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I:韭菜割得如此优雅

对于更广大的散户和个人投资者而言,了解炒作套路,提前规避,免得“被套路”以及“被割韭菜”,才是最有意义的事。

作者 | 沽民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据

2019年5月28日,中国A股收盘前的三分钟,我们见证了一场围绕此次MSCI调整的炒作与收割。这在A股史上,当属首例。

自从2017年6月的时候MSCI宣布将A股纳入,随后MSCI的一举一动就一直牵动着全国股民的心。MSCI基金作为被动跟踪指数的基金,其建仓与调仓,都有非常严格的纪律。

由于指数编制原则中,以每日收盘价作为当日指数报价的基础,因此跟踪指数的基金在买入和卖出股票的时候,都要却大可能地贴近收盘价。

对于港股来讲,收盘价有盘后10分钟集合竞价,因此MSCI基金调仓往往在盘后进行。而A股,收盘价是根据收盘前最后三分钟的竞价,因此一大波股票在这三分钟内加仓,便活生生地把大盘拉了接近1个点。

MSCI调仓,涉及一大波确定性买盘的涌入;这三分钟的暴涨对于散户是吓尿了,然而对于机构甚至对冲基金而言,这意味着稳赚不赔的套利机会事实上,对于这种指数基金被动调仓的投机炒作活动,不外乎三种。

1. 炒调仓

2. 炒纳入

3. 炒剔除

这些炒作技巧,对于境外机构和对冲基金,早就轻车熟路,甚至是已经被“玩坏”。而在A股市场上,也将越来越为人所熟悉。

1

炒调仓

昨日尾盘,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分钟,但从盘面已经足以看出,这是一次经典的“炒调仓”的行为。围绕这三分钟,陆港两地的机构和散户的互相收割活动,进行得非常旺盛。

炒调仓的逻辑很简单:这些指数基金要么是买入一堆股票,要么是卖出一对股票。买入的,我就提前布局,等他买完把股价拉起来再出;而卖出的,我就提前出货,等他卖完压低了再买入。

以昨天下午收盘前的行情为例,“炒调仓”的博弈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闻风而动,创业板上涨造势

创业板指从下午2点44左右开始启动,比大盘提前10分钟。

在今年2月份MSCI官方给出的A股扩容指引中明确提出,5月的调整中将纳入创业板大盘股,所以那些将要纳入的股票,就会提前布局炒作。

但是诡异的是,许多没有此次纳入的也跟着涨。呵呵,那就不是炒MSCI,而是纯粹瞎XX炒了。我大A股特色^^,没啥说的。奉劝喜欢炒作的大户们,炒MSCI调整之前先看看人家的官方公布,到底哪些股票会调整,以及怎么调整。别跟着瞎炒最后把自己坑了。

第二个阶段——大盘拉升,主力炒作资金进入

随后就到了第二个阶段,以大盘股为主的上涨,启动时间在下午2点54分左右,此时距离收盘竞价开始的时间只剩3分钟。

由于收盘竞价是许多基金进行买卖交易的窗口,这段时间明智的散户是不参与的,很容易被乱棍打死。那么一些炒MSCI调仓的资金便提前进入,在指数基金开始下单之前抢跑。

我们看到,300和50都是在2点54分前后开始的猛涨。

但是,既然是抢跑,那么这里面就一定不光是指数基金,而含有大量的投机者。这些人根本不是为了长期持仓,而只是炒这一波,那么在这一波过后,它们便会离场。离场时机的选择,有的人会等到转天开盘,而有的人则在当天之内就出货,把MSCI的指数基金作为自己的接盘侠。

第三个阶段——鱼龙混杂,炒作资金出逃

从2点54分左右,炒作的主力资金进场,把大盘从当日底部拉起。这些资金里面,有国内资金,也有境外资金通过陆港通“北上”。下面这张图中是昨日北上资金总量的变化,可以看到昨日下午2点50之后,北上资金暴力流入。

但是吊诡的是,到了最后时刻,北上资金一个倒栽葱下来了,使得全日北上资金从117亿陡降到75亿。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前面说了,从2点54分左右开始的炒作资金大量流入,混杂了许多境外资金,甚至有国内的资金在香港借了点钱,并“伪装”成北上资金一起杀进来。他们为的不是长期持仓,长期持仓那部分钱大多数都在最后三分钟集合竞价的时候才来。他们提前抢跑,就是为的吃一波MSCI加仓带来的涨幅;那么当价格已经拉起来之后,他们就该开始撤了。

这个时候,MSCI指数基金的钱进来了,同时还有许多不明就里以为转天会高开的散户国内资金也进来了,那么这些炒作资金便把货出给他们。因此,这个时候,沪深两市已经发展成各方势力的混战场,资金来来去去,上演“罗生门”。

北上资金、国内炒作资金、MSCI资金、国内韭菜接盘资金、以及伪装成“南水”的国内资金,彼此擦肩而过,一场混战,互相骂着“傻X”……随着下午3点的钟声敲响,一切复归沉寂。

