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脸吃饭的黄金十年即将到来

从消费习惯上,国人的护理和彩妆习惯正在逐渐养成。

作者:君临研究中心 

来源:君临

“他伤心无比,悔恨无穷,提起手掌,砰的一声,拍在石栏杆上,只击得石屑纷飞。…跪在坑边,良久良久,仍是不肯将泥土掩埋到阿朱脸上。”

那一年,乔峰为报灭门之仇,错手打死了易容的阿朱,造成了他一生的悔恨! 

乔峰一生光明磊落、快意恩仇,深谙民族大义、心系百姓存亡,实乃金庸笔下最完美的英雄,可谓是真正的豪杰。

但乔帮主一生有三大遗憾:错杀至爱(阿朱)、误信义兄(耶律洪基)、辜负至亲(萧远山),尤其是错杀阿朱,可谓是遗憾中的遗憾。

不仅他遗憾,想必各位看官也会心虐无比,应该都会有想找金庸老爷子理论的冲动(尹志平之于小龙女那事还没跟你算,为何又把阿朱写死?还死在了心爱的人手上!)。

君临每每温习经典时,看到此处,伤心之情也会难以言表。

如果非要追究错杀阿朱之责,至于金庸有没有责任,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但转念一想,单就阿朱易容术太过逼真这茬事儿,她自己也要对此负一半的刑事责任!

当然,君临今天不是想要谈论武侠世界。

毕竟自康熙年间起,西方世界的牛顿建立经典力学体系之后,“轻功”这种东西就变得着实尴尬起来;解剖学兴盛后,建立在经脉基础之上的“内力”、“真气”便开始自暴自弃、一蹶不振。

西方科学教派的大肆入侵,使整个中华武学体系整体陷入萧条危机,也就此开始没落,至今还没缓过来。

而无心插柳柳成荫,武侠江湖中曾经旁门左道的易容术,却被后人发扬光大,我们今天姑且称它为——化妆术。

更有甚者,好事的网友们将东瀛的化妆术、暹罗的变性术、高丽的整容术、还有我大天朝的美图术,并称为“亚洲四大邪术”,而这四者似乎都跟颜值问题有关。

此“四大邪术”自诞生以来,教众呈几何级数增长,但凡入教受用者,无论丑得多么惊天地泣鬼神,都能瞬间变成仙女仙童下凡,让人哈喇子直流,想入非非。

阿朱易容,让乔峰无法察觉这个桥段,夸不夸张暂且不去细究,毕竟那是文学作品中的设定。

但如果你去看看抖音上,最近红得发紫的两个人,一定会对“艺术源于生活”这句话产生共鸣。

他们一个代表化妆的消费端,一个代表化妆的供给端。

这俩人,一个是阿纯,抖音粉丝1724万;一个是李佳琦,抖音粉丝2757万。

要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全球Twitter粉丝,也就五六千万人,据大数据统计分析还有一半以上是僵尸粉。(特老板您让FBI花钱买的粉丝吧?)

“嫩模”阿纯,男女通用脸。其实这厮是个身高191cm的东北老爷们儿,精通化妆和美颜之道。

男同胞们看他的视频小作品,大多会经历以下这四个心理阶段:

心动了→恋爱了→要吐了→失恋了。

这厮男扮女装,化妆后的风情万种,或许会让许多女人嫉妒地咬牙切齿而想抽他嘴巴子;

但他卸妆去掉美颜后的抠脚大汉气质,也会让被欺骗感情的众多男性朋友们,因内心的错爱而想抽他嘴巴子。

当然,阿纯最直接的正面影响是,用行动诠释了:

网恋有风险,动心须谨慎。

他也成功地劝诫了那些在直播中给美女主播刷飞机、刷游艇、刷跑车的“失足”少男们:

没准儿,你们吃泡面勤俭节约一个月来供养的美女主播,卸妆后是个胸毛比你还长的抠脚大汉。

这算是化妆术消费端的市场缩影。

至于那个李佳琦,眉目清秀的90后小伙子,湖南人也,求学于江西南昌。据路边社消息,毕业证拿没拿到这事暂不可考,但他大概率会是他们班目前混得最为风生水起的角色。 

曾经在南昌天虹商场的美宝莲专柜做BA导购,月薪三千;

