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跨国药企摩拳擦掌 准备在中国大干一场

很多跨国药企在过去几年里都享受到中国药改的红利,进一步增强了对中国市场的信心,从而及时调整策略,纷纷摩拳擦掌准备在中国大干一场。

来源:医药魔方

作者: 张铭

作为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中国医药行业近几年的政策改革给跨国药企在中国的发展也带来了强势利好。优先审评、临床默许制、医保目录谈判等新制度,让大批临床急需的新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中国获批上市甚至进入医保。很多跨国药企在过去几年里都享受到中国药改的红利,进一步增强了对中国市场的信心,从而及时调整策略,纷纷摩拳擦掌准备在中国大干一场。

阿斯利康:中国创新药市场令人振奋

阿斯利康堪称是近年来中国市场的最大赢家。

2019年8月20日,阿斯利康和FibroGe联合开发的罗沙司他在中国收获全球第二个适应症,即非透析的慢性肾性贫血(NDD-CKD)。作为全球首款、中国首发新药,罗沙司他于2018年12月获批在中国上市,让阿斯利康收割了一大波关注。

医药魔方数据库显示,除罗沙司他外,过去四年里阿斯利康还有奥希替尼、达格列净、奥拉帕利、沙格列汀二甲双胍、利那洛肽等多款重磅新药在中国获批上市。

阿斯利康在中国市场的财务回报也非常可观。根据其发布的财报数据显示,2019Q2在华收入达11.66亿美元,增速高达44%;上半年收入达24.08亿美元,增速高达35%。

“未来,阿斯利康将继续发力中国全球新药物的孵化和中国首发。”阿斯利康全球首席执行官苏博科(Pascal Soriot)表示:“中国创新药市场发展势头令人振奋,中国不仅是阿斯利康全球第二大业务市场,更是阿斯利康的全球创新中心和生产运营基地。”

近年来,阿斯利康对中国的投资也在不断加码。2016年阿斯利康斥资5000万美元在无锡高新区新建小分子创新药物研发生产基地。2017年1月,阿斯利康宣布将扩大在华战略投资力度并公布了其在华战略规划。其战略投资主要包括三个方向:创新生物药、小分子创新药物研发生产基地及药物制剂研发中心。在创新生物药方面,阿斯利康将与药明康德共同在华开发并生产MEDI5117,这是一种用于炎症及自体免疫疾病的创新型生物药。未来阿斯利康或将通过总额约一亿美元的投资,收购药明康德在无锡的生物制药产能。

此外,阿斯利康将在中国设立除英国和瑞典之外的全球第三个药物制剂研发中心,整合现有的小分子及生物药的早期与后期开发团队。这一战略规划被市场认为是阿斯利康在进入中国市场以来规模最大的战略投资计划。

2017年,阿斯利康宣布与国投创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达成战略合作,在中国成立一家股权均等、独立自主经营的合资公司。合资公司专注于创新药的探索、研发和商业化。

另一方面,阿斯利康还在逐步加大与中国多个公司的深入合作,如与和瑞基因合作共建肺癌诊疗生态圈、与臻和科技签署精准医疗战略合作协议、与泰格医药签署在创新医药产品的临床研究和开发过程中进行全方位战略合作的协议等。

“未来,我们将继续扎根中国,深化布局本地市场,加强创新与合作,继续加大在中国的研发投入。”阿斯利康董事长雷夫约翰森(Leif Johansson)表示。

诺华:5年50个新药申请

2019年7月,诺华全球药品开发负责人兼首席医学官蔡正华(Dr. John Tsai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诺华公司预计2023年之前将在中国提交50项新药申请,包括创新药和过专利期的品牌药。这一数字远远大于同行们。

诺华无疑也是近几年跨国药企在中国市场的大赢家之一。据医药魔方数据库显示,过去四年里,诺华有12个新药品种在中国获批。此次2019国家医保目录调整,诺华有卡巴拉汀透皮贴剂、盐酸二甲双胍维格列汀片、艾曲波帕乙醇胺片、盐酸莫西沙星滴眼液等4个新药新增进入国家医保。

根据诺华发布的2019年上半年财报显示,报告期内,诺华全球销售收入达到约229亿美元,按固定汇率计算增长了8%。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来自三大药物:可善挺(司库奇尤单抗)、诺欣妥(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Lutathera(lutetium Lu 177 dotatate)。同时,该公司也表示在中国也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

