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振华”与“方风雷”的距离

格力可以给谁?万科不可以给谁?

作者:拆姐

来源:拆哪儿

二十五年前,方风雷听从一位老领导的召唤,到北京参与筹建中国首家合资投行——中金。与那些来自华尔街的西装革履的精英站在一起,方风雷很是特别。他其貌不扬,身材壮实,面目粗犷,头发凌乱,怎么看都不像一个银行家,而更像是某位领导的司机。最有趣的是,作为一家国际化投行的高层,他不太会说英语。

但就是这样一个人,被当时的领导赞誉为中国最好的交易人,而不断受到重用。虽然方风雷在中金的职务只是副总裁,但很多早期的中金员工都知道,他才是真正的“老板”……这些细节,在《十亿消费者》一书中多有记述。

最初,包括中金外资股东大摩高层在内的很多人,都瞧不上这个“乡巴佬”。但很快,他们吃惊于方风雷的能力,方风雷才是那个最懂中国的银行家。中金诞生之后的一系列交易,基本都由方风雷撮合而来。

大摩很快为自己的傲慢与偏见付出了代价。方风雷为不少交易选择合作对象的时候,作为中金股东的大摩却被绕过了,生意基本落到了大摩的对手高盛手里。这段公案至今仍是一个有趣的谈资,大摩被认为是中金的“老婆”,而高盛才是方风雷的“情人”。

入股中金并没有成为大摩敲开中国市场的密码,方风雷才是那把关键的钥匙。这个例子其实只说明了一件事:这是中国的市场,资本并不能决定一切。学历与履历也不是必要条件。

出身,背景,人脉,人情,甚至酒桌上的推杯换盏,才构成了这片土地上所有生意的逻辑。

离开中金之后,方风雷组建了高华证券,后来终于与高盛“拜堂”,成立另一家合资投行高盛高华。2007年,方风雷成立厚朴,涉足PE。这些年,他被认为是对中国资本市场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经手的交易包括中国电信的上市,香港电讯的并购,中移动、中联通、中石油、宝钢等企业的重组与上市,中行与建行的外资股权并购,联合中粮入股蒙牛,等等。

这些交易,体量都很惊人。而且无论是做投行还是做PE,他的生意基本都没有离开过一个范畴:中国,或者说国资。方风雷曾经总结自己的投资理念,其中第一条就是:我们不做跟中国主题无关的项目。

这可能跟他的出身与早期经历有关。他的父亲与岳父也都是地位很高的人物,这让他有机会接触到很多普通人难以企及的资源。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河南,是方风雷崭露头角的地方。他从当时的外经贸部下调到河南经贸厅,并着手进行了一系列先驱改革试验。正是在这里,他遇到了自己的伯乐,从此决定了今后人生的基调。

很多人说他有红顶,说他是中国资本市场里的胡雪岩。西方媒体更把他称为中国的“造雨人”(Rainmaker)。有风有雷,当然能翻云覆雨。

所以,当厚朴宣称要参与格力国资股份的竞购时,拆姐一点也不觉得意外,因为那就是方风雷的风格,是他最拿手的事。很多人甚至认为,是他首先搞定了珠海的国资委,才有了这次的国资主动退出格力的资本盛宴。他有这个能量。这一点,董明珠比不上他。

那么,谁将会入主格力?拆姐先卖一个关子,下一个断语:格力电器大概率会由董明珠等管理层,在格力经销商、厚朴基金以及其他外部财团的加持之下,联合拿下。

这相当于一次变相的MBO。方风雷与厚朴的角色,只是一个交易的撮合者。格力的管理层有意图而没实力,方风雷有影响力、有实力但没有契机。有外部资本入局,管理层才能做出一直想做而没做的事。

格力的今天,或许就是普洛斯的昨天,也可能会是万科的明天。

普洛斯的MBO与私有化,是方风雷参与的最近一次大手笔运作。其合作者包括万科(当时还是王石在位)、高瓴资本、中银投,以及普洛斯原来的CEO梅志明。

普洛斯是全球最大的仓储物流与产业地产运营商。这笔私有化的交易,交易总价116亿美元,没有哪个管理层有实力单独拿下。作为普洛斯股东之一的厚朴参与进来,全力支持了这项交易。而交易完成后,万科持有21.4%股权,成了普洛斯单一最大的股东。这应该也是方风雷努力促成的结果。

