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富的杠杆人生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作者:君临团队

来源:君临

我们都在努力奔跑,却逃不过被拍死在沙滩上的宿命。

1978年底,在访问完日本、新加坡后,那位老人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出一个新的理论:

“让一部分城市先富起来。”

当时的理念之争暂且按下不表,举国之内,的确有一批人在那个寒意料峭的早冬,感受到了季节和时代的变迁。

在此后的40年里,神州上天,辽宁下海,中国的国力突飞猛进,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大国崛起,莫不如是。

这批人顺着时代的大河而下,卷起万丈波涛,豪气冲天,他们是赌对国运的宠儿,是中国的首富们。

然而,在经济换挡的大时代下,首富们纷纷翻车,成为中美毛衣战中最好的注脚。

何以如此?

首富们不理解,或许能理解,但不愿意接受。

正如庞大集团庞庆华那句灵魂拷问:

“我们一辈子一直这么干下来,也没有别的问题。我们昨天这么干,今天还是这么干,十年前这么干,现在还这么干,突然出问题了,你让我怎么说?”

 1 

在心理学上,有个理论叫“自我服务偏向”。

1975年,Miller和Rose研究发现,人们倾向于把他们的成功归因于能力和技能,却把失败归因于坏的运气和不可控的因素。

引申到管理学,在企业领导人身上尤为明显。

早在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就仰天长叹:"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此后但凡失败的领导人,都会这样嚎两嗓子,庞庆华也是如此。

9月9日,中国曾经最大的汽车经销商,连续14年位列中国500强前列的上市公司庞大集团,因债务危机破产重组。

庞大集团变成了*ST庞大。

更要命的是,公司股价离1元仅一步之遥,有望成为继*ST中弘、*ST雏鹰、*ST华信、*ST印纪、*ST大控后,年内第6只跌破面值退市的股票。

要知道庞大2018年的营收仍有420亿,日流水都有1亿多,却被往日“洒洒水”般的1700万压垮了。

当然,真实数目远不止如此,截止9月公司逾期债务已高达27亿。

某种程度,“天时”不在是公司衰亡的主因。

2018年,车市进入寒冬,28年来首现负增长,位于产业链前端的经销商首当其冲。

经销商看着光鲜,都是各地有头有脸的人物,可在厂商面前却处于绝对的弱势地位。

行情好,厂商会悠着发货:

行情差,厂商会拼命压货。

这导致经销商有大笔资金沉淀在购车、拓店等环节,车卖不出去,没钱购车,优惠和返利没有,利润低到吃土。

经销商只能加杠杆运营,具有“高营收、高资产负债率、低毛利”的特点,因资金链断裂而破产的案例比比皆是。

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公布的数据,新车毛利过去两年分别为5.5%和0.4%,2019年再次降到普遍为负。

卖亏钱,不卖更亏钱。

亏损经销商占比从2017年的11.4%增加到2018年的39.3%,2019年更是高达半数以上。

以上种种,无不说明抽贷的致命性。

可庞大集团偏偏遇上了,2017年4月,证监会一纸《调查通知书》奏响了公司的哀歌。

起因只是庞大集团信批违规,却对公司的声誉造成了重大影响,银行抽贷,融资成本陡增,在去杠杆的大背景下,公司的风险急剧攀升。

2018年,庞大集团麻烦缠身:

汽车厂商解约,新车卖不出去;

先后涉及诉讼数十起;

营收从704.9亿锐减至420亿,更是以61.55亿的净亏损荣登A股亏损榜前三甲;

创始人庞庆华的股票被悉数冻结……

庞庆华曾委屈地说:

“银行一年多时间抽贷242亿元,庞大就这样被抽干了。现在银行都是惊弓之鸟,一年抽掉这么多钱,别说是庞大,换成国企它也受不了啊。”

行业危机+银行抽贷,庞庆华的“非战之罪”似乎像那么回事。

可在君临看来,庞大集团的命运早已注定。

众所周知,行业危机意味着大规模洗牌的开始,中小企业大量倒闭,大企业凭借规模优势终将笑到最后。

在这轮危机中,全国汽车经销商10强稳定到名次都没变,顶多是业绩下滑,如广汇汽车、国机汽车等,可庞大集团却从2017年的第4名降到2018年的第9名,如今更是沦落到破产重组。

这能是“非战之罪”?

