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了!垃圾股变成宝

数千亿的市场空间,已经打开。

作者:君临

来源:君临团队

你是什么垃圾?

谁能想到,这直击灵魂深处的拷问,成了上海人民的日常。

这一切源自7月1日正式实施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标志着上海已率先进入垃圾分类“强制”时代。

6月6日,住建部等9部门联合发文将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垃圾分类工作。

根据通知,2020年,北京、上海等46个重点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2025年,将普及到全国。

垃圾分类入法引发的热议,更标志着我国对环境保护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数千亿的市场空间,已经打开

 1 

1953年6月,板井夫妇的长女由米呱呱坠地。

板井夫妇在熊本县水俣镇靠打鱼为生,水俣湾海产丰富,捕鱼虽艰辛夫妇俩却过的很充实,遗憾的是结婚8年仍未有子女。

长女的诞生让夫妇俩欣喜若狂,但幸福的日子没过多久,由米却患上了一种怪病。

两岁多的孩子本应能说会跑,由米不仅走路困难,且口齿不清,继而出现四肢萎缩,发狂乱叫等现象,板井夫妇跑遍了大小医院,不见好转。

1958年,由米在痛苦中死去,夫妇俩痛不欲生,更让人绝望的是你觉得苦难已结束,谁知却是开始,两岁多的二女儿也出现了相同的症状。

板井夫妇的天塌了。

很快地,病情开始蔓延,水俣湾附近的4万多居民中,先后有1万人不同程度患有此种症状,人们以为得罪了神灵,终日生活在阴影笼罩之下。

渔民们得了病还要百般隐藏,不然将在歧视中度日,连鱼都卖不出去。

水俣湾的惨状最终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经研究发现,罪恶之源直指水俣湾上游的窒素公司。

源源不断的含汞工业废水不加处理直接被窒素公司排放到水俣湾里,导致附近海域鱼虾体内形成大量甲基汞等有机水银化合物,再经食物链进入渔民身体里,导致神经系统和身体严重受损。

可让人气愤的是,出于经济利益考虑,当地政府与窒素公司沆瀣一气,不但没停止排污,还极力掩盖事实真相。

受害者们不得不发起“自救”,成立NGO组织,掀开了日本环保运动的序幕。

而水俣病并不是个例。

1955年,日本富山县因镉中毒爆发“痛痛病”;

1960年,四日市因硫氧化物污染爆发哮喘病,患者6376人;

1966年,新潟县因水银中毒再次爆发水俣病。

这正是日本震惊世界的四大公害病。

在20世纪的世界8件重大公害事件中,日本独占4件,足见当时日本污染之严重。

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上,据说运动会后所有日本人都把垃圾带回家,现场没有留下一片废纸,成为日本国民高素质的表现而广为流传。

实际上,当时的日本环境问题突出,垃圾遍地,为摆脱二战阴影提升国家形象,日本为奥运会耗资高达30亿美元。

在全国奥运的理念下,日本人的“高素质”就不难理解了。

20世纪60年代,公害问题已成为日本最尖锐的社会和政治问题,民众高涨的反公害运动与情绪推动了日本环境立法的高潮。

1967年,日本出台《公害对策基本法》,这也是世界上首次环保入法。

饶是如此,反公害运动仍任重道远,光是日本政府承认水俣病的存在,就花了12年,后续的善后及影响更是持续了半个世纪之久。

日本人对垃圾分类的重视,源头就来自于此,受害者们用鲜血和生命给所有日本人上了重重的一课。

日本的公害病极大地震惊了世界,迫使人们开始反思,该怎样对待自然环境,对待地球。

于是才有了1972年的斯德哥尔摩会议,这也是世界各国政府首次共同探讨当代环境保护问题。

日本以一己之惨推动了世界环保进程。

真乃当代白求恩是也!

 2 

“眼前的湿不是湿,你说的干是什么干”。

站在干湿垃圾的分岔路口,魔都人民迷茫了。

根据上海生活垃圾条例规定,垃圾主要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干垃圾和湿垃圾四类,个人混合投放可罚款200元,单位则是5万元。

可这对于日本人来说压根不是事。

日本的垃圾分类以严苛著名,属于市、町等自治体的业务范围,由于标准不同,分类数量至少在10种以上。

如上胜町把垃圾分为44类,还配备了包含多国语言的垃圾分类手册,长达30页,包含500多项条款。

日本的垃圾分类连往哪里扔、怎么扔、什么时间扔,全部有明文规定:

可燃垃圾:一、三、五;资源性垃圾:周二;不可燃垃圾:每月第四个周一;粗大垃圾和废弃家电还必须向有关部门申报并交费。

如投错,退回处理。

如错过,请耐心等待。

上海的垃圾分类就是效仿日本,且只是弱化版,别看日本现在环保搞得好,也有自己的辛酸历程。

“先污染,后治理”是世界各国都走过的老路。

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经济发展的产物。

20世纪50年代,日本在科技立国方针和美国的扶持下,迅速完成了工业化进程,在1968年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强国。

