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啤酒(600600.SH):调整行情中走出的新市场宠儿

强攻高端消费市场,已是青啤的唯一选择

作者:君临团队

来源:君临

近日,A股进入“五穷六绝”的调整季,上证指数离高点已回调超过300多点,许多个股都出现了30%以上的回撤。

但有一个板块的情况是这样的:

青岛啤酒(600600):

重庆啤酒(600132):

在大盘萎靡的情况下,丝毫无惧,迭创新高!

此前,君临就发过一篇关于该板块的研报:《寡头隐现!啤酒业告别战国时代》,对其基本面逻辑进行了详细分析。

今日,我们再次复盘,是什么支撑了其股价的坚挺?

 1 

我们都知道,一季度A股反转,从低点的2440点一路涨到近期的高点3288点,涨幅接近35%。

其中开路先锋就是科技股,包括5G通信、柔性屏、氢燃料车、边缘计算、科创板等科技题材,一路走高。

比如5G龙头中兴通讯,从年初的18元涨到近期高点38元,涨幅一倍多。

对于一家市值超过千亿元的大蓝筹股来说,在短短三个多月内就获得如此涨幅,跟资金对5G通信设施即将大规模建设的热情,密不可分。

但自4月下旬以来,该类科技股也出现了相当的回撤,中兴通讯的回撤便超过-25%。

原因有两点:

第一,短期过快的上涨之后,必然会迎来一波调整;

第二,海外风险的积累。

中美谈判自5月以来,骤然紧张,特朗普极限施压,一波三折。

这必然让资金对科技股采取谨慎策略。

我们都知道,中国科技产业已经成为出口主力,竞争力日益强大,和美国的较量针锋相对,自然成了最容易被美国打击的对象。

因此,特朗普每次搞事,科技股都要调整一波。(当然,每次调整过后,又会迎来一轮更猛烈的上涨。)

未来的再次上涨发生在哪个时间点,取决于中美两国的谈判进展,短期内不好说。

但目前来看,二季度资金很明显选择了暂时回避存在风险的科技股,扎堆拥抱内需消费股。

还记得去年二季度,消费股、医药股的小牛市局面么?

涪陵榨菜、桃李面包、智飞生物等股票,都在短短时间内出现了翻倍的上涨。

今年的二季度,貌似正在重演类似的逻辑。

但俗语说得好,“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今年的消费股宠儿,自然会有新面孔。

 2 

为什么会是啤酒板块?

资金对板块的追逐,“预期前景”是关键,“新”很重要。

只有新,才有想象力。

而啤酒行业,已经落寞许久了。

以青岛啤酒为例,股价自2009年以来,持续了十年,一直徘徊在30-40元之间,横盘波动。

期间偶有短暂的上涨,也是牛市中的跟屁虫。

股价死水微澜的背后,是业绩的乏力。

四万亿政策之后,我国的基建行业进入漫长的衰退期,低端啤酒的主力消费群体农民工开始进入历史的谢幕期。

而在过去,低端啤酒通常占了我国啤酒行业消费的90%!

另一方面,在前几年巨头们跑马圈地的过程中,产能大扩张!

一边是过量的供应,一边是需求的萎缩,两边一挤压,啤酒行业就彻底凉凉了。

如今,经过十几年的鏖战,整个啤酒行业只剩下3大(雪花、百威、青岛)+2小(嘉士伯重啤、燕京)的TOP5局面。

即使是TOP5中,燕京也越来越有掉队的趋势。

于是集中度越来越高,品牌溢价能力提升,行业龙头的形势逐渐反转。

春天终于来到。

春天的逻辑也很简单:巨头们努力压缩产能,提升单厂效益,同时向时尚化、高端化转型,开拓中产阶层的新生意机会。

这场转型,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成功的。

燕京的没落,就在于其一直沉迷在低端产品上,强于渠道和价格,而弱于品牌建设。

而消费品的品牌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通常需要漫长的时间去积累,就像茅台、云南白药、可口可乐、爱马仕

面对着他们在历史长河中建立起来的品牌护城河,挑战者们只能徒叹奈何。

 3 

在啤酒行业的TOP5中,除了燕京,其他几家都有着很好的品牌资源。

百威就不用说了,来自美国的世界第一大啤酒品牌,背后是市值1700亿美金的百威英博公司

雪花的背后,是央企巨无霸华润集团,携手第二大外资啤酒公司喜力

嘉士伯则拿下了重庆啤酒,联手开拓中国西部的高端市场。

只有青岛啤酒,扎根本土,没跟任何一家外资巨头挂钩,似乎有点另类,

尤其是2017年12月20日,青岛啤酒公告朝日集团将其持有的青岛啤酒17.99%的股权转让给复星国际,目前股份已转让完成,朝日集团不再持有青啤股份。

也就是说,青岛啤酒目前已是一家百分百的纯正中国企业,凭借的又是什么呢?

