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中国式低欲望社会的缩影

我们现在的国企内部,由于长期的资源无法有效配置和人才的无法流动、老龄化,俨然成为了一个小型的“低欲望国企社会”。

作者:韭黄炒蛋

最近两年左右,身边朋友很多人开始讨论日本的“宅文化”社会现象,在90年日本房地产泡沫破裂后,日本的经济进入“失去的二十年”。日本新一代年轻人没有欲望、没有梦想、没有干劲,不炒房、不炒股、不结婚、不买奢侈品,宅男宅女越来越多,一部手机便框定了自己生活的所有。

正如日本作家大前研一在其著作《低欲望社会》中指出,日本经济的根本问题在于“低欲望”,明明个人拥有1700万亿的金融资产,企业拥有380万亿日元的内部保留金,但是就是不想使用这些钱。

即使贷款利息连1%都不到,却无人借款,就算是史上最低、不满2%的35年固定利息,申请房贷的人,也未见增加似乎所有的20世纪世界通用的金融政策、财政政策等刺激市场的手段,都对日本变得不再适用。

大前研一在书中零零散散的总结了日本年轻人的低欲望现象,这里归纳其最重要的原因有3条:

1、资本无效性:长期低利率政策导致资本无法有效的配置到收益高的项目中,导致社会死气沉沉;
2、人才不流动:人口老龄化,而日本政府又不及时的让移民政策合法化,吸引国外优秀人才;
3、“食草化”成主流:教育和福利政策让年轻人产生“穷充”现象,无进取心。

为了应对以上三种日本低欲望现象,大前研一在书中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但与其说是解决方案,还不如说是对安培政策的不满。

作为中国人,我们目前的社会可以说还处于高欲望的阶段,每天人们谈论的都是创业、买房、买车、买包包。甚至走到街上看见晚上散步的大妈,都在一套套的谈论国家货币政策、M2、通胀等等这些数据和指标,来指导自己的买房和投资策略。

虽然目前我们对日本的这种低欲望现象可以用无法理解来形容,但是也有部分专家担心,也许中国未来也会像日本一样进入低欲望社会阶段。部分的迹象已经开始显现,比如高房价正在挤占中国年轻人的生存空间,比如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比如未婚女性买房占比逐年上升。

据贝壳找房《单身女青年购房图鉴》,去年单身女性(18-39岁)在一线城市的购房占比为49.9%,单身男性占比为50.1%。

还有,我们现在的国企内部,由于长期的资源无法有效配置和人才的无法流动、老龄化,俨然成为了一个小型的“低欲望国企社会”。我们可以对应大前研一总结的三种低欲望社会现象来一一比对。

1、低欲望社会表现都是一致的

1.1资本无效性:国企长期的低阶梯薪酬分配制度导致员工的低欲望

金钱是欲望最好的载体,金钱永远会寻找到落差最大的利润项目进行配置。

当一个社会进入零利率阶段,也就意味着金钱失去了寻找利润的动力,资本无法配置到想做事的企业和想努力的员工手上,可以说日本的零利率政策直接导致了日本社会的死气沉沉。

同样的,在中国的国企中,由于长期实行的低阶梯薪酬分配制度,有些国企的高层领导和底层员工之间的工资差距并不大。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规定,国企央企负责人的最高工资不能超过基层员工平均工资的8倍。8倍这个数量看起来非常高,但是要知道,央企负责人通常都是掌握着几百亿,甚至上万亿的国有资产,可能一个项目采购的金额就高达数十亿。相对于外企上市公司高管动辄几千万美元的年薪,还有民营上市公司几百万的股权激励来说,国企无法通过薪酬等金钱激励手段来调动高管做好企业的主观能动性,有时候只能通过行政命令来管理国企。

另外,更重要的是,对于普通国企中层和员工来说,现行的工资+奖金的方式太单一。奖金的设置不是由工作态度和绩效来决定的,而是由岗位、工龄来决定,这样就造成一定程度的平均主义,员工工作干多还是干少其实都差不多。加上部分国企的员工升迁道路不畅,因此造就了一批“佛系”低欲望员工。

我们身边就有这样的关系户子女,每天到国企打卡上下班,对本职工作完全不上心,下班就去经营自己的酒吧业务,但也能拿到和其他同事差不多的工资。

如同日本社会一样,国企现今只有10%左右的员工希望上进、当总经理,剩余的希望一直作为普通员工呆着就好,工作马虎应付差不多就可以了。还有部分中层还强烈要求恢复成普通员工,反正因为工作年限长,当普通员工工资也不会差太多。

