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美集团电话会议纪要:全面分析体育产业以及智美未来布局 ...

因为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与欧美国家体育产业的发展到今天所做的一些对比,顺应整个大趋势、大潮流、顺应整个国际惯例和国际市场接轨的概念,这与这一条非常重要,希望得到各位的关注。(作者:格隆汇 杨仁文) ...

智美集团电话会议纪要——解读9月2日李克强总理国务院常务会议对体育产业最新部署,全面分析体育产业以及智美未来布局

一、解读体育产业最新政策,上升到国家战略级别:
首先,体育已上升到国家战略级别。强健国民体魄、助力经济发展已成为政府发展体育的两大重要因素。鼓励体育产业市场化、商业化,对体育赛事实现完全商业化运作是本质上思路的转变,说明体育产业的市场化和商业化已经取得了高层的高度重视。第二、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的审批,意味着政府希望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市场。电影产业从最早华谊一家到后来有光线、乐视、小马奔腾,带动了整个产业快速的发展。放开审批和转播权限制,是为了更好的发挥包括版权在市场中的作用,使得赛事版权能成为无形资产,吸引企业和社会资本的投入。第三、政府对于满足日益增长的群众性体育需求的重视。自创赛事和职业联盟的进一步发展也要借助资本的力量才能进入快速发展的新轨道。第四、借助科技平台,全力打造体育健康的大数据库。智美在与各体育和相关部门合作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线下赛事的同时,快速推进线上报名系统与各地方政府的连接工程,在此基础上与各地体育局将来推进在体育层面鼓励的实体化的合作进程的开展。第五、智美不仅具有先行优势,而且在形成规模化、类别化的赛事,产业布局上,奠定了领先地位。此外,此次放开体育赛事审批在版权这块突出性非常强。过去的赛事都是总局或其他体育主管部门独有的内容,以后放开赛事审批,同时一些自创赛事的出现和发展,使版权的所有方面能纳入到整个知识产权的内容里去。未来版权类似于过去科技类的公司,科技的成果和专利作为无形资产进入到资本的运营和投入,这些都为未来体育产业的正规化、跟国际接轨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中国体育产业商业化和市场化刚刚起步,面临着一个很好的发展时期。与欧美国家相比,此次政策的出台是应运而生的,是顺应整个大趋势、大潮流、顺应整个国际惯例和国际市场接轨的概念。



二、现阶段版权保护在工商层面,未来模式可参考电影:自创赛事是智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这些赛事的相应版权。无论是赛事版权还是将来节目的版权,仍然都是由智美作为主体拥有的,包括将来可能从海外引进的相应的赛事在中国区域版权的所属也是可以拥有的。后期,包括传统影视领域也好,新媒体也好,更多的还是要依托内容,结合体育赛事延伸相关的无论是节目的产品还是内容的产品,这方面的版权下一步可以做自主知识产权相应的开发和保护。赛事版权的保护将来可能会像科技公司申请专利的一个模式。体育赛事也有一些赛事规则和特殊性,结合赛事打造一种新的形态和形式,将来会随着知识产权进一步的饱满,版权保护的进一步饱满,看下一步是什么方法把它落在实处。智美自创的四季跑,在整个商标LOGO、衍生品领域,已经把四季跑相应的标识、使用范围都进行了有效的注册和知识产权的保护,现阶段还停留在工商领域的范围实现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引进境外大型赛事落地在中国举办,首先是以合同为基础,在赛事引进过程中要跟国际组织签署相应的协议,规范赛事在你所运营区域中的独一性或垄断性。电影十年前的状态就是现在体育文化产业的状态,到现在成为独立的版权主体去运营整体的版权,包括票房、衍生品等一系列的运营都属于独享的,不存在官方所有的状况。可以预期的是,体育纳入到大文化的概念,电影业的发展模式是未来体育文化版权的参考。


三、竞技体育未完全向社会资本开放,未来发展要待配套政策出台:前期属于竞技体育的范畴并没有完全面向社会资本开放。这次政策推动了整个市场化和商业化的进程,可能后期也会有相应配套的细则,包括未来发展领域当中的实施步骤。大家日常关注比较多的足球、篮球这些领域,目前来讲是国家独立运行的,也已开始市场化和商业化的尝试,未来如果也对社会资本全面开放,可以考虑进入。智美现在和各个省份进行系统签约之后,在大小球领域也有很多产品可以有待下一步开发和研发的。在赛事组织运行方面可以结合当地的体育部门、服务机构进行有效的整体的赛事运营和组织执行。


