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务小姐姐“被维权”,版权战争的AB面

视觉中国“劫数”的背后,是国内版权市场草莽时代的反扑和必然。

来源:寻瑕记

去年,一篇《疫苗之王》使得长生生物陷入舆论风暴,走向退市绝境;今年,一张全民转发的黑洞图片,让“图片之王”视觉中国被挑下马。

事件发展到现在,似乎已经不是一场教科书式的危机公关所能解决,视觉中国发家史上碾压过的残骸,商业模式的贪婪扭曲和资本裹挟下的利欲盘剥,乃至创始人团队的亲缘关系和外国国籍,都被放在聚光灯下,被全民检视。

视觉中国“劫数”的背后,是国内版权市场草莽时代的反扑和必然。

版权战争的A面:黑洞里的视觉中国

这场版权战争的A面,是从“人类首张黑洞照片”事件的持续发酵开始的,从4月11日开始短短不到一天时间里,视觉中国喜提四次热搜头条,经历了“各方质疑、公开道歉、网信办约谈、网站关闭、启动整改、监管进驻和股票跌停”的急转直下。

曾经有一位大V说,互联网时代,不要得罪一个手里握着笔的人,大V没有说的是,不要得罪一群手里握着笔的人。

黑洞图片的版权门,演变成了一场大型自带干粮的集体讨伐现场。

从人日、团团、新华社等央媒到“苦视觉中国久矣”的自媒体,从LOGO“被版权”的知名企业到被“勒索式维权”的创业公司,从照片“被版权”的明星大V到为烈士呐喊的普通民众,均群起而攻之。

创业公司都有APP,好不容易积累了几千万用户,如果图片版权不合规,视觉中国就要求一张图片数千元的高价赔偿或达成总体合作,如果创业公司不答应,他们就给苹果公司发邮件。

之所以给苹果发邮件,是因为IOS系统相对封闭,特别强调版权,只要APP涉嫌侵权,就会被苹果基于“避风港原则”下架,由双方自行解决,解决好了再上架。

创业公司经不起这种“休克式折腾”,哪怕只是下架一周,大量的用户失血也会带来惨重的损失,如果处于融资关键期或是上市前夕,通常都会选择花钱买平安。

到了自媒体繁荣的时期,版权巨兽们更是有恃无恐,野生自媒体哪有版权意识,开头一张图,文字全靠编,连稿子都是洗别人的,更不会去注意图片的版权,视觉中国和全景网络这样的“原告狂魔”犹如找到了金矿,建立起数百人的法务团队,实际上是背了KPI的销售团队,每天都有成百上千张沟通函/律师函,飞往全国各地,函件格式毫无二致,只有信头的收件人不同。

先拿一张侵权图片跟对方谈一个近乎荒谬的价格,网站正常版权图片卖80-200一张,侵权开价2000-5000一张,自媒体或小公司没有维权经验和渠道,不敢贸然应诉,只能摸鼻子认赔,而后再甩出数百张类似的侵权照片,都通过长期合作的公证机构进行了批量证据保全,逼对方达成“全面合作”,购买正版图库。

2017年4月,视觉中国起诉煎蛋网侵权584张图片,索赔25万。创始人兼唯一员工Sein回复了一封“弱小可怜又无助”的求饶信

“如果按你们公司的索赔模式,这个撑了十年的小网站恐怕面临着倒闭...”并在而后的邮件来往中说“煎蛋并没有钱。既然这样鱼死网破吧。要告就告,要死就死好了。”

最终,事件以煎蛋网与视觉中国“签署正版图片的合作协议”了结。

此事引起了深交所向视觉中国发送关注函,在给深交所的回复中,视觉中国这样写到

“作为行业标杆,公司一贯本着促成有内容需求的‘侵权方’成为长期的‘正版协议客户’的原则,而不是靠诉讼获得高额赔偿。”

这可以说是“以诉代卖”的官宣了。

2018年全年,共有295起与视觉中国有关的法律诉讼,2017年更是达到了5676起,也就是说,平均每天视觉中国就有15.6起官司要打。但根据视觉中国此前对媒体的表态,大部分客户会在诉讼判决前达成和解,成为长期合作客户,最终通过法庭诉讼生效判决的金额不超过0.1%。

把法务团队变成销售团队,把诉讼手段变成营销工具,甚至存在某些没有版权声明的图片被视觉中国打上版权标记,摄影师或创作者根本无从知道自己是否被“盗图”了,即便是找视觉中国维权,也只能得到“下架这个图片资源”的处理,或获得仅占图片标价25-35%的微薄收入,与视觉中国对外高额索赔金额完全不成比例。

用网友的评价来说,“视觉中国做的是个法务生意,他告终端用户是收入,摄影师告他是成本。”

公司创始人柴继军在2017年接受采访时说,“2016年,我们率先在行业内研发了‘鹰眼’——图片版权追踪系统,基于大规模分布式爬虫系统,通过采集网络图片,配合AI图像特征变换算法,提取数十维图片特征,构建视觉搜索系统,以追踪网络上的版权图片使用情况。