万科曾试图与黑石合作,开拓自己的物流与产业地产平台。入股普洛斯,省去了不少的弯路。

当时,正值“宝万之争”正酣之时,普洛斯发生的那一切,被拆姐看做一个隐喻:有欲望、有野心的管理层,当有资本在背后支持的时候,就不会甘心只做一个管理层了。

这不是方风雷与万科唯一的交集。他为万科带来了更多的生意。

去年8月1日,海口海航大厦,方风雷与陈峰握手。

在进入中金前,方风雷曾短暂停留海南,那时海南风起,他与建行合作搞一些关于酒店和证券的生意。离开中金后,方风雷成立的高华证券,就是建立在重组海南证券的基础上。他对海南并不陌生,当时的海南省长曾是他的上司。他与海航陈峰年龄相仿,也是旧识。

在流出的现场照片中,陈峰穿着一身深黑色中山装,而方风雷更是以一身浅灰素服出镜。两人都不像大佬,更像是一对从深山走出来的居士。看得出来,双方的握手有着一个绕不开的背景,就在二十多天前,海航掌门王健意外离世。陈峰在危难关头重新出山,接任海航董事长。这也是陈峰当时为数不多的亮相之一。

让海航回归主业,有着来自高层的示意。这意味着,海航旗下庞大的非主业资产需要处置,这其中,尤以各地的地产类资产规模较大。厚朴适时出现,其身份相当于一个资本掮客,需要为海航摆上货架的商品寻找买家。

这个买家,正是老朋友万科。甚至在与陈峰握手之前,方风雷就已经为此做了周密的准备。

万厚(珠海)资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是2017年就成立的投资平台。万科旗下的万鹏投资占有40%的股权,厚朴占40%。还有20%由一个叫杭州若拙的公司持有,它的背景很神秘,层层穿透之后指向一个叫李盛华的自然人。但请相信,绝不会如此简单。这个杭州若拙是万科管理层的影子公司,也就是在所谓“万丰系”的范畴。

去年五月,万厚(珠海)成为北京厚朴蕴德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管理人,这支私募只有一个LP:北京万科。基金的规模高达150亿。这150亿的资金,放在任何并购市场,都是一颗核弹。

操作陆续展开。去年九月,海航将北京的海航大厦出售给厚朴蕴德。但因为交易的价格折价太过,这项交易居然被海航的小股东给否决了。但无关大局。海南的资产陆续归入万科的囊中,包括广州的中央海航酒店广场项目、寰城海航广场项目,武汉的海航蓝海临空产业园项目,上海的扬子江国际企业广场项目以及位于上海祝桥的一个仓储项目,等等。

2018年,海航一共处置了近3000亿的资产,让企业重新回归较为安全的轨道。这其中,方风雷与万科在不动产和基建板块的接盘,功不可没。据不完全统计,万科至少成为海航9个项目的实质买主。厚朴在其中牵线并搭建了交易的平台。但这些项目,似乎并没有完全用完150亿,更多的操作或许还在后头。

北京万科的刘肖把这个计划称为“曼哈顿计划”。当年,美国通过曼哈顿计划首先研究出了核武器,最终成了世界的霸主。毫无疑问,与厚朴的这次合作,也被万科认为是可以改变行业格局的核武器试验。

凛冬已至。《权力的游戏》终于迎来了最终季。

方风雷与万科的关系如此亲密,让人禁不住想入非非。他已经成了万科管理层一个绝对实力的后援。作为一个与国资打交道的PE巨头,方风雷的眼光很高,而房地产领域十分传统无趣,一般玩PE的人看不上。

此前,方风雷唯一合作过的地产公司,还是河南的建业。胡葆森是他的老朋友,他们有着当年在河南共事的革命友谊。建业2008年在风暴眼里有惊无险地上市,离不开方风雷的帮助。后来,厚朴也与建业成立了投资平台,但规模与万科这次的相比差远了。