四、解读赛事收入成本结构、商业价值体量和人员投入:国外较成熟的模式版权收入占到40%或者更高,然后是其他赞助商收入,终端消费群的收入。国内收入主要来自于赞助商,还有小部分是来自终端消费群。国内目前在版权领域形成收入有一定的难度,但随着政策的开放,对将来版权赛事的经营是一个乐观的信号。赛事成本主要是赛事整体的执行和电视播出两个方面。以马拉松为例,成本包括运动员邀请、奖金、42公里所有软硬件的投入、电视直播、媒体传播、赞助商回报等。独立运营的马拉松赛事在国内相对一线、具备更大影响力和商业价值的城市一般是3000万左右的收入规模,二线城市2000-2500万。赛事的组织和执行并不是只依靠公司本身的工作人员,公司更多的是在整个赛事执行中起重点环节的管理、系统布局的工作,另需大量第三方服务商、志愿者。做一场马拉松,自己的人员组别大概15-20人,分成竞赛组、媒体组、播出组、赞助商回报。必比赛中的硬件的搭建、软性服务的提供、紧急情况的处理肯定还是需要大量服务机构和相应的志愿者共同实现。


五、约赛网完整布局社交平台垂直电商体育产业链开发:约赛网数据特点:第一、实名制的报名;第二、运动人群黏合度、活跃程度非常强;第三、运动人群经济水平、消费能力、收入水平相对较高。智美有大型体育赛事、活动做承载、将来结合俱乐部等领域,形成线上、线下很好的互动和保持黏合度、活跃性的一个很好的载体。约赛网首期会将报名平台的数据资源有效盘活到线上,通过社交平台的打造形成数据活跃度、保持黏合性。约赛网不单纯只面向自身的赛事,赛事衍生的产业链开发都会在平台上有相应的体系,有俱乐部、会员俱乐部、数据延伸服务。在社交平台比较成熟、数据资源比较丰满的情况下,再打造一个垂直电商平台,为大量体育品牌的赞助商,包括运动品牌、功能饮品、保健品等对接终端的体育人口,提供了一个平台资源;再往后会做整个产业链,包括培训、会员俱乐部、健康数据监测、远程医疗,在平台上有序的进行开发。


六、详解签约8省群众体育赛事“长期独家+优选开发”:智美和各省的签约都是排他性的,相当于独家资源;同时签约也是比较长期的,根据政府的任期是3-5年不等。各省签约所有的体育赛事,是各省主管部门每年都要做的群众体育赛事,承办的领域中可以不用做投入。智美会优选有价值的赛事去做投入,再做在承办方面一些系统开发的工作。将来如果觉得体育舞蹈项目非常好,在签约的省可以搞一个体育舞蹈的联赛,除了各省的财政拨款,智美再做相应的投入和系统开发,投入相应的资金、人力做整个赛事的包装,产品设计,商业价值进一步放大,同时向市场形成产品。


七、赛事执行和赛事运营区别大,赛事运营拥有四大门槛:做好一场赛事并不是经营好了一场赛事,赛事品牌的建设、商业权益的开发和市场化的运作也需要人才做系统运营,在这几个领域是环环相扣的模式,都要深耕细作,拿出自己主要的创新的模式和盈利的模式。在前期的策划阶段,现在沈总就专门带领一个团队做整体赛事的研发、产品的设计,包括国外现象级赛事哪些适合引进国内,哪些体育有些商业价值、哪些有群众基础,再做这方面的研究包括产品开发的工作,这都是在一个运营链上不可缺少的环节,要齐头并进。在国内要做一个好的赛事运营管理公司门槛很高,需要具备几方面的能力:第一,组织执行能力,在赛事执行方面的专业性;第二,赛事品牌打造的能力,赛事能不能迅速有品牌的建设和良好的传播,像智美的广州马拉松第一年做就被评为中国田协的第三大马拉松赛事,第二年做就评为了第二大赛事,离不开赛事良好执行和品牌的建设和传播;第三,商业开发和运营,这不是一个单纯的体育公司或者广告公司能完成的,需要结合整个赛事设计产品,打造盈利模式,还要大量客户基础做支撑,先拿到赛源再找客户可能形成亏损;第四,资本,对于一个大型赛事来讲,前期需要成本投入,因此需要具备一定的资金实力。


八、详解与乐视的竞合关系,做体育赛事的出发点或不同乐视以内容端,向内容打造和新媒体端相应的盈利模式做产品规划和设计,通过版权的引进、加工之后成为内容产品,进行收益。智美的优势在线下,包括与传统媒体相应的结合架轻就熟,而且像赛事整体的商业开发,包括在节目端制作一些节目产品是智美的优势。在版权引进领域,不是说相互之间会形成一个完全竞争的关系,大家都可以做。智美做国外优势赛事、优势节目版权的分析和研究,是为了去做版权引进的时候,拿到受群众欢迎的、有群众基础的赛事或者节目版权,在传统的电视媒体、新媒体端呈现。线下是智美的起点,因为所有的东西还是由线下展示、运营作为承载,这也是将来随着版权保护,知识产权开发进一步丰满之后的根源所在。有赛事才会有未来节目的内容,才会有电视上的呈现,这是智美的优势所在。其实对于智美来讲,内容并不匮乏,因为有大量的赛事资源,智美也做电视节目,今年会开辟在电视节目领域中体育节目的一些创新形式。在媒体传播形式或在平台上,乐视是以平台作为一个起点,承载了体育、文艺及其他类型相应的节目,是以平台端出发的;智美则从赛事本体出发,沿着产业系统开发,可能将来也会用到这个平台,或者是合作或者是自创都是有可能的。


