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中,除了996,还有无处不在的瓶颈

1瓶颈,是大肚子花瓶细长的瓶口,下面大肚能容,上面细长易握。当你从大肚子花瓶向外倒水时,总不如直筒筒的玻璃杯来得痛快,这就是“瓶颈效应”——指一系列流程中最易产生阻碍的环节。

1

瓶颈,是大肚子花瓶细长的瓶口,下面大肚能容,上面细长易握。当你从大肚子花瓶向外倒水时,总不如直筒筒的玻璃杯来得痛快,这就是“瓶颈效应”——指一系列流程中最易产生阻碍的环节。

如六车道的宽马路,突然变窄收缩成两车道,最易产生交通堵塞,这个必堵点就是瓶颈。

在我们的人生经验中,常常能体会到一种卡在瓶口的感觉,上不去、下不来,我们也称之为瓶颈。

人生又不是越走越窄的马路,为何也有瓶颈呢?

人生没有瓶颈。

从圆周到圆心,可以画出无数条半径,哪一条不是人生路呢?

问题是,道路千万条,我们只想走名、利两条,千军万马涌过来,不堵才怪。

追逐财富,财富结构如金字塔,越往上越窄,越往上越拥堵,就躲不过瓶颈。所以,不是瓶颈困住了你,是你舍不得瓶颈背后的那条路。

历史学家杜兰特曾总结道,“在错综复杂的经济关系中,每一种进步,都是对才能优异者的额外奖赏,从而也加剧财富的集中。”

人与人之间的微细差异,在经济体制的杠杆效应下被放大,导致资源集中,继而再次放大差异,产生滚雪球效应,财富金字塔结构就出现了。

现代税收体系下的个税递进税率制(收入越高,征税比率越高),就是社会层面对这种滚雪球效应的一种纠正,但不会从根本上扭转趋势,否则会影响积极性,没了效率。

那该怎么办呢?

来看《论语》中一个小故事。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

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孔子在卫国颇受重视,弟子里有人传言孔子将取卫王而代之。自贡就去侧面问孔夫子,问他对伯夷和叔齐的看法。伯夷和叔齐是商末孤竹君的两位王子,因对王位谦让不受,一起奔走周国。最后不满周灭商,不食周粟,自绝而亡。

孔子认为伯夷叔齐求仁得仁,不会后悔抱怨。子贡于是得到答案:夫子没有做国君的想法。

求仁得仁。

追求淡泊的生活,内心就要安于贫困;追求世俗的成功,就不得不遭遇瓶颈。

既然选择了,就别抱怨,此为第一点。

2

在现代职场中,遭遇瓶颈是家常便饭。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现在不同了,节奏快,压力大。

央行行长易纲曾提到一组数据,日本中小微企业的平均寿命是12年,美国8年,我国只有3年。

企业优胜劣汰的节奏也快。

企业的生存压力,会内化于企业文化、机制流程和价值观取向中,继而塑造出独特的职场文化——危机感、焦虑感、瓶颈感,接踵而至。

互联网+的推进,又添了一把火。

传统的商业模式,受地域限制,也受地域保护,全国市场被分割成大大小小数百个棋盘,大家各下各的棋,在区域市场做到前三就活得滋润。

互联网打破时空限制,全国一盘棋,无论强弱大小,都在同一个棋盘上厮杀,全国前三才能活得有尊严。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用户红利消失,细分领域相继决出前三名,C端互联网市场格局初定,资本加速退潮,互联网板块告别高增长。中小玩家,渐渐失去博弈的资格,退出棋局。

1.png

还没有结束。

格局初定,龙头企业并不能高枕无忧,潜在的挑战从未止息。

虽然用户红利消失,但经济体内创业热情不减,新模式不断涌现。在看似稳固的市场中,一直不乏挑战者,如电商市场中的拼多多,资讯市场中的趣头条,社交市场中的多闪等。

2.png

企业没有安全感(垄断性央企除外),员工又怎会有安全感?

于个人而言,竞争压力全方位袭来,你只能不断前进,要更快、更深、更多元,每个维度,都可能成为你的瓶颈。

更糟的是,翻过一道山,还有一道岭,瓶颈后面还有瓶颈。

换个励志的说法,就是学海无涯,成长永无止境。

要么进,要么退。

身在职场,你无处可逃,只能正视瓶颈,此为第二点。

3

瓶颈虽不是天花板,但在瓶口待久了,就变成了天花板。

所以,一旦进入瓶颈期,要想办法突破它,别耽搁太久。

如何突破瓶颈呢?