而现在,摇身一变,年收入千万起,从我国居民收入金字塔的底层瞬移至了top前0.01%。

他凭借直播口红试色,随口一句“Oh my god!这也太好看了吧!买它!买它!买它!”,就能让一款口红火到脱销。

作为 “打败马云的男人”,他曾创下5个半小时带货535万、5分钟内售罄15000支口红的辉煌战绩,从而成为了众人眼里的“口红一哥”。

君不见,连小学生都在模仿他的风格,开始拍视频在网上卖文具了。

这也算作是化妆供给端的一个缩影吧。

命理学讲所谓的“命由天定,运由自造”。“命”是天生决定的,投胎模式你改变不了;但“运”这个事情,你还有略微的操作余地。

李佳琦的成功,也算享受到了移动互联时代+美颜经济时代的双重红利。

无可厚非,移动互联时代的助力,让更多层级低的玩家更易变着花样来突破社会阶层,获得人生逆袭,这对我们社会而言是可喜可贺之事。

但单就李佳琦个人而言,除了足够勤奋努力用心去做自己喜欢的事业之外,我们所处的这个美颜经济时代,对他的逆袭而言似乎影响权重更高,也似乎更加功不可没。

那就让我们拉近距离,来看看这是一个怎样的美颜经济时代。

美颜经济

化妆就像呼吸空气一样必需和自然

曾经有个街头采访的电视节目,随机问女人:为什么女人出门必须要化妆?

有一个女性朋友的回答,让君临记忆犹新。

她说,“化妆就跟呼吸空气一样自然呀,这跟吃饭穿衣服一样,不化妆我就感觉自己像没穿衣服,就出门裸奔似的”。

可见化妆那些事,似乎成了雌性群体们的刚需。

所以,如果说口红是给女人点睛的灵魂之笔,那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在这个美颜经济时代,化妆品则可统称之为是女人的半条命。

且受近年影视偏小鲜肉霸屏趋势的影响,更多的新生雄性群体,貌似也加入了这个大军。

我们知道,马斯洛曾在需求层次理论里讲过,人类需求层次决定行为与选择,由低级到高级分别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低级别满足了,你就想要满足更高级别的需求。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化妆品作为一个兼具日用品和奢侈品双重属性的产业,体现着人类对“美”的追求,这种追求大体可安置于马斯洛的“情感需求”和“尊重需求”之间。

这种心理导向型需求,也为化妆品行业历年来的坚挺造就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回看近十年来的全球化妆品市场,呈现着一种坚韧而稳定的增长,几乎没有一年出现过停滞或负增长的情形。

即使在十年前的经济危机之时,增速放缓且探底,但很快又在复苏中回到了历史正常增长水平。

据欧睿咨询统计预测,目前全球化妆品市场规模已接近5000亿美元,且增长趋势有强劲的持续逻辑在内。

从全球市场分布来看,亚太市场以占全球37%的份额,稳居目前全球最大的化妆品消费市场,北美市场占比为 25%紧随其后,然后是西欧、拉美及其他地区。

再来看看中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蓬勃发展了40年,马斯洛的生理和安全两大需求,对大多数国人而言已不再是问题。

当然,我们离共产主义按需分配、人人实现自我价值还有较长的一段距离要走。自我实现需求,并非众人皆能满足。那么很自然,国人的整体需求倾向,正在向情感需求和尊重需求转移。

你还真可以说,这就是“吃饱了,撑的”。

但更学术的说法是,在这个物质需求能基本满足,而又不是随手可得的中间时间窗口,我们大众更倾向于与他人交往并展现自己,从而得到尊重,进而获取更多满足。

那说到社交和尊重,自我形象则首当其冲。在这种社会现状下的消费倾向,就使我们整体进入了美颜经济时代。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在这个美颜经济时代背景下,中国化妆品行业的增速近几年在领跑社零各大细分品类。这使得我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化妆品市场,占到了全球总市场的11%。

事实上,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化妆品市场发展规模年均增速最快的国家, 2016年就已成为全球化妆品第二大消费国。

但即使如此,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化妆品渗透率仍然相当低,离所谓的天花板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

2018年,国内人均化妆品消费仅为293元,远不及日本人均千元以上水平。

参考成熟市场发展史,作为一个快速成长的行业,当前我国人均化妆品消费金额与欧美日韩国家相比尚存 5-6 倍提升空间。

可见,国内化妆品市场触及天花板尚早,市场需求远未饱和。且化妆品行业具有明显的长尾效应,这意味着该行业还存在持续增长及孕育大市值公司的潜力,行业长期发展是值得我们期待的。

