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策略】成长风格会取代价值抱团吗?

成长板块抱团通常需要“事件催化+业绩相对优势”条件。

作者:策略研究 

来源: 策略研究

核心结论

(1)成长板块抱团通常需要“事件催化+业绩相对优势”的条件,但最核心的仍是持续的业绩相对优势,这决定了抱团提升的时间和空间;

(2)成长板块抱团并非只发生在经济好转的时期,也并非一定需要具备市场行情上涨的环境;(3)目前成长板块已经初步具备抱团兴起的迹象。5G、科创板有望成为核心事件催化,一季度和中报预告中成长板块已经显现出持续的业绩相对优势。

摘 要

1、成长板块抱团通常需要“事件催化+业绩相对优势”条件。2009-2010年成长板块抱团遵循“先事件催化,后业绩相对优势”的组合,其核心催化包括3G商用、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实施以及苹果4手机问世开启智能手机新时代;2013-2016年成长板块抱团遵循“事件催化和业绩相对优势齐头并进”的模式,核心催化事件是一系列关于“科技创新”重要性地位被空前提高的措施和会议表述,包括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十八大”、全国科技创新大会。除此以外,过去两轮期间还发生过密集性的行业催化事件。

2、持续的业绩相对优势仍是成长板块抱团的最重要决定性因素,最终关系到抱团提升的空间和时间。两次成长抱团行为均明显的显示出这种规律性特征,尤其是2014Q4季度成长板块持仓意外滑落和快速修复更加确认了“业绩相对优势对持仓长期趋势的决定权”的结论。

3、成长板块抱团并非只会发生在经济好转的时期。好转的经济环境确实更容易造就成长板块的业绩相对优势,但这仅仅只是其中一种情况,最核心的仍在于判断业绩是否具备持续的相对优势,如2013-2016年成长抱团就发生在经济增速从7.9%一路滑坡至6.7%的过程中。

4、成长板块抱团也并非一定需要具备市场行情上涨的环境。无论是2009-2010年的还是2013-2016年的成长抱团皆覆盖了各种市场下跌的可能。如2009-2010期间市场整体振荡下行,2013-2016更是覆盖了一轮快速下跌的大熊市。

5、目前初步具备成长板块抱团兴起的条件。事件催化层面,5G和科创板有望成为本轮成长抱团兴起的核心催化剂;此外,根据2019年一季报和中报预告显示成长板块已经显现出持续的业绩相对优势了,当然二季度数据还有待8月底正式中报加以验证。

正 文

1    成长抱团机会来临了吗

截止2019年7月21日,中小创中报业绩预告和基金持仓情况已披露完毕。从中报业绩预告情况来看,2019Q2成长板块似乎出现了具备持续的业绩相对优势的迹象,与此同时,消费板块的业绩相对优势似乎正在消失;与此同时,从基金持仓情况来看,2019Q2前期的抱团品种,如消费中的食品饮料等行业持仓已达到历史峰值,而成长板块的持仓占比进一步下降,目前已经处于比较低的位置了。这种奇怪的矛盾是否意味着成长的抱团有望来临?

2009年以来,成长板块的抱团有过两轮,其中一轮发生在2009Q3-2010Q4期间,另外一轮发生在2013Q1-2016Q2期间。对这两轮成长抱团的分析,我们发现成长抱团前期都有催化剂事件的参与贡献其中,而后期则必须具备持续的业绩相对优势。按此对比到目前,成长板块基本具备了抱团兴起的逻辑,其一5G、科创板有望成为成长抱团兴起的最重要催化剂,其二最重要的是成长板块已经显现出了持续的业绩相对优势。

1.1     成长板块的第一次抱团(2009Q3-2010Q4

2009年以后的第一次成长板块抱团发生在2009年股市反弹后期和2010年市场见顶后的振荡下行期间,伴随着大金融板块的抱团瓦解,资金往消费、成长、周期板块疏解。从2009Q3-2010Q4期间,大金融板块持仓占比下滑了40.48个百分点,而同期对应的消费、成长、周期板块的持仓占比分别上涨了20.20、11.06、8.78个百分点。这一轮的成长抱团过程,整体上体现出了“先事件催化,后业绩贡献”的特点。