1.2人才不流动:国企员工老龄化,但又无法从外部引入人才

日本在90年劳动力人口到达峰值后,紧接着在2010年人口也达到峰值,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了趋势。但是在大前研一看来,既然人口老龄化不可避免,那么日本政府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制定开放的移民政策,让国外的资本和人才可以注入日本社会,重新焕发社会活力。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我国国企内部。据人社部统计,2018年全国劳动力平均年龄在38.72岁,而国企员工平均年龄要高于全国平均劳动力平均年龄,大概在40-45岁之间。而256家上市国企董事长平均年龄在54岁左右,整体上国企已经快进入老龄化阶段。

按道理说,如果国企可以注入外企、民企的高管和人才,可以提升国企内部的活力。但是由于国企的用人机制僵化,对于本企业员工有着一种“处女情节”,整体倾向于内部高管和人才必须由内部招聘和培养。

国企每年招聘大量“985”,“211”新员工,这里面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可以通过“熬年限”、“混领导圈”进入公司领导层。在现有体制下,员工离开国企就无法再回来,国企也无法对外招聘优秀高管(即使是优秀民企的党员),形成了一个里面的人出不去,外面的人进不来的“围城”。

1.3“食草化”成主流:国企内部形成“不冒险”的文化氛围

大前研一总结日本年轻人生活的“穷充”现象,大多数年轻人在日本贫穷而又充实,每天大概只需要花费1000日元就可以满足一天的生活需求,对物质生活的质量要求不高。大量年轻人通过游戏、手办、漫画来充实自己每天的生活,似乎也过得不错。

日本人年轻人现在的感觉就好像吃草的动物一样没有攻击性,很温和,“食草化”现象成主流文化。

前几年我国有本《狼图腾》的书很火,这本书所代表的“狼文化”甚至成为了中国企业家推崇的精神。但由于国企体制问题,国企员工“食草化”代替了“狼文化”。

大部分国企虽然工资待遇不高,但是都有自己的饭堂,甚至还有员工宿舍。国企员工每天基本在国企内部就可以解决日常生活,不需要考虑太多的生存问题,如果没有理想,待着也挺好。

对于企业经营,从领导到员工都崇尚“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处事原则。原因还是在于国企的激励机制不健全,如果有些部门团队经过自己的努力开辟了某些新业务,对企业做出了贡献,现行的国企薪酬机制下是无法对其进行合理的回报的;但是如果因为新业务导致企业出问题,那么这个部门领导就要被处分,会影响到自己的仕途。

因此,在目前的机制下,国企无法形成企业“狼文化”。

2、国企混改是破除“低欲望”的最优路径

作为社会观察家,大前研一提出日本低欲望社会的主要原因在于安倍的政策不合理,虽然日本人口老龄化已经比较严重,但是从作者看来,只要政府政策得当,是可以扭转目前日本颓势的。

从我们国家的情况看起来,的确也是这样。在高欲望社会阶段的中国,由于不合理的国企现有政策,造就了一个小型的低欲望国企社会,这本身就证明了大前研一认为低欲望社会是可以改变的立论。

关键是,要怎么做?

近年来事实证明,我们国家的制度相比安倍政府还是有一定的优越性,我国多次的改革都在历史的关键时期成功扭转了社会主要矛盾,让国家的大船能迎风破浪的前行。

我们国家的改革有这么一个特点:暂时不去触碰存量,而是在一个新增的试点去进行改革尝试,试点成功后再全国复制推广,比如深圳特区的试点改革,比如科创版改革等。

国有制与民营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就是这样的一个试点改革尝试。先放着国企存量的业务以及人员不动,尽量通过民营企业和国企在新业务成立新的公司作为混改突破口。在新业务公司内部,由国企和民企共同持股,领导员工采用市场化的机制竞聘上岗,新业务公司如果成功了就让公司继续运作,不成功整个公司就可能会让其业务收缩甚至撤销。以央企最早混改的联通为例,CDN对于运营商来说是一个新业务市场,以联通过去的国企体制去介入这个新市场很难成功。但是联通混改后,由网宿科技和联通共同出资成立“云际智慧”合资公司,公司的董事及员工由两家公司共同派驻。

这样做的好处是民企网宿在CDN领域有很强的技术性,合资后可以借助资本和联通的通信网络资源快速扩张,而混合所有制公司的员工也采用市场化机制,可以通过股权激励,市场化薪酬,还有人才引入的方式进行管理。

这样的混改模式,在未来将会有很大的生命力,试点成功后,可能会反过来对现有国企体制改革产生影响。

3、总结

这几年由于工作的关系,我走访了很多个国家,这些国家即使如同美国一样发达,但是他们在基础建设方面还真的不如中国,比如欧美大片的区域没有手机信号,公路、邮政系统无法到达某些乡镇。中国这几十年基础建设上的高速发展,国企可谓功不可没。

但是,正如过去代表着亚洲奇迹的日本,由于无法跟上时代脚步一样会落入低欲望社会。国企到了中国市场化改革的今天,也是需要改革来注入新的动力,才能继续扬帆起航。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