为什么会有自信下此结论?这跟我们国内“化妆消费众生相”分不开。

需求端

化妆消费众生相

所谓的“消费众生相”,无非是“消费者”+“众生相”。在这里,也就是化妆品的目标消费人群,以及他们的消费行为倾向。

资生堂在中国曾提出 “核心化妆人口”的概念,他们认为“居住在城镇、年收入不低于 3万元、年龄大于 20岁的女性”是为化妆品的核心消费人群。

按照这个标准画个圈,我国核心化妆品人口从 2005 年时的约2200 万人,到2010年已增长至1亿人,预计2020年将达到4亿人。

实际上,这个毛估算还略显保守,因为它忽略了小镇、小鲜肉、和男性因素。

地域上:近两年美妆个护品类全渠道销售额中,低线城市增速超出了高线城市,西、北部超出了东、南部地区。所以,资生堂忽略了小镇大军;

年龄上:欧瑞咨询的数据虽显示 80后和90 后仍是国内彩妆市场的主要消费群体。但你要知道,00后已经要出来混社会啦,所以它忽略了小鲜肉大军;

性别上:我国男士护肤市场在2017年就已超过 130 亿元,男性美妆消费的崛起势不可挡。所以,它也忽略了男人半边天的美妆消费力量。

君临认为,所谓的“核心化妆人口”是在不断扩容和延展的。这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考量:人口结构变化、消费能力变化、消费习惯养成。

而这三个方面的现状,大概率将会为我国化妆品行业的持续景气提供坚实的基础。

(1) 从人口结构上看,小鲜肉们骨骼清奇,将作为新生代与前辈们合流为更巨大的消费大军。

虽然化妆品的消费主力目前仍为 85 - 90后,这个频段约 3.23 亿人。但约 1.55 亿人的95及00后也具有高消费倾向,他们在化妆品上的消费能力和欲望不可小觑。

这两个年龄段,合计占全国人口的 34.28%。

值得一提的是,长江后浪推前浪,老腊肉终将被拍躺在了沙滩上。放眼望去,用不了多久,国内社会消费群体话语权也会逐渐转向小鲜肉群体们。

这群95及00后小鲜肉,生于中国经济欣欣向荣的时代,在中西文化激荡冲刷中成长,对中华文化自信心更强,更易接受国产品牌。

他们三观形成于移动互联时代,更能接受超前消费、更热衷网购、需求更多变,品牌选择也更加多元化,高端和平价品牌分布更为均衡。

他们也习得和养成了追星文化,更喜欢尝试网红产品和新品,极致追求性价比。国产平价化妆品牌基于高性价比的精准营销,更有望受95及00后认可。

有这群人来持续拉动化妆消费升级,化妆品的渗透率将不断提升。

一方面,年轻和高线群体经历从“0”到“1”的消费过程,市场规模高速扩张;另一方面,随着化妆习惯向高线市场和低年龄段不断渗透,性价比产品符合消费趋势。

这个过程中,国货化妆品是具备本土竞争优势的,有望乘着市场扩张的东风高速成长。

因此,小鲜肉们对化妆品消费的提档增量,将成为未来市场扩张的主要驱动力之一。随着这群人逐步出来混社会(或者进入高校),将很大程度上助推化妆品后续几波行情的高景气增长。

(2)从消费水平上看。无论是消费升级还是消费降级,化妆品行业的增长,似乎都有持续坚挺的逻辑。

日本学者三浦展曾提出过一个消费四个时代的理论。

第一消费时代,是少数中产阶级享受的消费;

第二消费时代,乘着经济高速发展的春风,以家庭为中心的消费势如破竹;

第三消费时代,消费的个人化趋势风生水起;

第四消费时代,是重视“共享”的社会。

从消费升级角度来看,我们总体上还处于第二消费时代向第三消费时代过渡阶段。国内大众的消费,具有“个性化、多样化、差别化、品牌倾向、大城市倾向”的特点。

高偏好的消费者,会从低端市场逐渐转向高端市场,有望延续化妆品类上的消费升级,量价齐升会持续推升化妆品行业景气度。

从消费降级角度来看,化妆品又有典型的“口红商品”特性。

回溯历史数据,在2009-2010年,2012-2016年,我国两次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都处于下行区间内,而此时期内我国口红销售额均呈现逆势增长态势。

可见,在化妆品领域,“口红经济效应”是确实存在的。即便是在经济增速放缓阶段,化妆品由于具备安慰剂属性,同样有望保持稳步增长特征。

(3)从消费习惯上,国人的护理和彩妆习惯正在逐渐养成。

我们知道,化妆品品类众多,但目前市占率最大的,还是基础护肤和彩妆两大块品类,二者合计占了化妆品市场的三分之二以上。

在消费习惯上,过往欧美更偏好彩妆、香水,亚太消费者更注重基础护肤和美白。

但目前移动互联时代下,中外文化对众人的三观不断冲刷,国人的彩妆习惯也在逐渐养成之中。

作为一个纯爷们,君临曾经也很好奇,为什么女人化妆时,能在化妆台上倒腾一个小时还不嫌累?她们化妆台上的瓶瓶罐罐里到底暗藏着什么玄机?

