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一季度财报逊预期:大型机业务淡季 云业务增长放缓

转型从来不容易。

作者:第欧根尼

IBM周二盘后公布,一季度营收为181.8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190.7亿美元下滑4.7%(经汇率调整后下滑0.9%);净利润为15.9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16.8亿美元下滑5%。云业务增长放缓,IBM股价在盘后交易中下跌2.45%。

2018年,IBM云业务收入为192亿美元,增长10%(按汇率调整后增长12%),增速在调整后和2018年四季度的增速一致。这也意味着云业务增速的停滞或者放缓。让人疑惑的是,该公司在财报中描述“云业务利润增长加速”。

(图片来源:老虎证券)

大型机业务淡季 云业务增长放缓

IBM的业务重组改变了一季度呈报各项业务的方式,给解读财报带来了很大困难。如果我们按照IBM首席财务官JimKavanaugh描述的“云转型之旅包括:建议、转移、构建和管理。产品涵盖了我们的云和认知软件,全球业务服务和全球技术服务,充分利用了IBM的集成价值。”我们可以知道现在IBM把云业务的呈报方式变得极为复杂,分散在了“云和认知软件”,“全球商业服务”和“全球技术服务”中。

就一季度云业务具体而言,“云和认知软件”(包括云和数据平台,认知应用程序和交易处理平台)收入为50亿美元,下降2%(按汇率调整后增长2%)。认知应用程序增长2%(按汇率调整后增长4%),以及云和数据平台收入下降2%(按汇率调整后增长2%)。

“全球商业服务”(包括咨询,应用管理和全球流程服务),收入41亿美元,逐年持平(按汇率调整后增长4%),咨询和全球流程服务增长,毛利率走阔280个基点。

“全球技术服务”(包括基础设施、云服务及技术支持服务)收入为69亿美元,下降7%(按汇率调整后下降4%),混合云利润率增长,毛利率走阔110个基点。

所有这些业务的收入都下降,或者根本没有增长,而即使毛利润有所改善,收入仍然差强人意。事实上,181.8亿美元的营收是2017年一季度以来最差的,而再上一次这么差的时候还要追溯回2002年。这反映出了IBM在转型到云服务的道路上遭受的尴尬,旧业务难以摆脱,新业务则仍需探索。

在提供给分析师的演示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IBMZ,即日薄西山的大型机业务的周期性放缓带来的巨大影响,同比下跌38%。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去年IBM之所以能够摆脱营收下滑的颓境,主要就是因为这项堪称“古老”的技术的新产品Z14给IBM带来的大量收入。老实说,在未来这些大型机真的还能卖出去吗?在云计算时代,除了在金融业中的银行等大型机构,我们真的很难再看见这些“运行稳定”的古董,机构买下这样昂贵的工具有多少是出于需求,又有多少是出于“多年感情”和“盛情难却”呢?

(图片来源:IBM)

当然,此次的业绩报告能够使投资者满意,因为转型从来不容易,往往需要好几个季度的数据才能让投资者们对事情发展的状况有所了解。投资者的抛售可能只是暗示着对这只大蓝筹收益的不满意。

红帽这笔买卖究竟划算不划算

自罗睿兰在2012年上马CEO以来,IBM营收下降了近四分之一。虽然有部分原因是资产剥离造成的财务影响,但大部分原因还是要归结到现有硬件、软件和服务产品销售下滑,该公司一直在云业务上落后于亚马逊AWS和微软。

IBM将按照每股190美元的价格用现金收购红帽所有流通股。按116.68美元计算,此收购价格溢价63%。这笔买卖为的是让IBM打通所谓“混合云”的业务。这也可以从本次财报中看见一些端倪,比如这句“混合云利润率增长”就很有意思,一定程度上暗示了IBM对混合云业务的重视程度。

投资者们一直要求IBM在云业务上作出更多努力,而买下红帽的行为就是这种情况下IBM的无奈之举,毕竟光靠政府、大型企业客户及回购只能支撑股价一时的表现,非长远之计。但这次的收购风险高吗?高溢价、整合红帽的成本,再加上其他竞争对手持续不断的挑战,都是IBM面前的风险。

结语:

如果我们回到70年代,IBM是一家高科技制造商,拥有当时顶尖的人才团队和昂贵却抢手的所有大型设备。然后互联网和个人电脑的时代来临了,再往后是大家都知道的历史。这家公司面对的是时代的淘汰力量,买下红帽堪称这家公司做出的搏命手段。

让我们引用伯恩斯坦的分析师ToniSacconaghi的话作为结尾:“我们认为收入增长空间有限,受累于不利的汇兑影响、大型机周期性放缓带来的挑战,以及软件收入可能已被提前到第四季等影响。”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