抱团前期,催化剂不断涌现,促进持仓提升。前期催化剂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有三件事:①3G商用。2009年3季度,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进入试用商用期,标志着我国通信技术正式升级换代;②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实施。在2008年经济快速下行的压力和背景下,2009年初提出“保八”目标,并接连出台了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其中就包括了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高科技产业,2009年底规划进一步推进开始落地,《重点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工作方案》出台,规划编制工作小组成立;③划时代的苹果第四代手机问世,手机行业迈进智能新时代。2010年6月份,乔布斯发布苹果第四代智能手机,Iphone4的问世带领手机行业进入了一片新天地,智能手机时代开启,从此以后的多年时间里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连续多年保持高增速,同时带动整个产业链如电子企业的业绩高爆发。

除了以上3个对成长板块仓位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的催化剂事件以外,各细分行业的催化剂也层出不穷。如2009年7月《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审议通过,同样标志着文化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性产业,自此文化体制改革优化接踵而来,进入加速阶段,具体促进政策出台效率和力度显著提高;如2010年中国将物联网列为关键技术加以扶持,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移动支付、金融IC卡、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监控等新领域不断被开发出来,成为计算机行业发展持续新动力;再如军工板块在2009年也是催化剂不断,大飞机C919问世、发布国防白皮书、两会国防费用预算超预期、举行海上阅兵、国庆阅兵、瓦良格航母改造等。

后期业绩出现了相对优势,为持仓提升提供了保障和坚定了信心。经过前期诸多促进政策措施的效应累积,2010年成长板块的业绩得以出现显著改善,并相对其他板块出现了业绩的相对优势,这是后期成长板块持仓占比仍在持续提升的最重要保障。我们在2019.07.07的公开报告《抱团结束了吗?》中,通过分析和对比,发现并定义了业绩相对优势的规律,即当板块当季的归母净利润增速排名在四大板块的前二时,可认定为具备了业绩相对优势,若这种业绩的相对优势得以持续性维持,则该板块的持仓占比仍会提升或维持在高位水平状态。

成长板块后期出现持续的业绩相对优势。2010年一季度,在其余三个板块增速出现边际滑落的情况下,成长板块业绩增速由负转正,是该季度唯一业绩改善的板块。2010年三季度,成长板块逆势爆发,从上季度的板块增速最后一名跃居成为第一名,初步具备了业绩的相对优势。2010年四季度,成长板块业绩增速仍维持在第二名的位置,业绩的相对优势得以持续。

业绩的持续时间决定了持仓提升的时间和空间。这可以从两个层面上理解:① 板块层面上,成长板块从2009Q3到2010Q4仓位提升期间,相对而言,更长的时间是由催化剂事件催动的,而真正出现业绩相对优势的时间仅仅持续了两个季度,2011年一季度成长板块的业绩增速排名就滑落至了第4名,业绩的相对优势消失。在接下来的二季度排名第3名,则是进一步形成了持续性的无相对优势,这最终导致了成长板块仓位提升停止。

② 具体到细分行业领域来看,对比通信行业和电子行业。2009年三季度3G技术商用,给通信行业带来了很强的估值催化,仅三季度,通信行业的持仓占比就提升了1.66个百分点,贡献了成长板块三季度提升2.57个百分点的绝大部分,但遗憾的是3G技术的商用并未很快带来通信行业的业绩改善,在整个期间,通信行业的业绩增速始终维持负增长并伴随着很大波动,最终通信行业的仓位提升到了2010Q1便戛然而止,仅仅“催化剂”的催动,难以维持仓位的持续提升。电子行业则有所区别,前期尽管也存在催化剂事件的催动,但这种催动的背后紧跟着基本面的持续改善,“催化剂+基本面”组合保障了电子行业仓位的提升更加行稳致远,在整个期间,电子行业的仓位都处于持续提升趋势中。

1.2     成长板块的第二次抱团(2013Q1-2016Q2

2011年一季度开始,成长板块的业绩相对优势被打破,仓位提升的趋势同时也被终止,在此后的两年时间里,成长板块仓位整体保持这极缓慢下滑的态势,从2010年四季度的阶段性高点14.36%的仓位滑落至第二轮抱团前夕2012年四季度的7.96%阶段性低点,整个期间成长板块持仓下滑了6.4个百分点。