九、详解赛事研发过程,以数据为基础赞助商策划期介入:做整个赛事的深入研发过程中,要做大量数据基础的研究,因为。实际上会先听客户的意见,客户的目标群体集中在哪些项目所有的产品开发都要面向赞助商或者需要做体育营销传播的客户,所以项目落地之前,一定要在数据基础上,征求赞助商的意见,哪些年龄段,目标群体对于运动的偏爱类型,这是由客户的主导意见形成赛事落地的项目选择非常重要的参考之一。以此为基础,在整个赛事落地前,很多赞助商已经形成了框架共识,做这个赛事大家感不感兴趣,会不会在这个平台上进行体育平台传播。有了共识再做赛事开发和成本投入,心里更有底气。再结合整个的成本预估传播价值,因为客户考量的不管是依托在哪项赛事上,最终是怎样能够传播到目标收费群,通过赛事传播到他的消费者当中,这是客户做体育营销的概念。


十、央视广告经营权通过招标获取合同保障,反腐无影响:央视所有的栏目承包经营都是每年续约的。因为央视,智美现在的五个栏目广告资源是在09年公开招标获取的,因为央视每年都要调价,所以每年年底的时候会谈一个来年的承包价格,进行自动的续约。最近几个反腐的情况会不会对这些业务形成影响?第一,智美都是通过公开公正招标获取的项目,第二,智美在整个跟央视的合作当中都是按照合同,有合同做保障进行相应的合作,所以在这方面不存在很多风险。
全程纪要

一、介绍智美集团并解读体育最新政策

各位投资者朋友大家好,我是智美的盛杰,很高兴今天受方正证券传媒首席杨仁文的邀请跟大家做一个电话会议的交流。前段时间也是方正证券杨仁文传媒团队这边安排跟北上广深的各机构投资者做过系列交流。对于智美整个的业务形态和公司现在的主要业务,我觉得可能很多投资者有相应的了解,我先简单介绍一下智美,然后结合昨天总理对体育产业进一步的部署讲一讲我们的体会。

智美2013年7月份香港上市,是唯一具备体育文化主题的上市公司,所以智美给自己的品牌定位也是中国体育文化产业的领跑者。智美现在的主要业务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就是由沈总率领的体育团队成立的体育公司,专门负责公司的所有各项赛事的运营和产业链的系统开发。第二项就是我们相对传统的业务,就是我们的影视制作和央视的媒体广告经营。第三部分也是根据我们今年的整个战略部署开辟的一个新的领域,就是在体育健康的数据平台上,我们进行了一个平台的打造。

分别介绍这三部分,可能大家比较关注的就是体育业务的板块。我们是在2000年就进入到了体育赛事领域当中:最早的时候我们是做各项汽车比赛,也是伴随着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智美成长起来了。我们在全国30多个城市做了50多场大型的汽车赛事,这为我们整个在赛事运营领域当中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后来我们又扩展到路跑的领域,包括空中运动的领域,像热气球的公开赛,包括今年水上运动的领域,像中华龙舟大赛。目前我们今年运营的两大系列是一个是马拉松系列赛,一个是中华龙舟大赛,马拉松系列赛年是15站的赛事,这个当中有4站我们来做独立运营,就像我们既往做广州马拉松、杭州马拉松这样的模式。然后龙舟大赛是一个大站的全年的系列赛,今年我们是在成功举办龙舟大赛的基础上还把龙舟世界杯引进到国内,落地做了一个世界的顶级龙舟赛事。第三方面,我们比较关注的是路跑领域,因为本身路跑是在国内快速成长的态势,整个的路跑人群已经近亿人了,每年还保持一个10%的增速。所以在这个领域当中,因为马拉松是路跑金字塔尖的产品了,我们也做了一些结合群众参与性更强的自主知识产权的路跑活动,马上9月14号要在上海举办的四季跑,就是我们开发的一个自主知识产权的跑步活动,创意跑的活动。欢迎大家有时间也到现场去参与一下,或者参观一下,不一定每个人都有机会跑,因为报名都已经截止了。

我们在做这些大型赛事的同时,我们也在积极与各个省的体育主管部门进行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截止到今天我们已经签署了8个省份了,这8个省份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湖南、湖北、河南、河北,通过战略合作的签署我们和政府形成了一个全面的群众体育运的合作,包括每个省份,每年可能有四、五十种不同的群众体育赛事,整体的商业开发权、视频的版权,包括我们和政府共同打造报名平台,形成的相应的数据,都留存在智美的平台上,这对我们来讲是一个巨大的资源,也是后期我们沿着体育链发展做相应布局的基础。目前签署的这8个省份每年已经有340项赛事了,职业参与的人群运动人口会有3000万人次,是一个非常庞大的规模,这是我们在体育领域当中重大做的布局。后面我们会结合签约做一些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系列赛事,包括我们今年做的四季跑,包括我们拿到各个省份的赛事当中优选的一些项目,都会在明年做相应的整个系列赛的开发

