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康威视一季度净利下滑逾15%,又将面临华为阿里等新入者挑战

4月19日晚间,海康威视(002415.SZ)发布了年报。2018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98.37亿元,同比增长18.93%;归母净利润为113.53亿元,同比增长20.64%,扣非净利润为10.98亿元,同比增长19.68%。

4月19日晚间,海康威视(002415.SZ)发布了年报。2018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98.37亿元,同比增长18.93%;归母净利润为113.53亿元,同比增长20.64%,扣非净利润为10.98亿元,同比增长19.68%。

同时,海康威视也发布了一季报,2019年1-3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9.42亿元,同比增长6.17%;归母净利润为15.36亿元,同比下降了15.41%,扣非净利润为14.82亿元,更是同比下滑了18%。

image.png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据统计,2018年度,A股的电子制造行业已披露年报个股的平均营业收入增长率为18.66%,平均净利润增长率为6.28%。海康威视与整个电子制造行业的平均营收增长持平,但净利润增长要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对于海康威视一份晚来的中规中矩的年报,以及超预期下滑的一季报,市场也给出了自己的“评分”:周一早盘,海康威视股价低开2.7%,后维持震荡走势,最终收跌2.15%,最新总市值3193亿元。

image.png (行情来源:富途证券)

业绩下滑的背后

海康威视是一家专业从事安防视频监控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科技企业。其产品包括硬盘录像机(DVR)、视音频编解码卡等数据存储及处理设备,以及监控摄像机、监控球机、视频服务器(DVS)等视音频信息采集处理设备。

根据IHS报告,海康威视已连续7年蝉联视频监控行业全球第一,拥有全球22.6%的视频监控市场份额。在A&S《安全自动化》公布的全球安防50强榜单中,海康威视也是连续3年蝉联全球第一位。

从过去9年的数据来看,海康威视的营收及扣非利润一直处于高速增长。其中,营收平均增速在40%左右。增速最快为2010年,增速超过了70%;扣非净利润的平均增速为35%左右,增速最快的2014年,超过了40%。

image.png (资料来源:东方财富)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在过去的几年,海康的营收和利润都有较快增长,但其增速都呈现出了总体下滑的趋势,并且有加快的迹象。而2018年,营收和扣非利润增长率更是双双创下近9年来最低水平。

再从业务数据上看,前端设备依然是公司收入的最大来源(收入占比达到48.32%);其中,中心控制产品(平台及软件)毛利率最高,达到了53.9%,但是工程施工业务的毛利润最低,只有12%。

image.png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综合过往财报数据来看,海康的安防产品在各类行业应用中的比列基本为:民用市场占6%,能源市场占9%,教育市场占8%,银行、电信、石油、文教卫等大企业市场占比40%,交通、司法、平安城市等政府市场占比30%,客户集中为强势群体。

因此,对于公司年报业绩增速的下滑,海康威视表示:

第一、在去杠杆的大形势下,整个实体经济整体下行,投资信心不足,政府与企业的投资行为都有所放缓,其中尤其是政府行业的收入增速受到的影响较为明显,包括公安交通行业。

第二、面对资金链紧张的大环境,公司加强了应收风险的控制,选择了更为谨慎的业务策略,为此放弃了一些收入的增速,其中较为突出的是经销渠道的策略调整。

第三,八、九月份中美两国贸易摩擦的大环境,公司在美国市场的业务承受了比较大的压力,因此,公司也相应地调整了市场策略,开拓节奏有所放缓。

显然,上述三类宏观层面的不稳定因素影响范围远不止于海康,更是整个行业层面的。有业内人士分析,单纯就安防供应端市场,其增长率就已从9%的预期调整到了7-7.5%。

对于2019年第一季度业绩及利润增长的大幅下降,从个人角度分析,一方面,去年海康的业绩增长下降后,导致了来自各方的质疑,从而,会从情绪上影响公司业绩,这就是“越坏更坏”的恶性循环所致。

另一方面,因为一季度处在开年之际,很多项目还在评估和计划中,而且政府收紧的财政政策并没有很大改变,从而导致项目周期拉长、采购落地执行延迟、政府需求释放滞后等情况的出现,这也从大环境上制约了企业的增长。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海康威视在国家的一系列安防建设项目(比如“天眼计划”“平安城市”等)中都是重要的供应商,这也成为其近年来重要的收入来源。因此,随着这些项目接近尾声,海康的业绩出现下滑,或许不足为奇了。