成长板块的第二次抱团开启于2013年一季度,此时的市场经历过年初的反弹后再次陷入了为期一年的振荡下行。第二次持仓提升的过程远不止如此,同时还穿越了2014年后半年到2016年初为止的完整的一轮大牛熊市周期。

在这段期间,成长板块的持仓从7.96%,提升至了最高达到36.74%的仓位,直到2016年三季度开始成长板块的持仓才重新出现了长期的缓慢下滑至今。从2013年一季度到2016年二季度,成长板块的仓位提升了25.53个百分点。在这一轮成长板块持仓占比提升过程中,“催化剂催动+业绩优势”贯穿了完整的仓位上升周期。

一系列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地位被空前提高的措施,是最重要的催化剂。① 2012年11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及将“调结构”作为2013年的重要经济工作任务,事后来看,这次“调结构”主要是围绕着如何促进科技创新发展进行的;② 2012年底召开的“十八大”中明确提出了: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一表述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提升到空前重要的位置。此外还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要进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③ 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召开,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3年初,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召开,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此后坚定推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后续并出台了一系列的配套措施和文件。

除此以外,各级层面和行业的催化剂事件也是层出不穷。如2014年初保监会对保险资金投资创业板的限制放松是成为估值提升的一项重要催化;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2014年9月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口号,后续并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开政策措施的意见》等。

行业层面上:2013年底,4G牌照发放,标志着中国移动通信技术更上一层楼;2012年文化部发布了《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要求文化产值5年之内至少翻一番,后续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具体措施,《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文化部“十二五”文化科技发展规划》等;2012年财政部发布《关于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企业所得税政策通知》采取两免三减半、五免五减半、国家规划内重点企业所得税优惠、增值税部分即征即退的措施等;计算机行业,提出智慧城市建设,2012年国家颁发《中国云科技十二五专项规划》等;2014年,工信部调整并加大了电子百强企业的支持力度等;传媒领域,多部位联合出台《关于支持电影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关于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大力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

相当持续长久的业绩相对优势为持仓占比提升提供了最重要基础。除了密集性大力度的政策支持和鼓励外,成长板块的业绩层面也发挥了不可或缺的支撑作用。一方面,2013年爆发了移动互联网浪潮,这波浪潮对电子、通信、计算机行业的促进作用力度和持续性远超2009年的智能手机问世带来的影响。此外4G商用兴起,“手游”和“影视”造就新一波热潮,这都为成长板块开辟了新的广大持续性需求。另一方面,并购潮兴起,造就了企业与行业的辉煌利润表现,尤其是对传媒行业而言,尽管并购靠着商誉的支撑可以创造出一时的耀眼业绩,但也为2018年底商誉减值损失带来的利润暴跌埋下了隐患。

成长板块出现了辉煌一时的持续性业绩相对优势。2013三季度,成长板块的业绩增速排名成为第一,初步具备了业绩的相对优势。然而这仅仅只是个开始,在随后的长达近3年的时间里,成长板块始终维持着这种业绩的相对优势,期间绝大部分时间成长板块的业绩排名久居第一,开启了一段无比耀眼的业绩表现。与此相对应的是,成长板块的持仓占比不断创下新高,最高层一度达到了36.74%的水平。

2014Q4的一次意外滑落和修复更加确信了“业绩相对优势对持仓长期趋势决定权”结论。2014年11月,央行降息0.25个百分点,这是继2012年7月之后阔别两年的第一次降息,基于历史经验,降息通常会对应着大金融板块业绩和行情的持续暴涨,因此在过去“学习效应”的经验上,市场大举买入大金融板块,导致仅仅在2014Q4季度持仓就大幅提升了27.66个百分点,对应的消费、成长、周期板块的持仓占比分别纷纷下滑了13.90、10.08、3.64个百分点。然而,市场疯狂的一致性预期背后,却并没有如期发生大金融板块的业绩提升或迈入业绩相对优势行列,2014Q4大金融板块业绩增速相对上季度反而下滑了2.8个百分点,增速排名甚至从上季度的第二名下滑至第三名。对应的,遭受“错杀”的成长板块业绩增速不仅出现了大幅改善,而且仍然延续位居第一名的地位,资金重新回到成长板块中。