因为本身智美体育赛事是我们的一个部分,我们也做电视节目的制作。电视节目制作这一块也是我们传统的领域,相对做的时间也很长了,尤其在专业类节目上,像汽车、经济、体育类型的节目,所以在这个领域当中我们也是根据经验整体出了战略布局做体育和赛事运营相关节目类型的打造。这个当中就包括我们做的一些国内赛事的直播,包括引进了一些国外的赛事版权的播出,包括我们自己独立打造的体育真人秀、体育访谈类的节目等等,都是在这个领域当中有效的进行体育整体产业链的布局和延伸。再有一块,在影视当中比较传统的就是我们的广告,这块大家都比较了解,我就不多做介绍了。

第三块就是我们刚才提到的O2O的平台建设,这块实际上已经跟大家做了一些交流,我们可能会在年底之前把我们的平台推出。因为我们通过这种体育赛事和政府的合作,积攒了大量运动人口的数据,我们会结合这些数据从线下到线上形成社交,包括未来可能形成电商的平台,包括后续进行整个的社会化数据营销的模式。

针对昨天总理的讲话,其实我们也是做了一个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我们觉得有五点是我们智美的理解,也希望和大家能有相应的交流:
首先,通过这个讲话可以看到体育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级别因为强健国民体魄、并且助力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政府发展体育的两大重要因素,同时鼓励体育产业市场化、商业化,对体育赛事实现完全商业化运作我觉得是本质上思路的转变,这说明体育产业的市场化和商业化已经取得了政府高层的高度重视。这对我们来讲,对整个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来讲我觉得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利好。

第二,取消了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的审批,意味着政府希望有更多的社会资本能够进入到这个市场,这也是我们一直希望的,也是智美一直期望的。我们路演的时候也曾经跟大家做过介绍,像电影产业、从最早华谊一家到后来有光线、乐视、小马奔腾,它是带动了整个产业快速的发展。所以我们也是希望在整个体育产业当中,智美也不可能一家,独木难成林,我们还是希望有更多的力量加入,才能把整个中国体育产业共同做大。因为本身放开审批和转播权的限制,也是为了更好的发挥包括版权在市场当中的作用,使得赛事版权能够成为无形资产,吸引企业和社会资本的投入。

第三,在新政策领域当中,我们也看到了政府对于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群众性体育的重视。奥运会之后,实际上就开始了整个全民群众体育运动的大发展,特别是大力推动自创的赛事,满足群众在体育运动当中的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在这个方面,我觉得起到了一个积极的推动作用,除了政策的助力之外,自创赛事和职业联盟的进一步发展,肯定也是要借助资本的力量,只有资本介入才能使自创赛事和职业联盟进入快速发展的新轨道。智美在这方面也做了一些先行的探索,并且在自创是方面我们也有自己明确的步伐。

第四,借助科技的平台,全力打造体育健康的大数据库。虽然取消了商业化、群众华体育赛事的审批,但是大型赛事的组织肯定还是需要相关部门的支持,包括公安、医疗、卫生、交通等等,还需要各个方面的支持。智美之前与多个省市体育局的合作,并不是单纯商业的赛事,有很多也是半职业化性质的赛事。所以智美在与各个体育和相关部门合作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线下赛事的同时快速推进线上的报名系统,与各个地方政府的连接工程。在这个基础之上,与各地体育局将来推进这些在体育层面鼓励的实体化的合作进程的开展。

第五,智美不仅具有先行优势,而且通过不断努力,应该在形成规模化、类别化的赛事,产业布局上,奠定了领先地位。我们觉得在未来五到十年内一定是体育产业快速发展、体育文化消费快速蓬勃发展的一个阶段,智美也会在这个过程当中形成我们横纵联合的发展模式。横向我们肯定是以体育赛事的转播、制作,包括赛事的组织,包括社交平台的搭建,体育健康的数据库,甚至未来延伸到赛场的运营等等经纪、培训综合领域当中,把这种产业模式形成大体育文化的一个格局,纵向我觉得是在未来三年里,包括组建那种职业联盟,在专业赛事领域深耕细作的深入发展。这两种发展,是既有服务大众的传统产业链的一个运营体系,同时也有职业高水准赛事联盟的运营能力,我觉得这是智美最大的优势。我相信伴随着这个产业的快速发展,智美也会成为整个体育领域当中的一个旗舰集团。

二、深入解读赛事版权影响及国际化接轨

各位投资者大家好,我是智美副总裁沈伟,专门负责体育赛事运营。刚才盛总已经做了比较全面解读,我简单补充一条。这次放开体育赛事的审批实际上在版权这一块突出性非常强。过去的赛事都是总局或者是其他的体育主管部门所独有的一些内容,但是以后放开赛事审批,同时又一些自创赛事的出现和发展,这样的话会使得我们在版权的所有方面已经纳入到整个知识产权的内容里面去了。刚才盛总也讲了,未来版权类似于过去科技类的公司,科技的成果和科技的专利作为无形资产进入到资本的运营和资本投入,这些都为我们未来的体育产业的正规化、跟国际接轨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中国的体育产业应该说是商业化和市场化刚刚开始起步,面临着一个很好的发展时期。与欧美国家比较起来,我们这篇东西的出台实际上是应运而生的。因为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与欧美国家体育产业的发展到今天所做的一些对比,顺应整个大趋势、大潮流、顺应整个国际惯例和国际市场接轨的概念,这与这一条非常重要,希望得到各位的关注。

