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脸识别”下的暗流涌动:盘点互联网企业养猪江湖

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不仅用于人,也用于动物。

作者:章舟

来源:扑克投资家

现在“人脸识别”技术早已成为常规操作,不管是出行乘坐交通工具,还是入住旅馆饭店,只要轻轻一扫,就能获悉你的全部信息。脸,已经成了人的第二身份证。

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不仅用于人,也用于动物。 

最近,一向以互联网巨头面目示人的京东,突然宣布战略投资农业企业吉林精气神有机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参与合作黑猪养殖产业链全过程,提前备战“6·18”的大促销。 

这是一家怎样的公司?下面是官网介绍: 

精气神成立于1991年,是集山黑猪遗传育种、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全产业链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也是第一家将濒临灭绝的本土黑猪产品推向市场的民营企业。 

京东做养猪,究竟有什么“秘密武器”呢?原来,京东已经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将每一头猪的信息录入大数据中, 

这并不是京东首次在养猪行业发声。早在去年11月,京东早已高调将“猪脸识别”技术推向市场,从而将养猪这个古老的行业,和21世纪的人工智能结合了起来。从某种意义而言,也算是给猪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1

 “猪脸识别”到底是什么黑科技?

有什么用? 

顾名思义,猪脸识别,就是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利用猪的面部特征,精确识别每一头猪。换句话说,它相当于为猪装上了独一无二的“身份证”。 

通过猪脸识别技术,每头猪一生下来,就通过视频记录下成长的轨迹,包括有几只兄弟姐妹,以及体重变化等,因而不仅可以了解每一头猪的健康情况,包括猪的进食量、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而且还能给每头猪生成一个唯一代码,它的生日、它的父母和后代都能准确记录下来,真可谓是“查三代”。 

这项技术的应用,不仅仅识别是猪脸那么简单。 

正如人的疾病会有一些症状,猪的疾病也会有外在表现。而“猪脸识别”的应用,可以通过红外测温技术、声音识别技术分辨,实时监控异常的出现,为每一头猪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图】识别的不仅是猪脸,还有猪叫(图片来源:京东)

那么这样的“身份证”,究竟有些什么好处呢?当然有了!在防治非洲猪瘟中,“猪脸识别”就立下了汗马功劳。

从去年开始蔓延全球的非洲猪瘟,给养猪业造成的重大损失,想必很多人还心有余悸;但是,非洲猪瘟这一“绝症”进入中国不到半年时间,就被“猪脸识别”技术所遏制:OIE(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发布声明,目前中国境内非洲猪瘟疫情已经出现明显下降趋势。 

这项技术究竟有何神奇之处呢?原来,如果将人脸识别和声音识别的技术应用到猪的身上,可以鉴定猪是否感觉不舒服,并在早期发现潜在的病猪。也就是说,只要扫一扫,猪的健康状况全知晓! 

但这只是理想状况,现实中的“猪脸识别”似乎并没有那么神奇,还有一系列的问题亟待解决:

(1)需要采集不同品种的猪在生长中体型面部变化的数据,且采样点远多于人类

猪的生长周期在110天到120天左右,外貌变化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因而要想获取一头猪准确的面部信息,需要在每个阶段都进行面部信息采集,工作量可想而知。

与此同时,由于动物面部图像的数据十分有限,因而动物面部识别需要数百个参考点(远多于人脸),才能获得达到与人脸识别同等水平的算法,这又进一步加剧了采集的工作量。

(2)给猪采集面部数据时,会遇到各种各样预料不到的困难 

要开发可靠的面部识别软件,首先你得能获得清晰且光线好的正脸图像。但不幸的是,这一点对动物而言,比对人难上千百倍。 

给人类的婴幼儿照相时,首要任务不是别的,而是应对孩子的哭闹。同样,猪可不会乖乖坐在摄像头前,任由拍摄者采集信息。正如一位猪脸识别企业的高管所言“猪到处乱动,我们只能让人按住它们。有时候,要得到一张不错的猪脸侧面照,我们得拍好几十次”。 

此外,拍摄者在给猪拍照的过程中,不仅要戴上口罩,和猪圈的气味做斗争,还要时刻提防被拉一身“不可描述之物”的风险,可谓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3)面临更加成熟技术的竞争 

