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不死

世界以痛吻我,而我报之以歌!这样的华为,绝对不会死!

自5月16日美国商务部将华为列入所谓的“实体清单”以来,中国国内的舆论可谓群情激愤。网络上声援华为的文章铺天盖地,成千上万的人呼吁弃用苹果,改用华为。

对于这种力挺,任正非非常冷静。他对媒体说,目前对华为有两种情绪,一种是鲜明的爱国主义支持华为,一种是华为绑架了全社会的爱国情绪,请大家不要狭隘地认为爱华为就要爱华为手机。

“我的小孩就是不爱华为,他爱苹果。余承东总说老板不为我们宣传。我制止他们瞎喊口号,不要煽动民族情绪。”

而在谈及美国对华为的禁令将延迟90天实施的消息时,任正非依然很平静。他说:“华为已经在业务方面做好了准备,这90天对华为来说没有太大意义。”任正非非常自信地表示,在5G方面,别人两三年内肯定追不上华为。

任正非不骄不躁,不卑不亢,头脑清醒,思虑周详,华为能有任正非是华为的福气,而中国能有华为这样的企业,是中国的福气。

华为这样的企业,是不会死的。

1

在当代浮躁的中国企业界里,华为是一个异类,是一股极其珍贵的清流。

2000年的时候,任正非在华为内刊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叫《华为的冬天》,文中大谈华为的危机。这篇文章现在在互联网上依然找得到,今天的读者如果不了解那一年华为的真实情况,可能会产生一种错觉,误以为当时华为遇到了重大危机,濒临破产。

实际上,那一年华为的销售额达到220亿元,利润29亿元人民币,位居全国电子百强之首。

这样的事情如果放在别的企业身上,几乎肯定是要搞庆典的,然而华为的气质就是这么冷静,任正非考虑的是居安思危,是如何让华为在理想的长征路上走得更远。

2016年,任正非签发了一篇电邮讲话稿,其中提到,“在岗在职的人要英勇奋斗”、“这几年华为大好,业务全线开花,利润超常规增长,成为中国民营企业的绝对一哥,也成为中国实体产业的代言人。”、“渡过这轮危机,完成这一次改革,华为就在世界上真正站起来。”

而与此同时,有媒体发了一篇《失去奋斗,房产再多我们也将无家可归》的文章,随即就有自媒体写了一篇《失去房产,奋斗再多我们也将无家可归》的文章。社会舆论大哗,各方热议“在当代中国奋斗究竟有何意义?”

华为的内部论坛上也有不少人对此发表评论,大家感叹因为在华为奋斗,而错过了房产大牛市。有人议论说:“20年前华为不炒房、不炒股、不上市是有说服力的,但现在形势大不相同,有没有房产能定一生输赢。买不起房,再多的奋斗都没有意义。”

任正非随即把华为搬了家。

华为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么,虽然左右不了深圳的楼价,但它可以决定自己去哪里。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华为为了保持团队的头脑清醒,也算是做到了极致。

华为既有居安思危的习惯,又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魄力,还有英勇奋斗的精神,所以2004年任正非拍板让何庭波组建华为海思的举动就变得很好理解了。

任正非对何庭波说:“给你2万人,每年4亿美金的研发经费,一定要站起来!”而当时的整个华为只有3万人,每年研发经费不到10亿美金。

何庭波前几天在信里说:“在那个云淡风轻的日子,公司做出了极限生存的假设。为了这个原以为永远不会发生的假设,数千海思儿女走上了科技史上最为悲壮的长征。”

华为用超强的战略规划能力、强大的决策魄力和卓越的执行力,为自己构筑了一道钢铁防线。

今天,任正非对媒体说,在5G方面,别人两三年之内追不上华为。这不是什么血气之勇,这是客观严谨的企业家作风,为了今天能淡定地说出这句话,几万华为铁军已经默默奋斗了十多年。

做企业看得是实力,喊口号没有意义,实力才是应对各种艰难局面的关键,有硬实力的华为是不会死的。

2

任正非说,大家不要狭隘地认为,爱华为就要爱华为手机。不要瞎喊口号,不要煽动民族情绪。

我今天要特别为任总的这句话点赞。

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情怀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但民粹主义是每个人都应该警惕的,而煽动民族情绪来达到某种个人目的或者商业目的是非常卑劣的行为,理性的中国人都应该自觉去抵制。

但是很遗憾,很多中国人缺乏这个辨识能力,经常被一些别有用心的当枪使。

企业是商业文明的产物,它理当遵循最基本的市场经济规律。优秀的企业利用自身的研发、技术、管理、服务等多种优势去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而在中国,不少企业在竞争中一旦处于劣势,就喜欢打“爱国牌”,这是非常可笑的行为。事实上,那些扯虎皮做大旗,打“爱国牌”为自己遮风挡雨的企业收割民众智商税的时候从来都不会手软。

竞争压力大就应当迎难而上,如果最后仍然成了市场竞争中的败者,那么也请败得漂亮一点,理性收场也不失为一种风度,比撒泼打滚耍无赖丢中国企业的人要好得多。

华为经常被人拿来扛爱国主义的大旗,但华为自己相当理性。华为当然是一家爱国的企业,它每年交的巨额税收就是凭证,它在研发上的突破就是凭证,它吸纳中国大量高素质人群,凝聚力量打造尖端科研团队就是凭证。

