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再创中国模式的奇迹

2019年,深圳再次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迈向全球标杆城市。

作者:郭芳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2019年,深圳再次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迈向全球标杆城市。

她将是中国模式重要的样板。

而此时的香港仍在为“止暴制乱、恢复秩序”而努力。

这是历史转折中的深圳和香港。

1979年,深圳经济总量仅为1.97亿元,人均GDP 606元,不足香港的1%。2018年,深圳经济总量高达2.42万亿,首次超越了2.4万亿的香港。

深圳最大的地理优势当然是毗邻香港,过去是,未来依然还是。

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香港和深圳是两个唇齿相依的城市,没有香港的昨天,就没有深圳的今天;没有深圳的今天,也就可能没有香港的明天。

假以时日,深圳必将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也将得到巩固和提升。香港的金融辐射能力,加上深圳的科技实力,必将助力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科技发展;而深圳的科技企业,加上香港的融资市场,也能促进整个大湾区高新科技产业链的形成。

港、深两城有望成为世界级的双子星大都会。

39年前的8月26日,毗邻香港的小渔村深圳被正式委以重任,以经济特区的身份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全新探索。

39年后的8月18日,已经蜕变为超级城市的深圳再次承载国家意志,获得最高规格的政策礼遇,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迈向全球标杆城市。

这来自一份重磅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印发。

根据这份文件,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将分三步走:

第一步,到2025年,深圳经济实力、发展质量跻身全球城市前列,研发投入强度、产业创新能力世界一流,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第二步,到2035年,深圳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国典范,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世界领先,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

第三步,到本世纪中叶,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

《意见》给未来深圳的战略定位是:高质量发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

那将是中国模式重要的样板。

蜕变

这是继上海之后,第二个承载国家意志参与角逐全球经济中心地位的城市。

而仅仅在半年前,深圳在中央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的定位还只是“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

坊间有分析认为,深圳地位的陡然上升,或是因为香港风波。

但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博鳌亚洲论坛原秘书长龙永图强调说,“先行示范区”这个决定出来以后,很多人认为是针对香港目前出现的一些情况,认为先行示范区的提出,似乎就是要以深圳替代香港,成为创新中心或者金融中心,这完全是误读和误解。“深圳的命运和香港的命运是紧紧相连的,大家不要以为香港出了问题,深圳的机会来了。香港出了问题,深圳必然会受拖累。

事实上,经济学家张五常在较早之前就曾预测——深圳有可能成为世界的经济中心。他虽没有展开详细的论述,但他认为地理的形势非常好当然是深圳发展得有看头的一个重要因素。

深圳最大的地理优势当然是毗邻香港,过去是,未来依然还是。

龙永图说,深圳之所以有今天,就是因为有香港,到现在依然如此。

1979年,深圳经济总量仅为1.97亿元,人均GDP 606元,不足香港的1%。2018年,深圳经济总量高达2.42万亿,首次超越了2.4万亿的香港,成为经济总量居亚洲前五位的城市。

与当年的“逃港潮”形成对比的是,越来越多的香港人如今选择在深圳创业定居。如今人们谈论深圳,早已不再是“三来一补”“贴牌加工”“模拟仿制”,而是平均每平方公里有5.6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平均每天有51件发明专利获得授权、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超过4%…… 

“改革开放近40年,中国最引人瞩目的实践是经济特区。全世界超过4000个经济特区,头号成功典范莫过于‘深圳奇迹’。”英国《经济学人》曾这样评价。

深圳用近40年的时间完成了由一个边陲小镇向超级城市的蜕变。

这是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中央寄希望于深圳再创中国模式的奇迹,向世界展示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

从这个角度看,中央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也就不觉意外。

绝对优势  

深圳奇迹最令人艳羡的还不是GDP体量,而是数量庞大的高科技企业,那是深圳的基石。

在中美贸易摩擦中爆红网络的最牛街道——深圳南山区粤海街道提供了观察深圳的窗口。

仅有14平方公里的粤海街道,创造了不少于2509亿元的GDP,其经济体量已超越了大多数的中国城市。那里集聚了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人工智能、大数据、云服务、量子通信、生物医药等,走出了华为、中兴、大疆等那样令美国忌惮的硬核企业,诞生了腾讯等那样的互联网科技巨头,还产生了80多家上市公司以及逾千家等待上市的公司,这令绝大部分中西部省份望尘莫及。

最为关键的是,那里创新的主导力量是极富活力、充满生机的民营企业。

粤海街道是深圳的缩影。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 | 摄

作为高新技术产业最为发达的城市,深圳无论是国际专利(PCT)数量还是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均遥遥领先于其他城市。

据相关数据显示,深圳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94件,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二(仅次于北京市);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多年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深圳所拥有的高新技术企业数也仅次于北京。