猪脸识别需要依靠数据采集,数据的学习以及最后的检索等程序来确定猪的身份,每一个环节都可能会因为技术及概率的缺陷造成误差。另外,此项技术成本仍然相当高昂:单单是绘制一张猪脸的成本就要至少7美元(约49元人民币)。

相比之下,经过长时间发展的智能耳标则更成熟,而且在确定猪的身份上更加精确。

耳标相当于猪的身份证,具有唯一性,既可以满足动物日常信息管理,也可以实现动物产品的全程追溯。虽然用戴耳标等方法识别猪只,会给动物带来了不必要的身体伤害,但是让猪再快乐地生活,最后都免不了痛苦的去死。因而在猪的福利上面做文章,多少显得有些“矫情”。 

说完了劣势,我们再来谈谈优势: 

首先,购买一套智能耳标系统十分昂贵,仅能适用于成规模的大型猪场,而小农户是用不起耳标的。其次,智能耳标技术所实现的猪的信息管理更多是在养殖场内部被使用,无法实现分享和云同步。而“猪脸识别”技术本质上是生物识别,和耳标识别拥有着完全不一样的应用场景和应用扩展。

此外,耳标难以解决的一大问题就是骗保:一些养殖场只为部分生猪投保,保险公司难以鉴别哪头猪买了保险,有饲养者借此钻漏洞,为未投保的死猪索赔,而这种骗保核实起来相当困难。而“猪脸识别”技术成熟后,这样的难题将不存在。 

而且相信随着技术的成熟,“猪脸识别”的成本也会逐渐降低。而随着智能耳标也在向着人工智能的方向发展,显然这两门技术的决斗还尚未开始。 

实际上,猪脸识别,只是现在养猪诸多黑科技之一。而这些黑科技的应用,对于国内养殖业的发展不可或缺。

2

除了“猪脸识别”,

现在还有哪些养猪的黑科技?

为什么要应用它们? 

中国成为全球猪肉生产和消费大国,每年生猪出栏量约7亿头,消费量约占到世界猪肉消费总量的一半以上。在中国,猪肉人均年消费量约59公斤,平均每人每天要吃掉3两多的猪肉,需求量是世界平均量的两倍。 

令人遗憾的是,国内猪肉的生产水平尚不能满足强烈的市场需求。近几年,中国猪肉进口规模整体呈上升趋势。2009年,国内猪肉进口仅13.5万吨,到2016年高峰期,这一数字已达162.02万吨,是7年前的12倍。 

【图】2008-2017中国猪肉进口量和进口价格(图片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 

这背后折射出国内猪肉产业的种种问题,集中表现在价格波动频繁,且缺乏议价能力。究其深层原因,还是要说回到中国生猪的养殖规模和生产效率上。 

众所周知,目前国内养猪业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有中美两国养猪成本的对比为证。 

【图】中、美养猪成本对比概览(图片来源:京东技术)

【图】中、美生猪养殖各项成本比重(图片来源:兴业证券) 

饲料、人工费用是中国养猪成本占比最高的两项,依靠人工经验中、美养猪成本差异主要在于中国的饲料成本显著高于美国,并且美国饲料报酬更高;同时美国在机器厂房的投入明显高于中国、人工费用显著低于中国综合来看,中国的养猪业成本结构有极大的优化空间。

除了成本,中国养猪集中度也需要进一步提高:一项研究表明,中国3 家头部养猪企业年出栏量总和不到 2000 万头,占中国2018年生猪出栏量总量 7 亿头的比例不到 3%;相比之下美国Top10的企业就能达到占全国40%的比重,相比之下,中国集团化、规模化养猪程度亟需提高。

【图】和美国相比,中国养猪规模还有一定差距(图片来源:兴业证券)

正是因为有了规模优势,美国生猪的养殖成本大约为每公斤6.2元,而中国生猪的养殖成本大约为每公斤12.5元左右,因而成本上美国优势明显,而缩小差距成了中国养猪业急需完成的任务。 

话虽然这么说,但常识告诉我们“没学走,先学跑”是绝不可能成功的,目前中国养猪产业要想从传统走向现代,首先需要跨越的是三大痛点——懵、难、苦

很多猪场,特别是中小养殖户,生产管理数字化程度低,过程混乱,盈亏不明,整个‘一团懵’;

