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兴业(0830.HK)走进新增长时代,新平台定位引申三大投资亮点

是否会有聪明的投资者会察觉到,也许上演一出“小鱼吃大鱼”的故事并不是什么难事。

2019年初至今,中国建筑兴业(股份代码0830.HK,前称“远东环球”)以57.89%的累计涨幅,位列港股建筑服务板块第一位。

2019年国企改革进入深水区,“管资本”主旋律预计会得到万亿投资基金的青睐和参与,这里面必定蕴含着巨大投资机会,而港股历年来因国企重组或转型产生牛股层出不穷,不少投资者朋友纷纷来问笔者,名不经传的中国建筑兴业究竟是什么来头?

一、正式更名事件成为转型里程碑

2019年4月23日,隶属中国建筑集团旗下,及作为其海外资本平台之一远东环球(0830.HK)发布公告称,其于联交所的中文股份简称正式改名为“中国建筑兴业”,此举实为公司转型进入新通道后又一里程碑式事件。

截至2018年末,公司录得营业额为36.12亿港元,同比增长15.3%;股东应占溢利为1.49亿港元,同比增长20.1%,而公司在2018年全年累计新签合约额47.91亿港元,同比增长14.6%,在手总合约额约为116.65亿港元,其中未完合约额约为67.26亿港元,同比增长22.8%。由业绩数据可肯定的一点是,公司稳定增长确定性明显,良好基本面状况为其转型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顺延着这样一个大逻辑,我们不禁会问,中国建筑兴业转型的必要性在哪里?

二、详解公司转型思路:增长空间与新平台定位

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无非两个:天花板和母集团内部各业务线条或平台发展要求。

(1)天花板重新被打开

之前,中国建筑的海外旗舰资本平台中国建筑国际(3311.HK)间接拥有公司已发行股本约 74.06%,中国建筑国际主要从事楼宇建筑、土木工程、基建投资及项目顾问服务,而中国建筑兴业此前主要围绕前者的建筑工程业务承接及开展外墙承建业务(主要指幕墙工程),所以一定程度受限于前者的发展前景及增长速度。

同时,虽然中国建筑兴业(0830.HK)很早就拥有了独立的资本平台,却在业务方向上与中国建筑国际(3311.HK)有一定重合,也没有很好地发挥出作为独立资本平台及大型国企背景对应的融资优势,这一切都源于发展增速不足、业务天花板较低、所在行业及赛道吸引力不足等涉及经营层面的根本因素,另外,中国建筑兴业为投资控股型公司,此前作为中国建筑国际(3311.HK)附属控股公司,资本平台的定位比较模糊,所以维持业务稳定,停止外延性的投资扩张的经营主张是可以理解的。

如今,过往所存在的种种问题终于迎来了解决的曙光。公司的转型战略首先把增长路径进行了重新规划,重归投资控股型公司应有的内生性增长和外延式并购并行发展、互为支持的成长模式,如此一来,增长的天花板就被打开了,过往因素对成长性的压制也被移除了。其次,转型能给830.HK这个资本平台带来激活效应,给中国建筑兴业的资本运作能力的提升打下良好基础。

(2)母集团公司给平台的战略新定位

(资料来源:公开信息)

我们自上而下地从中国建筑集团(母集团)股权结构图可以了解到,由中国建筑(601668.SH)100%控股的中国海外集团目前拥有5家海外上市公司,分别是中国海外发展有限公司(0688.HK)、中国建筑国际集团有限公司(3311.HK)、中海物业集团有限公司(2669.HK)、中国海外宏洋集团有限公司(0081.HK)、 中国建筑兴业集团有限公司(0830.HK)(前称“远东环球集团有限公司”),市值合计超过3500亿港元。

按业务发展类型划分,中国海外发展(0688.HK)和中国海外宏洋(0081.HK)主要为定位于地产相关业务的平台,中国建筑国际(3311.HK)则定位于承建相关业务,而中海物业(2669.HK)就定位于物业管理业务的发展方向。