很显然,方风雷与万科的故事,还有很长。而现在,他的重心应该在格力。

万科和格力是我常用来对比的两家公司。他们有着风格异常强势的管理层;他们有着相同的“独立董事”刘姝威;他们将成为国内具备标志意义的混改样板,如今,管理层的背后又闪现了同一个身影。而更有趣的是,他们曾被同一个大佬“爱而不得”——没错,我说正是宝能的老板姚振华。

宝万之争,是21世纪以来国内最具影响力、最有符号意义的一次商战案例。它以宝能系退让、王石退休、万科拥入国资怀抱而告终。在宝万之争的间隙,宝能系资本还曾入股格力电器,只是稍微撩拨了一下,就引得董明珠强烈的抗拒反应。

拆姐刚说过,在中国,资本并不能决定一切。格力可以给谁,万科不能给谁,并不是成为他们的股东就能决定的。

即便有实力成为大股东,你搞不定管理层,搞不定舆论风评,你连股东的权利可能都无法享受。最后狼狈退让,一地鸡毛。姚振华最开始并没有明白这一点,他有着新富阶层的狂傲,他的成功之路并非不可挑剔,他依靠险资开拓版图,并损伤了不少人的利益,最后为自己的轻率付出了代价。

王石曾公开指责新来的大股东“信用不足”,不欢迎它成为万科股东。刘姝威更撰文说宝能投资格力损害了实体经济,更是扣下了一个“颜色革命”的大帽子,把姚老板吓得够呛。

炮轰宝能之后,刘姝威在万科的独董薪酬涨了一倍。在格力,刘姝威虽是独董,但更像是董明珠的“闺蜜”。今年初,董明珠因为在股东大会提前剧透公司业绩而被证监局出具警示函。这时,闺蜜独董刘姝威发威了。她质疑监管选择性执法:隔壁美的董事长方洪波也这么干了,为什么不处罚?

刘姝威,是万科和格力都欢迎的那种独董。就像,方风雷是万科和格力都欢迎的那种资本大佬。方风雷的精髓在于撮合交易,这意味着他会在利益链条上捆绑很多人。这些人一起进退,交易才能做成。只有交易做成了,方风雷才能兑现属于他自己的那一份收益。

方风雷是资本市场真正的贵族玩家。这种贵,是脱胎于权力的那种贵。他有着让普通人羡慕的家世,有普通人难以高攀的人脉与资源。他的生意,经常有着国家战略层面的大格局。

与改革开放相伴生的那批商人们,如王石,同样自视甚高,他们当然更愿意与方风雷打交道。2014年,模仿神秘的“泰山会”,胡葆森牵头与几位河南籍商人共同成立了一个叫“嵩山会”的组织。王石与方风雷都是“嵩山会”的荣誉理事。他们一起愉快玩耍很久了。

对方风雷的欢迎,与对姚振华的嫌弃,相辅相成。

姚振华的崛起,就像一个初入江湖、目无规矩的毛头小子。只是曾经一度,他成为了资本市场的新贵。这种贵,只是富贵的贵。虽然都在经营资本,但是在圈子里的地位和境遇却天差地别。这种差别,无关于实力,只关于身份。这个差别不是谁都能弥补的,也不是用十年、二十年就能追上的。

这就是“姚振华”与“方风雷”的距离。这个距离,让不少的新生代商人黯然神伤。

如今,宝能的地产与金融板块都在收缩,转而大举进入了实体经济。它在万科和格力中的股份也在不断减少。资本市场中,姚老板的身影逐渐淡化、远去。

他最终成了一个盖茨比式的人物。万科与格力,是姚振华无论如何努力,无论多么“成功”,都高攀不上的黛茜小姐。只有尝试过的人,才能体会这种强大的幻灭感与无力感。到最后,消泯了理想,回归了宿命。

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还有一句名言,很有意味:

“我们奋力向前,逆水行舟,却不断地被浪潮推回到过去”。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