经过一番调查才明白,这个事情内有乾坤,不简单。

实际上,对于一个美妆达人而言,从洁面开始,到定妆结束,往往需要十余个环节、近二十款美妆产品的配合,才能最终完成一套精致的妆容。

日常护肤、彩妆的工序之繁琐、手艺之精妙,能让传统工匠手艺人都自愧不如。

对于一个连漱口都得用高脚杯的精致猪猪女孩,基础护肤自然不能马虎。

从开始卸妆,到贴张面膜沙发上葛优躺开始刷偶像剧,中间一般要经历多道工序:

洁面:护肤保养之前,清洁永远是第一步,所以首先得对肌肤多余的油脂进行清洁,帮你带走面部污垢;

爽肤:紧接着,爽肤水能为肌肤补水,软化肌肤,保持肌肤水油平衡;

眼霜:然后得为眼部进行补水保湿、滋润眼部肌肤,眼霜就派上了用场;

精华液:要进行深层滋养,还少不了精华液来伺候女人们娇嫩的肌肤。肌底液不管有用没用,反正大家都说能促进后续护肤品的吸收,那就抹吧;

乳液和面霜:要在面部形成滋养保护层,锁住肌肤水分和营养成分,自然得抹点乳液和面霜;

面膜:当敷面膜变成习惯,才能拥有超模般不老容颜呀,贴着面膜刷综艺和偶像剧,岂不快哉?!

这一整套猛如虎的护肤流程操作下来,高端价位七八千,中端亲民水平一两千,一般低端水平也得将近千元花费,而且他们乐在其中。

男同胞们,你以为这就完了?

基础护肤只是告别懒女人的开始,要想提高回头率,提升社交圈和双击点赞关注度,你还得进入彩妆环节。

首先你得搞底妆:防晒先做自不必说。要修正肤色、均匀肤色、隐形毛孔,总还得搞点妆前乳吧;

其次是修眉:眉毛是眼睛的框架,它为面部表情增加力度,对面部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一支好的眉笔能修出一个精致的眉形,会让女人的整体面容更具立体感;

然后是眼妆:专职放电的部位,眼影、眼线、睫毛膏,一个都不能少;

接着是腮红:要呈现健康红润气色、突出面部立体感,腮红可是个好东西;

再就是口红:口红是女人的灵魂和点睛之笔,这么形容没意见吧?涂和不涂口红,大体上是“面色红润”VS“营养不良”、“唇红齿白”VS“僵尸面瘫”的对比即视感;

最后是卸妆:花钱涂完再花钱卸掉,直男们想想定会觉得费解又有趣。

又一套猛如虎的组合拳搞下来,即使只是入门,你也得掏上近千元。如果要选稍微大点的品牌,四五千块钱肯定是打不住的。

关键是,她们还乐此不疲。

所以,你能理解女人涂完口红后,吃东西要张开血盆大口生吞了吧?因为若不小心蹭掉了口红或弄花了妆,浪费的可都是钱啊。

基于以上,你不难得出结论,在这个美颜经济时代,大家都“吃饱了,撑得慌”;

再加上,我国政府连续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消费税和关税的降税举措,来引导化妆品海外消费回流,那么越来越多的人便会加入到了这场自我形象提升的盛宴之中。

而逐渐养成的美妆消费习惯,会让许多人对化妆品的消费变得像吃饭、穿衣和呼吸空气那样自然。

这是化妆品消费端的画像,虽然她们并不一定了解供给端如何数钱数到手抽筋,但这并不影响她们满心欢喜地不停“种草”和“剁手”。

对于供给端来说,成熟的品类就提价,新兴的品类就走量,皆大欢喜、皆大欢喜。

反正对爱美的人而言,“钱是王八蛋,花完了还能赚”。

供给端

化妆品产业链及潜在机会

目前化妆品的供给端市场,欧美日企业引领着全球美容理念和产业发展的方向,跨国公司凭借强大的研发能力、品牌影响力及营销能力,霸主地位依然是无法撼动的。

国外化妆巨头牢牢占据化妆品产业领先地位,排名前列的公司依次是欧莱雅、宝洁、联合利华、雅诗兰黛和资生堂,合计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 43.9%。

