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房企上市潮与人才争夺战

自2018年正荣地产(6158.HK)港股上市开始,港股掀起一轮内房企业上市潮。TOP50以内的上市房企数量占比已达到了90%,而TOP5-100的房企,上市占比为58%,百强房企还剩26家未上市。行业规模TOP50的房企中,还未上市的企业只剩金辉集团、融侨集团、福晟集团和俊发地产4家企业。

自2018年正荣地产(6158.HK)港股上市开始,港股掀起一轮内房企业上市潮。

TOP50以内的上市房企数量占比已达到了90%,而TOP5-100的房企,上市占比为58%,百强房企还剩26家未上市。行业规模TOP50的房企中,还未上市的企业只剩金辉集团、融侨集团、福晟集团和俊发地产4家企业。

截止目前,按递表时间还在排队的企业有:汇景控股、海伦堡、中国天保集团、奥山控股、新力控股、万创国际、景业名邦、港龙地产,三巽集团共有8家排队,其中新力控股10月23日率先通过了聆讯。

房地产洗牌尾声,中小房企上市“最后”窗口期

下图为近期地产行业目前颇为关注的指标:统计局公布的房屋竣工面积增速与新开工面积增速呈现持续的“剪刀差”。

image.png

竣工面积持续维持负增长,表现出地产行业从2018年开始乏力,而“剪刀差”中的新开工面积增速居高不下,中小型企业的冲刺行为便是重要“推手”之一。

因此,对于大型房企而言,转型成为了关键:从过去规模向利润转变、从过去速度向品质转变、从加大融资到将负债;而对于中小型房企而言,冲刺成为关键:想尽办法在市场中获取一席之地,在这最后的时间窗口做最后冲刺。

但是在中小房企冲刺上规模过程中,遇到了一道难以越过的关卡——就是融资。

如今,国内房企融资渠道逐步收紧的背景下,房企们不约而同的选择最后一条出路:赴港上市。上市的目的无非三个,一是通过上市融得一笔资金,二是上市之后知名度提高,方便拓展业务,三是上市后企业融资更为多元,如股权融资、海外债券融资等等。

乘此之势,2018年开始,港股市场掀起了一轮内房企业上市潮,一直延续至今,而这一轮上市潮也被市场认为是内房企业最后一轮上市潮。

image.png

公开资料显示,在去年1月16日正荣地产(06158.HK)上市后,弘阳地产(01996.HK)、大发地产(06111.HK)、美的置业(03990.HK)、恒达集团(03616.HK)等相继上市,到今年7月中梁控股上市为止,共有9家内地房企成功IPO,其中2018年上市6家,2019年上市3家。正荣地产在上市后5个月被纳入了沪深港股通,去年上市的6家房企中,除了正荣地产外,随后被纳入港股通的还有美的置业。

最近新力地产的聆讯通过,意味着中小房企上市窗口期仍在,让其他中小企仍“心怀希望”。

人才缺口爆发,引发高管“梯队式”流动

2018年以来的房企“赴港”上市潮是行业洗牌进入“尾声”的一大标志,这也催生出一轮房企人才流转浪潮。

规模、资金、土储都是中小房企追赶的关键要素,但是对于上市企业而言,则远远不够。如果把上市之路比喻成从0到1的过程,那么登陆资本市场后便是从1到N的征程。对于这样一个过程,管理人才的匹配最为关键。

由于中小房企集中上市“求生”,人才缺口导致了行业新的一轮的人才流动。

通常人事变动都是“人往高处走”,但是此轮房地产行业人事变动浪潮,却是“从大到小”的趋势,这种趋势从2018年以来更是越演越烈。比如前阳光城总裁张海民选择了俊发,旭辉集团副总裁蒋达强去了弘阳,世茂集团执行董事廖鲁江加盟大发地产。这些高管均是从已过千亿的房企转而投向冲千亿的房企。这些的龙头房企高管,已成为新东家的驱动力之一。这种人员流动是呈现阶梯式的,从TOP10到TOP30。从TOP30到TOP50。

可以看出,冲规模待上市的中小房企特别青睐那些穿越了行业周期、公司成长周期、资本周期的人才。

这种人才流动从“从大到小”的趋势还在延续。日前,有媒体报道称正荣地产行政总裁王本龙便以个人原因为由向公司递交辞呈。

王本龙2014年加入正荣,5年间,协助正荣地产从一个区域房企成长为全国性房企不断进击的五年。期间正荣地产先后完成了全国化、上市、以及销售规模跨千亿等重大事件。无疑是一位难得的产融销复合型人才。

正荣上市后财务实力快速提升。截止至6月底,公司得益于总权益与在手现金的增长,净负债率由去年年底的74.0%下降至70.8%,远低于行业90%平均水平;此外,今年5月中诚信将公司主体信用评级由AA+调升至AAA,财务杠杆表现稳健。产品力和运营效率也不断提升,近年通过产品线整合,推出了“正荣府”、“正荣·紫阙台”及“正荣·云麓”三大标杆产品品牌,并加快了产品标准化进程。2019年上半年,正荣的项目标准化复制率达到100%。

组织结构方面,正荣地产还成功通过组织结构建设来提升公司的运营实力。目前,公司人才梯队的培养效果显现,人才厚度提升是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提升利润、效率、产品力的重要动力。

可见,像王本龙这种经历了房企从成长到成熟的全过程,从冲规模、整合产品线、赴港上市、稳财务,最后到成熟管理结构的搭建的高管,与目前中小房企发展需求高度契合,从而推动了行业人才的流转与提升。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