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雷莎·梅挥泪宣布6月辞职 ,“脱欧”下一步怎么办?

未来英国“脱欧”前景仍迷雾重重。

来源:《财经》新媒体综合

英国“脱欧”进程延宕起伏的三年间,闹剧不断,如今,也走到了一个新的分岔口。5月24日,英国首相特雷莎·梅(TheresaMay)宣布,她将于6月7日辞去保守党领导人一职。她在任时间共2年10个月,是英国史上在任最短的首相。

特雷莎·梅下台的主要原因是,英国脱欧遥遥无期,方案连连被国会否决。在整个谈判进程中,特雷莎未取得多数议员的信任,导致“脱欧”僵局,最终保守党敦促特雷莎下台。

在正式卸任首相后,特雷莎·梅的照片将会出现在首相府内的石质大楼梯旁。那面墙壁上挂着历任英国首相的签名画像或照片,装裱在黑色镶金边的相框中。特雷莎·梅将是其中的第二张女性面孔。而包括二次公投在内的“脱欧”所有选项都仍存在可能性,未来英国“脱欧”前景仍迷雾重重。

辞职演讲后挥泪离场

从2016年7月13日上任到辞职,特雷莎·梅在职共2年零315天,创下了1900年以来,英国首相在位的最短记录。

而被迫辞职的原因,主要与“脱欧”僵局难破以及近期两场选举中保守党战绩不佳有关。

一方面,英国此前与欧盟达成的“脱欧”协议已三次遭英国议会下院投票否决。而特雷莎·梅公布修改后的新“脱欧”协议,因其承诺议会将决定是否就“脱欧”条件举行公投引发批评。“脱欧”陷入僵局后,保守党内始终有呼声要求再次对首相进行不信任投票,迫使特雷莎梅尽早下台。

另一方面,欧洲议会选举23日在英国举行。多个民调显示,保守党支持率大幅落后于新成立的“脱欧党”。在本月初举行的英国地方议会选举中,保守党也因处理“脱欧”问题不力遭到重挫。

特雷莎·梅称,我一直致力于使英国成为一个不仅仅是为少数特权人群,而是为每一个人服务的国家,三年前,英国人民投票选择要离开欧盟,我有义务实施人民的选择,并尽最大的努力完成这一切。

我已经尽我一切所能说服议员支持脱欧协议,不幸的是我没能做到。我尝试了三次,我相信坚持是对的,就算不成功的机率很高。但是现在我很清楚,对国家来说最好的是由一位新首相来带领大家,所以今天我宣布我将在6月7日辞职。

要取得脱欧的成功,新首相必须在议会达成共识,很遗憾,我没有做到这一点。只有各方愿意妥协,共识才能达成。

我将很快离任,这是我一生引以为豪的工作。我是第二位女性首相,但肯定不是最后一位。我选择辞职、毫无怨言,心中只有感谢,感谢在过去,能有机会为我爱的国家服务。

辞职演讲结束后,“铁娘子”含泪着离场,留下不舍的背影。

事实上,自2016年6月英国举行“脱欧”公投以来,英国经济面临着英镑贬值、通胀来临、投资撤离、经济放缓、人才流失、就业下滑等诸多问题。

有经济学家统计称,相比于脱欧公投前,英国GDP事实上已经损耗了约1-2.5%,大部分的损耗是来自英镑贬值,公投以来,英镑已经贬值超过10%。受到特雷莎·梅宣布辞职日期的影响,英镑短线拉升。但英镑自5月以来已经跌了3%,幅度之大仅次于2016年脱欧公投。

成也脱欧,败也脱欧

自特雷莎·梅上任以来,“脱欧”一直是她的最核心使命之一,她也因此被称为“脱欧首相”。

特雷莎·梅1956年10月1日出生,是牧师的女儿。从12岁起,她每周末在保守党办公室帮忙做事,并决意要从政。在牛津大学读地理专业期间,她是大学辩论会主席,不少同学都知道她的夙愿是当上英国女首相。

上世纪80年代起,特雷莎·梅正式投身政治,从保守党基层一步步攀登。她先后担任市议员、议会下院议员,2010年被任命为内政大臣,在这个“高难度”岗位上干了6年。

2016年7月,全民公投的巨浪把英国推入“脱欧”风暴,也把原本无缘相位、时年已59岁的特雷莎·梅送入唐宁街10号,她因此被称为“脱欧”首相。

“我们正经历英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时刻。公投之后我们面临着国家巨大变革的时代。我们是大不列颠,我们将迎接挑战。”她在就职演说中语气坚定。公众期望她能最大程度弥合党内分歧,在与欧盟的谈判中为英国争取最大利益。她肩负重任迎难而上,展现出不让须眉的务实与坚韧。

上任后不久,她在一个月内旋风式访问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多个欧盟成员国,强调英国将来即使脱离欧盟,仍会十分重视与欧盟的关系。她还先后到访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向三个地方政府重申英国在“脱欧”谈判中将尽力维护地方利益。

