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平:大型银行股改奠定金融体系稳健运行基石

历史是一面镜子,回顾过去、回顾历史、总结历史、总结过去的经验和教训,更重要的是为了启迪未来。

作者:连平

来源:金融时报

历史是一面镜子,回顾过去、回顾历史、总结历史、总结过去的经验和教训,更重要的是为了启迪未来。这一段股改的过程,对中国的银行业,对于各家大型银行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之后中国整个金融体系的运行、银行业总体的运行应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为之后的整个银行体系的稳健运行奠定了基石。

为什么这样说?我们知道金融的重要性,刚才邢社长也提到,几位中央的领导,包括邓小平同志也说了,金融对现代经济来说是极其重要的,是核心,是非常关键的部位。银行业是中国金融的中心,无论是从规模还是从银行业所给实体经济所提供的服务、产品、资金,各种各样形式的融资等等各个方面,肯定也是至关重要的。直到今天为止,尽管我们说了十几年要加快发展直接融资,发展资本市场,但是银行业到今天为止依然是中国金融业的主体,在支持实体经济方面担当了最为重要的角色。

世界上几乎主要的发达国家,包括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还有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等这些经济体,通常银行业总是有一批骨干的银行在支撑着行业的体系,一般来说也就是四到六家大银行,看英国、德国、法国等等都是如此。同时,还有一批中型银行和一大批小型银行,构成多元的银行体系。整个银行体系中,大型银行是银行体系的骨干,某种意义上说是支撑了整个银行体系运行的基本的框架。因此大型银行好,整个体系运行就相对来说比较稳健,大型银行如果出了问题,那金融尤其是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就会受到很大的折扣。同时还会存在许多的风险。因为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程度相对大银行来说要高许多,全世界也是如此。在这种情况下整个银行体系平稳的运行首先有赖于骨干大型商业银行的平稳运行。

在已经过去的股改中间,当时5家大型银行解决了几件重要的事,这些事情的解决为未来的整个银行体系的稳健运行乃至于整个金融体系平稳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基础。

一是解决了一大批不良资产。刚才姜董事长也提到,不良资产在当时有我们的和国际上的统计,有的统计说四大银行不良资产已经超过了40%,这个数字没有最终得到确认,但是这个比例是比较高的。就交通银行当年来说,我的印象比较深刻,是在16%多一点,肯定四大银行都比这个更高,姜董事长刚才也讲到是20%。不良资产对银行业已经达到这样的比例,毫无疑问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是大打折扣的,而且自身也会不断的受到不良资产风险的影响,会使得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大大被削弱。在股改中,首先把这件事解决了,使得五大银行能够轻装上阵。现在回过头来想,当年16%的不良率目前来看,几乎是无法接受、不可想象的。当时这么大规模不良资产,通过创新改革的方式处理掉,使得五大银行轻装上阵。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就像一个人生了很多病,现在把这些病都处置掉了,有一些不好的东西也割掉、处置掉了,整个身体状况处在良好的健康的水平上,轻装上阵来参与经济的活动。这是整个股改中间首先解决的一件大事,对之后整个银行体系的运行也是至关重要的。

二是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建立了现代公司治理机制。刚才姜董事长也特地强调了,这是非常关键的。在过去银行业整个的一套管理体制更多的受到计划经济和行政管理等因素的影响,跟国际上的银行体系是格格不入的,国际上基本上是按照市场运行、按照现代银行制度运行的,我们显然有很大的差距。股改中间通过股份制、通过引进外资、通过上市之后将五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构建成现代的治理模式,能够让整个经营管理按照现代银行的运行方式加以运行。这中间尤其是解决好了董事会和高管层之间的关系,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是理清了党委和高管层以及董事会之间的关系。现在看整个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机制最高层三个方面的关系,总体上是比较清晰的。党委决定一切,这家银行总体战略和规划,按照中央要求来定调子,确立方向;董事会按照现代银行制度根据市场经济运行的需要和惯例以及国际上的惯例来加以运行;高管层主要是负责日常的经营活动。这些方面的关系是通过这场股改最终理清晰。对五家大型商业银行来说,打个比方,像一个人经过这一轮改革之后成为一个头脑清晰、行为比较规范、比较理性的行为主体,这对之后的运行也是带来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三是风险管理机制的明确。刚刚的介绍中也有浓墨重彩的一笔。股改之前不能说大型银行没有风险管理体系,也有,但是很不健全,主要风险管理的领域是信用风险,对公司的管理。当时个人贷款几乎是没有的,也没有什么操作风险的管理,对市场风险、利率汇率风险几乎是比较空白的状态,股改之后建立起的一整套现代银行体系,制度和机制中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是风险管理,本书中描述的比较清晰。最终五大银行风险管理体系总体的特征是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把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有关市场上许许多多的具体的风险,包括合规等等全都涵盖在其中,现在五大银行风险管理体系是一统的,上面董事会有委员会,高管层有专门的主抓的风险官,还有风险管理的部门,把所有的风险都置于监控之下,处于总体管理的范围下。目前的银行风险管理来看,不仅是大大突破了原有信用风险管理的领域,拓展到了其他的相关方面,按照巴塞尔委员会的要求,有关风险全面涉及的领域基本上是全覆盖了,行业内有一种说法,上下横到边、竖到底,都管到了,形成了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对一个人而言,似乎好比是有了一套比较好的免疫系统。在市场上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毛病,甚至是系统性的问题,由于有了良好的风险管控体系免疫能力会比较强。

在这场股改之后有一个阶段,从2003到2007年的时间里,股改的历史非常艰辛,做了许许多多重要的事,有了许许多多重要的创新,但是留下来的成果从这三个方面看,为整个银行体系未来稳健运行、金融体系未来稳健运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再回顾这段历史,2008年股改之后很快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中国金融体系几乎毫发无损,而且运用比较强的能力支持了整个经济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当时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08到09年全球经济衰退,但是中国经济居然在09年保持了9.2%的增速,不是一般的增速快,而是有所加快,比08年增速还加快了,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的银行业为实体经济提供了大量的贷款。当然之后还有很多诟病,是不是力度过了。不管怎么说,从银行体系在支持金融体系应对风险的时候所显现出来的能力,毫无疑问应该说是十分强大的。强大的能力跟前面所讲的公司治理、不良资产的处置、风险管控的体系构建都是息息相关的。在这之后,再回忆从2013年一直到现在,风险事件不断,中国金融体系风险从个不同领域中显现出来,以至于中央领导在不同会议上总结过六大风险、八大风险、甚至于十二大风险,金融领域中间在各个具体的领域中爆发出来的风险显现出金融体系中间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但是总体运行还是比较平稳的,系统性的风险基本上可控。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发挥了极其关键的作用,它是稳定器或者是压舱石,使得银行业处在稳健运行情况下,某些具体领域的风险暴露和增长还是可以比较从容的加以应对。

股改是中国银行业在发展过程中这40年发展过程中,是极其重要的转折点,由于股改大型银行强身健体,之后对中国整个经济运行和金融平稳运行给予了很好的支持。就像前面所讲的一样,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改革没有终点,永远在路上。现在商业银行遇到了来自于方方面面的挑战,这些挑战对银行体系来说,它的应对没有别路可走,就是根据形势的变化和实体经济对银行业的需求,银行不断的进行改革,使得银行体制机制业务流程甚至于文化和理念不断随着市场的运行变化和实体经济的需要进行改变,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永远保持平稳稳健运行的状态。

谢谢大家!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