三、互动问答部分

Q:我们在组织这种体育营销的时候,比如说一种赛事,能不能给解读一下,以马拉松为案例,整个赛事营销价值的解读,比如说广告、转播、版权、装备各类价值占比?

A:简单回答一下,实际上截止到目前,在整个版权方面,在国内还没有相应的体育赛事有相应的版权收入,这也是我们原来有别于国外体育经营市场的一大特点。原本在体育领域中,国外可能比较成熟的模式,版权收入会占到40%,或者更高都是来自版权的收入,然后是其他赞助商的收入,包括终端消费群众,作为B2C的大众参与者的相应的收入。但是在国内我们可能有一些特性,所有的体育赛事主要的收入来源还是来源于赞助商企业为主。在国内,赞助的费用当中会占比非常大,主要还是来自于赞助商的收入,还有一小部分是来自于终端消费群体。所谓我们说的这些体育运动人群的收入,国内的特点目前来讲可能在版权的领域当中形成相应的收入可能还有一定的难度,但随着政策的开放,将来这些版权赛事,在这个领域当中的经营我觉得也可能是一个乐观的信号,不妨再继续观察未来相应的走势。

Q:我们是专门投体育产业的创投基金,上次在方正证券组织的智美集团北京交流会现场跟沈总也见过面。我想请教的是,现在所谓的版权也是刚刚开始,以前我们也做了很多体育方面的事情,都是跟各个局签合同,以那个合同为实际的权利所属,版权这一块,下一步具体怎么操作把这个产权落实了?

A:首先,刚刚我们也提到了,包括沈总也提到了我们这些自创赛事,所谓我们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这些相应赛事的相应版权。无论是赛事的版权还是将来节目的版权仍然都是由我们作为主体拥有的,包括将来可能从海外引进的相应的赛事,在中国区域相应版权的所属,这也是可以拥有的。既往传统媒体,或者在媒体端考虑赛事版权的领域当中可能会有一些原本中国的现实情况的问题。但是我们觉得在后期,包括在传统的影视领域也好,新媒体中也好,更多的还是要依托内容,就是说,整个结合体育赛事延伸相关的无论是节目的产品还是内容的产品,这方面的版权我觉得下一步可以做自主知识产权相应的开发和保护工作,包括未来可能在这个领域当中形成相应的收益。

Q:比如说咱们搞一个马拉松比赛,比如创造一种新的比赛的模式,咱们会把这种模式拿到版权局做个备案还是申请?

A:可能会朝这个方向发展。因为沈总也讲到了,这个可能会将来像科技公司申请专利的一个模式。因为体育赛事也有一些赛事规则和特殊性在里面,不是像纯科技公司自主研发新的产品,可能在赛事的这些形态上可以有一些相应自创的东西,结合着赛事我们打造一种新的形态和形式,这些将来可能会随着知识产权进一步的饱满,版权保护的进一步饱满我们要看下一步是什么方法把它落在实处。比如你现在做的节目,比如说现在结合赛事做的节目版权肯定是自制的,你自己举办的创意跑的活动,这些版权肯定也是属于相对自有的知识产权,可能在国家的注册或者是把它落在实处方面这还需要有一个探讨的方式,看将来在这个领域当中,是通过专利的注册还是什么样方式的注册把它落实下来,或者是固化下来。

Q:比如说咱们做了一个四季跑,这个四季跑版权是咱们自己拥有的,这个理念都是可以理解的,具体操作上,是去专利局、是去版权局还是去什么地方拿一个什么样的文来认可?以这个文为依据跟别人签合作合同,实际操作怎么做,是不是还要摸索一下?

A:目前我们在国内是可以停留在商标、品牌,在这个方面有一些相应的注册。比如我们自创的四季跑的赛事,在整个的商标LOGO,包括衍生品的相应领域当中,已经把四季跑相应的标识包括使用范围都进行了有效的注册和知识产权的保护,这个阶段可能还是停留在工商领域这个范围之内,可以实现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

Q:还是停留在工商这个层面,比如说咱们引进的外国的国际龙舟赛这个项目,我想可能不只是一个LOGO或者一个形象,这种产权是含了几个方面的是吧?

