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蛋也有春天

我毕业的时候,社会上流行一句话,叫“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那时候因为我相信了这个耿介不阿的人格操守和抗争精神,所以我没有去卖茶叶蛋,还是自己做自己相信的技术。

作者:宝库斯基

来源:老斯基财经

我毕业的时候,社会上流行一句话,叫“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那时候因为我相信了这个耿介不阿的人格操守和抗争精神,所以我没有去卖茶叶蛋,还是自己做自己相信的技术。

乍一看这段语录,还以为是哪个两鬓斑白德高望重的科学家,带着几分骄傲自豪的语气回忆起自己的青春年少吐露心声。

实际上这句话来自李彦宏,除了表明自己的远大志向外,这句话还暴露了这位帅哥的年龄。

李彦宏毕业那年正是1991年,改革的大幕已经越拉越大,无数的机遇浪潮在翻滚涌动。

每个人都躺在了时代的脉搏上,有的感觉一天又一天天天照旧,但有一些聪明人敏锐地感觉到,改变命运的机会已经到来。

造导弹,需要知识需要人才使命光荣,按理说应该地位高收入多。卖茶叶蛋太简单了,买点鸡蛋茶叶用不了几个本钱,门口支个小摊躲着点城管,生意就开张了。

为什么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

这个问题的答案里,埋藏着千千万万小老百姓美好生活的窍门,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秘密。

你看看我手上的这枚大金戒,刻着我的名字呢。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订单太多了,我全国各地签合同,直接用金戒指按印泥盖章。

这话颇有几分美国“镀金时代”的暴发户作风,经济一片繁荣,很多穷小子白手起家,一路狂飙成了铁路大亨、石油大王。

但这话真不是他们说的,是个卖瓜子的中国人说的,这个人的名字还叫“傻子”,并且作为一名文盲,他只会写的五个字中,“年广久”是他的名字。

在卖瓜子之前,他要过饭,在街头叫卖水果,后来还贩过甘蔗、红枣,也卖过鱼,摆水果摊的时候跟着隔壁老头学了炒瓜子,这成了他发迹的起点。

人家买他一包瓜子,他就送一大把,因为这他有了“傻子”的绰号。生意越来越好,年广九干脆把“傻子”作为招牌,瓜子命名为“傻子瓜子”,业绩一飞冲天。

生意太好供不应求,年广久还发明了“限购”,一个人只能买2斤瓜子,可即便这样,顾客想吃他的瓜子得排队1个多小时,队伍都排出100多米了……

就这样,1976年,中国诞生了一位百万富翁,还是一个37岁的个体户。

时势造英雄。

降价促销、有奖销售,在后来“傻子瓜子”发展的一二十年里,年广久用了很多当时前所未有的经营手段,这些措施带来争议的同时又给他带来了巨大的成功,让他一跃成为全国有名的风云人物。

放在今天,这些套路大家可能已经习惯,但在那个经济蓬勃发展的年代,你个人的努力再加上时代的助攻,个体户一时之间成了成功的代名词。

跟“造导弹不如卖茶叶蛋”一起的还有个时髦的词汇——“下海”。

这个词很有意思。

看着年广久这些小老百姓都能挣大钱当富翁成了社会焦点,让不少端着铁饭碗的人十分羡慕,以前旱涝保收的死工资也成了鸡肋。胆子大点的摩拳擦掌,想到市场经济的大海里游游泳。

但有的人更聪明,把原来的院子改造成游泳池,不照样能满足下海的欲望吗?

我请求承包造纸厂!承包后,实现利润翻番!工人工资翻番,达不到目标,甘愿受法律制裁。我的办法是:“三十六计”和“七十二变”,对外搞活经济,对内从严治厂,关心群众生活……

1984年,石家庄造纸厂的大门上出现了一张“大字报”,作者是46岁的业务科长马胜利。

敢想敢闯敢干,这是那个年代激荡的气质。

马胜利承包第一年就为厂里盈利140万元,承包4年,利润增长21.94倍。

在全国各地不少国企都面临亏损的重压下,马胜利的改革实现了工厂、管理层、员工、社会效益多方共赢的结果。

他成功了,并且有点太快。

1987年,马胜利开始“放眼中国”,决定承包20个省、100家中国造纸企业,全称叫“中国马胜利造纸集团”,他一人担任100家分厂的法人代表。

同时,他还要全国各地巡回演讲,推广自己的改革经验。

有部小说记录了演讲盛况:

他谈笑风生,话语幽默而又风趣,会场内外鸦雀无声,听得人们如痴如醉,长达三个小时的报告,竟无一人走动,有人憋着尿也不去厕所。

开放浪潮滚滚向前,接得住第一波浪是本事。

80年代到处都是市场空白,发家致富的机会从来没有离群众百姓如此之近。

年广久做到的是服务态度好,让消费者感到方便实在点;红遍全国的马胜利又做了什么呢?

