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项目发币一年,“简书们”活得好吗?

简书表示,币改后,社区活跃度增加三倍,DAU 达到了 500 万,增长了40%。

作者:昕楠 

来源:Odaily星球日报

简书表示,币改后,社区活跃度增加三倍,DAU 达到了 500 万,增长了40%。

“币改”曾经是 2018 年互联网圈的关键词。

彼时,徐小平“以他全部的智慧”呼吁过:“大家要冲到浪潮中去,迎接区块链各行各业带来的巨大冲击!”一时间,投资人与创业者纷纷喊着自我颠覆的口号,投身区块链。

这种非原生区块链项目的上链发币之风,衍生出新词——“币改”。

一方面,有着封闭期压力的投资机构看上了这种新的退出方式,被倒逼进市场之中,开始学习币改;另一方面,很多处于瓶颈期的创业项目也开始期望以+区块链解决变现和用户激励的难题。

币圈的人更是乐此不疲地讲着这个故事:币改项目好,有流量、有用户基础,能给币圈输送增量流量。

只是,这股轰轰烈烈的风,半年过境,一场梦幻。

一年后的今天,没有多少人再侃侃而谈区块链赋能互联网,曾经站台的 VC 大佬也大多缄口不言。币圈的一切,再次只紧紧围绕着资产。

而那些“发币”的项目呢?他们还好吗?在一众“破发”的项目之外,也有凭借“币改”突围成功的例子吗?

内容社区曾经是“币改”讨论十分集中的赛道,基于版权和创作者激励的痛点,天涯、简书都试图用 Token 解决创作者流失的难题。

简书向 Odaily星球日报分享了“币改”的初衷,过程,和一年后的成果。一场风潮尘埃落定,糟粕被反复说得已经太多,精华又有哪些呢?

简书币改,缘起 Steemit

早在 2018 年年初,“改革”的想法就已在简书 CEO 林立心中萌芽。

在 2013 年至 2014 年间,碎片化的内容生产枝繁叶茂,写作编辑工具简书却看到了这波浪潮中移动端博客平台的缺口,发现博客博主们寻求新营销平台的需求,因此,简书在 2013 年转型了。

从工具向社区转型之后,简书的用户量开始飞跃,在 2015 年之前,简书一度被人们认为可与老牌社区豆瓣、知乎等匹敌。

尔后,长江后浪推前浪,内容社区平台逐渐显露出了“百家争鸣”的态势,各种各样的自媒体平台涌现。微信公众平台等坐拥大流量池的新平台出现,激起了创作者们的变现、商业化需求。

作为内容社区平台的早期入场者,简书受到了大环境带来的冲击:内容创作者正在不断流失。

在简书创始人林立看来,简书到了需要改变的阶段:创作者商业化需求开始觉醒,但为未获得足够激励,认为与平台关系不平等,逐渐离开简书,转向其他平台。

简书急需一个能将创作者与平台紧密联系起来的解决方案。

2018 年初,林立得知并研究起了去中心化创作社区 Steemit。

Steemit 是一个建立在公共区块链(简称“公链”)平台 Steem 上的内容应用。Steem 可以理解为一个操作系统,代币这是这个系统中的通货。

这一年,简书累计注册用户已突破千万,网站及 APP 端 DAU 达到 200万+,但同期,Steemit 仅存在在网页端未有 APP 产品,DAU 不过 25 万。

对比起坐拥庞大用户的互联网应用,Steemit 的用户量可以用少得可怜来形容。但林立却认为,这是一个被人们低估了的应用。

深入研究后,林立发现,不同于其他的内容平台,人们可以在 Steemit 平台上通过发文等方式获取数字货币奖励,Steemit 也让内容的价值回归内容创造者。同时,由于使用代币激励的模式,Steemit 的社区氛围及用户活跃度成效不菲 。

对于急需增加创作者与社区链接的简书来说,Steemit 为其打开了新的思路。

在兴奋和激动之余,林立开始了对区块链世界的不断研究。不久后,林立确定了简书的突围新路径——币改。

2018 年 6 月,林立亲自提笔起草简书币改项目 Fountain 白皮书,负责 Fountain 项目中简书 DApp 的生态设计和 Fountain 项目的技术架构规划。

Fountain和简书的关系有点像 Steem 和 Steemit 的关系,不同的是简书只把激励机制上链,而非整个 APP 都建在链上。

Fountain 正是林立借鉴 Steem 理念设立的,他也希望,简书的币改实验 Fountain 成为中国版的 Steem ,抢滩区块链+内容社区先机。

2018 年 9 月 26 日,简书与 Fountain 合作发布白皮书,以代币 FTN 作为用户的 Token 激励,发行总量为 30 亿,其中将拨出 5 亿个给简书,也就是当前简书平台里的简书钻。

林立在简书币改项目 Fountain 白皮书开篇的第一句话里写道:“感谢 Steem,一位先行者。”

币改一年,成效如何?

