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盈利模型:为啥滴滴成立6年多以来就是盈利不了

为什么滴滴就盈利不了了?

来源:投融资圈子

高德和美团网约车搞了半天,体量尚小,仍然对滴滴没造成太大威胁。可为什么滴滴就盈利不了了?

7月15日晚间消息,今日有媒体曝光了网约车平台的订单情况。两个聚合模式玩家中,高德打车业务日单量为70万单,美团打车业务目前规模为40-50万单。

据《晚点LatePost》报道称,高德打车业务日单量为70万单,而此前,该媒体曾报道称高德订单已超400万单,此次对这一数据做了更正。此外,该报道还披露了滴滴、美团等几家打车软件的订单情况。

  

报道称,美团打车业务目前规模为40-50万单,其中在上海和南京两个城市的自营约30多万单,聚合模式共1-2万单,和自营差距较大。美团聚合开城首先是在已经有自营运力的上海、南京,此后美团还开了37个其他城市,共计不到4万单。

  

报道分析称,聚合模式最大的问题是平台并不掌控运力,比如在上海南京,首汽和曹操的司机还代替美团自己的司机接走了一些订单。

  

值得注意的是,滴滴今日也宣布开始接入聚合模式。滴滴推出了网约车平台,广汽、东风、一汽等多家车企都接入了滴滴。报道称滴滴国内网约车日单量在2400万单左右。

  

此外,报道称目前曹操日单在40万单左右,首汽是60-70万单,百度地图15万。而整个线下出租车行业日订单在5000万单左右,远高于整个移动出行的总规模。

今年初,据36氪得到的一份滴滴出行内部流传出来的财务数据显示,该公司2018年持续巨额亏损,全年亏损高达109亿元人民币。同时,2018年全年滴滴在司机补贴方面投入共计113亿元。2017年滴滴全年亏损25亿元人民币。

去年9月,一封滴滴内部邮件曾显示,滴滴在2018年上半年亏损达40.4亿元。这也意味着,滴滴在2018年下半年的亏损达到68.6亿元。

去年8月,程维曾表示,“6年来我们还没有实现过盈利。”。

此前,滴滴曾预计在2018年实现10亿美元盈利。据《华尔街日报》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2018年4月,滴滴与多家投行密会洽谈IPO事宜,并期望最早于2018年下半年上市。报道中说,滴滴之所以希望现在前往公开市场募集资金,是因为想借此巩固其护城河,抵御国内外竞争对手的挑战。而且由于Uber流年不利,当前正是滴滴作为共享出行全球老大上市的最好时机。

但5月和8月两起顺风车事件的发生,让滴滴盈利和上市计划同步受挫。先是在2018年5月9日,一位空姐惨遭滴滴顺风车的司机杀害,随后在2018年8月24日,温州乐清的一位姑娘遇害,犯人也是滴滴的顺风车司机。那时案件刚刚爆出,像是一颗炸弹一样扔向人群,人们奋发而起,爆出了顺风车司机的群,里边都是不堪入目的内容,曝出了滴滴顺风车富含深意的宣传语,马上,在8月27日,滴滴顺风车下线整改。

事件发生后,滴滴曾表示不再以增长为目标,要all in安全。与此同时,因为网约车市场的合规化要求,滴滴以及同类网约车企业不得不花费更多资金来吸引合规司机和车辆。另外,因为滴滴在夜间停止给不合规运力派单,这也影响了滴滴的单量和现金流。

2018年12月,滴滴出行举行全员大会,程维宣布滴滴普通员工年终奖减半,高管无年终奖,原因是安全投入太高,以及公司2018表现不佳,整体业绩没有达标。

连年亏损,使得滴滴不得不探索新的业务模式。据悉,滴滴自2015年就开始筹备进入汽车后市场,希望利用积累的司机用户发展汽车服务业务。但滴滴正式公开进入这一领域则始于2018年1月推出小桔车服,而后便于4月宣布成立一站式汽车服务平台。据滴滴公开披露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8月,小桔车服的年化交易额已突破600亿元,覆盖城市257个、合作伙伴和渠道商7500余家。目前,小桔车服共有5000万车主用户。

滴滴十分看重汽车后市场,并将其视为滴滴长远发展开拓新的增长引擎。去年12月,在滴滴最近一次组织架构调整中,将原小桔车服公司与汽车资产管理中心(AMC)合并组成新的车主服务公司,成为与网约车平台公司平行的另一大新公司。

而在今年1月14日,小桔车服公布最新战略方向,从横向和纵向着手,构建赋能型车主服务平台,并围绕用车拓展多元化垂直服务。这是滴滴于去年初正式进军万亿级汽车服务市场一年后的新动作。

有媒体报道,“滴滴出行原本已经提上日程的IPO计划已经搁浅,此外,国内外卖业务暂停,共享单车业务推进也放缓”。而滴滴出行的相关负责人也对此回应“目前公司上下都在全力以赴做安全,没有上市方面的考虑。

网约车领域毫无疑问的头牌滴滴为何至今仍未盈利,以下为其盈利模型拆解:

2018 年第 4 季度,滴滴网约车业务运营支出和花销约占总流水(乘客实际支付车费总额)的21%,分布如下:

收入项——

在滴滴平台上,受不同城市、订单距离长短、时间长短、拼车与否等因素影响,每笔订单会收取不同比例的平台服务费(即大家俗称的抽成)。比如 2018 年第 4 季度,滴滴国内收取的平均平台服务费率约为乘客实际支付车费的19%。其中乘客支付的远程调度费、动态调价、感谢红包等几类费用是全额给到司机的,平台不收费。

平台服务费率有高有低,并不是每个订单都统一收19%。滴滴平台上费率高于25%的订单和低于15%的订单各占20%。

费用项——

1.返给司机的奖励约占7%

为了让司机在出行高峰的时段、需求旺盛的区域多接送乘客,需要用补贴激励司机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类似出勤与服务奖金。如果没有平台服务费来支持奖励发放,就比较像大锅饭,那高峰期和人群密集区就更难打到车了。

2.业务运营相应经营成本约占10%

包括技术研发、安全保障、客服、人力、线下运营等成本。滴滴力争在未来大幅下降经营成本和费用率水平,坚持在低毛利水平下持续运营,同时确保在安全和体验上的投入。

3.纳税、在线支付手续费等刚性成本约占4%

其中大多数是纳税。

也就是说,各类成本费用的总和(21%)超过实际收取的服务费(19%),其间的差额(2%)由滴滴网约车业务来承担,这部分就属于亏损,滴滴需要从之前融资获得的资金中拿出一部分来弥补。作为一家企业,这种状态无法长期持续,否则总有一天会因为资金消耗完而不能继续正常运营。滴滴只有做到商业上可持续的运营,才能长远地、更好地服务用户和司机。但目前现实中,亏损仍是整个网约车行业的普遍现象。

平均19%的服务费率(如果减掉返还给司机的7%,实际费率只有12%)且持续亏损,部分也是受滴滴自身经营能力限制。目前滴滴离“精益创业”还有相当的距离,在网约车之外,也有一些新业务正处于投入期,这也会加大集团整体的亏损压力。

为了在进一步优化费率的同时提供更好的服务,从去年底开始,滴滴着手提高经营效率,对面向未来的各个业务进行更严格的聚焦和更科学的成本管控。今年年初,滴滴也进行了比较大规模的组织升级,优化 2000 个工作岗位,并大力缩减运营支出,力争稳步实现商业上可持续的发展。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