但华为不会绑架全社会的爱国主义情绪,逼着大家买华为手机。

买它是因为对其产品的认可,不买它是因为它做的还不够好。华为深深地明白,商业社会里不能强买强卖,但只要产品本身足够好,自然不会缺来买的人。

华为一直遵循着一条朴素的商业真理:经商就是经商,一切都应该按市场经济规律来。

稍有文化的人应当明白,市场经济规律是一个客观存在,千百年来它一直在起作用。凡是抵触它的,无不被时代的洪流所湮没;凡是真正遵循它的,终究都会受到嘉奖。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华为是不会死的。

3

华为现在被时代的潮流推到了中美关系的风口浪尖上,但华为其实是一家心态非常开放的公司,它一直都在坚定不移地学习美国方方面面的长处,从不搞文化排斥。

1992年,任正非去美国考察,写了一篇散记。在文中,任正非写道:

整个考察期间,我们深感美国人踏踏实实、十分专一的认真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毫无保守的学术风气,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美国人没有象中国人那么多远大的理想,也没有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空洞抱负,也不象我们那样充满幻想。这个民族踏踏实实、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航天飞机,大规模硅片,超大型计算机,超微型的终端,发达而优良的电信设备、测试仪器,是美国人民的勤劳创造的,是掠夺不来的。……

(纽约自然博物馆)里面的展品如此精湛,如此栩栩如生,在有些地方简直是重归大自然,重归原始社会。全世界的各种珍奇精品,按照自然的规律收集、排列得如此的合谐,如此的丰富,难怪以前常有人说:他们博士论文就是在博物馆里写出来的。这里真是研究社会发展、自然发展最好的课堂。看到成群的美国儿童的参观,心中无限感慨,不知此中还有多少发明明天的原子弹、航天飞机的英才在成长,美国将经久不衰。”

2018年4月20日,也就是中兴遭受美国政府制裁4天后,华为陈黎芳对员工说:“大家关心世界格局,现在网上看到的各种信息也很多,我想把任总最近和我们团队分享的话也分享给大家:‘我们要正视美国的强大,看到差距,坚定地向美国学习,永远不要让反美情绪主导我们的工作。在社会上不要支持民粹主义,在内部不允许出现民粹,至少不允许它有言论的机会。全体员工要有危机感,不能盲目乐观,不能有狭隘的民族主义。’”

2018年9月29日,任正非对华为的员工说:

我们要解决在西方遇到的问题,首先要充分认识西方的价值观,站在他们的立场去理解他们。

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很容易接受我们的观点,日韩也还好一点,欧美很难。如果我们和西方价值观不一样,怎么进得去西方?那他们就会认为我们是在进攻。他们一定会把墙越筑越厚、越筑越高,我们的困难就越来越大。

我们这些年,都是采取中国的思维方式去理解世界的格局、去揣测西方的意图。要对世界有充分的了解,就必须站在西方的观念上理解西方。”

2019年1月17日,有记者问任正非:“以华为目前的业务结构和体量,现在还有一个学习的榜样吗?”

任正非回答道:“第一,亚马逊的开发模式值得我们学习,一个卖书的书店突然成为全世界电信营运商的最大竞争对手,也是全世界电信设备商的最大竞争对手。第二,谷歌也很厉害,大家也看到‘谷歌军团’的作战方式。第三,微软也很厉害。怎么没有学习榜样呢?到处都是老师,到处都可以学习。”

2019年4月,世界芯片产业格局发生变化,苹果表示希望能从华为采购5G芯片。4月15日,任正非说:“在向智能手机竞争对手出售高速5G芯片和其他芯片方面,华为持开放态度。这其中也包括苹果公司。”

盲目自大的企业会死,狭隘偏激的企业会死,没有自省精神的企业会死,但是,永远谦虚谨慎的企业不会死,不断学习奋进的企业不会死,心态开放包容的企业不会死。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华为的未来是星辰大海,这样的企业不会死。

4

结语

任正非今年75岁,华为创立已经32年。无论是人也好,还是企业也好,他们都走过了一段漫长的岁月。

这里面,并没有什么岁月静好。

任正非出身贵州贫苦人家,少年时想吃一个白面馒头而不可得,多年军旅生涯都在老少边穷地区度过,人到中年遭遇失业离婚,还要怀着跳楼的心咬牙创业,花甲之年对抗病魔,古稀之年女儿孟晚舟又遭逢变故。他这70多年,算得上阅尽沧桑。

至于华为,在它32年的历程里,又何尝不是历尽坎坷呢?

但是,华为不会死。即便是今天,它遭遇特朗普全方位的严厉封杀,它也不会死。

华为是有远见的。它早已料知会有这么一天,因此它未雨绸缪,积攒了足以支撑自己活下去的硬实力。

华为是睿智的。它知道做企业一定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不搞歪门邪道,它深深地懂得“Business  is  business”,它清楚自己没有做错什么。

华为一直有一颗开放包容的心,它不想煽动谁,也不恨谁,它只希望做好一个企业的本分,脚踏实地把事情办好,以实力征服市场。

世界以痛吻我,而我报之以歌!这样的华为,绝对不会死!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