1.3     成长板块抱团的启示

(1)成长板块的抱团并非如经验常识所认为的,只会发生在经济好转的时期。如第二轮成长抱团发生的时间2013Q1—2016Q2,经济增速便从7.9%一路滑坡至6.7%。实质上成长抱团的条件并非和经济好坏存在绝对的相关性,还是要取决于成长板块的催化剂事件和本身的业绩相对优势,尤其是业绩相对优势。好的经济环境下,成长板块确实更容易取得更好的业绩改善或相对的业绩优势,但这也仅仅是其中的一种情景。

(2)成长板块的抱团也并非一定要发生在上涨行情中。普遍认为成长板块由于其本身弹性大的原因,在上涨行情中容易取得超额收益,在下跌行情中容易出现超跌,这也仅仅只能作为一般性的经验判断,核心的判断逻辑仍需要依靠业绩的相对优势趋势,否则有可能出现2014年Q4的“误会”。如第一轮成长抱团期间2009Q3—2010Q4便发生在整体振荡下行的市场行情中。

(3)成长板块的催化剂事件会推动持仓上涨,但上涨的空间和时间仍由业绩相对优势来决定。我们之前外发的报告得出的结论在成长板块抱团分析中仍然适用,“若某一板块具备了持续的业绩相对优势,则会带来持仓占比的提升”。催化剂事件和业绩相对优势的关系类似于“核心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次要矛盾即催化剂事件会对成长板块持仓有所扰动,但核心矛盾即持续的业绩相对优势才是持仓趋势的最终决定因素,无论是抱团的兴起还是瓦解。

1.4     目前成长板块满足抱团兴起的条件吗?

根据对过去两轮成长板块抱团的分析,催化剂是次要矛盾,业绩的相对优势是核心矛盾,这两块矛盾就决定了成长板块抱团兴起的条件。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认为初步具备了成长板块抱团兴起的条件。(需要注意的是5G的影响是一个很大的判断,需要密切跟踪;此外中报预告有一定的指示意义,但更精准的还有待8月底正式报告后验证。

1.4.1     5G、科创板有望成为本轮成长抱团兴起的核心催化剂

从5G移动通信技术的角度看:首先,3G、4G对成长板块,具体而言对电子、通信、计算机等行业的催化作用已经在过去的两轮成长抱团中被证实;其次,5G通信技术的影响并非是3G、4G的线性外推,5G更可能是移动通信技术一种飞跃质变的变化,应用场景将被极大拓宽,包括之前被即时通信技术所限制的智慧体系建设、物联网甚至万物互联等都会在5G通信技术中被极大程度的推进,由此可能带来一场新的需求爆发,其影响不亚于智能手机革命。甚至从美国等国家将中国华为5G技术封杀,被列入影响国家安全加以限制的事件上,侧面可以看出,5G技术对未来将会产生的革命性影响。目前5G牌照已经发放,将逐渐开启商用并不断影响渗透其他领域。

从科创板的角度看:首先,科创板产生于中美贸易摩擦长期剧烈、中国高新技术产业被遏制封杀、中国融资体系从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过渡的时代背景中,科创板的诞生之初即被给予了无比强烈的期待,“掌中宝、心头肉”式的保驾护航推进更是可以看出被赋予了厚重的历史重任,在资本市场中被提到了首屈一指的地位。其次,从美国纳斯达克、中国创业板问世之初对其他板块的影响来看,短期内都有助于提升整体估值。

(1)创业板推出时对主板与中小板估值的影响。①创业板具备明显的估值溢价。创业板初创时期承载着扶持高成长性科技类企业的使命,相对中小板、主板而言具备更高的估值溢价。不仅如此,在创业板推出之后其估值始终高于中小板和主板;②创业板推出之初短期内能提升中小板估值。2010年6月1日,创业板推出之初,估值快速提升,从不到70倍快速提升至78倍;连带着也提振了中小板的估值,同期从30.8倍提升至32.5倍;但对主板估值没有明显的提振效果;③创业板与中小板之间估值共振,但创业板振幅明显大于中小板。无论是创业板推出之初,还有之后的所有时间,创业板与中小板之间都显示出明显的估值共振,但总体而言,创业板的估值变动幅度远远大于中小板估值的变动幅度。此外还具备一个特性,当市场走弱时,创业板和中小板之间估值会有趋同,当市场走强时,创业板估值提升明显快于中小板,二者估值走势会趋于发散。