林立将“币改”看作简书七年发展史中,最重要的转折点之一。

“简书历史上有两个重要的转折点,一是从工具应用走向了内容社区,二是币改,尝试引入 Token 的激励。”林立说。

事实上,2017 年至 2018 年期间的小牛市也是区块链圈子“币改”浪潮正盛之时。有些名气的企业如天涯社区、人人、迅雷、ofo、奥马电器等实体企业都曾尝试过发币,而其他小型传统企业更是数不胜数。

2018 年,币改浪潮最盛之时,加密货币交易所 Fcoin 交易所还在7月上线“币改”试验区。但好景不长,各个项目的破发和 Fcoin 交易所的倒台,预示着币改的浪潮正在退去。

被曝光与上市公司奥马电器有关的代币 QOS 是 Fcoin 的币改第一枪,但上线交易后不久,QOS 就出现了严重破发现象,有媒体统计,QOS 的跌幅一度超过80%。

此外,ofo 在押金承兑危机危急之际上线骑车挖矿的 GSE 代币,也逐渐没了声音,在加密货币行情平台 coinmarketcap 数据中,GSE 当前价格已趋于归零。

简书的币改也起于 2018 年浪潮,与部分企业只想发币圈钱或营销不同,简书认为自己找到了一个更有落地可能的应用场景。

“一些币改项目,直接通过代币激励让产品完成从零到一的过程,这是不对的。”林立认为,作为一个社区,简书的用户基础至少是存在的,如果社区没有底蕴,贸然应用区块链其实会面临各种挑战。

Fountain 白皮书中写道:“通过一套公开透明的贡献证明规则,运用区块链技术记录所有参与者的贡献,精准计算后,给予 Token 奖励所有参与者。这将有效地激励人们深度参与某个内容社区应用和整个生态,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简书里,简书钻的作用也是如此。

用户在简书中的点赞、评论、阅读、发优质文等行为都可以获得简书提供的简书钻,持有简书钻,可以帮助平台上的创作者提高在社区中的影响力,增加创作作品的权重。同时,作品被点赞等还将帮助作者获得相应的简书钻奖励。

不难看出,即便简书为用户提供了简书钻的兑现渠道,简书更希望让创作者们持有简书钻。当前,代币 FTN 已经上线了四家交易所,在 CoinTiger 数据中,FTN当前价格为 0.033 美元,币价浮动相对稳定。

林立认为,这样的奖励机制能使得创作的价值回归到创作者身上,满足创作者的作品变现需求。此外,持有简书钻提高作者权重的设计与当前区块链火热的的 staking(质押)机制十分相似,在大家认可简书钻的共识下,长达 13 周的锁定时间将有利于筛除羊毛党,并且在锁定时间里约束用户在社区里的行为,规避作恶风险。

“在初版白皮书发布前,简书主网在 Alexa 排名中的位置是全球第 500 名。币改之后,简书主网在全球的综合排名上升到了第130位。整个的社区的活跃度,如评论、点赞、分享等数据基本有三倍的增长。”据林立介绍,币改后,简书网页端及 APP 端的 DAU 达到了 500 万人左右,保守估计较币改前增长了 40%。

当然,简书不是内容社区赛道上唯一一家尝试币改的企业。天涯早在 2017 年时,就发行了天涯社区通证 TYT。

在互联脉搏的采访中,天涯社区副总裁谢巍曾这样评价天涯使用区块链通证 TYT 进行原创激励的效果:“目前单日原创作品的数量增加了 70%,单日回帖数量增加了一倍多,单日活跃用户数量增加了 30% 以上。”

这些似乎都在印证着内容社交+区块链的可行性。

林立则认为应该是全行业都需要考虑的方向,当移动互联网发展红利见顶时,需要新的技术来寻求突破,“+区块链”将适用于所有 UGC 类型的创作者社区。

内容社区真的能靠发币突围吗?

种种迹象都在表明,简书在区块链上下的功夫和野心并不小。

就在最初推出 Fountain 区块链白皮书时,简书天使投资人、Fountain 的首席顾问蒋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简书此次进军区块链就是为了实现“弯道超车”。

然而,简书的痛点远远不仅是创作者需要激励、平台需要用户黏性那么简单。

2013 年时,简书以移动端的创作工具作为切入口打开了市场,收割了第一波红利。随后加入社交属性,简书从工具到社区的转型相对成功,让简书社区里聚集起了一大波文字爱好者。

在碎片化时代的洪流下,这波精英层级的文字爱好者、创作者曾在简书里搭建起了自己的小众文化圈子,希望在简书找到一片净土,进行写作和表达。

商业化是每个平台必行之路,但对于社区型企业来说,商业化也是一条非常难行之路。如知乎在商业化的过程中,因为营销、软文等内容质量下降的现象被广为诟病,加剧了用户之间的矛盾。

