血液制品公司简介

那么,我们就来看下A股市场血制品行业的发展情况。

从上图A股这六家血液制品公司来看,总市值排名第一的是华兰生物,其次为上海莱士,而最早成立、也是最晚上市的卫光生物则排在最后。

先来了解一下A股这六大血液制品公司的资料简介。

1、华兰生物(002007.SZ):公司的主营业务由血液制品、疫苗和单抗产品构成。公司目前的血液制品已经覆盖了白蛋白类、免疫球蛋白类及凝血因子类三大类共计11个、34个规格产品,是国内同行业中综合利用率最高和凝血因子类产品种类最为齐全的生产企业之一。

公司在2005年成立了疫苗公司,目前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生产基地。公司目前已有的疫苗产品包括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等。

2、上海莱士(002252.SZ):曾经的千亿市值公司,曾通过增加浆站布局和外延式并购,一度成为我国血制品行业绝对的“龙头一哥”,但现在总市值却只能屈居第二。想当年,公司从2008年上市时候40亿元的市值,到2015年的市值最高曾达到1200亿元,上海莱士用7年时间将市值翻了27倍。但因为过于注重“市值管理”的资本运作手段,最终导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局面。2018年因为杠杆炒股巨亏“爆雷”,引发资本市场一片哗然,曾经的千亿龙头就此“跌落神坛”。

目前,公司及下属子公司郑州莱士、同路生物、孙公司浙江海康现有人血白蛋白、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等共 11个品种。公司也是目前国内少数可从血浆中提取六种组分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之一,也是国内同行业中凝血因子类产品种类最为齐全的生产企业之一。

3、天坛生物(600161.SH):是央企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简称“中生股份”)下辖的唯一的一家国企上市公司。目前中生股份持有公司49.96%的股份,中生股份的控股股东又是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国药集团”),由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管理。

2017年,为了彻底解决天坛生物和控股股东中生股份同行业之间的竞争,进行了重大资产重组。把天坛生物旗下的两家持股100%的疫苗公司剥离出来转让给中生股份;同时,也把中生股份旗下四家血制品业务的公司全装进天坛生物。

经过重组后,2017年天坛生物共有单采血浆站55家,采血浆约1400吨,血液制品收入位居行业第一。2018年1月实施完成重大资产重组购买项目。交易完成后,公司成为国内血液制品行业规模最大、拥有单采血浆站最多的血液制品公司。目前,公司拥有人血白蛋白、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人凝血因子Ⅷ等14个品种,主营产品占有国内50%以上的市场份额,血液制品的年采浆量、投浆量、销售收入均居于全国首位。

4、博雅生物(300294.SZ):公司的主营业务由血液制品、生化类用药、复大医药经销和糖尿病用药构成。血液制品业务主要产品有人血白蛋白、人免疫球蛋白、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等3大类7个品种21个规格。公司目前正在研发人凝血酶原复合物和人凝血因子Ⅷ等系列产品。

南京新百药业是博雅生物投资6.20亿元收购100%股权的子公司,专注于生化领域药品的研究开发,目前涉及骨科、肝炎、妇科及免疫调节等多个用药领域。

广东复大医药是博雅生物投资2.54亿元收购75.00%股权的子公司,是广东地区重要的血液制品经销商,是国际血液制品企业 Grifols(基立福)的主要代理商,同时也是华兰生物、远大蜀阳等国内血液制品企业的主要经销商。

贵州天安药业博雅生物投资1.82亿元收购89.68%股权的孙公司,专注糖尿病用药业务,目前生产“天安牌”系列糖尿病产品等十多个品种药物。

5、振兴生化(000403.SZ):可能公司改了名字之后,大家一时忘记了,它之前叫“ST生化”。前身是宜春工程机械厂,1996年公司股票“宜春工程”在深交所发行上市。2007年12月26日完成股权分置改革,但由于之后公司管理层治理乱象频出,多次拒不配合深交所的监管工作。从2002年至今,先后9次被交易所公开谴责、通报批评、内部批评,冠绝中国上市公司,“出尽风头”。

2019年三季报业绩公告的同时也宣布了公司拟更名为“双林生物”,管理层想借此来改变过去公司治理混乱的局面。目前,公司以血制品业务为销售收入,主要产品为人血白蛋白、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人免疫球蛋白。

6、卫光生物(002880.SZ):血液制品中最晚上市的公司,也是深圳市唯一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属于国有控股上市企业。公司创建于1985年,由深圳市光明集团有限公司和国药中生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合资组建。目前公司已取得3大类、9种产品、21种规格的血液制品产品批准文号,主要包括人血白蛋白,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

3

血液制品公司财报解读

那么,我们就来看下这六家血制品公司过去五年以来的经营情况。

首先,我们来看下六家血制品公司的总营收及其增速数据对比。

从上图可以看出,2018年总营业收入最多的是华兰生物(32.17亿元,同比增长)和天坛生物(29.31亿元),其次为博雅生物(24.51亿元)和上海莱士(18.04亿元),总营收最低的是振兴生化(8.6亿元)和卫光生物(6.88亿元),两家公司的总营收都未能突破十亿元。