当然是其深厚的历史资源了。

1898年,《胶澳租借条约》签订后,青岛沦为了德国的殖民地。

德国人的殖民地,自然不能少了德国啤酒。

为了满足驻守德军和侨民的饮酒需求,1903年,英德商人成立了“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即青岛啤酒的前身。

在全套德系工艺和设备打造下,青岛啤酒起点非常高。

1906年,青岛啤酒在慕尼黑啤酒博览会上一经展出,就获得了金牌奖。

此后,青啤拿奖拿到手软,从50年代开始行销海外。

1972年后,青啤甚至进入美国市场,在80年代美国举办的国际评酒会上先后三次被誉为“啤酒皇后”。

某种意义上,百年青啤,已成为不可替代的中国文化符号。

同时,其也继承了德国啤酒的血统,品牌含金量不言而喻。

在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2018《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报告中,青岛啤酒的品牌评估价值是1455.75亿元,排名第22名。

前面20名,基本上都是国家电网、工商银行、中国人寿、中国石油、中国移动等垄断国企巨头,以及腾讯、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巨头。

在食品行业:

茅台以1652.72亿元,排名第17;

五粮液以1607.19亿元,排名第20;

接下来,就是排名第22的青岛啤酒了。

你或许会说,一份商业榜单算不得数,那我们再看另一份权威报告。

2017年3月至6月,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与凯度华通明略(Kantar Millward Brown)、Lightspeed合作开展了第5次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2016—2017)。

本次调查在全球22个国家开展,涵盖了亚洲(中国、日本、韩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沙特阿拉伯)、欧洲(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俄罗斯、土耳其、西班牙、荷兰)、北美洲(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南美洲(巴西、阿根廷、智利)、大洋洲(澳大利亚)、非洲(南非)等不同区域的民众。

访问样本共计11000个,每个国家500个样本。

在关于中国品牌的熟悉度调查中,被提及的品牌一共有30个,其中青岛啤酒排名第14。

前13名分别为:联想、华为、阿里巴巴、中国国航、中国银行、海尔、海信、中兴、小米、TCL、微信、工商银行、中国移动

是的,你没有看错,在外国人眼中,最成功的中国品牌大多来自互联网、家电、手机、电脑、巨无霸国企等。

在食品行业,青岛啤酒=外国人心中TOP1的中国品牌。

这正是青岛啤酒含金量的最好体现,其历史积淀加上长期建设的高端品牌价值,远远超过一般大众的底层认知。

打造本土高端啤酒,青岛啤酒有这个底气。

 4 

当然,品牌和底蕴只是基础,更重要的是管理层的经营战略。

在改革开放后的前十几年,青岛啤酒曾经有过落寞,一度被燕京啤酒抢走了销量老大的宝座。

这跟青岛啤酒的管理层有关系。

当年的青啤,乃典型的老国企机制,管理层不作为。

直到1996年,彭作义的上任。

彭作义,人称“拼命三郎”,上台第一步就要求青岛啤酒放低姿态,全力进军低端消费市场。

当年虽反对者众多,但在彭作义的坚持下,高中低档的青岛啤酒全面出击。

结果出乎意料的好,皇帝女儿下嫁了,大众消费者也能喝上世界名牌了,仅青岛一地,市场占有率一下子由20%飙升到了80%。

彭作义认为青啤最大的问题是“帆大船小”,要造大船,扩产能。

青啤“走出青岛,南征北战”的扩张序幕就此拉开。

5年时间里,青啤在全国范围内收购了47家啤酒厂,逐渐扩张到东北、江苏、湖北等地。

2001年,青啤的产量飙升至200万吨,超过燕京啤酒重回第一。

当然,我们也清楚,步子迈的太大,就容易扯到蛋了,于是青啤很快陷入内忧外患中。

2001年,青啤的资产负债率由1996年的41.89%提高到了55.82%,净利率则由6.74%下降到了2.27%。

技改跟不上,管理跟不上,人才调配跟不上,青啤的财务状况急剧恶化。

屋漏偏逢连夜雨,2001年7月,彭作义游泳时心脏病发离世,青啤乱成了一锅粥。

随后,金志国临危受命,上台后踩下了并购刹车,把发展重心放在内部整合上,开始由做大做强变为做强做大。

青岛啤酒的瘦身动作如下:

原来旗下的100多个品牌被整合成两大品牌,形成以青啤主攻中高端,崂山覆盖低端的1+1品牌战略。

自此,整合完成的青啤终于恢复良性的发展道路。

在这个时期的青岛啤酒团队中,同样积聚了一批精兵良将。

比如“铁娘子”严旭,她起步于珠江啤酒,1998年以“中国国有企业第一批公开招聘的职业经理人”身份加入青岛啤酒,带领团队以深圳为中心开拓华南。

在她的带领下,青啤华南市场从零起步,发展到超百万吨的生产规模,稳居华南市场第一位,经济效益从1999年亏损到2008年盈利超5亿元。

此外,运动员出身的严旭敏锐地察觉到奥运带来的无限商机,在担任营销总裁时,力推青岛啤酒做奥运主题营销。

通过"青岛啤酒·我是冠军"、"青岛啤酒·CCTV-倾国倾城"等活动,极大地提高了青啤的品牌价值和商业形象,得以在高端市场大放光彩。

可惜的是,严旭在2011年与青岛分道扬镳,个中缘由暂且不说,青岛由此丧失了华南大片市场,增速下降后无力与华润争夺行业龙头。

另一方面,董事长金志国在2012年淡出青岛啤酒管理层,也直接导致了青啤优秀管理者的青黄不接。

 5 

2018年5月17日,青岛啤酒发布公告,原董事长孙明波因已届法定退休年龄辞职,董事会选举黄克兴为公司新董事长,聘任樊伟为公司总裁。

黄克兴,1962年生,今年58岁,曾在青啤中担任战略发展部部长、副总裁、总裁等职务,擅长战略规划。

作为类似于参谋、军师角色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管理者,黄克兴自然懂得这个时代啤酒行业的大趋势。

2012年-2017年,我国高档啤酒年销量复合增长率为17.37%,对应的市占率由3.79%提高到9.18%。

另一边,中档和低档啤酒的GAGR分别为6.81%和-4.66%。

强攻高端消费市场,已是青啤的唯一选择。

掂量一下青啤当下的资产,一有品牌积淀,二有技术实力。

目前公司拥有中国酿酒行业唯一的 “啤酒生物发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拥有一支由三位享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领衔的研发团队。

有技术,就会有好的产品。

根据公司披露的数据,2017 年青岛啤酒平均吨价达到3260 元/吨,仅次于嘉士伯背后的重庆啤酒(3400元)。

但重庆啤酒只是一个西部区域品牌,而青岛啤酒是一个全国品牌!

这几年,青岛啤酒先后推出了20 多个品类、多达1500 多种特色新品,知名的就有:

精酿新品IPA,苦爽回甘的皮尔森,醇香优雅的黑啤,花香曼妙的白啤,创新概念啤酒崂山玩啤,跨界推出闻鸡起舞肯德基定制版、鸿运当头必胜装、战狼2 罐……

在目前的全国性三大品牌(百威、华润雪花、青岛)中,

2017年,百威中国的中高端产品销量占比为55%,相对领先,青岛啤酒的中高端销量占比为20%,排名第二。

而华润啤酒以低端产品取胜,中高端销量占比为10%,只有青岛的一半左右。

我们看青啤刚刚公布的2019年一季报,Q1实现营业收入79.5亿元,同比增长11.4%;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8.1亿元,同比增长21.0%。

这是自2011年来,第二次净利润增速回到了20%以上!

显然,行业回暖的迹象已经明朗化,而青岛啤酒作为本土高端龙头,在品牌积淀+新管理层上任的情况下,前景无疑是值得看好的。

恰逢特朗普在海外作妖,资金扎堆涌进消费股,带来基本面+情绪面的双击,就此孕育了这轮新行情的市场宠儿。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