而到了 2017 年,简书也出现了用户离场潮。知乎、豆瓣等其他内容平台出现了用户们有关放弃简书等方面的讨论。

帖子中,有人为简书商业化之后内容调性的改变而失落;也有人为其平台的推荐算法推荐毫无深度的文章而愤然弃用;还有人评价,简书是一个典雅的在线写作工具,而不再是一个适合阅读的地方。

“很失望,很多标题党。”一位用户表示。

“一个高中生,教你一辈子做人的道理,用狗屁不通的文字洋洋洒洒写了一堆,结尾再加上一句看似文艺实则没内容的句子,再加粗,很多人看,很多人点‘喜欢’,就是因为他们牛气的标题,单纯的我浪费了很多时间在这种烂文章上。”网友“秋风无处不在”在豆瓣帖子里这样评价简书里文章的质量。

苹果应用商店里有用户抨击“新登录明明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专题,结果一进去推荐的全是情情爱爱 low 到爆的内容,感觉在看 uc头条”;还有人感慨“好好的一个创作平台,变得充满了金钱”。

用户们反馈着“简书变了”、“希望回到那个界面清新的简书”……

当平台的内容质量逐步下滑时,“马太效应”产生了。

这些曾因同好而聚集起来的创作者们难以找到新的同好者圈子和优质作品了,负面情绪在社区里蔓延,最早的一批简书作者开始渐渐淡出社区。

自媒体作者刘旷曾这样评价简书的困境:“简书原本的中心化审稿模式和过于迎合大众口味的推荐算法,使得平台在新用户增加缓慢的同时还流失了大量优质用户。”

内容质量下滑,其实与简书选择的多元化道路不无关系,简书其实瞄准的是更下沉的市场。数据显示,简书 25% 的用户来自一线城市,但 75% 的用户却覆盖在二三线城市。

基于用户的画像和社区属性,简书在 2017 年 B 轮 4200 万美元的融资后,简书估值过亿,其宣布自己要重回“创作社区”的角色。但对于“创作社区”来说,优质的创作者和内容是赖以生存的根本。 

对于内容社区的发展瓶颈,有媒体评价:“真正让用户与用户之间产生社区认同感和连接感的,还是平台上的内容。”

简书天使投资人简书认为,“币改”是为了“弯道超车”。可是,“弯道超车”的根本要素,还是优质的创作者和内容。加入简书钻激励,一定能激发优质内容吗?

答案可能是不确定的。在此前其他平台的激励式创作机制下,更多实验出来的结果是,平台上的内容更加鱼龙混杂,羊毛党是最大赢家。

反观与简书在同一赛道上耕耘了 14 年的豆瓣,即便在商业化上并不是成功典型,但在社区的完善度和用户认可度上领跑了一众社区。

品牌形象很大程度影响了平台的生存情况。媒体《运营研究社》这样分析豆瓣的成功:豆瓣的社区有调性;推荐算法个性化;社区有精英化氛围;商业化得足够慢。

对于简书所面向的创作者来说,币是好的激励方式吗?币改让简书“找回文字的力量”了吗?

“不仅是找回文字的力量,更重要的是找到文字的创作爱好者,找到文字爱好者的家园。 ”林立说。

“社区是需要让用户有归属感的 ,简书创作社区是有青年文化属性的,创作、自我表达、寻求同好都是青年社区非常重要的特质。”对于简书的社区属性,林立这样评价。

对于简书用户的根本诉求,林立认为用户最希望的还是通过社区平台找到表达自己的舞台,找到同好:“大部分用户的需求其实不是赚钱,99% 的简书用户是为了更好的表达自己,结交同好来的。而代币经济的激励下,用户会对于社区会有更深入的参与感,有主人翁感觉,激励了互动氛围。”

对于用户离场潮的质疑,林立坦言,当前简书上的智能算法推荐的确不够好,不是社区化的推荐引擎,这是未来简书需要着力改进的地方。

“一个改革是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的。”林立说。

参考文献:

1、简书获4200万元B轮融资:简书的第五年,回到了“创作社区”的初始定位 克里斯唐

2、从知乎到豆瓣到简书 内容社区平台的过冬术 刘旷

3、本土化版Steemit,简书和Fountain的区块链弯道超车计划 茂源

4、Fountain 白皮书 v0.96

5、更“下沉”的简书,和它正迎来的UGC红利 克里斯唐

6、知乎算法战“杠精”|你好AI 孙然

7、简书也要币改,5 亿个 FTN 能“找回文字的力量”吗? 昕楠

8、14岁的豆瓣,靠什么活着? 运营研究社”(ID:U_quan)

原创文章,转载/内容合作/寻求报道请联系 report@odaily.com;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