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UBER)估值再下调 网约车概念还被看好吗?

两网约车平台都采用亚马逊似的急速扩张的方法,然后现在希望获得投资者信任,对其进行投资。 然而,正常人反应可能反应会是,凭啥呢?

上周五4月26日, 网约车平台Uber(UBER)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最新文件,其中有载列公司股价发行定价区间及拟发行股票数量。根据最新文件,Uber此次IPO的发行定价区间介乎44美元到50美元,预计此次IPO将出售1.8亿股股份,融资80至100亿美元,并将于下个月初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按此发行区间计算,Uber估值介乎737亿美元到838亿美元之间。

据悉,Uber有可能成为今年美国规模最大的IPO。然而,Uber估值区间仍较月初下跌不少。去年,Uber主承销商摩根士丹利与高盛对Uber的估值曾一度达1200亿美元。但今年3月份底,美国另一网约车平台Lyft上市后股价一直呈现下跌趋势。鉴于同类型竞争对手在股市表现并不如意,Uber在本月初将发行价指导区间定于48至55美元。按该发行区间,当时Uber最高估值为1000亿美元,比普遍市场预期要低。

(来源:富途牛牛)

然而,仅过了十多天,Uber便再次下调公司估值。结合三月份率先上市的Lyft在上市后自发行价72美元冲上88.60美元便一路下跌至截至上周五交易日收报57.24美元的走势,市场对于网约车平台的接受度似乎不太高——甚至有部分投资者已起诉Lyft,称其过分夸大了自身的发展前景。对于已在4月26日开始IPO路演的Uber来说,竞争对手开下的这个头无疑会为Uber下个月初的上市蒙上一层阴影。

对于Uber而言,好消息是据经修订S-1文件披露,贝宝(PayPal Holdings Inc)公司已同意以IPO价格在配售中购买5亿美元Uber股份。据悉,贝宝早自2013年起便开始为Uber提供支付支持,目前为公司在美国及澳洲的重要支付处理合作伙伴。据贝宝发言人表示,该投资旨在深入公司在全球与其他公司的合作关系,需求进一步支付领域合作,如为Uber研发电子钱包等。

但即便获得老朋友贝宝投资,Uber在不久之后的IPO之路却难言坦途。

网约车模式不被看好

网约车在全球范围都算是一个新事物。对于新事物来说,最大的不确定性就在于它没有对比参考系。目前,无论是中国的滴滴,还是美国两大网约车平台Lyft(LYFT)和Uber,都未曾实现可持续的盈利,而且外界普遍认为在目前的网约车平台经营模式下,各大平台在短期内的盈利能力都不会有所提升,一旦融资烧完了,说不定就真的完了。

PitchBook分析师Asad Hussain认为当前Uber低于预期的发行价范围及Lyft目前一路唱跌的股价走势正表明投资者正犹豫着是否应在当前经济周期末期出手投资这种资本高度密集、极度烧钱不盈利且此前从未放在市场上测试过的经营模式。他表示,虽然Lyft和Uber目前资金没有出现短缺,且经营模式都是此前从未出现过的“颠覆性”商业模式,但是问题还在于现在根本没人知道它们怎么样才能盈利。Asad Hussain表示,两网约车平台都采用亚马逊似的急速扩张的方法,然后现在希望获得投资者信任,对其进行投资。

然而,正常人反应可能反应会是,凭啥呢?

从Lyft和Uber此前公布的招股章程来看,2016年至2018年Lyft的净亏损分别为6.83亿美元、6.88亿美元及9.11亿美元(当年经营仍出现亏损);Uber的同期的净亏损则分别为3.7亿美元、40.33亿美元和9.97亿美元,同期经营所得净现金流分别为-29.13亿美元、-14.18亿美元及-15.41亿美元。

(来源:Uber招股章程)

目前Uber的主要业务包括叫车业务、外卖及货运业务。其中外卖业务占总收入18%,货运业务占比更小。未来外卖业务及货运业务能否成为新利润增长点还不确定。但Uber可以确认,运营支出在可预见未来将大幅增加,因此公司可能无法实现盈利。

另外,在上周提交的最新文件中,Uber同时披露了本年第一季度净亏损10亿美元,营收约为30亿美元。公司表示亏损主要是由于对司机刺激及优惠支出上。Uber在本年第一季投入大量资金与Lyft抢占司机资源。Gartner高级汽车分析师Ramsey认为该举措将会令搭乘Uber的成本上升。

最新文件同时披露Uber第二大股东、风投公司Benchmark将在公开发售中出售其持有Uber的2.5%股票。而另据悉,第一大股东Soft Bank Vision Fund将出售其所持3.5%的股份。

未来大涨股?

然而,市场亦不尽是看空Uber的声音。有分析指,目前Uber的关键在于把总订单额转化为收入,缩小司机收入的份额。另外,如果Uber能使每英里行驶成本控制在1美元以下,将能极大抢占私家车市场份额。

对于Uber与Lyft的烧钱模式,Ives表示Uber目前的亏损正说明公司在构建以应用为重点的服务生态系统,令公司免受司机奖励影响。他认为这一业务模式是“有潜力”的。

然而,从分析师的意见来看,Uber业务模式的“潜力”兑现时间或者比较长远。因此,Uber此番降低估值未必不为明智之举。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