至于中国建筑兴业,今年1月份母公司中国建筑国际向公司注入南昌两项收费桥运营权,标志着公司正式将运营管理作为主营业务之一,其在做大做强传统业务的同时,进一步拓展运营管理业务,推行“传统业务和创新业务”双核驱动战略,积极全面推进运营管理业务,中国建筑兴业的平台定位已转成为中国建筑集团的基建运营管理平台。

母公司中国建筑国际在手基建资产丰富,包括已经进入运营期和将要进入运营期的各类项目,加上内地基建存量庞大,PPP项目库中使用者付费的基建项目比例不断提升。未来公司的基建运营业务,将依托母公司中国建筑国际和中建系的系统内部资源,以及内地庞大的基建项目存量市场积极发展。

而且中国建筑兴业背靠资产体量庞大的中国建筑集团,给公司在业务拓展、并购项目资源、融资成本及交易条件方面,最终到上市公司总市值的持续提升均创造了十分积极条件,这样的新定位,把中国建筑兴业发展空间极大拓宽,成长的方式也因此可以不拘于泥,这对资本运作平台来说,无疑是如虎添翼,万事俱备,其后续的成长空间着实会让人充满想象。

三、新定位带来新机会:中国建筑兴业的三大投资亮点

(1)大集团小公司

承接上文所提及的信息,总市值已超2600亿元人民币的中国建筑(601668.SH),其100%控股的中国海外集团目前所拥有5家海外上市公司平台,总市值合计已超3500亿港元,除中国建筑兴业之外,其余4家总市值均超过100亿港元。

目前,中国建筑兴业(0830.HK)的二级市场最新报价(截至4月23日收盘)为0.99港元,最新市值为21.34亿港元,总市值在5家上市公司中暂时最低,若参照前四家上市公司均超过100亿港元市值标准,就基本可得知,母集团公司对旗下资本平台的发展规划会有一个基本的下限要求。而把平台名称改为“中国建筑兴业”沿用了“中国建筑”的品牌,也就意味着,有很大可能性,该平台的定位规格是比较高的,按此推测与之匹配的市值,只会高不会低,以百亿为单位总市值要求有一定的内在逻辑。

另一方面,打开中国建筑集团的官网,会看到以下介绍: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正式组建于1982年,是我国专业化发展最久、市场化经营最早、一体化程度最高、全球规模最大的投资建设集团,也是我国建筑领域唯一一家由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据悉,中国建筑集团内部现持有及与其关联的经营性资产总规模的估值早已超千亿,这也许是中国建筑兴业通过收购价值运营资产发展壮大的备选标的储备池。

(2)高效率发挥杠杆效应的独特模式

中国建筑兴业的长期发展目标是要成为专业的资产运营类平台,首要发展路径是承接母集团内部有价值的运营类资产,参考其已公布的收购资产方案的思路,挖掘其模式有自身特殊性存在。

首先,母集团公司以相对估值较低的交易对价把价值的运营类资产注入到这个平台上。2019年1月7日,中国建筑兴业公告以总代价为港币 2.95亿港元收购中国建筑国际持有的(i)Value Idea全部已发行股本及Value Idea销售贷款;及 (ii) 富天企业全部已发行股本及富 天企业销售贷款。根据公告数据显示,其中约2.07亿港元为支付该两家公司的全部发行股份代价,而截至2018年9月30日,该两家公司未经审计的净资产净值合计为1.94亿港元,换而言之,中国建筑国际基本以接近1倍净资产的估值作为对价注入中国建筑兴业。这个案例为后续注入方案提供了很好的示范效应,低估值的对价特征明显。

其次,在首次公布的资产交易方案中开创性地使用了宽松的支付方式:允许中国建筑兴业分期支付交易款项。公司在2019年1月宣布将收购中国建筑国际的两家子公司的交易方案中,将以现金和未来的经营现金流来支付交易对价,并在2019年和2020年分三期结算。

