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实业控股(363.HK):攻守兼备的最佳选择

港股市场是一个唯业绩论的市场,港股业绩期刚刚落下帷幕,此时正是潜心研究财报和市场反应的最佳时间窗口。刚好笔者的自选股中有一家公司在公布业绩后连续两日放量大涨,引起了笔者的注意,这家上市公司正是上海实业控股(363.HK)。1、 从1842

港股市场是一个唯业绩论的市场,港股业绩期刚刚落下帷幕,此时正是潜心研究财报和市场反应的最佳时间窗口。刚好笔者的自选股中有一家公司在公布业绩后连续两日放量大涨,引起了笔者的注意,这家上市公司正是上海实业控股(363.HK)。

image.png

1、 

从1842年英国人登岛时的荒无人烟,到如今成为高楼林立的国际大都市,数百年来,香港这座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不容忽视的另外一点是:香港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也在经历着深刻的变化。 

在香港崛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宏伟叙事下,隐藏着一条故事主线:香港本土英资和华资的相互角力。后随着内地改革开放和香港回归,两地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内地资金逐步进入香港,形成了第三类机构——中资企业。这些在香港注册,但在内地运营的企业被称为红筹股。 

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香港掀起了中资企业在港收购上市公司取得上市地位的热潮,逐渐形成了红筹概念板块,并被市场热炒。 

在这样的背景下,上海国资委旗下的上海实业控股有限公司(363.HK, 以下简称上实控股)成立了(1996年1月),并于同年5月30日在港交所上市,成为上海市政府在香港的窗口企业。 

经过逾20年的发展,上实控股通过出售非核心资产,收并购核心领域优质资产,逐渐收拢聚焦,现在已发展成为一家以基建设施、房地产和消费品三大核心业务为主的红筹公司。

image.png

(注:相关业务及数据截止至2018年12月31日)

(1) 基建设施主要涵盖收费公路/大桥、水务和新边疆业务 

收费公路/大桥: 上实控股拥有上海市内三条收費公路包括京沪高速公路(上海段)、沪昆高速公路(上海段)和沪渝高速公路(上海段),以及2016年向母公司收购23.0584%权益杭州湾大桥。它們分别连接上海市往西北、西南和正西方向,以及上海和浙江省沿海城市的重要通道。 

水务: 上实控股目前有两个水务业务平台,分别是在新加坡和香港上市的上实环境(807.HK)和国内水务公司中环水务。现时水务业务日处理总量约1,820万吨。 

新边疆业务: 公司近年加大新边疆业务的投资,以提供新的盈利增长点,主要包括光伏发电、固废发电、海上风电和放射性药品领域。 

(2) 房地产业务涵盖物业开发﹑投资物业及物业管理业务 

房地产主要有两个上市平台:香港上市的上海实业城市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上实城开,563. HK)及上海上市的上海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上实发展,600748. SH)。上实控股的项目主要分布在上海、东部沿海、长江沿岸、长三角、环渤海等地区。凭着较低的土地成本和优秀管理和运营团队的优势,上实控股的房地产业务具有巨大的增值和盈利潜力。 

(3) 消费品业务包括两家企业:南洋烟草和永发印务 

南洋烟草主要生产及销售多种不同牌子的香烟,其生产厂房设于香港,产品销售往海外超过80个国家和地区;永发印务是香港历史最悠久的大型印务企业之一,总部设于香港,主要从事纸类包装印刷,纸类包装物料供应及其它相关配套业务。南洋烟草和永发印务均属于行业龙头,历史悠久而且品牌美誉度高。 

由上文可知,上实控股有清晰且聚焦的业务结构。此外,周期性和非周期性业务的组合能有效抵御经济周期波动,可谓攻防兼备。其中收费公路/大桥业务和消费品业务尤其是烟草都具有垄断性,能为上实控股提供稳定的盈利和现金流,是典型的“现金牛”业务。 

过去五年,消费品业务的溢利保持稳健水平;基建设施则保持稳健增长,主要是2016年收购杭州湾大桥,并且水务业务增长贡献;而房地产业务的溢利则呈现一定的弹性。

image.png

过去五年三大业务对溢利贡献如下图,其中基建设施占比逐渐增加。

image.png

2、 

2019年3月28日,上实控股公布年度业绩,截止2018年12月31日,营业额为304.13亿港元,同比上升3.0%;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33.33亿港元,同比上升6.3%。2018年上实控股的业绩延续了稳中有升的趋势。为回馈股东,董事会建议派发末期股息每股52港仙,加上中期股息每股48港仙,全年合共派息每股1港元,派息率达32.6 %。靓丽的业绩公布后,上实控股股价连续两天大涨。

image.png

具体地看,三大业务板块均全面开花,均取得持续增长。其中房地产的溢利增速最大,其次是基建设施,而消费品保持稳定水平。

image.png

其中,基建设施业务录得88.05亿港元的收入和17.49亿港元的盈利,同比分别上升14%和14%。一方面是,公司近年新收购的收费公路和水务业务方面的优质资产,开始提供盈利贡献,车流量和通行费收入稳健提升。另一方面,公司一直扩大水务环保业务,目前公司的水处理能力提升至约1850万吨。

image.png

房地产方面,公司的房地产业务实现收入172.02亿港元,同比下跌2.3%;盈利为11.18亿港元,同比上升27.2%。合约销售金额合共达到人民币104.07亿元。收入下降主要是上实城开平台受前三季度限价令影响,延迟推盘导致结转收入不及预期。 