(2)纳斯达克板块推出对标普500估值的影响。①纳斯达克指数并未对标普500产生压制。纳斯达克指数推出之初并未对标普500的估值产生明显的压制作用,纳斯达克正数PE从9月4日的1.9599,推出之初曾有过估值提升,到10月12日,正数PE提升至2.1269,与此同期标普500的估值从15.18倍下降到15倍,并未发现抑制作用②纳斯达克正数PE与标普500的PE基本同步变化,变动幅度相仿。对二者的PE估值取标准化后,发现变动幅度以及剧烈程度几乎一致。

1.4.2     中报预告显示出成长板块具备持续的业绩相对优势

从成长板块的业绩表现来看,2019Q1季度时,排名在第二,因此可定义为具备业绩相对优势。再根据7月15日,中小创公司公布的业绩预告统计来看,目前成长板块的增速排名仍在第二名(注意:由于披露规则限制,样本尤其是大金融、消费板块可能不具有足够的代表性),且业绩出现了边际的改善,目前来看似乎满足抱团兴起时业绩需具备持续的相对优势的条件,因此我们认为成长板块值得跟踪和关注。成长板块是否具备持续的相对业绩优势即第二季度的业绩排名是否仍在前二,还需等到8月底所有上市公司半年度报告披露完后验证。

2     三因素关键变化跟踪及首选行业

经济、流动性、政策三因素跟踪:经济增长层面,从高频数据来看,7月经济重新回落,但应该好于5月份的低点;流动性层面,关注全球的降息潮,美联储如果确认降息周期,预计国内货币政策的空间进一步打开,但降低融资成本仍是央行最重要的抓手,定向性宽松的可能性较大;政策层面需关注7月底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重提六稳的可能性较大,但政策大幅发力的可能性不大,主要以储备为主。

2.1      经济、流动性、风险偏好三因素跟踪的关键变化

从高频数据来看,7月经济重新回落。6月单月各项经济数据大幅回升,但经济就此企稳的可能性不大。从7月高频数据来看,6月经济重要支撑的汽车销售在7月前两周下滑7%左右,后续汽车销售真正转好还需要依赖政策,区域性政策的放开尚需要一段时间,因此汽车销售很难再作为7月经济的驱动力。从发电量来看,截止19号发电耗煤量同比下滑20%左右,创下年内的新低,实体需求依然偏弱。另外,从高炉开工率来看,7月份数据较6月份有明显的下滑。最后,房地产链条下行的压力也比较明显,6月地产销售依然为负,从高频数据来看,今年地产重要的支撑一二线地产销售较6月份增速继续下滑,地产政策目前仍处于收紧周期,部分城市限购限售的松动并不能左右中央严调控的总基调。因此,总体来看7月份经济较6月份下滑概率较大,但应该好于5月份的低点。

流动性维持宽松状态,关注全球的降息潮。从各项利率来看,流动性维持较为宽松的状态,且汇率和物价在短期内不太可能成为制约货币宽松的因素,短期关注月底的美联储议息会议,普遍认为降息25bp的概率较大。此外,今年以来已有18个国家降息,且最近一周频率有所加快,反映出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不断提升,美联储如果确认降息周期,预计国内货币政策的空间进一步打开,但降低融资成本仍是央行最重要的抓手,定向性宽松的可能性较大,大幅宽松的可能性较小。

政策层面关注7月底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如果不考虑6月份汽车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二季度GDP很有可能滑落至合理区间,也就是6%附近,参考2012年时的情形,政策会未雨绸缪,而目前政策主要是储备的工作,因此7月底的政治局会议大概率延续当前宽松的基调,重提六稳的可能性较大。此外,从中美贸易的进展来看,谈判重启后整体难度比去年阿根廷G20启动谈判时要大,主要原因是重启后的谈判是围绕着核心分歧来谈,因此不排除未来中美之间还会出现反复的可能,甚至不排除美国3250亿美元商品继续加征关税的可能性,因此在谈判取得突破性进展或者实质性恶化之前,政策的力度预计不会放得很大,但需要政策的储备。