国内民用安防行业空间大

全球安防行业自 2011 年进入高清化时代以来就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2017 年,全球安防总收入达到 2570 亿美元,较 2011 年的总收入 1606 亿美元,增长了近千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8.15%。

从国内数据来看,中国安防行业市场规模近年来收入高速增长,数据显示,2017 年,中国安防行业规模达到 6578亿元,较 2011年的 2773 亿元,增长1.4倍,年复合增长率达 15%,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全球增长。预计到2020年,我国安防市场规模将达到近1万亿元。

 image.png

值得一提的是,国内安防市场按客户结构大致可分为政府市场、企业级市场及民用市场,其中,主要的需求还是靠政府端的公用事业项目拉动,比如“平安城市”“智慧交通”两项就占了超40%的需求。

虽然我国的安防市场增长较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

以每千人拥有的视频监控数量作为指标:以目前我国摄像头密度最高的北京为例,每千人拥有摄像头数量仅仅59个,相当于英国平均水平的80%,美国的60%;一线城市北上广深四地的千人均监控摄像机数量均值约为41台,为美国均值的43%;二线城市和三线城市的千人均数量均在10台以下,为美国均值的十分之一。

 image.png

也就是说,我国近年来的安防市场主要是基于公共领域的建设,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私人领域的安防市场或许将会是下一个增长点。

人工智能来势汹汹

2016年,谷歌的阿尔法狗战胜李世石,让人工智能(AI)成为全民热词,而急于将技术落地的AI公司们将安防市场当作了突破口,商汤、旷视、依图、云从这四大视觉识别公司一头扎进安防市场,收入与估值倍数增长,一跃成为AI视觉领域的四小龙。

短短三年,安防市场似乎已被重新定义,采集视频数据的摄像头,含金量和重要性开始让位于连接数据、分析数据的物联网和AI技术。未来的王者,将是结合了最新技术的、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商。

如果没有技术进步带来的颠覆性力量,海康威视的地位很难撼动,但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迅速普及改变了游戏规则。

在资本与技术的双重助力下,AI公司们来势汹汹,2018年3月,商汤科技与深圳公安局签署协议,双方将共同推动AI技术在深圳市多种场景的落地;2019年1月,上海市公安局与依图科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未来将在智慧公安建设领域开展全面合作。

然而,对于海康来说,更危险的竞争对手恐怕还不是这些初创公司,而是华为和阿里巴巴这两大巨头。

早在2012年,华为就宣布进军安防领域,但进展一直不明显,投入力度也不大。但到了2018年8月,华为一口气发布了针对人脸、人体、车辆和车牌的30多款星系列智能摄像机,以及一个轻量云解决方案。

image.png对于华为的一系列动作,海康威视CEO胡扬忠,在2018年10月的投资者交流会上表示:“华为在安防市场做几年就会退出,这个行业对价格非常敏感,非常碎片化,用户不集中,应用和产品都很分散,不适合华为来做。”

与海康大华同在杭州的阿里巴巴,则将眼光放在了比安防更大的智慧城市业务上,视频监控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智慧城市包括了政务、交通、零售等市场,是巨头的必争之地。应用场景相对简单的安防市场,是各方力量最先试图突破的领域。过去两年,阿里合作的城市数量超过50个,并已开始布局海外。

从阿里巴巴的投资动作也能看出阿里对AI安防势在必得,包括蚂蚁金服、云峰资本在内的阿里系投资方,过去两年,大手笔投资了商汤、旷视、依图和已经推出AI安防芯片的独角兽公司寒武纪。

不过,在胡扬忠看来,华为与阿里都不是海康的直接竞争对手,他是这样说的:“华为与阿里之间的竞争比较多,它们都想在云上发力”。

对于华为、阿里而言,一个有技术,一个有平台;一个重在硬件输出,一个重在数据收录。所以,它们对于抢占这个市场的决心可想而知。

之前海康业绩的下滑,或许可以归结于政府采购端的影响。但以后的业绩不确定性因素或许就在于外部的技术冲击,以及自身的创新能力了。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