A:是这样的,就像我们引进境外的这些大型的赛事落地在中国举办,首先来讲还是以合同为基础的,因为在赛事引进的过程当中一定要跟国际组织签署相应的协议,包括签署协议规范这个赛事在你所运营的这个区域当中的独一性或者是垄断性的,比如我们做了一些龙舟赛,在国内所有的相应知识产权肯定是由我做承载方的,国际组织也不会授权其他人做这个领域的开发。

补充一下关于版权的问题,实际上我们可以参考电影业的发展,而电影在十年前的状态就是现在的体育文化产业的状态,到了今天以后成为一个独立的版权主体去运营整体的版权,包括票房、衍生品等等一系列的运营都属于独享的,不存在官方所有的一种状况。我们可以预期的是,按照一个电影业的发展模式,体育纳入到大文化的概念里头,文化的版权一直以来都有,这个是未来体育文化纳入到大文化以后的版权的参考。

Q:我们承办了不少马拉松赛事,能否分享一下不同城市马拉松的组织,整个收益大概的差异或者是情况怎么样?以我们现在人力队伍也好,能够运行的体育赛事,能朝向一些大的球类或者小的球类里面走吗?

A:简单介绍一下,我们自己独立运营的马拉松赛事在国内相对一线的城市当中,具备更大影响力和商业价值的城市一般收入情况会在3000万左右的规模,可能稍微二线一点的城市2000-2500万的收入规模,大体是这样的状态。

您讲到的在人力方面相应的匹配,包括将来进入一些球类运动的市场当中去,我觉得,人力在这个方面来讲,我们专业性人才的引进一直也是公司持续不断的过程,包括现在在路跑领域当中,我们几乎是把国内优秀的路跑领域的人才吸纳到公司当中来做这个领域整体的开发,包括相应赛事的组织执行。但是在组织赛事和执行赛事的过程当中,并不是单纯的只依靠自己公司本身的这些工作人员,我们更多的是在整个赛事执行过程当中起到重点环节的管理工作、系统布局的工作。因为在这个领域当中一定会需要大量的第三方的服务商、包括一些志愿者,像我做一场马拉松的话,自己的人员组别大概也就是在15-20人,会分成不同的组,竞赛组、媒体组、播出组、包括赞助商回报,不同的组别对应不同的部门,但是在像你说的42公里所有当中的硬件的搭建,相应的软性服务的提供,包括赛场的紧急情况的处理肯定还是需要大量的服务机构和相应的志愿者共同实现。

在将来,无论是大球的领域还是小球的领域都是可以进入的,而且我们现在和各个省份进行系统签约之后,在这些领域当中也是有很多产品可以有待下一步开发和研发的。在赛事组织运行方面还是可以结合当地的体育部门,包括这些服务机构进行有效的整体的赛事运营,有效的赛事组织执行。在运营方面,我觉得可能是智美更大的一方面优势所在。

Q:昨天的政策,赛事审批放开,像一些传统的球类、那些商业价值是非常大的。如果往下走,最有可能介入的球类,不一定是咱们,或者是其他的同行会从哪里开始呢?

A:我觉得在前期实际上像这些属于竞技体育的范畴并没有完全面向社会资本开放,这次政策是推动了整个市场化和商业化的进程,可能后期也会有相应配套的细则,包括未来发展领域当中的实施步骤。可能大家会日常关注比较多的像足球、篮球这些领域,当然目前来讲,本来这部分是国家自己独立运行的,也已经开始市场化和商业化的尝试,未来如果也对社会资本全面开放,我觉得大家都可以考虑从这些领域进入,而且我觉得智美在这方面也是具有相应的这些基础和前期的一些准备工作。

Q:我看了方正证券杨仁文传媒研究团队出的《体育产业系列专题报告》里面,智美提到O2O的平台要做一个约赛网,可能会在10月份上线,能不能稍微详细介绍一下?约赛网初期推出的时候会开放一些什么样功能,只针对现在主办的賽事还是会衍生到更多的一些方面?

A:简单介绍一下,约赛网是一个互联网端和移动互联端同时会有产品上线的一个O2O的平台。我们整体的战略规划包括布局也是要挖据我们现有的、既有数据的商业价值。坦白来讲我原来一定不是在这个领域当中有产生优势的参与者之一,是因为我们做了大量的体育赛事之后,积淀了大量的数据基础,包括一场马拉松可能报名的人数就将近10万人这么一个数据规模,包括我们现在跟各个省进行全面战略的合作之后,各个省的运动相应的数据也都会沉淀在我们打造的报名系统之上,所以这些数据我觉得有几个特点:

第一、首先它真名实姓,都是实名制的。来参与我们相应的体育赛事的一定是真名实姓,有身分证号码的,不可能随随便便拿一个网名就来报名的。第二、在中国这些参与体育赛事的运动人群还是对于运动,可能对某一项,可能对于整个体育运动有偏爱、所以他们整个的黏合度、活跃程度就会非常强。第三、在中国做体育运动,相对来讲还是经济水平、消费能力、收入水平相对高一点的,起码是有钱、有闲的,可能是每日为了工作忙碌的人还无暇投入到体育领域当中来。所以这几方面的数据特性就给我们奠定一个非常良好的基础。同时我们也做了相应的研究,因为体育一定是一个单纯靠线上是不能够完成体育运动的感受,一个体育、一个吃饭,是一样的道理,你可以通过网上定餐,你可以通过网上进行相应功能的实现,但是你一定是要跑完这五公里之后,或者你参与完一场羽毛球比赛之后,或者一场运动之后,你才有出一身汗运动的快感,所以线下的承载对于我们来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优势。因为本身可能数据量比我们大的这些公司或者做的比较好的行业类的公司肯定是有的,但是在这个领域当中可能在线下承载上就是相对的劣势了。

