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风银行】当前存款情况怎么样?

一直以来,存款立行之说法在银行业盛行。特别是,2017年“三三四十”检查以来,流动性监管新规、MPA考核将同业存单纳入同业负债占比等使得依靠同业负债扩张难以为继,存款立行重新成为商业银行的共识。

作者:天风证券研究所银行廖志明团队

摘要

存款脱媒,增长放缓

一直以来,存款立行之说法在银行业盛行。特别是,2017年“三三四十”检查以来,流动性监管新规、MPA考核将同业存单纳入同业负债占比等使得依靠同业负债扩张难以为继,存款立行重新成为商业银行的共识。

近年来,由于金融科技的发展,存款脱媒显著,银行理财、货币基金、互联网资管产品等对存款分流明显,一般存款增速明显走低,存款压力增大。近年来,存款增速下行明显,截至19年6月末,存款增速仅有8.4%。

存款成本率上升,息差承压

存款增长放缓,且增量存款结构差。近年增量存款以高收益存款为主,以上海为例,1H19个人存款增量中大额存单占比过半,企业存款增量以结构性存款和大额存单为主。1H19境内存款增加9.98万亿,其中,个人及企业活期存款仅增加1.06万亿,增量存款中活期占比很低。19Q1大额存单发行规模高达4.44万亿,同比接近翻倍。

随着存款脱媒,无论是大行,还是中小行,存款压力均上升存款增长放缓,成本率上升是摆在商业银行经营层面前的核心问题。同业负债占比很低的四大行19Q1负债成本率1.73%,较18Q4上升5BP,佐证存款成本率上行。

利率市场化,存款压力或更大

在存款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一方面可全面放开大额存单的利率限制,另外一方面可全面放开结构性存款,最后再全面放开存款利率限制,实现存款利率的全面市场化在此过程中,存款成本率或进一步上升。

随着利率市场化推进,我们预计银行NIM将收窄,但零售银行、中小企业做的多的银行受影响小些;此外,负债已经充分市场化的银行受到的进一步影响小些。

投资建议:存款压力增大,关注大行价值

存款立行,客户立存款。客户基础好的银行负债端有优势。

银行股龙头(招行、宁波、平安)年初以来涨幅接近50%,短期性价比有所下降,个股上可兼顾龙头及滞涨个股,如低估值、基本面较好的光大、工行、兴业等。平安银行作为智能化零售银行转型龙头,是我们中长期主推标的。

大行性价比提升。大行年初以来涨幅小,估值处于历史低位,股息率较高,负债端优势明显,基本面稳健。无风险利率下行之下,“资产荒”加剧,大行的配置价值愈加凸显,性价比高。

风险提示:贷款利率大幅下行使得息差收窄;经济超预期下行导致资产质量大幅恶化。

1. 当前存款情况怎么样?

作为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负债,存款支撑着银行信贷投放、债券投资等。一直以来,存款立行之说法在银行业盛行。可以说,拉存款是商业银行经营的核心之一,是压舱石。

特别是,2017年“三三四十”检查以来,流动性监管新规、MPA考核将同业存单纳入同业负债占比等使得依靠同业负债扩张难以为继,存款立行重新成为商业银行的共识。 

近年来,由于金融科技的发展,存款脱媒显著,银行理财、货币基金、互联网资管产品等对存款分流明显,一般存款增速明显走低,存款压力增大

1.1. 近年来存款增长放缓

我国社会融资体系以间接融资为主,银行信贷是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在经济发展发挥着不可欠缺的作用。存款支撑信贷投放,而信贷投放派生存款,互为因果。可以说,存款对于银行经营而言,其重要性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存款总量大,住户存款较多。截至19年6月末,我国金融机构各项存款达187.57万亿元,存款总量大。其中,住户存款达78.42万亿元,这与我国居民储蓄率高有很大关系;非金融企业存款达58.08万亿。

计划经济时代,存款增速较高,有力地支持了经济建设。1998年-2002年,存款增速有所走低,这时期国有银行纷纷剥离不良。而2009年“四万亿”之结果,存贷款增速均大幅走高。此后,逐步回落。

近年来,存款增速持续放缓。由于金融去杠杆、经济转型(由投资驱动走向消费驱动)、非银分流等,自2010年以来,存款增速持续走低,截至19年6月末,存款增速仅有8.4%。自2016年以来,存款增速持续低于贷款,且差距有所拉大;截至19年6月末,贷款增速13.0%,比存款增速高4.6个百分点。

活期存款占比不断走低。截至19年6月末,金融机构境内人民币存款186.42万亿元,其中,居民部门(住户+非金融企业)活期存款51.40万亿元,与境内存款的比例为27.57%。以居民部门活期存款与(住户+企业+政府存款)之比例来看,该比例由2004年末的约50%大幅下降至19年6月末的约30%。