猪养不好的时候,养猪户往往不知所措,毫无头绪,无从下手,感觉‘事事难’;

养猪人孤独无助,员工枯燥,猪场老板管理无门,深受‘千般苦’。

养猪的黑科技,就是试图为解决这些问题做一点微小的工作。而这些工作,并不只“猪脸识别”那么简单。而是一系列“组合拳”。 

(1)视觉估重

给猪的称重是一个大难题:因为主场的猪千千万,不可能一只一只称重,这就导致了传统养猪生产过程获取猪只体重困难,几乎所有企业选择放弃统计或抽样统计猪只体重,导致饲养方式粗放,造成饲料浪费严重,和栏内生猪生长不均等现象。因而选择合适的体重估计方法,经济效应明显。

【图】视觉估重示意图(图片来源:京东科技)

视觉估重早有人提出,但京东的智能农牧团队创造了一种新型的视觉估重预测算法,进一步提高估重准确度,准确度超过98%。传统养猪生产过程获取猪只体重困难,几乎所有企业选择放弃统计或抽样统计猪只体重,导致饲养方式粗放,造成饲料浪费严重和栏内生猪生长不均等现象。而通过视觉估重,可实时统计料肉比、存栏总重量等数据,对形成猪只饲养、生产管理的标准体系和最优方案十分重要。 

(2)视觉数猪

除了体重,猪只数量统计几乎是所有养猪场都会有的痛点。有人可能想不通,数猪有何难,一只一只数不就好了么?

这么问的人,一看就没养过猪,连猪跑都没见过。大部分猪场每个月会盘点一次,历时两三日盘点完毕,如果恰逢母猪生产和频繁交易,数猪工作更加困难。下图左下角就是猪场的日常现实。

【图】视觉数猪示意图(图片来源:京东科技) 

如上左下照片就是猪场的日常现实。由于堆叠十分严重,如果只从一个视觉点去统计数量,根本无法统计清楚,所以项目团队创新了立体点数法,通过 4 个摄像头对指定区域内的数量进行统计,通过算法修正结果,做到多个角度祛堆叠化,达到 100% 的统计准确率。 

除了估重和数猪之外,现在智能养猪的目标,还包括以下一系列任务:


【图】智能养猪的长期目标(图片来源:京东科技)

那么“智能养猪”究竟想达到怎样的目的呢? 

  • 保证猪场的健康环境 

对收集到的环境参数进行统一管理,经过智能分析后,自动对风机、水帘、暖气等设备进行调节,保证养猪场温度、湿度、空气维持在适合生猪健康生长的最佳状态。

  • 保持生猪的标准体型 

在生产环节让饲养人员不再从事日常繁重又简单的重复性劳动,更帮助猪场准确纪录每一只猪的实时信息,并保证每一只猪可以合理进食保持较为标准的体型,提高猪场的整体科技性。 

根据目前的测算,京东的解决方案将帮助大中型养殖企业降低人工成本30%以上,节省饲料8-10%,缩短出栏时间5-8天。据不完全统计,如果整个中国养殖业应用这一解决方案,每年至少可以降低行业成本 500亿元。

3

除了京东,

还有哪些互联网巨头杀入养猪业?

各有何特点? 

正是由于智能养猪的广阔市场,近年来,一系列互联网巨头纷纷杀入。除了京东外,还有网易、阿里也早已推出了自己的产品。

   网易:有了自己的智能养猪场 

早在2009年,丁磊向外宣布网易进军养猪领域,初期计划规模是10000头。作为一家以游戏和电商为主的互联网公司,丁磊此举遭到了众多行业人士的质疑。外界甚至时常以“纸上谈猪”讽刺丁磊。

但经过长达5年的酝酿后,2014年,丁磊的“丁家猪”首先亮相于网易食堂。2015年,丁磊在乌镇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用“丁家猪”宴请了互联网大佬。时隔一年,三头“丁家猪”现身网易平台上进行拍卖,最高拍出每头27万元的高价。 

那么网易的猪,究竟是在哪里养出来的呢?网易给自家猪场取名“味央”,意思是“味道终结者”,听起来就非常霸气! 

