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精”吉药控股:收购案终止被调查,是员工失误的“锅”?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8月8日,吉药控股(300108.SZ)又爆出一个轰天雷。

昨日晚间,吉药控股发布公告称,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调查。而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其宣布被立案调查的同一天,该公司独立董事长康少华因个人工作原因申请辞职。

而受这些消息影响,吉药控股早盘下挫5.77%,随后跌幅又有所收窄,截止收盘其股价下跌3.70%至4.17元,总市值为27.77亿元。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该股价已经距7月26日39.94的涨停价下跌了近三成。

(行情来源:富途)

那么,在这其中还掺杂了哪些有趣的故事呢?

首先,我们还是从吉药控股那场“蛇吞象”的收购案说起。

7月11日,吉药控股发布重大资产重组公告,称正在筹划收购修正药业100%的股权事项。一方面,由于吉药控股为创业板公司,如构成借壳上市则有可能成为“创业板借壳第一例”。另一方面,由于修正药业体量巨大,实控人为“吉林首富”修涞贵,年收入超600亿元人民币。所以,这场“蛇吞象”资本游戏一出场,就注定吸引了“万人目光”。

不过,没想到的是,吉药控股想要的不仅仅是“万人目光”那么简单,其看中的是这场收购案背后实实在在的“价值”。

7月24日晚间,吉药控股在复牌公告中称,因创业板借壳上市具体实施细则尚未出台,暂缓收购修正药业,“待条件成熟后再继续推进购买修正药业100%股权”。由于公告表示仍然存在重大资产重组预期,吉药控股公司股票复牌后在7月25日、26日收获了两个涨停,2.8亿资金杀入场内押注重组预期。

(公告来源:吉药控股资料)

但奈何的是,不知道是不是吉药控股文学造诣特别高的缘故,其将“终止”和“延缓”这两组词语玩的是非常巧妙,并且还通过这一组公告连获了两个涨停板。

当然,明眼人士也不是吃素的。7月25日,在吉药控股宣布重组失败后,深交所就向公司发布了第一份关注函,要求吉药控股说明终止收购的原因和合理性。交易所提出,既然公司知道修正药业的借壳上市不符合现行规定,为何吉药控股仍然重大资产重组,是否存在故意停牌、停牌不审慎、炒作股价等情形。

而随着深交所的这一则关注函的下发,故事的高潮又戛然而来了。7月26日,修正药业发布了《关于与吉药控股意向协议解除的声明》,称并无上述表述所示的约定,直接“打脸”吉药控股。

不过,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对于修正药业的正面打脸行为,吉药控股的回应则更有意思了。

具体而言,当天吉药控股也发布公告承认该说法有误,并直接将锅甩给了“工作人员”,称由于经办工作人员失误,在传递《意向协议之解除协议》过程中,误将修订稿当做最终稿归档,导致信息披露有误。

随后,7月26日晚上,交易所再度向吉药控股发出关注函,对吉药控股所称“经办人员失误将,在传递终止重大资产重组《意向协议之解除协议》过程中,误将修订稿当做最终稿归档,导致信息披露有误”的情况,说明归咎于经办人员失误是否符合常理和实际情况,公司董事会自查是否存在利用不实披露配合其它利益安排的情形。

而从吉药控股7月29日的回复函来看,该公司的态度还是和之前的回应如出一辙——经办人员失误所致,其表示:

“这次的信息披露错误系办事人员在文件上传过程中一时疏忽导致,属于偶发事件,不存在故意报备不实文档的情形。同时,公司实控人及董监高在此期间不存在交易公司股票的行为,公司董事会不存在利用不实披露配合其它利益安排的情形。”

至此,这场失败的收购案在一系列的披露和回复中迎来了它的尾声,此外,更有意思的是,吉药控股经办人员的“失误乌龙”,也便被有业内人士定性为典型的“割韭菜”的手法。而在连遭质疑后,其股价也在持续走低,从7月29日39.95元/股的高点下跌了28%。

