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央行降准释放9000亿,“水”不会流向楼市

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是维护货币币值稳定、促进经济增长、促进就业、保持国际收支大体平衡。

作者:巴九灵

来源:吴晓波频道

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是维护货币币值稳定、促进经济增长、促进就业、保持国际收支大体平衡。

央行降准了。

9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决定于2019年9月16日全面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

为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的支持,央行额外对在省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于10月15日和11月15日分两次实施,每次各下调0.5个百分点。

降准过后,大型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降至13.0%,为2011年6月以来的新低。

据统计,自2011年12月底以来,央行共实施了12次全面降准。准备金率下降了,意味着发放贷款的决策权更多地被下放到银行,市场化程度因此提高。

实际上,央行这次降准并不出人意料,三天前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透露出信号。

9月4日晚公布的会议内容中,在货币政策表述上,会议强调要及时运用普遍降准和定向降准的工具,其中“普遍降准”措辞超市场预期。

央行急着放松货币政策,跟目前的大环境有关。

一方面,全球央行都在降息。根据国际清算银行跟踪的全球38家央行动态数据,全球央行在今年已合计降息32次。据Wind统计,光今年8月就发生了17次降息。

另一方面,国内经济也需要货币政策的支持。7月份的信贷数据不好看,居民和企业的贷款需求疲软:居民端贷款增量整体同比减少了1232亿元,企业及其他机构贷款增量同比减少了3527亿元。

此外,据央行的表态,本次降准也有对冲流动性的考虑:9月中旬税期来临,资金从市场回流到国库;9月7日、9月17日分别将有1765亿元、2650亿元,共计4415亿元中期借贷便利操作(MLF)到期,届时央行会从金融机构收回这4415亿元资金。

有了降准释放的9000亿资金后,银行流动性就可以保持合理充裕。

尽管如此,小巴还是听到了一些担忧,比如会不会是“大水漫灌”?流动性会不会最终又流向楼市、股市?以及此次降准还将会带来哪些重大影响?让我们看看大头怎么说。

本次降准有三大直接动因:

1.经济增速逼近6%的底线。2019年二季度6.2%的增速已经创下27年来新低;

2.金融风险加速暴露。从P2P、信用债、私募、财富公司到券商、信托再到银行、保险,从非持牌到持牌金融机构,几乎无一幸免,并逐步蔓延至头部机构;

3.美联储降息留下了难得的腾挪空间。全球新一轮宽松周期开启,以美联储为代表的央行开始降息,国内降准空间打开。

而深层原因在于全球货币政策退出困难,吸毒容易上瘾不容易戒。

十年来的超宽松货币政策催生了大量的资产泡沫和金融风险,紧缩之后,出清的压力马上显现出来,这个后果是很多央行难以承受的。

从政策走向来看,整体仍较为克制。这是年内第二次全面降准,央行一直重申此次降准并非“大水漫灌”,货币政策取向没有发生变化,考虑到金融出清还在继续,2015年的大宽松很难也不可能再现。

▶对经济:反应需要时间,短期很难逆转。短期之内,经济下行压力还是比较大的,降准能暂时缓解,但不会马上显现,反应会存在时滞,而且经济减速换挡的大趋势不会逆转。

▶对股市:短期利好,降准给了股市一针强心剂,市场的风险偏好将显著提升,尤其利好对宽松敏感的中小市值、高beta风格,以及受益于市场情绪旺盛的券商板块。长期来看,牛市缺乏基本面支撑,需要警惕市场情绪爆发之后的回调。

▶对债市:经济下行货币放松是债市的最爱。央行“降准+改革式降息”的组合,将继续压低债市利率。

▶对汇率:降准对人民币汇率短期来说是利空。但好在中国短周期已经进入到后半程,美国仍处在加速下行阶段,而且海内外都处在货币政策宽松期,我们认为未来人民币汇率能重回“7”以内。

央行的官方口径已经很严格地定义了本次降准的目标——应对9月税期的流动性回笼,支持小微企业信贷,我认为外界没有必要揣摩其他附加的央行政策意图。

从规模上看还是挺大的,但是实体经济的信贷供给和需求仍然不受央行掌控,央行只能通过准备金政策为银行和实体指方向,但还是得靠实体的信贷需求和银行的信贷意愿,去支撑央行的货币政策目标得以被达到。

小微企业方面,据我所知,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量数据不错,我自己的公司就在上半年顺利申请了一笔低息的小微企业贷款。

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小微企业信贷余额35.63万亿元,其中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及以下的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0.71万亿元,同比增长 22.5%。但实际的授信利用率不知道有多少比例,换句话说,授信额度未必全部转化为了流动性。

央行的主要目的还是希望小微企业作为新的引擎,支持信贷和经济增长。作为一个特别的私营经济部门群体,或许能分担国企、房地产部门和地方政府所负担的增长压力,调整整个经济体的部门平衡性。

虽然央行的政策传导或许没有那么顺畅,但对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信心提振作用是真实存在的。今年以来主要经济体纷纷重回宽松轨道,都是为了给危机后的持续复苏“续命”。

从5月银保监会23号文件开始,到郭树清陆家嘴讲话,到央行7·29会议,再到7·30政治局会议,都把对房地产金融风险的防范,提到了史无前例的最高层级。

对此,我此前多次预测:提前筑坝,准备放水。现在看来,这一趋势几乎可以确定。对房地产的高压政策,就是要防止“水”流入房地产领域。

特别是,上个月刚刚出台了房贷新政——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意味着未来央行存贷款利率的变化,将不会再直接影响买房者的房贷利率。即央行宣布降息了,和买房者的银行按揭贷款也无关。

这个新政就是希望将房贷和基准利率隔离,并以轰轰烈烈的舆论,改变人们的市场预期。

这一做法和手段,未来还将持续。不到迫不得已的时候,不会放松。就是因为房地产市场,已经积累了太大的风险。

近期,特别是八月以来,楼市降温迹象已经较为明显。

新房市场成交量持续走低,重点城市二手房市场成交量也有所回落,土地市场也呈现量价齐跌态势。

货币宽松,楼市资金不宽,这是目前能够判断出的政策导向。

但实际情况和走势,并非完全由政策导向所能决定。局势甚至可能每分每秒都会发生变化。

在这种极不确定的形势下,不论对整个国家,还是对每一家企业、每一个公众家庭来说,防风险都应该是第一要务。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