重磅银屑病药物可善挺(司库奇尤单抗)于今年3月28日在中国获批,该药也是第一个在国内上市的抗白细胞介素-17(IL-17)抗体治疗药物。对于其在中国市场的上市情况,诺华首席执行官Vas Narasimhan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司库奇尤单抗在中国市场开局良好”。

大量新药在华获批上市也让诺华信心高涨。2019年6月接受采访时张颖透露,从2019年开始的5年里,诺华制药将有32个新产品和适应症来到中国,针对这些上市计划,诺华制药也正在调整在华研发策略。诺华制药(中国)希望争取同步加入全球III期临床试验,甚至在合适的疾病领域参与II期或更早期的临床试验。

据了解,自1987年进入中国以来,诺华在中国已经投资了近10亿美元,完成了四大核心业务、三大工厂和两大研发中心的战略布局。2016年诺华上海园区投入运营,成为继瑞士巴塞尔、美国剑桥之外的诺华全球第三大研发中心。

强生:实现在华近20年来的最高增长

“中国从世界上最大的创新进口国转变为创新出口国,只是时间早晚问题。”西安杨森(强生子公司)总裁安思嘉(Asgar Rangoonwala)曾表示。2018年,西安杨森实现了近20年来在华的最高增长。

过去4年,强生有10个新药品种在中国获批,包括卡格列净、乌司奴单抗、戈利木单抗、达雷妥尤单抗等多个重磅品种。2018年,其重磅药物伊布替尼通过谈判降价80%进入了医保目录,先发和医保优势将为伊布替尼的高速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2019年医保目录调整,戈利木单抗凭借具有优势的价格直接进入到了常规目录。

2018年 5 月 ,西安杨森公司宣布投资 3.97 亿美元在西安建立全新供应链生产基地,将于 2019 年下半年投产,将服务于中国和亚太地区其他市场的需求。对此,强生集团全球制药业务负责人杰奎因· 度瓦特表示,中国是除了美国以外全球最大的市场,杨森制药在中国的投资和合作将从制造方面向加速创新的方向转变。一方面跟中国的本土企业展开合作,重点研究在中国的发病率比较高的重大疾病,如乙肝和肺癌;另一方面在上海建立亚太创新中心,帮助杨森公司与当地、国内甚至是亚太地区更多研究机构、高校和医疗机构展开合作,可以更快了解到研发技术,建立合作关系,加快将新疗法、新技术、新产品推向市场。

2019年6月27日,强生上海JLABS实验室开始运行。据了解,这是北美之外,全球占地面积最大及亚太区首家JLABS。总建筑面积达4,400余平方米,可以容纳约50家生命科学与医疗健康领域创新实体。这被称为是本土创新科技的发展反推跨国巨头加速布局“孵化器”。

默沙东:近年来最大规模投资在中国

创新药物在默沙东中国市场收入中的占比已经越来越重。根据默沙东发布的财报,中国市场Q1业绩销售额实现高达67%的同比增长至7.25亿美元,Q2的销售额同比增长41%至7.45亿美元。

2018年获批上市的PD-1药物可瑞达(帕博利珠单抗注射液)和9价宫颈癌疫苗(佳达修9是其在中国业绩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而这些药物在中国的快速获批主要得益于中国药监局优先审批审评通道的开通。

医药魔方数据库显示,在过去四年中,默沙东共有10个新品种在中国上市。其种被称为“抗癌神药”的帕博利珠单抗于2018年自2月11日提交上市申请,到7月26日正式获批上市,仅用了5个多月时间。而同样也是在2018年获批的人乳头瘤病毒(HPV)9价疫苗在中国从申请上市到获批仅用了9天时间,且至今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伴随着创新药物在默沙东中国市场销售额中占的份量越来越重,默沙东也在逐步调整在华策略。

2017年,默沙东中国战略“1-2-3”发布,即造福一亿的大众,每年要有两个新产品的审批,以及将默沙东的业务跻身三甲之列。有消息显示,默沙东中国研发中心今年预计将开展约40个临床试验,达到建成以来单年最大量,并将继续开展可瑞达等创新药品及疫苗的审批申请。

默沙东研究实验室负责人罗杰·珀尔穆特(Roger Perlmutter)曾透露:“公司产品管线中大约有60%-70%是创新产品。”

默沙东整个公司在中国有近5000人,包括主要位于上海的商业中心和位于北京的研发中心。据了解,默沙东中国研发中心是其在美国本土以外全球第二大研发中心,总投资3亿美元,建筑面积约47000平方米,主要专注于心血管疾病、感染、免疫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领域的创新药物研发,是默沙东公司唯一一个针对中国人群疾病谱开展药物研究的中心,也是默沙东公司近年来最大规模的研发中心投资项目。