邱国鹭认为,要正确理解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市场短期波动、基本面都属于现象,投资要看到它的本质,看赛道(行业)、赛马(公司)和骑师(管理层)。”

接下来,让我们从投资的角度捋捋*ST庞大,看它是如何把37万股东带到沟里去的。

 2 

对创业和投资来讲,选准赛道是永恒的话题。

正所谓选择比努力重要,坡长雪厚的好赛道才是首选。

然而这些颠簸不破的真理,对上世纪90年代那批创业者来说都是废话,他们当初选择赛道完全靠缘分。

1983年,庞庆华进入唐山市滦县的物资局当业务员,汽车购销是其主要工作,当时已28岁的庞庆华阅历丰富,山上砸过石头,修过自行车,当过理发师,妥妥的无产阶级。

庞庆华也算赶上了好时候,恰逢工业改革如火如荼,汽车工业进入双轨制,企业生产的汽车终于能自己卖了。

庞庆华的首单业务是在齐齐哈尔国库收购了25辆积压的进口日野牌164卡车,4.6万元的收购价,转手就高价销售一空,这给了他极大的信心。

1987年,凭借出色的业务能力,庞庆华被物资局任命为机电公司物资经理,带领公司的几十号人专营汽车。

从经营进口车开始,庞庆华带领机电公司越做越大,1989年已进入北京,继而辐射到周边省份。

但始料未及的是,国家计委在1989年印发了《关于加强小轿车销售管理的实施办法》的通知,作为县属国企,庞庆华想拿到小轿车经营权难如登天。

按流程,轮到企业家背后的“贵人”登场了。

1994年,河北省主管商贸的副省长郭洪歧到滦县视察,路过机电公司时,他被公司汽车交易市场上摆满的车吸引,跨进了公司的大院。

这一跨,就跨出了庞庆华的未来。

郭洪歧对庞庆华提出三点建议:

“第一,我希望你把这个市场做大。

第二,我希望你的市场别只卖汽车,将经营范围扩大到工程机械、农用车、摩托车。

第三,我希望你不要自己干,你要整合全国的资源,吸引他们都到你的市场里卖车。”

领导发话后,小轿车经营权有了,地批下来了,庞大集团的前身冀东物贸迅速成立。

1998年国改,庞庆华再次得到命运垂青。

在政府的指导下,当时年收入十几亿元的冀东物贸,由国企改制为民企,评估价680万元,这评估机构真乃业界良心,庞庆华带领全体员工实现了共同富裕。

也正是在那年,广汽本田开设国内第一家4S店,拉开了建设汽车4S店的狂潮。

庞庆华的发展重心也逐渐从汽车交易市场往4S店转移,并在2002年拥有了自己的第一家捷达4S店。

就当时来讲,汽车代理权相当火热,谁能拿到谁就能赚大钱,属于蓝海市场,行业景气度非常高。

可从行业格局看,却是条不折不扣的烂赛道。

主要在于,汽车经销没有任何技术含量,很难建立自己的护城河。

汽车厂商在招经销商时往往提出各种苛刻的要求,比如奔驰4S店:

面积必须1万平米以上,厂家安排专人设计;

店内大到马来西亚进口的地砖和木质精美的大小家具,小到工作人员的西装领带,都需要到指定厂家购买;