正是这套“鹰眼”系统,近乎无缝追踪全网图片,大大降低了获客成本和版权维护成本,客户数量也大幅增长。报告期内,公司通过“鹰眼”发现的潜在客户数量较去年同期有超过84%的增长;通过“鹰眼”新增年度协议客户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54%。

但事实上,“鹰眼”系统只能用于公司搜寻和获取诉讼对象也就是潜在客户,作为终端用户,拿着一张没有版权信息的图片,却无法通过搜索引擎或者视觉中国的搜图系统确认手中图片的版权归属,更不可能通过“鹰眼”系统确定图片是否侵权。

这种以诉代卖的勒索式维权也给公司带来丰厚的利润。2018年三季度公司营收7.01亿元,图片版权增值服务占5.73亿元,其中也包括版权纠纷收入。

而被置于放大镜下的视觉中国,还被挖掘出了为境外合作伙伴扫除竞争对手,压榨摄影师分成等更多不为人知的黑历史。

2018年9月,上证报独家文章《“视觉中国”,王者还是贡臣》中,深入揭露了视觉中国通过Corbis、500px两项国际并购,协助世界第一大图库Getty扫清竞争对手,贡献签约摄影师资源,以维持视觉中国与“老大哥”Getty的紧密合作。

2013年,华盖创意(视觉中国前身)溢价34倍净资产借壳常州国资委的远东股份。在当时热潮传媒的氛围下,拉出13个一字板,风头一时无两。实际上,华盖创意在2005年创业之初,Getty出资占到了50%,柴继军也一直视Getty为学习的对象。2011年,Getty退出全部持股,华盖创意得以拆除VIE结构顺利借壳。

2016年,视觉中国开始对这位可敬的“老大哥”Getty投桃报李,通过A股增发,收购商业伙伴Getty的老牌对手,由比尔盖茨创办的国际第三大图库Corbis,收购后的Cobis上游的15000名签约供稿人被遣散并输送到Getty阵营,下游的版权业务中国部分归视觉中国,Corbis的国际销售业务同样拱手Getty。Corbis上下游资源被斩断,网站被关闭,从竞争对手沦为Getty的附庸。

2018年3月,视觉中国完成对500px的收购,收购后不到半年,500px的直接销售平台显示被关停,现在500px的图片只能在Getty和视觉中国购买。实际上,从2018年7月1日起,视觉中国负责500px在中国的业务,而500px的国际销售业务则全权交由Getty代理。

2018年7月,500px网站曾遭到黑客攻击,导致大约1480万用户的信息泄露。

版权战争的B面:版权王国的C位之争

这场版权战争的另一面,则是各大互联网巨头在图片版权市场的战局硝烟。

2016年8月,今日头条突发遭苹果下架,之后才恢复上线,传言被下架的理由是,视觉中国向苹果投诉,其所用的图片存在版权问题。随后,今日头条宣布战略投资东方IC。

2017年4月,视觉中国起诉腾讯,诉讼请求是“被告腾讯未经原告方许可,在微信企业账号和新浪认证微博中使用了9张原告享有著作权的图片,请求索赔19万元。”而此前的2017年2月,视觉中国与腾讯网媒达成战略合作,为腾讯的自媒体平台企鹅号提供正版内容服务。

2018年2月,视觉中国与阿里旗下优视科技达成战略合作,8月,阿里大鱼号全面接入视觉中国图库。

2018年7月,海淀法院就东方IC诉百度侵犯图片版权一案做出判决,判定百度败诉,赔偿21.4万元。百度不服,于7月13日发布名为《拒绝“勒索式”维权!百度将对“东方IC”案提起上诉》的声明。此前的2017年4月,百度与视觉中国达成全面战略合作。

2018年11月,视觉中国(000681)在最新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透露,公司已完成和百度、搜狗、360三大国内搜索引擎合作的布局。

2019年4月,视觉中国与微博在峰会上宣布达成紧密战略合作关系。

版权王国的王位之争,与互联网时代的大部分底层逻辑一样,“大树底下,寸草不生”,核心要素是先发优势和网络效应。

图片买卖这个产业,上游内容供应者和下游客户都高度碎片化,点对点的上下游对接不仅成本高昂,而且不具有规模效应。几乎是天然的呼唤“中间商赚差价”,进行资源筛选、版权维护和交易撮合,形成图片中介平台。

对于下游客户来说,到视觉中国买图,不仅节省成本,而且由于其先发优势,积累的资源最多,图库最大,容易满足需求。

这必然导致视觉中国对下游客户的粘性,越来越大,进而能吸引更多的客户。

对上游内容供应者来说,与其自己去耗时费力寻找客户,不如把图片授权给专业的图片中介。

卖给谁呢?