消费品方面,期内,公司的消费品业务实现收入和盈利分别为44.06亿港元和10.76亿港元,同比分别上升5.2% 和0.6%,保持“现金牛”业务稳定贡献现金流的本色。值得一提的是,公司积极推动南洋烟草产品多元化以及技术创新,有效地提高产品生产和销售的效率。而永发印务也实现了印包业务和纸模业务营收双增的良好局面。

image.png

image.png

回首过去几年,上实控股的发展显得岁月静好,平淡如水。公司的多项业务都是有壁垒的现金牛模式,常年保持稳健水平。但是,从最新的年报的看,经过几年的业务线梳理,聚焦三大主业发展后,上实控股不断带给市场惊喜,业绩不断提升。 

或许这就是“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的力量。 

3、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2018年国内外的经济形势充满挑战,对于国内,经历着去杠杆和房地产调控,对于国外,中美贸易摩擦为全球经济蒙上一层阴影。在这样的背景下,上实控股仍取得不俗的成绩。但是,站在这个时点,上实控股的未来或许更值得期许。 

在现在全球宏观经济波诡云谲的背景下,上实控股攻守兼备的业务特征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一家公司能穿越周期,稳坐钓鱼台,关键在于有没有核心的“现金牛”业务,如商业巨擘李嘉诚布局的公用事业的水电、电信、消费零售等,与民众衣食住行息息相关,能产生稳定的现金流,实现跨周期发展。 

在宏观经济变幻莫测的情况下,二级市场的风险偏好下降,资金会优先选择现金流确定性高的行业和个股,而港股投资者又以价值投资为主,更是如此。如领展的REITS基金(00823.HK)、中电控股(0002.HK)、江苏宁沪公路(177.HK)等个股,拉长时间看,都走出了长牛走势。

image.png

而上实控股消费品业务、以及收费公路/大桥、水务环保业务就是典型的“现金牛”业务,业绩具有高确定性。 

而从2018年上实控股的业绩看,上实控股在业务开拓和布局上明显比以前进取,未来这些“现金牛”的业绩成长性也值得期待。 

消费品业务方面,公司积极推动烟草产品多元化,并继续开拓海外和新型烟草产品市场。永发印务的业务运营显著提升,溢利保持平稳。收费路桥和水务业务方面,公司在2016年底向母公司收购杭州湾大桥部分权益。另外,公司2018年增持了3%的粤丰环保股份,污水处理能力也持续提升。预期未来公司将会继续拓展污水处理、固废项目等环保领域,以上核心业务的盈利能力将会进一步得到加强。 

值得强调的是,上实控股的新边疆业务的光伏发电项目进展良好。截止截至2018年底,星河数码及其子公司星河能源拥有12个光伏发电项目,总资产规模达到580兆瓦,年内新增19.8兆瓦规模。本年度累计上网电量约8.1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3%。 

除了具有防守性质的“现金牛”业务,上实控股还具有高弹性的房地产业务。 

上实控股旗下的上实发展和上实城开深耕长三角重点城市以及西安等中西部重点城市,拥有大量优质的土地储备。但过去开发节奏较缓慢,而且受到房地产调控政策影响,导致业绩结转放缓。但是,今年预计一二线调控政策将会逐渐放宽,而上实控股的城市布局中一二线占主要比重。预计今年的合约销售金额将会明显提升,推动结转业绩提升。

最关键的是,过去以来上实发展和上实城开两个地产开发平台一直存在同业竞争问题,市场预期将会迎来重组,而这将会刺激目前低估的优质土储资产进行估值修复。在房地产业务及估值带动下,也将会推动上实控股估值修复。 

长期看,上海GDP从上实控股1996上市是的2957.55亿元人民币,但2018年,上海GDP已高达32679.87亿元,20余年上涨超过10倍,上海国资委的实力不可同日而语,作为上海市最大的上市综合性平台,上实控股依托大股东雄厚的实力,发展的潜力巨大。而现在上海正谋划大手笔,推动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落地。上实控股将受益于上海国企改革,从而释放价值,A股上海国企改革板块就时不时异动上涨。 

小结:

上实控股近年来股利支付率维持在30%以上,股息率稳中有增。股东能稳定享受到公司发展的成果。而2018年的业绩已经显示出上实控股发展进入新阶段的信号,短期看,将受益于房地产调控政策放松,而且还有两个房地产上市平台的重组。长期看,将受益于上海经济发展和国企改革带来的价值释放。目前公司对应的PE为6倍,显著低于港股其他现金牛个股估值,未来或会迎来业绩增长和估值提升,形成戴维斯双击。

image.png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