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房地产“出门”,动真格了?

一个事实,楼市温度可凉可凉了。

作者:菌爷 

来源: 米筐投资

9月中旬,政法委、新华社、经济日报和人民日报几乎是以重磅专栏的形式,共同发声,目标直指香港困境的深层矛盾:住房问题。

房地产的香港模式已经是一个老问题。这不是这几年才认识到的问题,"强按暂停键"是早在10年前大会就已经确定的共识。

容不下实体产业;

投机绑架经济;

年轻人“蜗居”,且希望兑现无门;

经济结构极端的脆弱,而且“空心”化等等。

穷途末路,则思变。

什么样的模式将是未来我们要走的路呢?如何才能既要健康的楼市,又要强大而又有活力的实体呢?

变,已经实质性的发生。

1

和房地产说“分手”?

9月16日,在公布海南省前8个月成绩单的通气会上,海南省省长着重强调了房地产。其中言辞,确实代表着当下的顶层共识。

他说:“海南省在今年,着力解决经济对房地产的依赖,1-8月份海南省房地产销售面积降低52%,房地产销售额降低50%,预计明年海南经济将进入良性快速发展轨道。”

请注意!海南前8个月房地产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全部腰斩,变成了一个省满意的成绩单,究竟意味着什么?大家需要好好琢磨琢磨。

跟房地产说不,已经成为当前省一级最大的共识。如果形成星火燎原之势,紧随其后的还会有那些省份呢?

湖南?安徽?还是四川呢?

楼市的空头被低估了。

这是笔者今年7月份的文章,不是在炫耀目前空头有多么正确,而是对于操盘手本次的决心,值得大家深深敬畏。

有人会说:“海南说笑呢吧,不靠房地产,还能靠啥?”

还能靠什么?

说全岛自贸区+国际旅游岛大战略比房地产有戏,很多人是不信的。房地产多来劲儿,海边一块地,一年产值几十亿,如果是让必贵园上还能再翻一番。

有些盛宴暂时散了就是散了,换新桌,点新菜已经是大势所趋,老是盯着老桌子流口水,不解决当下,也是选择性看不见未来。

地方大员们壮士断腕的“变”,不能视而不见。

2

楼市的情绪很凉!

一手房的价格不能反映一个城市的真实温度,因为在开发商和中介的朋友圈永远都是再不上车就晚了的话术。

打死也不说楼市很凉。

因为这是饭碗,也是“屁股”。

郑州的一个朋友老张,以前是做房地产户外广告的,多年的房地产红利,让他攒下了6套房,大多数位置还不错的89平米小三房。

年初的时候他把郑东新区绿地老街的一套房子挂了出去,信心满满直接报价每平31000,结果左等右等,看房的寥寥。

再加上临近年底,比它更好区位的北龙湖又开始释放出30000多的政策限价新房子,更好的配套更好的区位更好的未来预期,让老张的报价开始心里没底了。

“实在不行,28000吧,不能再低了”,上周老张对劝他降价的贝壳中介说。

新房子在限价增量,曾经的地王成为时代的那个“成本”,老住宅二手房如果还在盲目自信的挺价、死扛,无法变现的尴尬将越来越明显。

既然价格差不多,我当然要选个同价格最好的。

这是观望情绪蔓延,接盘者成为稀缺品的买方事实。这会造成一个结果,好的价稳,多数人争抢,差的价跌,无人问津。

极端分化,往往就是在资金、情绪、预期低落的时候演绎的。有人会成为分化的代价,有人会成为分化的幸运者。

第二个维度,租房市场也是房地产情绪的显性指标,毕竟租房客户本就是新房二手房的准客户群体。他们的活跃度和体量直接决定刚需的“池子”有多大。

从数据上看,租房市场今年并不算很好,一线城市和重点二线城市多数房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滞涨和微降。“包租公、婆”们每到毕业季就涨房租的操作惯例今年多数没能实现。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需要问大家:几年的长租公寓热现在还有吗?

热度已经大不如从前了,而且今年上半年“鼎家”长租公寓的爆雷,以及前几年热火朝天的WEWORK,最近上市估值也被腰斩。

一个事实,楼市温度可凉可凉了。

3

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

复盘历史,当楼市一直被用作短期刺激工具的年代,每当该楼市洗牌的节点,总是会有救命的白衣骑士拍马赶到。

可以说,楼市和开发商日子过的一直很滋润,几乎没有承受过顺周期的“铁拳”。有人说这几年开发商就已经很难了。

错。

你知道一吨钢的利润连个茶叶蛋都买不起的苦日子吗?你知道东北下岗职工因为买不起一双球鞋而走投无路吗?你又知道连续3年全产业链巨亏的痛苦吗?

房地产近来的这点苦,其实一点都不算什么?真正的暴风雨大概率还未来到,洗牌从来都不是这么温柔的。

什么叫刻骨铭心的苦?

恐怕,大多数没有受过苦难的开发商还未做好心理准备。

立帖为证。伴随着房地产全产业链洗牌时代的到来,将会有至少2/3的开发商从地球上永远消失,曾经因地产火热而人高三尺的地产从业者也会因为行业的周期轮回而回归普通。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曾经已经演绎过无数次。曾经出租车司机红利时期,空姐都愿意嫁给出租车司机;曾经传统媒体红利时期,各大报社是美女聚集的地方等等。

越来越留不住美女的房地产行业,终归也不能逃脱规律的审判。

行业,企业,个人的命运,就像缠绕在一起的麻花,行业牛气冲天的时代,必定是企业和广大个人从业者腰杆最硬气的时代。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时至今日,暴雨倾盆向楼市,磨刀霍霍向开发商,又有几人相信,几人愁?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