在特定时间段内,专注一点,不及其余。在点上突破后,以点及面,更容易跨上新台阶。

什么才叫瓶颈呢?超过了现有能力的舒适区,踮起脚尖也够不到,就是瓶颈。

这个时候,要搬个板凳。而杠杆效应,就是最好的板凳。

前面讲到,人与人之间的细微差异,在杠杆效应下,很快就能拉开明显的差距。

举个例子。初中时期的两位好朋友,一分之差,小A去了重点高中,小B进入普通高中。高考时,小A比小B高出30分。之后,一个去了名牌大学,一个读了普通本科。四年后,两人的人生道路便难再交汇。

进入职场前,学校是你人生路上的杠杆。在职场里,你能依仗的杠杆首先是行业,工作单位其次,工作岗位再次之。而在相同的岗位上,工作能力上的优势便是杠杆。

开始1%的优势,能吸引额外2%的资源,优势扩大至1.5%;再吸引额外3%的资源,优势扩大至2%……。

假以时日,1%变成20%。这20%的差异,既帮你走出了瓶颈,也成了别人眼中的瓶颈。

所谓专注一点、不及其余,就是先以专注和聚焦获取1%的优势,持续下去,其他交给时间、交给杠杆效应。

专注哪一点呢?

要看你的岗位要求。

还来看上学的例子。只要高考的指挥棒还在,考试成绩才是学生的杠杆。其他的,如字写得好不好、琴弹得好不好,也许在人生的某个阶段能发挥大作用,但就升学而言,并不重要。

同样,如果岗位评价以销售额为指挥棒,你只能围绕销售能力打造这1%的优势。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自己有明显的特长,但与岗位职责不匹配。公司要求你做个好销售,而你却擅长发现风险。别犹豫,去换个风险岗。

聚焦优势、扩大优势,此为第三点。

4

万事皆有终点。

瓶颈层出不穷,你可以不断闯关,但总有一个是你的天花板。

这里面,有机遇因素,有年龄原因,也有不可逆的趋势使然。不必一味猛冲直撞。

机遇的事,属个体因素,不作讨论。

来看看年龄。

这两年,“35岁现象”在职场广为流传,大企业也在强调干部年轻化。抛却“干得动、干不动”的问题不谈,年龄的背后,有没有更深层的原因呢?

在《人生的枷锁》一书中,作家毛姆曾借一群学画的青年学生之口,把“年事已高”的艺术家狠狠幽默了一把。

在小酒馆里,这群学生热烈地讨论道:

“艺术家一满四十,就该让他们去见上帝。一个人到了这种年纪,最好的作品已经完成。打这以后,他所做的不外乎是老凋重弹。难道诸位不认为,济慈、雪莱、波宁顿和拜伦等人早年丧生,实在是交上了人世间少有的好运?假如史文朋在出版第一卷《诗歌和民谣集》的那天溘然辞世,他在我们的心目中会是个多么了不起的天才!”

借这群嘴巴“恶毒”的学生之口,毛姆想表达什么意思呢?

我想,大概是对时代变迁、趋势无情的一种感慨。

正如孔子的那句名言,“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代变迁、昼夜不停,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时代变迁犹如地壳运动,能把高山变深坑、变巨海为高峰,把旧秩序打乱,让所谓的累积优势不再有效。

当印象派画家的光芒风靡巴黎,学院派的大师们能怎么办?当民众开始欣赏流行乐,京剧大师们又该如何?

不能如何。

似乎扯远了,但也许,年龄背后的深层次症结就是时代趋势。

新模式出现了,新玩家入场了,之前的优点都被视作“老古董”,突然就没用了。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能怎么办?

勇敢跨界是一个选择,握手言和也未尝不可。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有些瓶颈不能突破,有些瓶颈无需突破。

道路千万条,幸福第一条。

人生总有过不去的“坎”,职场总有攻不破的瓶颈。

拼搏进取是一种幸福,知足常乐也是一种幸福。

时也,势也。

作者: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 薛洪言   来源:洪言微语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