目前我国化妆品市场份额前十大品牌中,国产品牌仅占据3席,其余全为外资品牌。

而且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这一格局仍将延续。这个你得认,不服可不行,因为我们国内化妆品行业的科学有效发展史,其实并不长。

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1)19世纪末到改革开放前,本土工厂初具雏形。 

50年代公私合营的浪潮下,上海明星家用化学品制造厂、谢馥春日用化工厂等日化工厂成立,生产肥皂、蛤蜊油等原料简单、物美价廉的亲民产品。

(2)改革开放到千禧年,是国产品牌的发展阶段。

工业化生产促进了化妆品行业的发展,大宝、小护士、雅倩、美加净等物美价廉、形象亲民的国产化妆品风靡全国。

(3)千禧年后的第一个十年,外资涌入大举并购国内品牌,并雪藏之。

20世纪初期,雅诗兰黛、欧莱雅、资生堂等国际化妆品巨头逐渐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开始大举并购战略。

2004 年欧莱雅收购小护士、羽西,2008年强生收购大宝,2011年Coty 收购丁家宜,大部分国产品牌被收购后便遭遇雪藏。

毕竟,跨国公司要的是本土企业的渠道,然后推自己的全球统一品牌,这是性价比最高的发展策略。

但在此过程中,本土品牌错过了行业发展前期的黄金时段,实为可惜。

(4)2010 年-至今,乘着消费新生代之东风,本土品牌复苏。

尽管国际品牌的综合竞争力仍占上风,但其对市场变化的触觉毕竟不如本土企业敏锐,国产品牌借助新渠道新营销重新进入了大众视野,与国际品牌的差距逐渐缩小。

虽然目前外资仍然处于化妆品行业的领头羊,但可喜的是,中国化妆品市场增速领跑,且新生消费群体更易接收本土品牌。

尤其是近年来,电商渠道助力化妆品行业快速成长,不少国产化妆品品牌快速崛起且资本实力不断增强,同时开始出现海外并购扩张的新趋势。

一般来说, 沿着化妆品的纵向流通顺序,化妆品产业链可分为上游(原料设备供应与生产端)、中游(品牌端)、下游(代理端及渠道端)。

接下来,君临带你一起梳理下化妆品产业链,挖掘其中的潜在投资机会:

1)上游:原料端与生产端,产业链的弱势群体

用“弱势群体”来形容化妆品产业链中的原料端和生产端,应该不为过。这些玩家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大多未上市,毛利率一般在20-30%,净利率 5-10%左右,在行业内可谓是赚的辛苦钱。

原料端:从全球视角来看,国内化妆品原料生产商处于第三梯队,整体实力偏弱。

在化妆品产业认知能力、技术研发能力、及测试检验系统等方面的落后,使得高阶工艺的关键性原料对国外生产商的依赖度较高,这导致国内原料商的生产水平整体落后于国外巨头。

更有甚者,原料生产上的差距,使许多国内原料端降低纯度、以次充好、添加激素,造假现象屡见不鲜,这更进一步的影响国产品牌的研发能力,并对整体国产化妆品形象带来负面影响。

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国内品牌端的研发技术水平和市场声誉。

生产端:一般有自生产和代工两种模式。

有自己独立生产线,并可完全实现自主研发和自行生产的高富帅毕竟只是少数,大多数企业采取的是代工模式。

代工既能压缩产品周期和费用,又可提供产能和技术支持。常见的代工类企业在某一流程上颇为专精,相较于自主生产往往效率和产能更高,且能以自身经验在生产研发上对品牌商提供一定帮助。

新兴品牌能借助代工迅速放量,成熟品牌则可借此补充产能,从而保证了订单的稳定性。所以,代工可谓是国内化妆品生产的较优选择

决定代工厂竞争力的主要是技术和客户资源。知名国外代工厂如意大利的莹特丽、韩国的科丝美诗和科玛等就包揽了众多一线品牌,能和诸如迪奥、香奈儿、兰蔻等一线品牌确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而国内代工厂在这方面就比较不济,难有一线品牌订单,更多代工的是中低端大众品牌。再加上国外大型代工厂入驻,就直接挤压了国内中小代工企业的生存空间。