最后,作为大型央企旗下控股上市孙公司,同时平台名称沿了“中国建筑”品牌名,有此信用背书及集团财务担保,可使中国建筑兴业举债资质有了长足增长,其可获融资规模将大幅提升,而融资成本可长期保持较低水平;从股权融资的角度看,公司的雄厚央企背景可为其带来优质的、能推动公司进一步升级发展的战略投资者,在股权融资方面持续获得长期资金支持公司并购交易,加上宽松的支付方式及低估值对价等因素支持,形成了其独特发展模式,总结成一句话就是:最大程度地高效利用财务和股权等融资杠杆来使用最优对价收购有效的低风险的、有价值的长期运营资产。

(3)长期增长的确定性来源及国际化前景

根据中国建筑兴业在2018年业绩会的指引,公司预期在2018-2020年的盈利年均复合增长率将不低于20%,而据众研究机构发表报告的一致性预期是,不考虑收购带来的增长,公司盈利将在2018-2020年每年增长超过15%。所以我们推测,两者预期的差距在于后续资产注入或公司收购资产进展估计。也就是说,公司管理层所给出未来业绩指引,实际上隐含了持续的收购或资产注入的行动预计。

作为中国领先的建筑企业,控股公司中国建筑国际及直属母集团中国建筑集团应拥有大量的高回报基建运营资产,加之未来PPP投资项目还将为中国建筑兴业提供可供广泛对比后挑选的、具备价值的运营资产收购机会,这里为其长期增长带来很大的确定性支持。

我们从中国建筑集团挂网公布的中国建筑2018年1-12月经营情况简报可知,在2018年中国建筑承接的基础建设业务为6282亿人民币,与此同时,其海外业务取得的收入为1556亿人民币。中国建筑是我国第一批“走出去”的企业之一,海外业务最早可以追溯至新中国建国之初,至今在海外拥有近万名管理及工程技术人员。自从2013年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国建筑成为了中央企业践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代表者与领先者、海外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服务价值链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充分发挥“中国建筑”品牌优势,整合内部资源,深耕国际市场,推进房屋建筑、轨道交通、机场、电力等专业工程领域的扩张,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高基础设施水平,增进当地民生福祉,持续提升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基于此发展逻辑,作为母公司的资产运营业务平台,我们预期未来中国建筑兴业收购运营资产的步伐将跟随母公司的脚步,有机会对“一带一路”沿线已落地价值运营资产进行收购,使其收入来源及资产分布呈现国际化特征,进一步发挥出公司作为海外资本平台作用。而业务的国际化也为公司带来新增长空间,不断加强其持续增长的潜力。

四、结尾部分:小鱼吃大鱼的故事或许已在上演

有人说,资本市场是一个战场,金钱永不眠,时时刻刻都上演着大大小小的战役。有人输了,也有人赢,对战争来说,取得胜利不一定是精彩,正如资本市场最精彩的故事,或许不在于股价上升了多少倍。

战争的艺术似乎都在强调以小胜多,以弱胜强,“小鱼吃大鱼”或“蛇吞象”的资本运作手法永远被市场人士奉为圭臬,但观者如云,行者寥寥,能掌握精髓者仅有一二。

中国的资本市场已多次教育了投资者,不要低估央企的重大战略性布局安排,对于它们这群特殊群体来说,战略比战术要重要得多,“意义大于实际”这句话的内涵要好生琢磨。同时,爱因斯坦和巴菲特已经多次提醒我们,不要忘记世纪第八大奇迹就是:复利,运用在资本运作平台,复利的作用体现在资产的膨胀速度上,越到后期会越惊人,高效利用杠杆和拥有长期带来稳定回报的运营资产,是资产复利效应的最肥沃土壤。

以中国建筑兴业为例,凭借母集团中国建筑集团的资源、网络和自身独特的发展模式,是否会有聪明的投资者会察觉到,也许上演一出“小鱼吃大鱼”的故事并不是什么难事,也就是说,最精彩的部分仍会在后面。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