华兰生物:2018年总营收排行第一,增速第二(为35.84%)。公司的主营业务由血液制品、疫苗和单抗产品构成。2018年血液制品的营业收入为24.08亿元,同比增长15.89%,毛利率58.84%,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74.87%,而2017年占比为87.76%。第二主营业务疫苗制品的营业收入为7.98亿元,占收入比例为24.8%,2017年占比为11.86%,但毛利率高达83.66%。也正因为疫苗制品毛利率高,所以公司调整了产品销售战略,疫苗业务增长加快,使得2018年的业绩增速大幅增长。

2018年,公司流感疫苗共批签发852.26万支/瓶,占全国流感疫苗批签发总量的52.85%,市场占有率位居国内首位。其中,报告期内成为首家获准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上市的公司,上市销售后业绩贡献明显,2018年四价流感疫苗批签发512万人份,而三价苗批签发340万人份。特别是由于长生生物疫苗停产,华兰生物成为目前四价流感疫苗的唯一供应商,独占市场。

公司未来新的业绩贡献点:了丰富疫苗生产线的研发之外,单抗产品的研发是公司的另一项重要战略。目前共有7个单抗品种取得临床试验批件,其中阿达木单抗、曲妥珠单抗、利妥昔单抗、贝伐单抗正在开展III期临床研究,如果成功获批上市销售,将会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而最新公布的2019年第三季报,由于流感疫苗业务的销量爆发,总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双双创出公司单季度业绩增长新记录。其中,前三季度已经批签发四价流感疫苗452万剂,而去年同期仅批签发127万剂,同比大幅增长256%,前三季度批签量已经超过去年全年批签总量。所以从图中可以看出,六家公司中华兰生物的营收增速是最高的,高达48.1%。

天坛生物:2018年总营收排行第二,增速第四(为18.03%)。作为国企,由于2017年的资产重组,目前天坛生物唯一的收入就是血液制品的销售。2018年营业收入为29.31亿元,同比增长31.32%。而过去五年以来天坛生物的总营收增速也保持平稳增长。目前公司的发展战略,就是通过不断的并购,增加血浆站,来扩大主业的市场规模。

博雅生物:2018年总营收排行第三,增速第一(为67.84%)。博雅生物是六家公司中历年总营收增速最高的,过去五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41.12%。特别是最近三年营收增速都保持在55%以上,营收增长的势头很猛。这主要得益于公司实施的外延式并购战略,收购的南京新百、复大医药和天安药业这三家公司的业绩贡献较大,几大业务板块都保持稳定增长。

另外,公司2019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1.02亿元,同比增长24.6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8亿元,同比增长11.20%,依然保持稳健增长的态势。

上海莱士:2018年总营收排行第四,增速却倒数第一(为-6.41%)。这跟公司多年来“不务正业”和疯狂并购密切相关。可以看到,公司从2016年开始总营收就逐步下滑。特别是2017年总营收急速下降,增速为-17.13%。主要是因为公司从2015年开始尝试到炒股赚钱的甜头后,就一发不可收拾,结果到了2018年因为杠杆炒股“爆雷”事件引发资本市场热议。2018年第一季度公告,炒股巨亏近9亿元,而前三季度炒股亏损13亿元,不可谓不受伤。

但是因为上海莱士做出了策略调整,放弃“炒股”,重新关注主业发展之后,使得公司2019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约19.16亿元,实现净利润6.06亿元,而去年同期亏损12.93亿元。

而2018年总营收排名第五和第六的分别是振兴生化和卫光生物。从图上可以看到,虽然这两家公司的总营收最低,只有不到10亿元,但是过去五年以来两家公司都保持着平稳的增长。特别是振兴生化,从2016年开始就获得了快速增长,过去五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1.95%。

卫光生物过去五年的营收增速则一直保持在10%左右,而2019年以来更是出现了一路下滑的态势。

接着,我们再来看下扣非净利润指标。为什么不是净利润呢?因为投资者在对上市公司的财报进行分析需要更加严谨,所以在选取指标的时候,我们选择了扣非净利润指标进行分析,而不是净利润。

要知道,净利润指标是有缺陷的,很容易被上市公司高管操控。比如一些公司在净利润好的时候就宣传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好的时候就宣传扣非,这就很容易误导投资者。而扣非净利润是指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是单纯的反映企业经营业绩的指标,把资本溢价等因素剔除,只看经营利润的高低。这样才能正确判断经营业绩的好坏,也才能真实的知道公司主业的实力如何。

所以在对上市公司进行估值时,投资者最好以扣非净利润为核心标准,才能真实衡量和判断出公司的实力到底有“几斤几两”,而不会被表面的净利润好坏所蒙蔽。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下这六家血制品公司的扣非净利润及其指标的对比。

从上图可以看出,2018年扣非净利润收入最多的依然是华兰生物(10.02亿元)和天坛生物(5.06亿元),其次为博雅生物(4.44亿元)和上海莱士(1.55亿元),收入最低的是卫光生物(1.48亿元)和振兴生化(0.69亿元)。其中,除了历年数据变动比较大的上海莱士之外,其余五家公司都保持着平稳或者快速增长。