大锅饭穷途末路,铁饭碗日薄西山。

在第一张大字报被撕掉以后,马胜利又补上这样一副对联。

他的思想核心就是:“层层承包、责任到人、多劳多得”。

现在看来,这是再正常不过的管理方法,村里开个作坊都是这么来。但就是这样再朴实不过的理念,让马胜利坐上了成功的火箭。

在历史潮流的力量面前,你只需要挪挪屁股坐上去,就能把你送到几辈子也走不到的地方。

在马胜利贴出大字报的1984年,还同时出现了几个当时不知名的小企业,比如联想、万科、海尔等等。

在后来的几十年里,年广久马胜利等初代草莽英雄逐渐褪色,鲁冠球、冯仑们又开始轮番登场。

在他们背后,还有数不清的餐馆、超市、服装店小老板等这些个体工商户如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

竞争越来越激烈,钱越来越难赚,机会的门槛越来越高,当然,经济的质量也在不断提升。

从小作坊到乡镇企业,再到承包制国企、民营企业再到中国出现了行业老大国际巨头公司。

回望四十年,真有点沧海桑田的意味。

有人说,时代在前进,可我触不到它有力的臂膀;也有人说,世上有一种宽广的、伟大的事业,可我不知道它在哪里。人生的路呵,怎么越走越窄,可我一个人已经很累了呀,仿佛只要松出一口气,就意味着彻底灭亡。

1980年5月的《中国青年》杂志上,一封读者来信这样写道。

这句话和那句“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在社会发生剧烈变革关头,什么事情更有价值,怎么去实现,这是所有人都会面临的迷茫。

或许,有位叫任正非的企业家的话能回答这位读者的疑问:

如果发豆芽的能发好豆芽,磨豆腐的能磨好豆腐,拼起来我们就是伟大的祖国!

茶叶蛋是幸福的源泉。

发展的本质,是每个人的活力得到释放,一个个路边摊、一家家小企业拼起来就是万家灯火,是社会活力的出水口,还是社会的稳定器。

1997年,石家庄造纸厂破产,曾经扶摇直上的马胜利跌回了原点,一家人天天吃白菜。

后来,他在石家庄火车站旁边开了个“马胜利包子铺”,帮手是他的妹子、女儿和老伴。

大丈夫能屈能伸,有的人在改革潮流中下了岗,有的人在行业风云变幻中失了业,还有的人不满足于无聊的工作,选择辞职创业。

当个体户,做点小生意是他们的选择。历史上,个体户是大企业的种子,同时它们极大丰富了社会生产和行业多样性,也是当前经济发展的有效补充。

在多样性的经济主体中,我们最熟悉最离不开的,就是个体户。

街边饭馆里有绝招的厨子大叔,菜场里熟悉的卖菜阿姨,水果摊热情的摊主,因为他们对事业的热爱和奋斗,构成了我们幸福感的拼图,让我们感到生活的便捷和舒适。

我们发展得越成功越辉煌,应该越重视这些小生意,他们才是我们的基础,承载着无数家庭的生计和未来。

如我昨天在微博上看到的一个视频,每个人都面临着不同的奋斗难题,却依旧努力,为生活奋斗,向往着美好的明天。

当这群个体户们努力经营的时候,也承担着不小的压力。没资源、没话语权,规模小、家底薄经营不稳定,在融资上更是弱势群体。

近年来,金融科技快速发展,微众银行推出的“微粒贷”这样全线上操作的互联网信用循环贷款产品,很好地解决了个体户群体的融资痛点。

无需抵押担保,费用透明合理成本低,放款速度快,随借随还,按天计息,微粒贷的优点正在满足千千万万个体户的痛点。

一个社会之所以从贫穷弱小到兴旺发达,本质上是让每个人的活力得到充分释放。

不管是年广久还是马胜利,他们都和千千万万个体户一样,为了自己的小事业拼尽全力,获得成功的同时为大家带来了实惠和方便。

当然,不是谁都能一帆风顺,我们的努力只是希望路更平坦一点。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