事实上,这场失败的收购案除了吉药控股的“风骚操作”引人注意之外,该公司在这场“蛇吞象”的资本游戏中爆出的几大雷点也同样吸引人眼球。

1、第一大流通股股东在两个涨停后减持近1%,游资也被闷杀。

从盘面上来看,自7月25日复牌后的连续两个交易日,吉药控股合计成交资金高达2.8亿元左右。而这些资金的进场,多数都冲着吉药控股那份“可能继续推进收购修正药业”的预期而来。

 据7月26日的龙虎榜显示,前五位买入总计高达4138万元,占当天总成交金额的16.45%,前五位卖出金额总计6251万元,占全天总成交金额24.85%。从买卖席位来看,游资大佬们的身影均赫然在线。例如,兴业证券福州湖东路营业部、华泰证券的杭州求是路营业部以及华鑫证券的南平解放路等知名游资机构席位。

(图片来源:同花顺)

而需要指出的是,就在吉药控股连获两个涨停板的同时,公司的第一大流通股东却出现了配合减持的动作。从披露的公告消息来看,吉药控股的第一大流通股股东吉林省现代农业和新兴产业投资基金(简称吉林投资)却在26日的以涨停价6.53元减持了509.27万股。减持后的吉林投资的持股比例从5.76%下降至4.99%。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伴随着吉药控股收购乌龙事件逐渐水落石出,前两日冲进去的游资们纷纷傻了眼,都在30日夺命而逃。据7月30日的龙虎榜数据显示,兴业福州湖东路卖出了926.32万元,华泰杭州求是路则卖出了561.17万元。

图片来源:同花顺

根据30日的龙虎榜显示,修正药业29日的澄清公告让前两日冲进去的游资们傻了眼,纷纷在30日夺命而逃。兴业福州湖东路卖出了926.32万元,华泰杭州求是路则卖出了561.17万元,这也几乎是他们26日买入的全部股票。而换一句话来说,这两个游资席位至少亏损了10%。

2、信息披露有问题,“甩锅手法”由来已久。

事实上,根据吉药控股回复的两封关注函内容来看,可以窥出他甩锅态度的坚决。例如,在7月29日公司的回复函中,吉药控股便明确的表示是经办人员失误所致,具体而言:

“公司与修正药业签订的《意向协议之解除协议》在2019年7月24日下午方签订完成因签订地点在对方公司,公司办事人员为尽快完成信息披露工作,使用手机微信传递协议签字页照片,在时间仓促的情况下,上传人员误将协议修订稿作为最终稿附带签字页上传报备,并在编制公告时引用了该协议中与最终事实不符的部分内容。”

 但事实上,这种回复不仅说服不了投资者,也说服不了交易所。在交易所下达的第二封关注函中,其便认为吉药控股提出的工作人员“失误”造成的错误公告说法也值得怀疑。

 而值得一提的是, 关于信息披露有问题,吉药控股的“甩锅手法”可谓也是由来已久。

据2018年报显示,吉药控股实现净利润2.17亿元,同比增长7.01%。但非经常性损益颇为扎眼,达到1.71亿元,占到净利润的78.8%,其中政府补助有9102万元,债务重组损益1.25亿元。而数据还披露, 2018年高达1.25亿元的债务重组损益来自吉药控股孙公司梅河口市金宝新华医院管理有限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如此重要的一笔损益,吉药控股在2018年11月并没有进行任何披露,直到近半年后,2019年4月25日发布2018年报时,才在年报中披露了这笔1.25亿元的债务豁免。

对此失误,吉药控股将责任推给了孙公司新华医院。吉药控股在今年5月23日《关于媒体报道的澄清公告》中称,新华医院签署豁免协议时未及时上报公司,致使其信息披露不及时。

由此一来,可以看出,吉药控股对于涉嫌信披法规就“甩锅”的做法,已经是“深到精髓”了。

结语

以重组事件为由头,不断炒作致使股价高涨,随后在事情真相水落石出之际,又把锅甩到工作人员身上,从而再彻底撇清嫌疑洗白自己。乍眼一看,这是一场多么天衣无缝的戏,但奈何吉药控股还是败在了撇清嫌疑这一步骤上。

而在这里,笔者由衷地想要提醒它一句至理名言——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