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管局追究套路式“复杂交易”:北水流出A股下跌全怪借道香港高杠杆配资?

说了不是我,你别瞎猜啊。

作者:第欧根尼

昨日香港金管局与证监会发出联合通函,称发现有内地银行通过在港所属银行和子公司进行“引起严重关注的复杂交易”,表面上是子公司私募基金的贷款,实质上变成向香港上市公司提供高风险股权质押贷款。

独立股评人David Webb撰文认为,从种种描述推测,受查银行极可能是他去年撰文提及的民生银行(01988.HK),包括旗下民银资本,更牵涉绿地香港(00337.HK)。此等评论立马引发轩然大波,相关机构立即作出澄清,纷纷表示“不是我,你别瞎猜啊”。

民生银行香港分行及民银资本有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均具有完善的风险控制管理体系,严格按照监管机构的要求合规合法经营。同时,我们也留意到此次金管局通函中提到有些香港金融机构存在类似情况,我们会结合监管要求加强自查和合规管理,确保业务合规合法。

绿地香港则在午间发出澄清公告,称一名财经评论员近日刊登报告,指王伟贤已就中国内地银行一笔涉及基金的贷款质押本公司若干股份。上述贷款和基金与公司无关。公司已从王伟贤得悉贷款已悉数偿还。上述质押股份已获解除。

“复杂交易”的套路是怎么样的?

简单来说,受查银行旗下的子公司先从该银行取得一笔信用贷款,用作一般业务用途。但实际上,这笔钱转而投入一家资管公司成立的私募基金。这家私募基金的目的则是向由一家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所拥有的一家特定目的公司提供一笔贷款,而这笔贷款的抵押品主要为该上市公司的股份。这就意味着达成了一笔“神不知鬼不觉”的股权质押,从而获得了一笔孖展融资(保证金融资贷款)。

香港的孖展业务在2015年曾达到6倍,如今大部分都已被清理,一般提供3-4倍场外融资。但是这种故意规避监管的“复杂交易”的杠杆比率是多少,就难说了。花了这么大功夫到境外,除了利用香港配资的低成本,杠杆比例或许会在境内配资的6-10倍以上吧?

事实上,大型在港中资券商已经压缩了孖展贷款的规模,降低抵押物中流通量较低、市值较小的股票比例。因这些股份很容易被操控。这样的背景下,某些利用孖展融资炒卖此类股票的庄家为了“拆东墙补西墙”也就促成了这笔“复杂交易”的出现。

举2018年的一个例子,某只被大量质押的股票的价格急挫,有总市值超过四分之一的股份被质押给约20 家保证金经纪行。以单一股票作为抵押品而借予该名大股东的款项,已占相关经纪行约20%至40%的总保证金贷款。最终在股价急挫当日和随后的一个星期,港证监要求经纪行注入了新资金,才得以缓解。

今天港股市场也有一只富汇建筑控股(01034.HK)暴跌了81%,其一度被点名股权高度集中,暴跌原因未明,但难免让人联想到股权质押强平上去。内地投资者有的对香港市场望而却步,部分原因就是这些陈芝麻烂谷子的“套路”影响了香港市场的声望。

(图片来源:老虎证券)

不能否认的是,香港相关监管机构已经在有关方面作出了很多努力。比如就孖展融资一事,本月刚刚公布的指引已经将券商借出的孖展总额上限定于资本额的5倍。有意思的是,4月4日公布收紧券商孖展借贷指引总结后,北水便立马疲弱下来,总体均呈现净流出状态。

北水快进快出操作似游资 莫非有些“假外资”?

有内地市场人士认为,显然,做这种复杂交易结构的肯定不止一家,如果联系近期北向资金持续卖出A股的情况,这项检查可能与A股存在一定联系。言下之意是这些钱通过“复杂交易”进来香港高杠杆配资,然后再“假装”成北水炒卖A股,如果是这样的话,近期北水的流出和A股市场的下跌很可能就是香港证监会监管行动在背后“发功”了。

从数据上看也得到一定印证,1-2月的沪股通、深股通的北上资金净买入规模创下新高。3月份,北向资金买入卖出的力量都很强,累计成交总额突破了万亿规模,达到1.15万亿,环比大增91.67%,接近2月份的1倍规模。但是,最后净买入金额为43.56亿,跟1月和2月逾600亿的规模相比已经大幅缩减了近13倍。4月份更是呈现大笔净流出状态,本月以来已累计净流出超过200亿。北水的快进快出操作,与内地游资十分相似。

(图片来源:Wind)

结语:

如果光是部分游资在香港进行正常的配资,再假装成北水,因倍数有限,对市场的干扰其实不大。但是如果放任香港金管局与证监会指出的这种“复杂交易”,难以估量他们的配资力度和市场影响力,经纪行面对的风险也会被放大。

香港金管局与证监会的联合通函中,鼓励所有进行类似融资安排的机构,马上检讨相关情况,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处理所有相关风险。在这样的表态下,北水的净流出态势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