从2018年的扣非净利润增速来看,最高的是华兰生物(31.74%)和博雅生物(31.56%),其中,华兰生物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公司的血制品销售人员和经销商返利增加,导致销售费用率上升。这也是公司2019年第三季度业绩爆发高于其他公司的原因。而上海莱士和振兴生化第三季度扣非净利润增速分别高达93.8%和269.7%的原因是由于单季度公司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影响较大所致。

4

血液制品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从上面两图可以看出,除了上海莱士在2018年出现“极端”的情况,导致数据变动幅度大之外,其余五家公司都保持平稳。其中,销售净利率最高的是华兰生物(38%)、上海莱士(32%)和天坛生物(27%),而博雅生物和振兴生化最低,分别只有19%、18%。

而从过去五年的销售毛利率数据来看,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是上海莱士和华兰生物,毛利率为65%左右;其次为博雅生物,毛利率为62%左右;而振兴生化和天坛生物处于中等水平,分别为55%和50%,而毛利率最低的是卫光生物,只有40%左右。

从生产端的采浆数据,就能看出为什么六家公司的销售净利率和毛利率的变化情况。

接下来,看下六大公司的采血浆和血浆站情况。

从浆站的数据可以看出,经过2018年重组完成后天坛生物的浆站数量遥遥领先,其次为上海莱士和华兰生物,这三家上市公司的浆站数量占到整个行业的的52.3%,并且采浆量都突破了1100吨的级别。

天坛生物:经过资产重组之后,公司成为国内血液制品行业规模最大、拥有单采血浆站最多的血液制品公司。公司的采浆区域主要在四川、武汉以及上海。目前拥有55个血浆站,2018年公司实现采集血浆1568.07吨,较上年同期增长11.86%,高于行业平均增幅约5个百分点。

上海莱士:公司的主要采浆区域为安徽、上海以及河南。截至2018年底,公司及其下属子公司郑州莱士、同路生物和孙公司浙江海康拥有单采血浆站41家(含分站1家)排名第二。2018年公司采浆量近1180吨,排名第三。

华兰生物:公司目前有单采血浆站25家,其中广西4家、贵州1家、重庆15家(含6家单采血浆站分站)、河南5家。2018年采浆量达1280吨,排名第二。

振兴生化:公司的采浆区域为广东地区。公司2018年采浆量接近400吨,血浆规模处于行业中上水平,且近年来公司积极开拓新浆站,目前拥有13个单采血浆站。

博雅生物:截止2018年底,公司拥有12个单采血浆站(含采集点),实现采集原料血浆约350吨,同比增长 10.49%。公司的主要采浆区域为江西、广东。其中,2017年4月,公司联合大股东深圳高特佳成立并购基金收购广东丹霞生物99%的股权。而2019年4月15日,公司发布了《关于采购广东丹霞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原料血浆暨关联交易的公告》,拟向丹霞生物采购不超过500吨的原料血浆,采购价格不超过165万元/吨,金额不超过8.25亿元。

其中,广东丹霞生物拥有25个站点,其中17个单采血浆站,8个采集点,具有丰富的浆站资源。

卫光生物:公司的采浆区域主要为广西地区。目前拥有7个全资单采血浆公司。2018年,公司采浆量为385吨,同比增长近10%,并且积极开拓新浆站,2018年公司获得海南省万宁卫光单采血浆站建站批文。

可以看出,天坛生物、上海莱士和华兰生物,由于掌握着数量多的血浆站和采血量,所以拥有了巨大的成本优势和盈利能力,能够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而最少的卫光生物,则暂时没法与其他公司抗衡。

从图中可以看出,过去三年高于行业平均负债率水平的公司是振兴生化和博雅生物,前者是由于大股东质押率高,负债率高达50%左右,后者是由于收购活动比较多,实施了外延式并购的策略,负债率较低,保持在25%左右。而其余公司的负债率都保持在10%以下,说明管理层并没有盲目去进行更多的资本运作。

5

结语

从以上综合分析来看,血制品主营业务发展比较好的是华兰生物和天坛生物。而备受资本市场诟病的上海莱士和振兴生化都经历过公司的“低谷期”,前者是因为专注炒股多年,却差点荒废了主业,而后者则因为管理层对交易所的“无视”,使得公司也曾经面临过很多非议。两家公司可谓是“难兄难弟”,特别是振兴生化负债率行业里最高,如果后续公司不改善财务状况,就会影响到公司的现金流。

粽哥一向比较看重专注主营业务内生性发展的公司,而血制品行业近几年由于市场的需求量大,所以加上外国血制品行业并购重组的经验,也给了国内医药企业很好的效仿作用,因此近几年并购的案例比较多。但是像上海莱士这样花数百亿元来并购的则属于个例。

所以,单从目前血制品行业的发展态势来看,或许外延式并购也是企业快速发展的有力武器。但是无论如何,像上海莱士这样不专注主业,像振兴生化的管理层不注重公司经营的公司,投资者应该谨慎对待。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