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粮液比茅台更像可口可乐

或许,你只需要一个和巴菲特一样“狩猎”可口可乐的潜伏期。

作者:号司君 

来源: 一号公司

巴菲特曾经说过:没有任何一个人能依靠做空自己的祖国赚钱。

还有一些人可能听过这句话的另一个版本,同样来自巴菲特——在他曾经给伯克希尔全体股东写的一封信中,他说道,他一生的荣辱成败,其实与他无关,他只是搭上了“美国国运顺风车”。

更直白点,巴菲特将自己的投资理念总结为:投资国运。

而在这个理念下,巴菲特最为著名的投资就是可口可乐。如果你是巴菲特的门徒,此刻你应该思考,在中国投资国运,最应该挑选哪家公司。

茅台?为什么不呢,所以人都会告诉你,茅台是中国价值投资的典范,对标的正是可口可乐。不过,如果有人提出质疑,为什么不买五粮液呢?

你是否会愿意相信,五粮液或许才是中国目前的可口可乐。

 

 

巴菲特和可口可乐的故事并不是那种天雷勾动地火一见钟情的邂逅。

一个最可信的版本是,1987年在一个白宫举行的宴会上,巴菲特遇到了当时可口可乐的公司总裁唐纳德·基奥,基奥建议巴菲特尝尝可口可乐的新品樱桃可乐。

巴菲特尝了一下,觉得口感很好,从此从百事可乐的阵营改投可口可乐了。

 图片来源:凤凰财经

不过,不要以为巴菲特因此就立即大举买入可口可乐。实际上,直到1988年的秋天,可口可乐总裁基奥发现有人在巨量买入公司的股票,并且询问巴菲特后,才得知后者开始投资可口可乐。

后来的故事作为价值投资的典范,大家耳熟能详,巴菲特至今持有可口可乐。而我们要弄明白的是,在初始到买入的那一年,发生了什么?

一个简单的数据是,相比1987年可口可乐的股价,巴菲特大举买入时,公司股价已经跌去了25%。也就是,即便看好可口可乐,巴菲特也不是不愿意等到更好的时机。

同样的情形发生在今天的茅台——茅台依然是中国价值投资的典范吗?

毫无疑问,但是它应该在今天被大举买入吗?答案可能是,最好再等等。茅台目前接近900元每股的价格,实在没有更多让人买入的理由。

 

 

而且,别忘记了,巴菲特投资可口可乐时的一个关键理论——“事实上,当我们发现我们持有兼具杰出企业与杰出经理人的股权时,投资期限可能是永远。

巴菲特看中可口可乐的不仅是其独特口感,更重要的是可口可乐公司管理人才的实力。

实际上,巴菲特关注可口可乐已久,并非始于他那次喝到了那杯可乐。

 图片来源:网易新闻

整个80年代,巴菲特都在等一个时机,让他能确定未来很长时间可口可乐能稳定持续增长的时机,直到1980年罗伯托·戈伊苏埃塔成为公司董事长,唐纳德·基奥成为总裁。

投资企业其实就是在投人,巴菲特也未能免俗。而回到茅台,我们不得不承认,这家白酒巨头,最近风波不断,而且短期内都不能捋顺。

与茅台正好相反的,是五粮液。

2017年3月,李曙光空降五粮液成为新一任掌门人。

李曙光上台后,一个重要的举措,是清理子品牌。此举在现在看来,非常及时。因为,彼时的五粮液,品牌规模是“1+9”,极大干扰了自身高端品牌的树立。

要知道,在正是在2017年前后,国人意识到,茅台的成功并非因为它是一款白酒——因为酒只是酒,千年陈酿也只是噱头,作为一种轻工业产品,它本身无法被赋予更多内容。然而,茅台不一样之处在于,它是一款社交产品,它是权力与财富的附庸品,这也是支撑起茅台万亿市值的根本动力。

一个更直白的对比是,白酒行业的市盈率,与互联网社交的市盈率,没有可比性。

在这种背景下,五粮液迫切需要人们回想起它曾经的辉煌,聚焦高端,砍掉那些影响自身形象的子品牌势在必行。

 

 

李曙光上台后的另一件事情,是五粮液迈出了混改的关键一步。作为一家知名酒企,五粮液并不“差钱”,但是,将重要经销商纳入到五粮液的股权结构中,显然比钱更重要。

2018年11月,五粮液以非公开发行方式发行约8564万股人民币普通股,除了引入企业员工以及战略投资机构成为股东,还有23名经销商通过君享五粮液1号参与到认购中。

这意味着,核心经销商与五粮液真正成为利益共同体,从而为五粮液将经销模式从“贸易型”向“营销型”转变奠定了经销商基础。

 图片来源:五粮液

不要忘记了,营销二字,正是茅台超越五粮液的根本所在。

是的,在2001年,茅台营收不过16.18亿元,还不到五粮液的1/3。直到2013年,茅台的营收才超过五粮液,而其此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可没人敢说五粮液是“万年老二”。

因此,对于五粮液而言,虽然前期有着无数昏招,导致了自身的“没落”,但是,这家依然排名前二的白酒名企,反倒让投资者看到了“投资国运”的机会。

一个不得不提的细节是,中国未来国运的昌盛,必将伴随着中产阶级的崛起,随着茅台在价格上一骑绝尘,五粮液将很有机会成为这些新晋中产阶级最好的社交产品之一。

更不要说,五粮液目前的股价,只是茅台的近1/9

或许,你只需要一个和巴菲特一样“狩猎”可口可乐的潜伏期。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