庆幸的是,国际大厂普遍存在生产周期长、生产成本高、对个性化需求响应不及时的毛病,这就给本土的代工企业创造了生存和发展空间。

鉴于此,国内代工行业竞争激烈,在原料价格上涨、准入门槛提高、竞争加剧等冲击下,生产端已开始惨烈洗牌,2017 年就减少了近500 家。

虽然生产端利润不高,但经历了大浪淘沙洗牌后的优胜者,拥有生产技术和客户资源上的集中优势,仍具备良好发展前景。

尤其是生产端的龙头企业,具备本土生产的成本控制优势,有望逐步拓宽成长空间,发展前景可期。

这里面,诺斯贝尔是国内最大的化妆品ODM代工厂商,产品涵盖面膜、护肤品系和湿巾三大系列,且面膜产能全球第一。与屈臣氏、资生堂、御家汇等国内外众多品牌均建立合作关系。

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合成樟脑类企业青松股份(300132),已借助收购诺斯贝尔成功切入化妆品市场,这也为它打开新的利润增长点,以此来分享美颜经济时代的部分红利。

2)中游:品牌端,掌握了核心的定价权

品牌商和渠道商是重要的提价环节,尤其是品牌端,在整个产业链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因此,品牌商的毛利率普遍较高,能达到 50%-80%,净利率则能达到10%-20%。

目前品牌端发展相对成熟,国内化妆品的高低端市场基本是三七开。国内已发展出一些具有市场基础的知名企业,但整体市占率与国际龙头差距还不小。

主要是因为国际集团在多品、多牌、多价位上全布局,依靠其品牌力和产品力,将高端市场尽数皆占。

而国内企业,无论是品牌还是品类都略显单薄,且定价被压制在中低端,使得市占率落后较多。但本土品牌凭借性价比、渠道下沉等优势,在低价市场更具竞争力。

对于化妆品主要的两大品类,彩妆与护肤市场又拥有各自不同的特性:

对于护肤而言,国内品牌仍处于“营销驱动”发展阶段,近两年借助新媒体经济的营销模式,国货也成功打进了中低端下沉市场。

但大众产品线的提价能力有限,要想与国外巨头一决雌雄,高端市场仍是必攻之地。

如何在提升研发并注重营销的双轮驱动之下,把握新生主力的消费趋势,寻找弯道超车的机会,将是国内企业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严肃问题。

对于彩妆而言,消费者首要的考量是立竿见影的颜值反应,对安全性和工艺的要求均小于护肤品,对新品牌的接受度也高于护肤品。

一般彩妆产品使用周期较短,产品迭代快,对研发和创新要求较低。

这使得彩妆单价较低、消费者试新成本较低,从而导致了彩妆进入门槛较低,依赖营销投入较大。

也就注定了,彩妆品牌的护城河较窄,赛道中的竞争更为激烈。

随着品牌数量的快速增长,彩妆市场格局会更为分散,在扩品类的过程中,彩妆品类能够成为业绩快速增长的来源。

但主要依赖彩妆的企业,是难以做大做强的。要知道,国内化妆品上市公司可是皆以护肤产品为主的。

总体上,品牌端是附加值最高的环节,此赛道拥有最宽的利润空间,有望最先跑出现象级企业。

3)下游:代理端与渠道端,新模式不断涌现

由于传统渠道运营的费用高企,借助新媒体经济的发展,新的渠道分销模式不断涌现。除了京东、天猫外,线上渠道格局日趋多元化发展,譬如团购和社交电商。

对于团购电商平台,拼团促销方式以低价策略吸引众多消费者,以拼多多、云集为首的新兴团购电商,正逐渐登上舞台。

而社交电商平台,也已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获取美妆信息的重要渠道,社交+电商的模式成为线上的大势所趋。

君不见,抖音上一个李佳琦,就足以让众“千手观音”小姐姐们剁手剁得体无完肤。而以小红书、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平台,在年轻消费者中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虽然移动互联时代,线上渠道使得传统线下百货日益生存唯艰。但以单品牌店为代表的全品类一站式、体验式的业态,也逐渐引领起化妆品线下渠道的新风潮。

诸如开设护理专区的单品牌店,使用自有产品提供专业美容服务,也开辟出了一条新的出路。

作为产品+服务结合的绝佳场所,单品牌店已成为带动销量的重要渠道,也成为渠道下沉的最佳门店形式,有望在未来三年内成为线下增量的主要来源。

一方面,单品店的美容体验增强客户粘性和产品连带率,进而促进购买;另一方面,自建单品牌店,品牌商可有效减少中间经销、代运营的渠道成本,提高渠道效率,最大程度的攫取产业链的利润空间。