伴随着钢铁、石油化工、家电等产业的崛起,日本的工业污染日益严重,公害病就是最典型的代表。

七八十年代,日本进入黄金时代,城镇化快速提高叠加消费盛世,日本的生活垃圾排放急剧增加,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日本的垃圾处理主要采用填埋和焚烧,而生活垃圾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不分类根本没法焚烧。

至于无法焚烧的电子垃圾等,日本相当鸡贼地出口到中国,我国由于缺乏生产原料,对充当洋垃圾倾销地甘之若饴,成了全世界的垃圾场。

出于环保考虑,2018年1月1日,我国已正式禁止进口洋垃圾,这对发达国家都是沉重的打击。

1970年,日本政府及时调整垃圾管理政策出台《废弃物处置法》,详细规定了各类废弃物的分类处理办法,进行垃圾分类回收。

日本这样做也是基于国情考虑:

1、资源匮乏,在70年代,95%的能源需要进口;

2、国土狭小,人口密度大,在世界能排到前5;

现实的经济发展压力让日本政府越来越重视环保,提倡垃圾回收利用,且分类越发细化和繁杂。

2000年日本出台《循环型社会促进法》,推行垃圾治理的3R原则,即减量( reduce)、再利用(reuse)、再回收(recycle),把建立循环型社会作为基本国策。

日本政府主要采用两种方法:

1、严格的法律规范

日本垃圾分类相关的法律条文之多,量刑之重,堪称世界之最。

如《废弃物处理法》第25条14款规定:胡乱丢弃废弃物者将被处以5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1000万日元(折合人民币65万);如胡乱丢弃废弃物者为企业或社团法人,将重罚3亿日元。

2、宣传教育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垃圾分类的意识不是天生的,这点各国都差不多,皆是从幼儿园就开始抓起。

日本还通过各类公益组织、媒体宣传、政府工作人员以及自愿者组成了一道钢铁洪流,对企业和居民的各类不合法行为进行劝导和纠正。

日本民众经受过公害病的洗礼,环保意识也非常强,积极配合政府工作,甚至把是否正确进行垃圾分类作为评判公民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标准。

在日剧《打工仔买房记》中,邪恶的邻居总是把男主妈妈分类好的垃圾弄乱,导致收垃圾的人拒收,最终整个社区的人都在议论她,并且开始孤立男主妈妈。

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日本的垃圾分类已非常成熟,2014年垃圾资源化率高达53.6%。

我国才刚开了个头。

 3 

垃圾分类,知易行难。

参考日本、德国等国家,宣传教育和硬约束都必不可少,是一项长期工程。

据住建部统计,2018年我国的600多座大中城市中,三分之二已陷入垃圾包围之中,四分之一城市已没有堆放垃圾的合适场所。

在摄影师王良久拍摄的《垃圾围城》系列作品中,400多个垃圾场已构成了北京的七环垃圾带。

再直观点以上海举例,以1人1天1公斤垃圾计算,上海2500万人左右,每天产生的垃圾达到2.5万吨。

这是什么概念呢?

如果不对垃圾进行压缩粉碎处理,每15天上海产生的生活垃圾就能堆出一栋400米高的大楼。

垃圾分类已刻不容缓,且也是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国家对垃圾分类问题的重视,最大的受益方就是环保行业,据东方证券预测,以上海模式向全国推广,分类垃圾市场规模将超过1960亿。

要知道在2018年,受经济下行影响,PPP市场成交规模从Q2起大幅下滑,环保行业整体增速明显放缓,62家上市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了16.05%。