特雷莎·梅几年前被诊断出患有I型糖尿病,却照样日日处理繁重公务,在公众面前神采奕奕。她发起提前大选却导致保守党失利,但她痛定思痛,擦干眼泪为联合组阁努力奔走;面对舆论对她领导“脱欧”不力的指责,她与欧盟代表彻夜谈判,然后哑着嗓子对议会发表讲话;她腹背受敌,挺过党内和议会内多次“逼宫”与不信任投票。

英国广播公司政治事务助理编辑诺曼·史密斯曾直言,特雷莎·梅的韧劲不可小觑,内阁会议桌周围有多少人倒下,而她还站在那里。

有人说,特雷莎·梅是个不幸的首相,掌舵三年,多在逆水行舟。

连续发生的恐袭重挫选民对保守党的信心;伦敦格伦费尔大楼火灾致死80多人令民众不满;自信满满提前举行议会大选,却导致保守党在议会下院失去绝对多数;她领导的政府在过去两年内相继有20名高官因“脱欧”辞职,被讽为史上最不稳定的内阁……

最令她遗憾的是,她力推的“脱欧”协议被议会连续否决,英国顺利“脱欧”未能成为她的政治遗产。

舆论还质疑她在“脱欧”问题上的立场变化。当选前她是低调的“留欧”派,成为首相后她不得不扛起“脱欧”大旗,放出“无协议‘脱欧’好过坏协议‘脱欧’”的豪言,表明“硬脱欧”立场。但在重重现实压力面前,她最终只能拿出一份“软脱欧”协议。为了推动这份协议通过,她表示“愿以相位换协议”,但最终还是被否。

“脱欧”之战令她内外交困。与她谈判的欧盟官员对她不满;保守党同僚、前外交大臣约翰逊等人公开反对并准备替代她;媒体几乎每天都有嘲讽她的报道或漫画;3月份公布的一项民调显示,57%的英国人不认可她的工作。

雷莎·梅的首相生涯,可谓是成也”脱欧”,败也“脱欧”。但对于雷莎·梅的“最后一搏”,外媒普遍认为,虽然勇气可嘉,但第四次投票通过的可能性依然非常渺茫,“好比要创造一个政治奇迹”。

雷莎·梅在就任首相时就曾立下誓言:“办成脱欧这件事”。或许正是这种念兹在兹的情怀,让今天的雷莎·梅宁愿以辞职为代价,也要换取党内党外议员对脱欧协议的支持。

“脱欧”下一步怎么办?

“其实不想走,其实我想留。”特雷莎·梅的辞职演讲透着她的委屈。绝大多数英国人对特雷莎·梅宣布辞职既不感到意外也不觉得遗憾。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政治学教授特拉弗斯称,特雷莎·梅是一个勤勉的保守党政治家,但她的强势无法在她身处的这个时代得到体现。她坚持落实脱欧公投决定,但又无法平衡党内观点。在脱欧这个事关各方利益的问题面前,她注定失败。布雷迪等议员考虑的是整个政党的利益,尤其是执政地位问题。

眼下,特蕾莎·梅的首相生涯已经进入倒计时,在继任者出炉前,她将继续担任首相。根据规定,首相卸任后将在执政党内选举产生新领导人,经女王批准后担任首相,直至下次大选。

早在特雷莎·梅宣布辞职计划之前,下任英国首相的竞争,已经展开。其中,前伦敦市长约翰逊呼声最高。去年7月,约翰逊因与首相特雷莎·梅在“脱欧”问题上立场存在分歧辞职。本月,约翰逊已经确认,一旦首相辞职,他将参与保守党的领导权争夺战。

而约翰逊曾在伦敦市长的位子上坐了八年,独特的人格魅力吸引了大批基层民众的支持。2016年脱欧公投结束后,卡梅伦首相选择辞职,约翰逊也曾考虑竞选保守党党魁,但因为其竞选搭档临阵倒戈,他最终选择主动退出竞选。

据《每日邮报》最新报道,共有36%的保守派人士表示,约翰逊应该成为下一任首相,内政大臣贾维德以9%的支持率位居第二,环境大臣迈克尔·戈夫以7%的支持率紧随其后,外交大臣杰里米·亨特有5%的支持率。

值得注意的是,脱欧协议一再遭到国会否决后,保守党也将面对两大棘手现状:质疑党魁能力和党内信心动摇。在5月初的英国地方选举中,保守党遭受重挫,失去1300多个席位。虽然特雷莎·梅多次挺过不信任投票,但还是因脱欧进程停滞而逐步失去保守党党员的支持。

此外,英国脱欧前景仍面临“灾难的不确定性”。议会已3次否决脱欧协议草案,最新一版协议也不被看好。英国原定3月29日正式“脱欧”,但由于“脱欧”协议连续遭到议会下院否决,“脱欧”进程陷入停滞。目前,英国“脱欧”期限已延长至10月31日。

在英国已经公投决定脱欧近3年之后,英国以何种形式脱欧、何时脱欧、是否举行二次公投,这些问题依然没有答案。

分析人士认为,虽然特蕾莎·梅承诺辞职,但仍难破“脱欧”僵局。英国“脱欧”进程将受下届政府政策影响。

看来英国脱欧这场大戏,还是没完!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