以上,就是化妆品供给端的简单画像,总的来说,产业链中游的品牌端掌握着核心的定价权,毫无疑问是附加值最高的环节,有望最先跑出现象级企业。

君不见这十年以来,雅诗兰黛、欧莱雅、资生堂等化妆品巨头的业绩并没有很强的增长,但估值却达到了40多倍,都是10倍以上的大牛股。

关键的,就是因为它们拥有超级稳定的现金流和ROE,一旦品牌树立,就可产生明显的长尾效应,哪怕只赚很小的钱,也能赚很多人的钱。(何况他们本身也很赚钱)。

化妆品市场是消费领域景气度颇高的成长赛道,即便目前国内市场被国际巨头挤压的略显尴尬,但国产品牌有望凭借更强的消费者洞察力,在国外品牌的竞争下实现弯道超车和国牌崛起。

对于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君临认为,对于产品定位清晰、品牌力强、多品类全渠道布局的企业,更有能力分享这波美颜经济时代的红利。

而较符合以上标准且值得关注的企业,一个是上海家化,一个是珀莱雅。

上海家化(600315.SH):国货之光 + 多品多牌差异化定位 + 全渠道布局

如果你对上海家化这个名字不太熟悉,没关系,但你和你的亲朋好友们一定用过他家的产品——六神花露水。

每当炎炎夏日被蚊虫叮咬之时,这款国货之光总能抚慰我们的心灵。皮肤哪里不爽就用六神花露水,这已成为国人近三十年的生活习惯之一。

不仅仅是在国内,六神花露水还火到了国外,成为了继老干妈、马应龙痔疮膏、卫龙辣条后又一走向世界的“中国神器”,不少外国人把它当做香水使用,因此被人戏称为“你有你的爱马仕,我有我的Six God”。

六神的亲妈上海家化,前身是1889 年成立于香港的广生行,于20世纪30年代在上海建厂,它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日化企业之一。

1962年,美加净品牌诞生;1978年,美加净银耳珍珠霜推出;1987年中国第一款美加净护发定型摩丝问世;

1990年,中国第一支护手产品美加净护手霜诞生。而这一年,上海家化也登上了发展史上第一座高峰,营业额4.5亿、利税1个亿,妥妥的中国化妆业扛把子。

家喻户晓的美加净系列,曾一度是国内销售量最大、品种规格最全、获奖次数最多、知名度最高的中国民族化妆品第一品牌,扛起了国人当时的护肤大旗。

巅峰时期,美加净系列年销售额能达到3亿元,占了全国化妆品市场的10%。其中香波的市场份额接近20%,手霜也一直霸榜多年。

风光之时,美加净还建立过全国第一家美容院、美容学校,首创了美容专家营销、体验营销、皮肤义诊,并颇为时髦地策划了中国的第一个选美大赛。

然而,扛把子也遭遇过“飞来横祸”。九十年代初,为了配合特殊历史时期吸引外商的政策,上海家化拿出美加净与美国庄臣搞合资,成立了上海庄臣公司。

你懂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当时的外资进入中国,首要目的是垂涎你的市场。

合资没多久,美加净当时的年销售额就从3亿元骤降至6000万,而此时,外资却力推自己的品牌,大肆在中国“攻城略地”,抢走了大半的市场份额,而我们却错过了这个黄金发展期。

1994年,美加净品牌被上海家化赎回股权,但外资的狡猾使我们错失了黄金期,再加上市场早已物是人非,美加净想立即东山再起已相当困难。

2011年,上海家化成功实现国企混改。这为家化提供了更为自主和良好的市场化发展环境,以及充足的内部激励,也使民族国货美加净的复兴提上了日程。

现在的上海家化,背靠大股东平安集团,已成为国内全品类布局的日化及个护行业龙头和经典国货之光,也是国内美妆个护行业首家上市公司。它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深厚的品牌积淀、完善的产品矩阵、和广泛的渠道网络。

品牌上的积淀。国货之光六神自不必多说,美加净的复兴也指日可待。

产品上多品多牌。公司旗下拥有佰草集、六神、美加净、高夫、启初、家安、汤美星、玉泽、双妹等品牌矩阵,覆盖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消费者,有效避免了单一化业务局限。