更有神雾双雄、三聚环保、东方园林等一大批爆雷股,何其惨淡。

垃圾分类兴起,整个行业迎来了反转的契机。

打翻身仗的机会来了。

由垃圾分类带动的固废处理产业链,包括上游环卫装备制造,中游环卫服务、收运及下游垃圾处理。

其中环卫装备、餐厨垃圾处理和垃圾焚烧三个子行业是最大的看点。

 4 

>>>环卫装备<<<

磨刀不误砍柴工,垃圾分类的推行,最先受益的无疑是垃圾收转装备。

垃圾收转装备主要包括各种垃圾车、吸污车、中转站等,当然含金量是低了点,这也导致参与企业众多,市场竞争激烈。

根据广发证券的测算,未来5年全国地级市垃圾收转装备的缺口在13.4万辆,新增市场空间约162亿元,算不上好赛道。

在这一环节,龙马环卫最具明星相,即使公司环卫装备业务仅占5.74%,仍挡不住热情的投资者。

逻辑就是树标杆,犹如特高压的风范股份,5G的东方通信……

眼看一场泼天富贵将到来,奈何管理层鼠目寸光,一纸减持公告,万事皆休。

从行业地位看,盈峰环境是当之无愧的龙头。

2018年,公司以152亿收购中联重科旗下的中联环境,后者是环卫装备行业龙头,市占率连续16年全国第一,主导和参与了行业80%以上技术标准的制定。

公司2018年环卫装备销售额约77.3亿元,同比增长23%,总体市占率超过20%,高端产品的市占率更高达41.2%。

唯一遗憾的是体量太大,平均每年30亿的行业增量对公司营收增长相对有限,这也是公司表现算不上好的原因。

好公司,奈何赛道太小。

>>>餐厨垃圾处理<<<

我国奉行“民以食为先”,几千年的历史就琢磨在吃上了,这也导致我国厨余垃圾市场庞大,占生活垃圾的比重超过60%。

垃圾分类要求干湿分离,意味着原来直接焚烧填埋的湿垃圾(厨余垃圾)收运、处置将独立成链。

在垃圾分类前,我国的垃圾处理厂面临两大难题:

1、收运环节体系不完善,导致想收餐厨垃圾却无从下手,导致产能闲置。

2、由于地沟油被小作坊截胡,导致收来的垃圾缺乏废弃油脂,无法通过销售高价的毛油和生物油谋利。

这导致我国的餐厨垃圾市场难以做大。

垃圾分类后,资源化处理将成为餐厨垃圾的必然选择,预计到2025年,将带来上千亿的投资需求和200+亿元/年的运营市场空间。

餐厨垃圾行业将迎来质的飞跃,市场空间非常大。

国内目前的餐厨垃圾处理尚处于起步阶段,竞争格局分散,行业内的公司陆续建成了示范工程,仍处于验证商业模式和盈利能力阶段。

维尔利是德资企业,国内垃圾渗透液龙头,市占率超过30%,技术底蕴是公司最大的优势。

2013年,公司中标餐厨垃圾处理项目常州BOT后,全面切入有机餐厨垃圾处理,该项目2016年投运,2018年率先在国内实现盈利。

公司依靠技术优势和项目经验,拿单能力强,在手订单丰富,有望率先抢占行业龙头地位。

随着订单陆续建成投运,公司的业绩从2017年开始高速增长,2019年H1业绩预告净利润将再次同比增长30%~50%。

由于单个餐厨垃圾处理厂的盈利能力较差,行业内开始推行厨余垃圾处理厂、垃圾焚烧厂等统筹布局的产业园。

伟明环保、瀚蓝环境、高能环境等企业也都在涉足餐厨垃圾处理。

 5 

>>>垃圾焚烧<<<

垃圾焚烧是整条产业链的最终环节,也是市场空间最大的环节,资本市场的主流环保企业皆集中于此。

先讲利空:

厨余垃圾占了生活垃圾的半壁江山,垃圾分类后,将面临需求大幅减少,产能利用不足的问题,对企业的区位布局和运营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企业布局看,江浙沪等地的垃圾处置需求较高,对产能集中于此的的伟明环保、上海环境、旺能环境影响较小。

但影响是否有那么大呢?

也不尽然!

近年来,我国的垃圾焚烧无害化处理占比不断提高,2017年垃圾焚烧占比为43.84%,对比欧洲70%+、日本83.8%的占比,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在垃圾分类和东部发达地区土地稀缺性进一步体现的当下,垃圾焚烧占比的提升足以抵消厨余垃圾的缺失。

且产业园建设现已如火如荼的开展,肉终归烂在了锅里。

潜在利好:

首先要明确一点:各国环保行业的发展都来自于政府的大力扶持,各类补贴和税收优惠是常态。

日本从1963年开始就对垃圾焚烧行业进行大额补贴,整个行业以政府为主导,市场化部分主要集中在焚烧设备。

目前我国垃圾焚烧行业中垃圾处理部分收入主要来自政府补贴和电价补贴,两者合计收入占比约60%。

在平价上网的趋势下,垃圾焚烧行业有补贴取消的潜在利空。

垃圾分类的重视,垃圾焚烧的推广要求,补贴取消暂无可能,企业的盈利能力得以保障。

直接利好:

1、垃圾分类在分离含水量大的厨余垃圾后,垃圾在发酵时渗滤液减少,运营成本将下降;

2、厨余垃圾分离后,吨垃圾热量提升→上网电量增加→盈利能力提高。

以厦门为例,实施垃圾分类后,吨上网电价提升了约20°,垃圾焚烧企业毛利/净利将增长8%/12%。

我国吨发电量平均值为372kwh/t,与日本432、英国454、美国481kwh/t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目前我国垃圾焚烧企业排放超标现象仍时有发生,二噁英等排放物仍严重危险人们身体健康。

2019年4月,工信部等多部委联合发文再次提高排放标准,垃圾分类后,这一趋势会不断强化。

大鱼吃小鱼将不断上演。

伟明环保、上海环境、瀚蓝环境等行业龙头左右逢源,将尽享存量和增量市场红利。

但我们也要看到,垃圾分类的相关规划还需要时间来落实,固废处理各产业链环节也将会是一个逐步受益的过程,短期内难以出现爆发式的增长。

垃圾分类,道阻且长,且行且珍惜。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