货币基金等分流一般存款,非银同业存款增长显著。近年来,由于金融科技的发展,特别是支付宝等普及,使得货币基金渗透率大幅上升。货币基金、类货币等产品由于收益率较高,且流动性较好,客户接受度高,对银行存款分流较明显。货币基金等从客户募集资金,主要配置同业存单或以协议存款的方式存入银行,获取更高收益率,这一过程将传统存款转化为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简称“非银同业存款”),二者规模变化颇为接近。

截至19年6月末,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高达14.86万亿元,较2015年1月末的8.87万亿增长显著。与此同时,货币基金规模有2015年末的2.04万亿元大幅增长至19年5月末的7.66万亿,增量与同期非银同业存款增量接近。

1.2. 增量存款结构堪忧,低成本存款难觅

1H19存款增长较好。由于信贷增长较好,金融去杠杆放缓等,存款派生情况有所好转。1H19人民币存款增加10.05万亿元,同比多增1.05万亿元,情况好于18年同期。其中,住户存款增加6.82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1.84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6827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减少1.13万亿元。

增量存款结构堪忧。1H19境内存款增加9.98万亿,其中,居民部门活期存款仅增加1.06万亿,定期及其他存款增加7.54万亿,增量存款中活期占比很低,存款定期化现象显著。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存款脱媒加剧,银行利用高息的结构性存款、大额存单、创新存款工具等来应对存款压力。1H19结构性存款增加0.89万亿元,大额存单发行规模达4.44万亿,预计此两者在增量存款中的占比不低。

低成本存款难觅。无论是大额存单,还是结构性存款,亦或是此前互联网银行推出的“智能存款”产品,其本质都是“高息揽储”,以较高利率来吸收存款。而活期存款增长停滞更是反映了吸收低成本存款日益艰难。存款结构的恶化,亦即,存款中高息存款占比提升,势必会使得存款成本率攀升。

2. 四大行vs中小行-存款情况虽有差异,但压力均上升

一般而言,客户基础好的银行存款压力会更小些。正所谓,存款立行,客户立存款。

四大行无论企业客户还是零售客户基础均占有较大优势,股份行(除招行外)、城商行大多零售客户基础偏差,存款压力大,特别是低成本存款增长难。反映到存款结构上,四大行存款中活期占比会高些,负债成本优势凸显。

随着存款脱媒,无论是大行,还是中小行,存款压力均上升。存款增长放缓,成本率上升是摆在商业银行经营层面前的核心问题。

2.1. 四大行存款情况好于中小行

截至19年6月末,四大行境内存款71.33万亿,中小行为83.16万亿,高于四大行。不过,四大行个人存款达34.48万亿元,高于中小行的30.6万亿;四大行的零售客户基础明显好于中小行。

四大行由于网点众多,开业时间长,客户基础明显好于一般银行,个人客户多;此外,四大行实力雄厚,大型企业往往是四大行的存贷款客户,特别是央企及大型国企。而城商行由于扎根地方,地方政府往往是大股东,获得地方的资源倾斜,地方国企等往往是地方银行的客户。

四大行存款结构好于中小行。中小行相对大行客户基础偏弱,往往会以定期存款、结构性存款等吸收存款。截至19年6月末,四大行境内存款71.33万亿,中小行为83.16万亿;但四大行居民部门活期存款达29.9万亿,明显高于中小行的24.83万亿;四大行境内存款的活期占比达41.9%,中小行仅29.9%,明显偏低。此外,中小行对高成本的结构性存款及非银同业存款依赖度较高,1H19在境内存款占比分为8.4%和11.9%。

2.2. 传统存款增长乏力,存款压力上升

存款增量个人存款占比高。1H19四大行境内存款增量4.66万亿,同比多增;其中,个人存款增加2.60万亿,为增量的大头。1H19中小行境内存款增量5.33万亿,同比多增;其中,个人存款增加3.63万亿。不管是四大行还是中小行,个人存款都是存款增量的主力,也是重心。随着经济转型,预计个人存款的重要性还将进一步提升。

存款压力均上升。1H19四大行境内存款增量4.66万亿,其中,活期1.50万亿,占比32.2%,增量中活期占比低于存量占比;传统定期存款-1705亿元,或是收益更高的大额存单等分流影响,传统存款增长乏力。1H19中小行境内存款增量5.33万亿,活期仅0.79万亿,占比仅14.8%,活期存款增长缓慢。

3. 存款成本率上升,息差或承压

3.1. 存款脱媒,存款增量以高收益存款为主

存款脱媒加剧。由于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以及金融科技的发展等,存款脱媒加剧,传统存款被货币基金、银行理财、债券基金等分流。金融科技的发展,使得客户转移存款或购买资管产品近乎无障碍,这使得客户追求高收益更便利,存款被分流难以避免。可说,互联网的发展明显提速了利率市场率的进程。