自然是交易下游客户多的,图片更容易卖出去的那家。

因为下游客户越多,能分得的收入就越多,且运作规范、图片版权管理、盗版追踪和维权服务都会更到位。

就这样,作为一个先发的图片搬砖工,视觉中国在上游和下游都建立了互为联系的正反馈系统。

竞争对手要想进入的话,难度就大了。

海量的内容资源,内容提供者和客户群的生态环境建立都非朝夕之事。

作为“商业图片库行业中唯一一家A股上市的企业”,视觉中国与不少图片机构建立了独家代理关系,如GettyImages、中新社、法新社、BBC、路透社等,有些甚至是双向独家的排他性合作,竖起高高的壁垒,将这个市场的后来者和挑战者远远甩在身后。

正是这两大特性,让视觉中国修筑了一条宽广的护城河。

中国版权图像素材2017年理论市场规模186亿,实际市场规模14.6亿,正版率仅8%。商业图片库行业作为内容时代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部分,成为各大互联网巨头窥探觊觎,试图分一杯羹甚至自谋版图的海量市场。

视觉中国,请回答

事实上,让弱小的创业者们恐惧的,不仅有图片之王的“版权霸权主义”,还有看似免费的北大方正字体库、会根据企业规模来确定索赔金额的ADOBE软件、能够调动北京执法大队资源上门查封电脑的微软系统、以及和视觉中国如出一辙的“原告狂魔”全景网络等等。

有一天,我的法务同学小A在群里问,你们谁接到过北大方正的维权电话?

原来是北大方正打来电话,说她们公司网站上的字体侵权,小A经过一番研究之后才发现,很多方正字体虽然免费使用,但不能用于商业用途,当时网络上关于方正的维权案例已是铺天盖地,有些公司给出的应对策略是,换字体库,不理会。

最后她们花了10万买了六款方正字体的两年使用权。

小A第二次收律师函,是在她跳槽一家准备上市的创业企业之后。发律师函的是ADOBE公司,声称她们公司使用盗版的PDF软件,这一次她先找到了业内其他公司的同行取经,发现ADOBE的套路是,他们会根据公司规模以及使用软件的人数来“谈判”索赔的金额,并且会随着公司的发展动态调整需要购买的授权软件数量,员工越多,需要增加的软件越多。

如果不加理会,公司就会多出一条诉讼争议信息,影响上市进程。

最后,她们集体换成了更为便宜轻便的某国产PDF阅读软件。

在这家公司,小A还见识到了微软更为狰狞的面孔。

一个平静的工作日午后,微软连同北京文化执法大队,直接来到了她们公司所在职场,警察叔叔和蔼但是严厉的说“贵司涉嫌使用盗版office软件,需要带走你们的机器进行检查核验。

那一次,公司几乎所有的电脑都被搬走,正常经营停顿了足足半个月,近乎“不速之客”的执法大队使得员工人心惶惶,谁也没想到几个盗版软件和破解码居然会把警察招来。

最终解决的方法,是他们被迫订购了微软云一年的服务。

小A这才知道,什么是盖茨所说“让中国人先「偷」,然后直接带着警察抄办公室……”

对于这些创业公司的曲折遭遇,“身经百战”的小A显得云淡风轻,“创业路上四大劫数:ADOBE、方正字体、微软软件、视觉中国。如果你没遇到过,说明你的公司还不够规模。

而“为什么不用正版资源”的质问,和目前成本高昂、缺乏分层、大企业垄断的版权市场现状,对于一个铜板都要掰成两半花的小公司或是入不敷出的自媒体来说,就像“何不食肉糜”一样令人无奈而心酸。

但是,弱小不是侵权的理由,维权无理也不等同于侵权有理。

在这个过程中,真正需要明晰的是维权的合理边界,真正需要追问视觉中国的核心问题恰恰在于:

1视觉中国有没有完整的证据链条证明图片的创作到授权都是他或签约供稿人完成的,存不存在其他人创作的图片被视觉中国进行“先占式申报”的情况。

2在版权图片的流出环节,有没有恶意将免费图片与版权图片混同,以引诱使用者在不知情之下使用图片的“钓鱼式执法”的情况。换言之,用户在搜集图片的时候,有没有收到足够清晰及时的版权声明和侵权警示。

3视觉中国官方及创始人的回应中,多次将违规图片上传的责任“甩锅”给签约供稿人,图库平台是否尽到了对版权图片的审查筛选义务,是否构成了对违规行为的默许和纵容。

4在维权过程中,“惩罚性索赔”权利的行使是否超出了法律界定的赔偿范围,海量而小额的诉讼案件带来的司法程序性工作是否存在无端占用司法资源的情况。

这一场始于宇宙黑洞的版权战争演进到现在,无论是学界还是业界都深度参与了版权保护话题的讨论,也在毛衣站的大背景下激发了大家版权意识的觉醒和对内容产业的关注。

从这个意义上说,视觉中国的“献祭”,也许会成为版权市场自我进化和全面净化的契机。

刘慈欣在他的小说《赡养人类》里,描述了一个贫富差距大到99%的财富都由一个终产者占有的星球,他在书里写到:

“这时候,知识、智力、深刻的思想,甚至完美的心理和性格、艺术审美能力等等,都成了商品,都可以买得到。

但是,良知和底线,买不到。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