所以我们有这种大型的体育赛事做承载,包括我们组织一些相应的活动做承载,包括我们将来在线上、线下结合的一些俱乐部等等领域做成就形成了线上、线下很好的互动和保持黏合度、活跃性的一个很好的载体,这也是我们独特的优势之一。在约赛网首期上线的过程当中,首先报名平台是肯定作为我们主要的人员保障的来源之一,前期会把我们相应的数据资源有效盘活到线上。为什么第一波要打造一个相对比较社交的平台?因为对于大家来讲,我觉得可能在信息、科技如此发达的年代和这个背景下,大家对这种社交的渴望其实才是最需求的,所以我们也是通过一个社交平台的打造形成数据的活跃程度和黏合性的保持,当然也不单纯只面向自身的赛事,包括我们赛事衍生的相应的产业链开发,都会在我们的平台上有相应的体系,有后期相应的俱乐部、会员俱乐部、包括将来发展的数据延伸服务,雏形和构建都需要在前期有一个充分的设计,这样在社交平台相对比较成熟、我们的数据资源相对比较丰满的情况下,我们也会去打造一个垂直电商的平台,这样也是为我们大量的赞助商,因为大量赞助商也都是体育品牌,包括一些运动品牌,包括功能饮品、健康的保健品,等等方面的客户和特点对接终端的体育人口,提供了一个平台资源。再往后,可能也会沿着这个方面做整个产业链的估计,包括培训、会员俱乐部、将来健康数据监测、未来远程医疗可能都会在这个平台上有序的进行开发,当然这个过程还要一步一步的走,还需要一个过程,一步一步去实现。

Q:上周刚运行完秦皇岛的马拉松,我想问一下您现在和各省签的约具有排他性吗?如果签完约对跟你们差不多的竞争伙伴会产生哪些影响?根据现在行业发展的阶段,各个环节当中,比较重视哪个阶段,哪个阶段是核心?

A:我们和各个省的签约都是排他性的,相当于我们独家垄断式资源。同时跟各个省的签约也都是相对比较长期的,根据政府的任期也都是3-5年不等,这是时间上的签约模式。您提到的第二个方面,包括策划,包括整个的执行,包括运营这几个领域都是非常重要的领域,因为它是环环相扣的。我们经常讲,单纯的想做一个赛事的执行公司,可能具备一些相应的专业能力等等各个方面互动执行的管理,可能会可以做。但是你专业领域的这些知识肯定是不能。第二、你做好了一场赛事,并不是经营好了一场赛事,就是说你做好了一场赛事,赛事品牌的建设,包括他的商业权益相应的开发和市场化的运作,这也是需要相应的人才做系统运营的,所以单纯做好一场赛事不一定就是一个赚钱的赛事,不一定会有一个良好收益的赛事,所以在这几个领域当中,是一个环环相扣的模式,所以在这几个领域当中,你都要深耕细作,去拿出自己主要的创新的模式和盈利的模式,包括在前期的策划阶段,包括现在沈总就专门带领一个团队做整体赛事相应的研发产品的设计,包括国外一些现象级赛事,哪些适合引进到国内,哪些体育有些商业价值、哪些有群众基础,再做这方面的研究包括产品开发的工作,这都是在一个运营链上不可缺少的环节,要齐头并进

Q:今年年初,乐视体育开始大规模运作,但是模式跟我们有点区别。智美虽然在央视那边有节目制作,但是未来在新兴媒体这一块似乎没有太多的布局,我们未来是什么打算?是跟乐视体育这样的媒体商去合作还是说我们有可能自己也往这个方向去做?

A:我们跟乐视可能在形态上还是有一定区别。因为乐视还是以内容端,向内容打造和在新媒体端相应的盈利模式做产品规划和设计。像您提到的版权的引进、加工之后成为内容产品,进行收益。对于我们来讲,可能我们的优势在线下,包括我们与传统媒体相应的结合可能是我们比较架轻就熟的,而且像赛事整体的商业开发,包括在节目端我们做了一些节目产品,可能在传统领域当中跟我们辨识节目产品是我们的一些优势。所以在版权引进的领域当中,不是说大家相互之间会形成一个完全竞争的关系,我觉得这个领域当中大家都可以做,为什么要去做这些相应国外的优势赛事,包括优势节目版权的一些分析和研究工作,这是一个基础,你去做这些版权引进的时候,这几个基础一定要拿到受群众欢迎的、有群众基础的赛事或者包括节目版权,在传统的电视媒体呈现,包括在新媒体端有呈现。