结构性存款充当吸收存款工具。由于存款与货币基金、资管产品等的竞争激烈化,特别是流动性监管新规等之下存款重要性提升,面对存款压力,不少银行通过高收益的结构性存款产品来主动吸收存款,用价格手段来争夺存款。即便是传统上资金较为富余的国有大行也在发行结构性存款,而股份行、城商行等压力更大。

结构性存款规模增长较快。截至2019年6月末,结构性存款达10.5万亿,较2015年1月末的4.61万亿翻倍;其中,大行结构性存款3.55万亿,中小行6.96万亿。此外,从投资者来看,截至19年6月末,住户持有的结构性存款规模达4.39万亿,单位为6.12万亿。很多企业由于规章制度之限制,需要购买保本的资管产品,结构性存款由于收益较高且保本,受到企业客户青睐。

大额存单为银行吸收存款的主动工具。大额存单是指由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面向非金融机构投资人发行的、以人民币计价的记账式大额存款凭证,是银行存款类金融产品,属一般性存款。由于大额存单计入一般性存款,有助于改善流动性监管指标、支撑信贷投放等。大额存单作为银行自主定价的市场化存款产品,助推银行负债的利率市场化。

2018年4月份,大额存单自律约束利率上限进一步放开,大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农商行的大额存单利率浮动上限分别由之前的1.4倍、1.42倍和1.45倍调整到1.5倍、1.52倍和1.55倍。大额存单作为存款利率市场化的试点载体,其利率限制进一步放开,表征银行表内负债进一步市场化。按照3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2.75%上浮50%/52%/55%计算,大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农商行3年期大额存单利率最高可达4.125%/4.18%/4.2625%,利率较高。

大额存单发行规模明显增加。15Q3大额存单发行1.36万亿,而19Q1大额存单发行规模达4.44万亿,同比接近翻倍。我们预计大额存单在增量存款中占比高,以上海为例,1H19个人存款增量中过半为大额存单,推高银行存款成本率。

大额存单在增量存款中的占比高。据人行上海总部《2019年上半年上海货币信贷运行情况》,上海1H19人民币个人存款增加3132亿元,其中,大额存单增加1715亿元,同比多增1115亿元;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分别增加542亿元和78亿元,结构性存款增加262亿元,大额存单在个人存款增量中占比过半。1H19上海企业存款增加324亿元,结构性存款、大额存单和活期存款分别增加1069亿元、659亿元和408亿元;保证金存款、协定存款和定期存款分别减少949亿元、536亿元和323亿元。企业存款增量以结构性存款和大额存单为主。

3.2. 存款成本率上行,银行息差承压

股份行及城商行同业负债占比高。截至19Q1,据测算,大型银行同业负债(含同业存单)占比仅8.2%,农商行为10.7%,对同业负债依赖较低;股份行及城商行同业负债占比均超20%,对同业负债依赖度高。

股份行及城商行1H19受益于低市场利率。18年下半年以来,经济下行压力增大,货币政策转向宽松,同业存单等市场利率明显下行,由于同业存单、同业存款等期限大多在1年以内,1H19陆续到期置换成新的利率,带来同业负债成本率的明显下降。倘若同业负债占比20%,150BP市场利率平均降幅将使得负债成本率下降30BP。

19Q1大行负债成本率走高,佐证存款成本率上行。由于大行同业负债占比不到10%,负债成本率主要取决于存款。1Q19四大行负债成本率1.73%,较18Q4上升5BP。这侧面佐证了存款成本率之上升。预计存款结构恶化,存款增量中高收益的大额存单、结构性存款占比高,推升存款成本率。

19年下半年预计股份行等负债成本率略升。19Q1上市股份行整体负债成本率2.55%,较18Q1下降19BP,自18年下半年以来负债成本率下行明显,但主要是同业负债成本率下降带来的。我们预计同业负债成本率下降明显,且抵消了存款成本率上升的影响,使得负债成本率下降。但由于同业存单、同业存款等期限大多在1年及以内,18年下半年市场利率已明显下降,预计1H19较高成本的同业负债基本到期置换到了较低利率,市场利率下行对负债成本率的影响已基本体现到位。

随着存款成本率上行,而市场利率下行对负债成本率的影响1H19已基本体现到位,预计19年下半年股份行及城商行负债成本率不再下降,甚至可能略升。而大行负债成本率预计延续微升势头。

息差承压。负债端随着存款脱媒加剧及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推进,负债成本率预计将上行。而资产端,受监管引导及市场利率走低等影响,预计贷款利率下行。资产负债两端承压,预计净息差将有所缩窄。19Q1股份行及城商行净息差环比走高,主要是同业负债占比高,市场利率大降带来的负债成本率下降导致的。大行及农商行同业负债占比低,19Q1大行及农商行净息差环比下降,反映了存款成本率上升之影响。