霸气的底气何来呢?坐落在空气清新,十分宜居的千亩竹林茶海中的味央猪场,空气中丝毫闻不到传统养猪场内臭气熏天的味道。《舌尖上的中国》总顾问沈宏非曾在造访网易养猪场后表示,“甚至有点安缦酒店”的感觉。在网易当一头猪,可能比熊猫还开心。

那么在这种环境下养出的猪,价格如何呢?从味央官方旗舰店上得知,网易家的肉根据品种不同,价格在50~80元每斤不等,相比之下,截至4月10日,江苏省精瘦猪肉平均零售价格为每斤 15.19元,由此可见,网易“味央猪”的价格决定了它离普通群众目前还有不小的距离。 

   阿里:智能养猪程度不亚于京东

2018年2 月,阿里云正式宣布四川特驱集团、德康集团合作,通过 ET 大脑实现人工智能养猪,提高猪的存活率和产崽率,项目投入高达数亿。 

阿里用了一套叫做 ET 农业大脑的系统,当中涉及视频图像分析、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物流算法等人工智能技术。 

养殖业要扩大规模,母猪产仔是根本。阿里云研发出一套“怀孕诊断算法”来判断母猪是否怀孕。养猪场内的多个自动巡逻摄像头会搜集母猪的睡姿、站姿、进食等数据,再由 AI 分析母猪是否配种成功,如果发现有母猪没怀上,系统将提醒工作人员进行人工授精,从而提高母猪产仔量。 

相比之下,如果依赖人工巡检,则因为养猪场规模庞大而无暇兼顾,浪费母猪不少时间。 

猪仔出生之后,为了让它们健康成长,ET 农业大脑会监测每只猪的健康状况,通过分析猪的咳嗽、叫声、体温等数据,一旦出现异常能够第一时间发出预警。 

此外正如现在的微信计步小程序一样,阿里还会对每头猪的运动情况进行监测,甚至把公里数作为判断猪肉品质的新标准,原阿里云总裁胡晓明在2018年 6 月的云栖大会上表示“未来,我们想要的是一头跑了 200 公里的好猪,而不再是一头 200 斤的猪” 

那么阿里 ET 农业大脑的成效如何呢?去年已经在四川的一家拥有 3000 猪的养殖场进行试验,成功让母猪产仔量平均多产了 3 头,猪仔的死淘率降低 3%,明年在四川特驱集团和德康集团旗下 50 头母猪规模以上的猪场,都将安装上这套 AI 系统。

4

互联网企业热衷养猪,

醉翁之意不在酒?

好好的企业,怎么就放着“高大上”的互联网不做,做起养猪这样的传统行当了呢? 

正如网易农业事业部负责人直言,网易做农业追求盈利,是要卖产品的,“民以食为天,13亿中国人总要吃东西,农业永远有市场。”

但网易投身农业之初并没有锁定养猪。正如丁磊坦言: 

我们选择养猪之前,也想过种植类、养殖类,比如种蓝莓种水果,也考虑过养鸡养鸭。很多项目利润率高,运作也成熟,挣钱更快。但全国加起来也就1个亿至5个亿的产值。这很难满足网易的胃口。 

相比之下,养猪则是一门大生意:正如前文所言,中国人一年就要吃7亿多头猪,从猪的育种到屠宰、加工、配送,产业链很长,从养猪入手,可以对整个行业有影响。而控制了上游,则是控制全行业的第一步,接下来必然是利用自身强大的电商物流网络,在整个行业内呼风唤雨。

众所周知,一头猪从经销商——散户——规模猪场——生猪经纪人——屠宰(食品)企业,形成了最为传统的生猪产业供应链模式。而随着近年来“互联网+养猪”、猪业电商、“AI养猪”等新形式的不断涌现,这种传统供应链模式正在这些新型工具的介入下,发生微妙的变化。

【图】一头猪的江湖(图片来源:爱猪网)

当然,要想改变一个万亿体量的市场,仅仅依靠创造一种模式,发明一套技术是很难做到的。阿里、京东、网易们若是没有做好打10年攻坚战的准备,那么掘金万亿市场的机会恐怕也只存在于想象中。一级市场如此,二级市场更是如此。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