工作人员要经过厂家认证,每年还要到北上广的培训中心参加指定培训……

加上少至800万,多到2000万的授权费,没六七千万拿不下来。

4S店的重资产属性,连全国连锁都是奢望,渠道也无从谈起,这导致全国大大小小的经销商林立。

从行业格局来讲,最优的是完全垄断或者寡头垄断市场,比如上海机场、中国国旅等。

次等的是双寡头垄断,A股市场这类企业比较多,空调行业的格力美的,奶制品的伊利蒙牛,白酒的茅台五粮液等。

再次的是多强并立,最差的是完全竞争行业,企业提供的是同质化产品,是价格的接受者而不是价格的制定者。

汽车经销就是完全竞争行业,被汽车厂商吃得死死的。

如图所示,2018年中国乘用车总销量2370.98万辆,汽车经销商前10强的销量为348.49万辆,所占市场份额仅14.7%,前100强的市场份额也不过36.26%。

邱国鹭说过,投资宁可数月亮,也不可数星星,汽车经销行业别说月亮,连繁星也没几颗。

当然在行业景气度高时,企业还是赚得盆满钵满,毕竟中国市场够大,可任何行业都是有天花板的。

这两年别说汽车经销商,连汽车厂商都亏得一塌糊涂,长安汽车、海马汽车等更是亏损大户。

在销量停滞的同时,汽车经销行业还面临多重冲击:

2014年开始原厂配件允许自由流通,汽车维修连锁店崛起;

电商平台如火如荼,分食汽车销售、服务平台蛋糕;

整车企业图谋直营,如捷豹路虎收权、一汽大众清理二级经销商;

连保险公司都扎堆掘金汽车后市场,人保的“i保养”、太平洋的“e养车”、平安的诚信修车网……

传统业务进入微利时代,新业务又面临诸多竞争,何其艰难。

汽车经销板块如此萎靡,不是没道理。

在行业下行期,才是考验企业成色的时候。

 3 

庞庆华在其职业生涯中,最津津乐道的是其独创的“冀东模式”。

冀东模式即汽车信贷,是庞大集团发展壮大的重要推动力。

汽车信贷并不稀奇,可由于风险大、坏账率高,很多企业都不敢尝试。

冀东模式创新之处在于由庞大集团担保,协助客户向银行贷款,做客户的贴身管家。

核心是将车辆由动产转变为不动产。

具体做法是把GPS应用到汽车消费信贷中,借助GPS能实时掌握贷款车辆所在位置和行驶路线。

庞大集团的冀东模式玩得非常不错,能将不良率控制在0.09%,这帮助公司渡过了2004年的危机。

2004年,汽车市场急转而下导致坏账增加,全国汽车信贷黑洞高达900亿,无数经销商踩雷,可庞大集团却凭着冀东模式,贡献了整个行业2/3的利润。

这种加杠杆的瘾,为公司的毁灭埋下了伏笔。

除冀东模式外,庞庆华对其集团化战略也颇为自豪。

庞庆华把其定义为产品类型的分散化,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在2011年上市时,庞大集团拥有乘用车、商用车、卡车、微型面包车、汽车养护服务等五大业务板块,外界不吝赞美之词,称其为行业内抗风险能力最强的企业。

旗下的699家专卖店,居然包含69个汽车品牌,其中4S店数量在5家以下的就有38个。

整个就是杂牌军的糅合体。

用行业分析人士常志平的话来说:

”这像极了花花公子,谈了无数恋爱,却没一个肯真正娶进门过日子。“

庞庆华又是个酷爱冒险之人。

刚开始卖车时,他得知延吉外贸从朝鲜进口了一批斯柯达轿车,由于车身有弹孔,价格非常低,庞庆华决定赌一把,结果每辆净赚了2-4万。

尝到甜头后,他格外青睐小众车型,期待小众出爆款,所有品牌都捣鼓下,这或许才是其集团化战略的真正原因。

在其产品矩阵中,真正爆了的只有斯巴鲁,自2004年斯巴鲁进入中国,庞大集团就是其最大的代理商,销售的车辆占其总销量的60%。

可在君临看来,集团化恰恰是其最大的败笔所在。

在汽车销量高速增长时期,小众车型能搭上顺风车,又有冀东模式助攻走量,庞大集团从06年开始连续5年蝉联行业龙头宝座。

可增速放缓后,厂商利润下滑,小众车型故障多、维修困难、更新缓慢等问题越来越严重,普通消费者更青睐畅销车型,马太效应在汽车市场显威。

实际上,庞大集团也发现了小众车型的弱点,斯巴鲁销量不断下滑,毛利从2008年的23.5%下降到了2011年的18%。

上市后,庞大集团的最佳策略是借助资本市场积极转型,砍掉小众车型,拥抱宝马、奔驰、大众等畅销车型。

可有时候,一家企业的基因是根深蒂固的,你很难改变。

庞大集团一边在转型,一边依然对小众车型恋恋不忘,骚操作不断:

2011年,庞大集团决定收购更小众的萨博来接力斯巴鲁,结果萨博宣布破产,4500万欧元的购车预付款打了水漂;

拿下韩国双龙汽车的总代理;

入股斯巴鲁,意图让其再振雄风。

更可怕的是,庞大集团为保住行业龙头宝座,念起了“要致富,走险路”的歪经。

疯狂借贷、融资开店。

上市两年,网点就增加了503家,累计网点数达到1429家,足足是广汇汽车的2倍,汽车品牌也增加到90多个。

誓把作死进行到底。

庞大集团心也野,采用了业内少见的购地自建店面模式,既赚卖车的钱,又赚房地产的钱。

导致其资产负债率常年高达80%以上,而行业平均水平才69%。

按照庞庆华的设想,门店的增加肯定是伴随利润的增加,然后再利用利润偿还贷款,实现既提高市场占有率,又盈利的双赢局面。

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小众车型的边缘化是不可逆的,庞大集团也上演了出道即巅峰,上市后除2016年外,其余年份扣非净利润全部为负。

庞大集团寄予厚望的斯巴鲁,2018年在华销量仅24816辆,只完成了年终目标的30%,已濒临被市场淘汰的边缘。

 4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整个地球。

杠杆的力量太让人着迷了,习惯了顺周期的首富们相信仍会在国运下继续豪下去。

毕竟还有十亿人没坐过飞机,五亿人没用过马桶,中国的未来无限美好。

美锦能源的姚俊良如此想,力帆股份的尹明善如此想,东方园林的何巧女也是如此想。

可自2010年开始,中国进入经济增速换挡阶段,原有的发展模式已不可持续,加快制度变革、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要素升级势在必行。

培育经济新动能成为共识。

具体到货币政策,“紧缩”成为主旋律。

从2017年开始,M2结束了多年的高速增长,正式进入个位数时代。

飘了的首富们,终将被按下。

具体到汽车经销行业,汽车销量放缓后,通过产业升级改变经营业态正当其时。

积极开拓二手车、汽车电商、融资租赁等新业务,才是经销商的最佳选择。

我们看下其他龙头的操作。

广汇汽车原来也是以中端品牌起家,在2011年打败庞大集团后,开始发力高端品牌和豪华品牌。

特别是2014年借壳上市后,广汇趁着行业不景气,疯狂搜刮豪车品牌4S店。

2018年广汇旗下汽车门店854个,其中豪车品牌的占比已接近30%,而2011年时还不足10%。

2014年时,广汇还依托旗下的汽车门店,与阿里巴巴合作共同打造二手车O2O交易平台。

2018年,广汇二手车销量已达到30.27万台,占其总销量的25.55%。

广汇的优异表现让许老板青睐有眼,2018年豪掷145亿成为其二股东,广汇抱上了大腿。

老二中升集团,专注豪华和中高档品牌组合。

豪车以奔驰、雷克萨斯及奥迪等为主;