话说回来,指数基金调仓对资本市场来讲,是一个在平凡不过的事了。然而为何各方炒作永远乐此不疲?归根结底就在于其确定性。

而对于对冲基金来讲,确定的1%,要比不确定的10%更诱人。因为如果确定了1%的收益,那么只要加10倍杠杆,就可以把收益扩大到10%,而这几分钟的确定性机会,资金成本几乎可以忽略:

这便是资本市场永远有人喜欢炒作指数基金调仓的原因。

2

炒纳入

比“炒调仓”更宏大的一个局,便是“炒纳入”。

如果说“炒调仓”是一场速战速决式的投机,那么“炒纳入”便是一场漫长而确定的“割韭菜”。

MSCI将一只股票纳入其指数,有某些特定的指标,而这些指标大多是围绕着股票的市值来规定的。因此,如果市值一路增长,便有可能被MSCI“相中”。

如果说一家上市公司被MSCI纳入指数是一种荣耀,那么这份荣耀背后,被资本的力量操控,以及随后而来的血粼粼“割韭菜”,就不那么荣耀了。

“炒纳入”的逻辑是这样的:一家公司一旦被炒作资金盯上,不断地买买买,会把它的市值买到膨胀虚高,直到符合MSCI的criteria。市值持续增长看似美妙,一旦被MSCI入选,美妙戛然而止。

第一步,MSCI称为炒作资金的接盘侠,这个过程可能股价还会进一步走高。

第二步,MSCI通过发行ETF逐步将成本转移出去,而散户和不得不按指数化投资去买股票的养老基金,则成为MSCI的接盘侠。

第三步,养老基金的背后就是为了养老而辛苦工作的中产。因此,这一波炒作最终的恶果,是趴在了千家万户的资产负债账上。

这种割韭菜的方式,虽然隐秘,但在港股市场上从未断绝过。港股市场由于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措施极端落后,因此一些资金大户可以配合MSCI这类指数发行公司,进行联合炒作,兴风作浪,玩死中小投资者。我举两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是恒腾网络(136.HK)。

恒腾在2016年11月15日的MSCI调整中被纳入,此前三个月内市值膨胀接近70%,达到了MSCI的纳入标准。11月15日当天高开高走,当日涨幅为29.29%。

但随后,在高位震荡一个月左右之后,最高价一度上冲0.77的高位。但接下来就开始扑街,一泻千里,再也没有涨回来,最低价一度跌至0.101(2017年7月3日),沦为仙股。

但这只股票由于是在MSCI指数里面,因此各大跟踪港股的指数基金都要在纳入的那一天建仓,并长期持有。与纳入日0.64的收盘价相比,后来一直徘徊在0.2上下,相当于跌去70%的价值。这笔亏损,则自然是持有MSCI香港ETF的各大养老基金以及养老金背后的万千居民来负担。

第二个例子是首控集团(1269.HK),比恒腾更惨。

首控在2018年5月14日纳入MSCI香港指数,此前三个月内市值膨胀了两倍多,达到了MSCI的指标。

随后5月31日,股价高开8.24,然后低走扑街。转天更加魔性,6月1日当天暴跌38.68%,从此再也没有涨起来。从纳入到扑街,间隔半个月,无法不令人猜测,这种割韭菜的手法也实在是太猴急了。

话说回来,港股市场那些最“硬核”的股票,例如腾讯、平安、建行、三桶油这些,大多已经被MSCI纳入“中国指数”(MSCI China Index,区别于最近纳入MSCI的“A股指数”,这个“中国指数”所包含的,大多是中国境外发行的优秀的中国公司的股票)。

因此,所谓的“香港指数”,除了长和、九龙仓、新鸿基等本地地产金融集团之外,优秀标的是极度欠缺的。那么指数发行机构便可以把一些垃圾公司“先捧上天、再踩下地”,通过“纳入指数”这个看似荣誉的东西,来玩成一场场“割韭菜”的把戏。

的确,金融市场上的任何工具都是双刃剑,像指数这种东西,一旦被玩到肆无忌惮,那分分钟也可以成为割韭菜的利器。港股市场上一些“仙股”、“老千股”的频繁纳入,使得MSCI“割韭菜”的嫌疑越来越深。

目前MSCI在中国的表现还算本分,然而以后,会不会也玩成在香港的那副跳脱的样子,是值得我们警惕和提前预防的。

3

结语

事实上,除了“炒调整”和“炒纳入”这两种玩法之外,当MSCI把某只股票“踢出”指数的时候,对于资本市场,也是一种炒作的机会;配合上沽空报告,往往可以把股价打到残。这一点我们不详细展开了。

总之,MSCI对于中国股民,尚属新事物,而对于境外机构来讲,是已经非常成熟的炒作方法。与股票纳入、指数调整、以及股票剔除,都有各自的炒作方法。但炒作,毕竟是投机者的游戏;

对于更广大的散户和个人投资者而言,了解炒作套路,提前规避,免得“被套路”以及“被割韭菜”,才是最有意义的事。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