除了进一步加深大众市场渗透率外,高端品牌转型是上海家化的战略发展重点。

佰草集主攻高端市场,逐渐由渠道导向转向消费需求导向,明星爆款产品策略有望帮助佰草集在定位和品牌形象上实现突破。

渠道上全方位布局。自 2016 年新任管理层上任以来,公司在渠道与品牌方面都进行了调整与梳理。目前公司业务已逐渐理顺,渠道变革与经营提效,未来增长可期。

2018 年,上海家化实现收入 71.38 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 5.40 亿元。

聚焦大众市场的传统品牌六神、美加净,在公司的年轻化营销与新品推广支持下,实现两位数增长;

聚焦中高端的佰草集、高夫,受唯品会经销商及特渠调整影响略有下降,剔除该影响后,也实现10%左右增长。

聚焦细分领域的启初、玉泽、家安,也分别实现了 50%、40%、30%以上的高增速。

长期来看,公司多品牌、多渠道的平台化运作有望实现协同效应,为公司持续扩张提供基础。

可以预见,百年日化龙头即将迎来第二春,大概率能首先享受到美颜经济时代的红利。从感情上讲,这也是六神的用户希望看到的。

珀莱雅(603605.SH):清晰定位大众市场 + 多品多牌差异化 + 渠道三驾马车

说到珀莱雅,你可能会和欧莱雅傻傻的分不清楚,或许你也会以为珀莱雅是山寨的法国欧莱雅。Anyway,出身这个事情嘛,没有那么重要,是骡子是马还得拉出来溜溜。

虽不像上海家化那样有着悠久的历史积淀和民族情感,但在国内化妆品市场中,珀莱雅也是不可小觑的一股清流。

21世纪初,化妆品行业就是一个有着2000亿元市场规模的大蛋糕,但是80%的市场份额被国外品牌占据。

正是在国外化妆巨头攻城掠地的大背景下,珀莱雅化妆品公司于2006年成立,开始了与国际品牌的竞跑。

从代理化妆品到创立自己的品牌,再到发展成为全国性知名品牌,珀莱雅用了近10年。目前的珀莱雅,已发展为集化妆品类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多品多牌、线上线下全渠道布局的优秀化妆品新星。

2018 年珀莱雅实现收入 23.61 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 2.87 亿元。其中电商渠道全年销售增幅高达 59.91%,远超行业平均水平,线上销售额占比达43.57%,也超越了传统强势渠道CS店。

珀莱雅的核心竞争力,还是在于其清晰的市场定位,并通过构建多品牌矩阵和多渠道销售网络,来覆盖不同年龄层次的客户群体。

市场定位上,珀莱雅侧重于大众护肤品市场,满足美妆消费从“0”到“1”这个阶段,主打海洋和植物护肤理念,营销网络重点布局国内二三线城市;

品牌矩阵上,珀莱雅旗下拥有珀莱雅、优资莱、韩雅、悠雅、猫语玫瑰、悦芙媞等多个品牌,差异化的品牌定位覆盖宽年龄段、宽收入区间、多层次的客户群,产品覆盖护肤品、彩妆、清洁洗护、香薰等多领域,进一步深入“品牌年轻化战略”;

渠道网络上,实行三驾马车战略,线上、线下、单品店相得益彰 。

(1)线下:依托早期积累,主品牌珀莱雅线下经销商 120 余家,线下日化专营店销售终端网点 13,000 余家,增速不断提升。

(2)线上:公司线上渠道保持高速增长,与天猫/淘宝/唯品会等电商平台深入合作,去年线上增速超过40%。线上收入占比从2014年的 16%快速提升至2018年的43%,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3)单品牌店:单品牌店在产品展示和销售功能之余,亦是提供体验和服务的最佳场所,符合下沉市场的消费习惯。旗下优资莱、悦芙媞单品牌店在三四线城市扩展迅猛,反响良好。2018 年已开店 500 家以上,它定位终端大众产品,涵盖护肤、彩妆、面膜等11大品类400余单品,未来随着门店的扩展,有望带动公司销售规模扩大,打造利润新增长点。

目前,三四线城市的美妆消费还是处于升级之中的,解决从“0”到“1”这一步,也正是珀莱雅想要做的事情。

另外,珀莱雅2018给了32名高管及核心骨干147万股作为激励,对应行权条件为三年间收入增速不低于31%、74%、133%,净利润增速不低于30%、71%、132%,彰显了珀莱雅自身对其长期成长的自信。  

有定位、有能力、有想法,而且又绑定骨干去努力实现想法的公司,也会较大概率从美颜经济时代红利中分享更多收益。

所以,加油吧,珀莱雅的骚年高管们!

毕竟,你们好,关注你们的投资者朋友才能更好。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