2.2     七月行业配置:首选食品饮料、医药生物、非银金融

行业配置的主要思路:结构性机会主导,抱团环境。经济方面,进入二季度以来经济下行明显加速,2000亿加征关税部分正式生效后,出口制造链条对经济的冲击进一步加剧,基建的对冲力度较为有限;流动性不是市场的主要矛盾,一方面宽货币的环境已经形成,传导至宽信用需要时间,另一方面货币政策存在一定边界,需要等待发令枪,如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或者美联储降息等事件性因素。政策和风险偏好方面,G20会议结果略超预期,对风险偏好的提升作用体现为短期性质,政策在7月底政治局会议将有定调,不排除重提稳增长,但是政策空间相对有限,政策效果存在时滞。目前市场类似于2012年下半年的抱团环境,行业配置上短期可关注受益于贸易状况改善的行业如电子、通信等,中期聚焦业绩具备确定性的行业,如食品饮料、医药生物、非银等。综合来看,7月份超配食品饮料、医药生物、非银金融。

食品饮料

标的:贵州茅台、五粮液、口子窖、古井贡酒、涪陵榨菜、海天味业、恒顺醋业、中炬高新等。支撑因素之一:业绩增长的确定性较强,盈利质量提升。食品饮料行业2019年一季度盈利增速23%,预计全年业绩增速在18%以上,有望实现去年一季度高基数基础上的稳定增长,盈利质量显著提升,行业一季度ROE和毛利率进一步提升,主要子板块白酒和食品加工业绩增长确定性较强。

支撑因素之二:估值水平同业绩匹配度较高。目前食品饮料行业整体估值31倍,子板块中白酒估值为31倍,食品加工为32倍,食品加工的估值水平低于近十年中枢,整体来看位于合理区间。

支撑因素之三:受益国际长期资本流入。MSCI、标普体系、富时罗素体系中A股的权重都正处于提升过程中,8月MSCI计划将大盘A股纳入因子由10%提升至15%,而以食品饮料为首的消费类行业深受外资青睐,外资有望加大配置。

医药生物

标的恒瑞医药、通策医疗、爱尔眼科、华兰生物、我武生物、长春高新、片仔癀等。支撑因素之一:头部个股业绩确定性高。医药生物行业2019年一季度盈利增速13%,预计全年业绩增速可以保持在20%以上,从子板块来看,化学制药的业绩有所回暖但仍受到带量采购事件的冲击,生物制品业绩反转、医疗器械增长加速,对应的头部个股业绩确定性突出。

支撑因素之二:估值具备一定安全边际。目前医药生物行业整体估值33倍,位于10年估值25%分位左右的水平,受去年带量采购的影响,行业估值一度跌至25倍,整体来看具备一定安全边际。

支撑因素之三:后续配置力度有望加大。医药生物在今年一季度基金持仓中占比中有所回升,目前为11.4%,后续仍具备配置空间,此外,外资对于A股的配置上,医药生物也是重要的行业之一。

非银金融

标的:中信证券、华泰证券、海通证券、长江证券、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等支撑因素之一:业绩反转的趋势较为明确。非银金融行业2019年一季度盈利增速超过70%,预计全年业绩增速可以保持在30%左右,业绩反转的趋势较为明确,从券商和保险两个子板块来看,券商主要受益于股票市场回暖,而保险的保费收入探底回升,重回两位数的增速。

支撑因素之二:估值处于合理水平。目前非银金融行业整体PB为2倍,位于10年估值25%分位左右的水平,保险的估值位于中枢上方,而券商的估值仍处于较低水平,子行业头部公司的估值较为合理。

支撑因素之三:资本市场战略地位提升,非银金融充分受益。中长期来看,资本市场地位将不断提升,并购重组放宽,科创板以及降息预期均有利于非银板块基本面和估值的提升。

风险提示对比研究的局限性、市场学习效应导致相对业绩优势的结论不适用或改变、重仓持股的分析结果对整体持仓情况代表性较弱、中报业绩预告样本有限和有偏与真实业绩间存在较大偏差、经济出现超预期下滑、外围市场转向等。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