就像刚才您讲的,我不知道乐视下一步会不会到线下组织运营领域当中发展,我们可能在线下是我们的起点,因为我们觉得所有的东西还是有线下的展示运营作为承载,这也是将来随着版权保护,包括知识产权开发进一步丰满之后,你的根源所在。有赛事才会有未来节目的内容,才会有电视上相应的一些呈现,所以在这个领域当中也是我们既往的优势所在。我们一直是欢迎在整个的产业过程当中,不同的公司,无论是竞争还是合作,共同推动产业的发展,所以我觉得未来也不排除大家有合作的可能,或者是我们在我们将来的新媒体平台上也会有这方面的呈现,我觉得这是我们根据整体的战略发展步骤做的布局。

其实对于我们来讲,内容并不匮乏,因为我们有大量的赛事资源,包括我们也做电视节目,包括我们今年要开辟的在电视节目领域当中,体育节目的一些创新形式。只不过在媒体传播形式上或者在平台上,乐视可能是以平台作为一个起点,这个平台可能承载了体育,可能也有文艺,可能也有其他类型相应的节目,是以平台端出发的;我们可能从赛事本体出发,然后沿着这个产业系统开发,可能将来也会用到这个平台,也会利用这个平台或者是合作或者是自创,都是有可能的。

Q:想问一下关于赛事运营成本结构是什么样的?

A:成本结构主要还是在赛事整体的执行和电视播出两个方面。还是拿马拉松做例子,像马拉松的这种赛事,包括赛事运动员的邀请、奖金、42公里所有软硬件的投入、电视直播、媒体的传播、赞助商相应的回报等等,这几大部分组成我们的成本。

Q:像线下营销,广告公司介入会不会比较容易?

A:其实是这样,我觉得大家一直对这块关注的比较少一些,因为我觉得在国内你要做一个好的赛事运营管理公司,其实门槛还是很高的。不是简单的随随便便做广告或者以这方面为基础就可以进入到这个领域当中了,首先我觉得它得具备几方面的能力:

第一个方面就是组织执行能力。这是肯定的,就是赛事的组织执行,一场42公里的马拉松赛事,所有的环节、细节你都要管控到,要具备这种大量的赛事执行经验作为基础,你才能办好这一场赛事,起码是在组织性过程当中,不出任何僻陋,顺利的把赛事执行完,这是一个最基础的。对于一个赛事管理公司的要求,就是你在赛事执行方面的一些专业性。

第二个方面,在具备赛事执行专业性的基础之上,还要具备赛事品牌打造的能力,就是你做的赛事能不能迅速的有一个品牌的建设和良好的传播。这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了,因为整个赛事品牌程度,对赛事收入的拉动还是有很大的作用。所以像我们做的这些赛事,之所以能够像广马第一年做就被评为中国田协的第三大马拉松赛事,第二年做就评为了第二大的马拉松赛事,它是离不开赛事良好执行和品牌的建设和传播。

第三个方面,商业开发和运营,这个不是一个单纯的体育公司或者单纯的广告公司完成的整个商业开发运营需要结合整个体育赛事设计你的产品,打造这种盈利模式,同时你还有大量的客户基础做一个支撑。国内有很多公司,我先拿到一个赛源,然后再找客户,这样可能就形成了他们在两、三年之内都是亏损的状况,或者是不能形成盈利的状态,在客户基础的领域当中,还是有缺失。
第四个方面,资本也是很重要的方面,对于一个大型赛事来讲,相应的成本投入,像我们这一场马拉松也是千百万的成本投入规模,所以在这一块,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资金实力。

所以我觉得具备这几方面的能力才能够成为一个良好的赛事运营公司。否则你可能只具备执行能力,只能是当一个赛事执行公司,后续的品牌建设、商业开发包括资金实力各个方面都是门槛。

Q:你们跟各省的合作,因为每个省可能一年有几十场比赛,其中有一些商业开发的价值比较大,有一些运营会出现亏损,我们是跟各省的合作,是所有的项目我们都要承办还是我们是有选择的承办?智美的央视广告,是不是每年需要续约还是什么样的情况,今年央视也确实出了很多事情,不知道对明年的广告续约,管理层是怎么想的?

A:我们现在跟各个省签约所有的四五十项的体育赛事,实际上是各个省的主管部门每年他们都要做的群众体育赛事,就是说承办的领域当中我们可以不用做投入。我们做商业开发,每年体育局都会办这些体育赛事,组织体育赛事。所以说拿到这些体育赛事之后,我们会优选当中有价值的这些赛事我们再去做投入,再做在承办方面一些系统开发的工作。举个简单的例子,可能一个体育舞蹈比赛,现在是各个省做体育舞蹈比赛的时候就会根据财政的拨款,财政有多少钱做一场比赛?可能投入20万、30万、50万的财政拨款,单一的把这个比赛做完成。将来我们觉得体育舞蹈项目非常好,比如我们签约了十个省,我们可以搞一个体育舞蹈的联赛,或者体育舞蹈的大赛,在这个领域当中你将会在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