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光:国常会后迅速降准开启新一轮全面宽松

9月6日,央行在国常会后迅速宣布实施全面降准,开启了新一轮全面宽松,这与笔者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做出的“本周末或会降准”的判断一致。

文 | 沈建光

来源:沈建光博士宏观研究

自730政治局会议重提“六稳”以来,包括本次降准在内,近期高层的政策表态与部署越发频繁,在稳增长与防风险两端全面发力。密集的逆周期调控政策部署印证了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判断,是政策面的必然调整,也体现了决策层多措并举稳经济、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的决心。

9月6日,央行在国常会后迅速宣布实施全面降准,开启了新一轮全面宽松,这与笔者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做出的“本周末或会降准”的判断一致。

本次降准符合国常会后预期

尽管动作之迅速可能超出市场预期,但本次降准并不令人意外。回顾之前,从7月30日政治局会议的“松紧适度”,到8月2日央行下半年工作电视会议的“预调微调”,再到8月16日国常会的“推动实际利率水平明显降低”,9月4日国常会则直接提到“及时运用普遍降准和定向降准等政策工具”,近期高层对于货币政策的表述呈现出了较为清晰的变化,整体基调已呈逐步宽松。

而历史来看,国常会后的降准概率本就很大。笔者统计了2014年以来的13次降准(含定向降准),国常会预先提及的共有四次(2014年4月16日、2014年5月30日、2017年9月28日和2018年6月20日),此后2-10天内央行均宣布降准。

释放资金规模可观,

助力逆周期调控

从央行公告内容来看,一方面全面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另一方面兼顾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额外对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分两步实施。全面降准与定向降准相结合,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9000亿元,规模相对可观。

就实际经济情况而言,近期中美磋商波折不断,谈判前景不明仍是短期内影响中国经济走势最大的不确定性;内外压力之下,7月工业生产、社零、基建、制造业、信贷等各项经济金融数据表现均难言乐观;8月PMI则再次回落,发电煤耗等高频数据也并未显示出转好迹象。在此背景下,通过降准释放资金、支持实体经济确有必要。

坚持不搞“大水漫灌”,

降准空间尚无须担忧

值得注意的是,全面降准的同时,央行仍强调“不搞大水漫灌,注重定向调控”。事实上,出于防风险和降准空间的考虑,相比过去,当前决策层稳增长手段中对于全面降准的使用已十分谨慎,今年仅使用两次、频率已大幅减少。

降准空间方面,危机十年以来中国各类存款金融机构的法定准备金率平均累计下调了8个百分点以上;客观来讲已经下调较多,但考虑目前金融机构的整体2%左右的超储率之后,中国在国际上仍处于中等水平,基本与美国、欧洲持平,短期内尚无须担忧空间问题。

LPR改革加速利率并轨,

降准之后可以期待“降息”

在笔者看来,数量工具之外,价格工具也要发挥作用,关键仍在于引导实际融资成本下行、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而8月LPR改革不仅释放出利率并轨提速的信号,而且已经使市场产生了较为强烈的降息预期。

去年以来,央行已运用多种政策工具着力引导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行,但当前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最后一公里仍未明显见效。这一点在数据上表现的相对明显,去年以来相对市场化的利率如10年期国债收益率、DR007、SHIBOR-3M等均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下行趋势,而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仍整体走平、仅小幅下降,且主要依靠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票据融资利率下行带动。

国际比较来看,当前全球降息周期已经开启,欧美主要国家国债收益率均呈现下行趋势,相较而言中国的水平仍然较高,引导利率下行是必然之举。例如,从一年期国债收益率来看,当前中国为2.6%左右,显著高于美国1.7%、日本、德国、法国则均为负值,五年期的表现也大体一致。

在上述背景下,笔者认为未来央行通过下调MLF利率引导贷款利率下行的“降息”方式是比较确定的,值得期待。

不止降准,近期政策全面发力,

稳增长与防风险兼顾

整体看来,自730政治局会议重提“六稳”以来,包括本次降准在内,近期高层的政策表态与部署越发频繁,在稳增长与防风险两端全面发力。在笔者看来,密集的逆周期调控政策部署印证了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判断,是政策面的必然调整,也体现了决策层多措并举稳经济、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的决心。

例如,9月4日国常会明确提出提前下达专项债额度、扩大专项债使用范围,特别强调专项债资金不得用于土地储备、房地产、置换债务及可完全商业化运作的产业项目,有望大幅提升提前下达的专项债用于基建的比重,助力基建托底经济。为应对外部不确定性,近期国办公布的“消费20条”提前布局,着重提及激发国内市场潜力、“拓展出口产品内销渠道”等内容,长期来看有助于缓解加征关税对中国消费品出口的冲击。

值得关注的是,9月4日国常会后,未来专项债可用作资本金的项目范围进一步扩大至涉及交通、环保、民生的多个领域,如能源、农林水利、污水垃圾处理、冷链物流、水电气热、职业教育和托幼、医疗、养老等,结合“消费20条”突出强调对消费流通领域的改造与升级、释放农村等下沉市场消费潜力的表述,未来物流冷链、医疗养老服务等较为突出的基建短板有望加快补齐进度。

此外,防风险也未有丝毫放松,在化解包商银行接管引发市场流动性分层、中小银行风险担忧之后,政策面的注意力已回到防范房地产风险上来,730政治局会议首次强调“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调控收紧突出体现在融资政策层面。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