随着金融脱媒的演化及利率市场化进一步推进,我们预计后续银行净息差承压。

4. 存款利率市场化,带来更大压力

利率市场化构想90年代已开始。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利率市场化的基本设想。中国利率改革的长远目标是:建立以市场资金供求为基础,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调控核心,由市场资金供求决定各种利率水平的市场利率体系的市场利率管理体系。

同业利率率先放开,利率市场化破冰。1996年6月1日,人民银行放开了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此举被视为利率市场化的突破口;97年则放开了银行间市场债券回购利率。

04年开始推动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自2004年1月起,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扩大到[0.9,1.7]倍,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扩大到[0.9,2]倍,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不再根据企业所有制性质、规模大小分别制定。自04年10月起,贷款利率上浮不封顶,下浮0.9倍;允许存款利率下浮,下不封底。

2013年7月开始,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并逐步放开存款利率管控。

当前尽管理论上存款利率上限已经放开,但由于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的存在,存款利率仍有实质上限。存款利率尚未实现完全市场化。由于结构性存款、货币基金以及银行理财等的发展,近些年银行负债利率已经相对市场化。存款利率进一步市场化之后,存款成本率或有进一步上升压力;尤其是当前存款占比高的银行受的边际影响更大。

我们预计利率市场化将进一步推进,但会是循序渐进的,不会是一蹴而就的。利率市场化推进过快可能引发金融风险,小部分定价能力较弱客户基础不好的中小银行有倒闭风险。我们认为,贷款利率进一步市场化的关键是改革LPR制度,使得贷款利率与市场利率联动起来;好企业贷款利率有下行空间,差企业贷款利率则不一定。贷款利率充分市场化后,货币政策对贷款利率的传导将非常快,缩短货币政策传导时间,使得货币政策效果更加显著。货币宽松之后,市场利率下降,所有浮动贷款利率紧随着下行,企业财务支出明显降低,对经济的效果更加明显。

在存款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一方面可全面放开大额存单的利率限制,另外一方面可全面放开结构性存款,最后再全面放开存款利率限制,实现存款利率的全面市场化。在此过程中,存款成本率或进一步上升。

随着利率市场化推进,我们预计银行NIM将有收窄压力,但零售银行、中小企业做的多的银行受影响小些;此外,负债已经充分市场化的银行受到的进一步影响小些。

5. 投资建议:存款压力较大,关注大行价值

作为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负债,存款支撑着银行信贷投放、债券投资等。一直以来,存款立行之说法在银行业盛行。特别是,2017年“三三四十”检查以来,流动性监管新规、MPA考核将同业存单纳入同业负债占比等使得依靠同业负债扩张难以为继,存款立行重新成为商业银行的共识。 

近年来,由于金融科技的发展,存款脱媒显著,银行理财、货币基金、互联网资管产品等对存款分流明显,一般存款增速明显走低,存款压力增大。截至19年6月末,存款增速仅有8.4%。且增量存款以高收益存款为主,以上海为例,1H19个人存款增量中大额存单占比过半,企业存款增量以结构性存款和大额存单为主。

随着存款脱媒,无论是大行,还是中小行,存款压力均上升。存款增长放缓,成本率上升是摆在商业银行经营层面前的核心问题。大行由于对公及零售客户基础好,尽管存款成本率尽管也面临上升压力,但仍将保持优势。

银行股龙头(招行、宁波、平安)年初以来涨幅接近50%,短期性价比有所下降,个股上可兼顾龙头及滞涨个股,如低估值、基本面较好的光大、工行、兴业等。

大行性价比提升。四大行年初以来涨幅小,估值处于历史低位,股息率较高,负债端优势明显,基本面稳健。无风险利率下行之下,“资产荒”加剧,大行的配置价值愈加凸显,性价比高。

6. 风险提示

贷款利率大幅下行使得息差收窄;经济超预期下行导致资产质量大幅恶化。

报告来源: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报告发布时间:2019年7月23日

本资料为格隆汇经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授权发布,未经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方法修改、翻版、分发、转载、复制、发表、许可或仿制本资料内容。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资料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专家、嘉宾或其他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外的人士的演讲、交流或会议纪要等仅代表其本人或其所在机构之观点),亦不构成任何保证,接收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若您并非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勿订阅本资料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在任何情况下,作者及作者所在团队、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本资料授权发布旨在沟通研究信息,交流研究经验,本平台不是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发布观点不代表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观点。任何完整的研究观点应以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发布的报告为准。本资料内容仅反映作者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或发布本资料内容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本资料内容不构成对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或投资建议,不能够等同于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性意见。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