赛诺菲:中国是全球增速最快的市场

对几乎依靠波立维(氯吡格雷)一款药在中国打天下的赛诺菲来说,带量采购和一致性评价等政策正在让其在中国市场面临着考验。

2018年底,赛诺菲宣布了全球架构调整的计划,将设立基层医疗事业部、中国和新兴市场事业部两个全球事业部。同时调整的还有中国区负责人。2019年3月1日,赛诺菲宣布,即日起Pius S. Hornstein担任赛诺菲中国与新兴市场全球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兼赛诺菲中国区总裁,常驻上海。向赛诺菲全球执行副总裁直接汇报。

“中国的医药市场正处在快速变革中,我的首要任务是让创新产品更快地进入中国,同时聚焦赛诺菲中国强大的人才团队发展。”Pius S. Hornstein表示。

除了架构调整之外,赛诺菲在中国的投入也在通过多种方式持续加大。

2017年1月,赛诺菲与喜康生物正式启动建立战略联盟伙伴关系,赛诺菲投资8000万美元入股武汉喜康,成为喜康的第二大股东。

2018年7月,赛诺菲宣布投资5亿人民币,在成都设立赛诺菲中国中西部运营与创新中心。同年11月20日,苏州建在中国的第一个全球研究院计划于2019年第三季度正式落成并投入使用,预计未来5年内每年投资额将达到2000万欧元。

2018年财报,赛诺菲新兴市场贡献了114.53亿美元,同比增长7.5%。据悉,2018年中国区增速达12.7%,是赛诺菲全球增速最快的市场。

辉瑞:《我不是药神》引起的共鸣

2019年刚刚上任的辉瑞CEO艾伯乐(Albert Bourla),已经在短短半年里来访中国两次。

艾伯乐第一次在中国公开亮相是参加3月23日-25日相继召开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和第二届国际医药创新大会,并受到了总理的亲切接见。

艾伯乐在会上表示,“《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引起了我的共鸣。药品即使有用,患者没能力支付的话,药品就没有意义。我们希望和政府合作,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已经建立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医疗体系,未来患者能够获得更多的选择和药品。”

6月21日,艾伯乐再次到北京参加“全球首席执行官委员会”特别圆桌峰会,并和其他出席峰会的跨国企业高层一起受到国家主席的会见。

作为2018年全球制药企业排名第一的宇宙大药厂,辉瑞在中国的收获和投入都在加大。

据医药魔方数据库显示,从2016年至今,辉瑞共有8个新药品种在中国获批上市。根据其最近发布的2019Q2财报显示,其生物制药部门在中国二季度的收入增长了26%。哌柏西利、阿哌沙班、托法替布等品种增长良好。

5月15日,辉瑞治疗肺癌的创新靶向药物多泽润(达可替尼片)在中国获批,此次获批在中国首次实现几乎与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的全球同步递交并获得监管部门的批准。 

在投入方面,辉瑞2016年6月28日宣布斥资3.5亿美元在杭州成立辉瑞全球生物技术中心,是辉瑞在全球第三个、同时也是在亚洲的首个生物技术中心,将提供高品质和可负担的生物类似药惠及中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患者。据了解,这是辉瑞近年来在美国本土以外最大的一笔海外投资。

与此同时,辉瑞还在加强与中国公司的合作。2019年8月13日,辉瑞制药和AI医药研发公司晶泰科技签订战略研发合作,将融合量子物理与人工智能,建立小分子药物模拟算法平台,提高算法的精确度和适用广泛度,驱动小分子药物的创新。

结语

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徐悲鸿曾说:“道在日新,艺亦须日新,新者生机也;不新则死。”

中国药改进程的推进正在一步步打破着旧有秩序,给国内外药企带来了巨大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所谓“不破不立”, 旧的格局正在被打破。除了文中列举的这些企业之外,还有很多企业在做积极调整应对挑战和机会,有的已经收获颇丰,也有的没有及时改变进而错失了中国第一波药改红利。

新形势下,医药市场一场洗牌正在进行,被洗的不只是本土企业,还包括跨国巨头们在中国的未来。谁会在挑战面前应变不及走上下坡路,甚至被时代抛弃?谁能拥抱变化,及早捕捉先机顺势向上,甚至占领全球制高点?未来谁输谁赢,我们将持续关注。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