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公布的2018年全球国际专利申请(PCT)排名中,中国8家企业进入全球TOP50,其中的华为技术、中兴通讯、腾讯科技和大疆创新均来自深圳。华为技术以5405项高居榜首,大疆创新全球排名第29,总量排名跃升56位,申请总数为9128项。

华为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它拥有最多的5G专利技术和5G订单规模,也在通信、云服务、人工智能等多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如今的深圳,已经被打上“中国智造”的标签,拥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分工、最优秀的科技创新人才和最多的科技创新成果。这也是为什么深圳能诞生那么多高新技术创新企业的原因。

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技术大浪潮的竞逐中,深圳的优势亦在于此。

毫无意外,在《意见》中,“高质量发展高地”成为深圳的第一个战略定位,相当长的篇幅均着墨于此。中央在文件中明确支持深圳建设5G、人工智能、网络空间科学与技术、生命信息与生物医药实验室等重大创新载体,探索建设国际科技信息中心和全新机制的医学科学院。

有分析认为,深圳要实现第三步的目标——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可能性较大的路径是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较量中,争夺新的战略支柱产业的控制权。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 | 摄

短板

当然,除却经济实力,目前的深圳距离全球一流城市还有相当的距离。

GaWC发布的《世界城市名册》被认为是全球最权威的世界城市排名榜单。根据《世界城市名册2018》,被列入全球一流(Alpha++)的城市只有伦敦和纽约。深圳位于全球城市的第四档(Alpha-),排名全球第55位。其他的中国城市,香港、北京、上海位于第二档(Alpha+),分别位于全球第3、4、6位。

在这份榜单中,除了经济实力,深圳的强项并不多,在国际交往便利度、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现代服务业、国际航线、国际会展资源、使领馆、高等教育方面和其他世界一线城市仍有较大差距;在城市对国际事务的影响方面仍处劣势地位,如国际性的传媒集团、国际性体育社群的影响力、国际性的文化机构等项,都还是深圳的短板所在。

提升深圳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这一次,中央在《意见》中提出了很多实招:例如,推动更多国际组织和机构落户深圳,举办国际大型体育赛事和文化交流活动,承办重大主场外交活动。

有分析人士认为,深圳作为一个城市,2018年经济总量基本实现了赶超亚洲四小龙的目标,但在法治环境、社会治理等方面和新加坡、香港还有一定的差距。这是深圳建设国际化现代化城市的主要短板之一。

中央在《意见》中给予了深圳“法治城市示范”的战略定位,要求“用法治规范政府和市场边界,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国际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

这是目前为止,中央第一次对一个城市提出“法治城市”的定位,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核心内涵之一。

当然,深圳最大的短板,被认为是教育和医疗。在中国的一线大城市中,深圳是唯一没有985、211大学,也没有“双一流”大学的城市。中小学及幼儿园教育资源紧缺,教育水平亦无法与北上广相比。以幼儿园为例,有数据显示,目前深圳各类幼儿园1771所,公办幼儿园只有68所,占比仅为3.8%。而北上广的这一占比数据分别为63%、62%、30%。

深圳的医疗资源也极为紧缺。深圳目前只有16家三级甲等医院,数量达不到大多省会城市水平,甚至落后于个别三线城市。

在与一流城市的竞逐中,深圳在公共服务方面的短板显而易见,距离“民生幸福标杆”更是遥远。如若不能提供与之匹配的公共服务,那么这座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也会下降。

针对教育的短板,《意见》明确,支持深圳在教育体制改革方面先行先试,高标准办好学前教育,扩大中小学教育规模,高质量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创建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针对医疗资源紧缺的痛点,《意见》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在深圳先行先试国际前沿医疗技术,在深圳放宽境外医师到内地执业限制,建设全新机制的医学科学院。

房价是另一痛点。深圳的平均房价已经达到了5万多,关内房价甚至超过了6万,高于伦敦、纽约、东京的均价。这无疑令创业和居住的成本高企。

深圳在努力避免重蹈香港被“房地产绑架”的覆辙。在2018年推出的第二次房改新政中,深圳重塑了整个住房供应体系,在未来的住房供应,40%是商品房,其他60%都是人才房、安居房、公共租赁房,以解决年轻人的居住问题。

而在这次的中央文件中,则再次强调了“加快完善保障性住房与人才住房制度”,实现“住有宜居”。

尽管有短板和痛点,但深圳依然是对年轻人充满了吸引力的城市。深圳人口的平均年龄为33岁,那些来自全国怀揣梦想的年轻人依然源源不断地奔赴这座城市,每年新增人口接近50万。

年轻而富有活力,是他们的优势。深圳的下一个奇迹将由他们书写。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