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电池股纷纷上扬,氢能产业“新政”下的利好?

7月19日早盘,燃料电池概念股直线拉升,整个板块上涨幅度高达2.23%。截至发稿,雪人股份、金鸿控股、京城股份这3股涨停,汉钟精机涨逾6%,科融环境、潍柴动力、全柴动力等个股随之跟涨。

7月19日早盘,燃料电池概念股直线拉升,整个板块上涨幅度高达2.23%。截至发稿,雪人股份、金鸿控股、京城股份这3股涨停,汉钟精机涨逾6%,科融环境、潍柴动力、全柴动力等个股随之跟涨。

(行情来源:同花顺)

从消息面上来看,今日燃料电池板块掀起上涨热潮主要是受“氢能产业补贴或将有新变化”的事件刺激。

据证券时报报道,目前工信部正联合其他部委,酝酿研究针对燃料电池的新补贴政策。具体而言,这项新政的补贴思路并不是像之前那样补到整车厂,而是考虑补贴生产核心部件的厂家,尤其是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将获得更有力度的政策支持。

众所周知,氢能属于政策主导型行业,政策对于产业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引作用。如今,随着氢能产业再一次政府被“提及”的动作来看,不难发现,这一行业或将成为未来备受关注的热产业之一。

10万亿氢能市场开启

不得不说,在全球加大环保力度的前提下,能源的清洁替代(从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转变)已然是全球一次能源供应结构变化的必然趋势,而在这其中,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新型清洁能源之一——氢能则被视为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

据中国氢能联盟发布《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披露,氢能未来将成为中国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计到2050年氢能在中国能源体系中的占比约为10%,氢气需求量接近6000万吨,年经济产值超过10万亿元。

而需要指出的是,在氢能开启10万亿年经济产值的同时,该行业延伸而来的产业链(氢能产业链涵盖氢的制取、储运、加氢站、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氢燃料电池汽车等多个环节)也迎来发展机遇。在这其中,国内氢燃料电池汽车预计2020-2025年;2026~2035年达到130万辆;2036-2050年达到500万辆,而相比之下,2018年国内氢燃料电池汽车销量为仅1619辆,发展空间可谓相当之大。

(资料来源:wind)

与此同时,我国也在政策上持续加大对氢能产业链的扶持。具体而言,从2015年开始,国家陆续出台多项产业政策出台支持燃料电池产业发展;2019年两会期间,“推动充电、加氢等设施建设”等若干项内容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标志着国家层面对氢能源利用的重视。此外,各地方政府也越来越重视燃料电池产业的发展,出台相关政策来扶持燃料电池产业的发展。

而在今年3月26日,财政部、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其中便明确表示,新能源汽车补贴过渡期结束后将不再对新能源汽车给予购置补贴,反而转为用于支持充电(加氢)基础设施“短板”建设和配套运营服务等方面。

值得一提的是,在政策透露出来的利好之下,资本也悄然入局了这一行业。据相关资料显示,今年以来,氢能行业内投资事件呈现持续井喷的状态。仅上半年,单个项目最大投资额度达到100亿元级别,氢能产业总金额超过1000亿元。

同时,多地也正在加码利用新能源和核电制氢。据氢云链报告显示,对比2018年来看,今年氢能产业投资金额和项目数量均有大幅提高。其中,广东地区投资项目数量最多;浙江投资金额最大;国内五大氢能产业集群中,长三角与珠三角在投资项目数量与项目金额上保持了领先的态势。

由此一来,可以看出,在政策和资金等多重利好因素的刺激下,这一产业很有可能迅速迈进10万亿市场规模的“快车道”。

相关受益标的有哪些?

基于上述,可以看到的是,在燃料电池政策预期高涨的情况下,氢能市场如果可以继续保持较高的景气度便可以助力产业链相关企业有所受益,根据相关券商给出的研报,以下相关个股或将可以关注:

美锦能源(000723.SZ):成立于1996年,其主要产品为煤炭、焦炭、焦炭化产品、天然气、氢燃料电池汽车等。需要指出的是,近几年该公司通过设立美锦氢能,增资鸿基创能,控股国鸿氢能等动作,目前在国内基本算得上全面布局氢能产业链(包含制氢、加氢、整车以膜电极等相关环节)。

(资料来源:wind)

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该公司在氢能源领域的投资尚未贡献太多业绩,反而还存有“蹭概念”之嫌。据财报显示,2018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1.47亿元,同比增长23.77%;净利润同比增逾七成达到17.97亿元。此外,预计2019年一季度净利润为3.6亿元-4.2亿元,同比增长9.97%-28.30%。

雪人股份(002639.SZ):成立于2000年,其主要产品包括制冰系统、片冰机、冷水机、其他制冰设备及制冰系统辅助设备等四大类。需要指出的是,近几年来公司已实现了在氢能、燃料电池等新能源领域的产业延伸:一是氢气制取与加氢站建设运营相关设备,二是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集成,包括燃料电池电堆、燃料电池空压机以及氢气循环泵等。

(资料来源:wind)

而需要注意的是,该公司2018年的业绩表现并不是很理想。据财报显示,去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03亿元,同比增长39.17%;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七成达到0.59亿元,同比下滑278%。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未来随着氢能源和冰雪行业的迅速发展,该公司业绩或将迎来爆发性增长。

痛点与风险并存?

但不得不说的是,当前的相关燃气企业依然面对着一些难以解决的行业痛点:

比如说,氢能储运仍是一道未破的难题,国内基础设施建设正在提速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离不了氢燃料基础设施的保障,但就目前而言,国内制氢、氢能储运、加氢环节的基础设施发展还比较薄弱。再或者,由于燃料电池的特殊要求,供气循环系统有很多有待解决的技术难点,从而使得目前广泛应用的工业压缩机无法满足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需求。

而以上这些痛点意味着,在氢能技术尚未取得突破之际,即便有国家政策和资金的大力支持,这也将对我国氢能市场的发展和供应能力提升有很大的抑制。

此外,有不少机构相关研究机构也提示了投资风险。其中,安信证券认为当前氢能产业发展最大的阻碍有以下两点:

“一是氢能使用便利度不够高,即当前中国加氢站太少,导致燃料电池汽车使用的局限性非常大。二是氢能利用综合成本过高,即作为一种新兴的清洁能源,氢能在中国离获得成本优势还有很远。 ”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撇开这些技术上的风险不谈,当前国内有关氢能的专项规划和政策体系也尚未形成。具体而言,虽然当前我国从战略层面肯定了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发展,但专项规划以及政策体系缺位,产业发展也很没有明确方向。再加上氢气仍纳入危化品管理,加氢站审批难度还比较大,而这些因素也对该产业发展形成较大的制约。

由此可知,对于这一相关市场投资者而言,保持谨慎审视的态度才是最佳的选择。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