中高档品牌则把日系的丰田、日产及本田包圆了。

再看利星行,更是待遇好到爆表。

利星行持有奔驰中国25%的股份,戴勒姆又持有利星行15%的股份,双方实现了利益的深度捆绑。

目前利星行旗下奔驰4S店接近200家,还拥有保时捷、克莱斯勒等豪车品牌。

利星行还仿照万达在全国主要城市修建利星行广场,打造以奔驰销售中心为主的CBD,商业地产搞得风生水起。

奔驰维权女车主再哭,也哭不跨利星行的万里金山。

在竞争激烈的汽车经销行业,这些企业才是能成为“月亮”的存在。

这两年的资本市场,“核心资产”成为最受青睐的品种。

要命三千跌成狗屎,也不妨碍核心资产涨势如虹。

在汽车行业,畅销车型和豪车就是核心资产,小众车型就是要命三千的角色。

庞庆华的操作,就是在加杠杆赌要命3000。

在行业景气度高(牛市)时,博值率还行,在行业下行期(熊市),赔掉底裤也就不足为奇了。

 5 

2015年10月28日,斯巴鲁安康店全体员工在总经理李恒的组织下齐聚会议室,他们将认真学习庞大集团董事长庞庆华先生的传奇历程:

“打造百万富翁的人"

在庞大集团内部流传着一句庞庆华的名言:

“我希望我们集团中将来能够出现十个亿万富翁,一百个千万富翁,一千个百万富翁。”

而庞庆华的话很快兑现了。

2011年4月,庞大集团上市,公司瞬间诞生了13位亿万富翁,100多位千万富翁,百万资产的员工更是不计其数。

翻身不忘GCD,幸福不忘庞庆华。

不可否认,庞庆华对公司高管是真的好,在2016年还推“破净”股权激励。

可站在投资者角度,却未必如此。

庞大集团的崩塌,从2017年4月被证监会调查开始。

调查结果显示,庞大集团在2015年1月与国信证券签订“股权收益权互换协议”用于融资,却未如实披露权益变动和关联交易情况。

2016年10月,庞大集团还因涉嫌内幕交易被公安机关调查,同样未披露。

信批三宗罪,受到证监会顶格处罚。

看上去云遮雾绕,可结合公司当时股价走势,活脱脱就是在玩“割韭菜”的把戏。

从2014年9月开始,公司的高管们和员工持股的信达民开始密集减持股票,通过大宗交易和集合竞价合计减持5.82亿股,占总股本的17.96%。

而当时股价并没有下跌,谁接的呢?

根据证监会调查,正是庞庆华。

公司恰好在当时推了个高送转,从2月底的6.66元涨到6月的16.44元,美滋滋,几十亿轻松到手。

吃相更难看的是,连接盘的钱都是用信达民所持股份进行融资。

空手套白狼,玩得贼溜。

如果再回溯到2012年,可以发现庞大集团在这期间共计7次违法违规,包括违法占地、变相销售、非法集资等,可谓劣迹斑斑。

其中尤以2012年“假车”案为甚。

不少买车人债台高筑、妻离子散,质检总局等部门都已介入调查。

再从发展战略看,庞大集团先后提出“瘦身”,补高端车的短板,却收效甚微。

相反,在追热点上,庞大集团却天赋异禀。

入股北汽新能源,建网约车平台“叮叮约车”,搞充电桩业务……

连雄安概念兴起时,都能靠着旗下地皮蹭蹭。

当然主业不振时,搞多元化无可厚非,可投资者心中有杆秤,资本市场最终选择了用脚投票。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银行抽贷不过是临界点已到。

上市9年,庞大集团股权融资93亿,债券融资105亿,怒圈200亿却一毛不拔。

申请破产重组,庞庆华还认为是“重大利好”,墙裂推出了自认绝佳的重组方案:

债转股!

9月12日晚间,*ST庞大宣布,深商控股、元维资产、国民运力三家公司将组成联合体,成为庞大集团重整的意向投资人。

为示诚意,庞庆华还表示将转让其持有的全部股份。

可在优质资产已出售,股份又已全部质押的情况下,这样的诚意不要也罢。

行业、公司、管理层三连跪,庞大集团沦落至此也就不足为奇了。

或许还有投资者对*ST庞大的2万亩地念念不忘,认为企业会向死而生,可经念歪后,终逃脱不了“富豪请客,股民买单”的宿命。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会押着相同的韵脚。

庞大的故事,是我们国家“去杠杆”历程中的一个缩影,也是回归“借钱要还”常识的拨乱反正,过去那个用不该借的钱去赚快钱的时代结束了,勤劳本分才是真正的企业家精神。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