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门”后首披财报,同仁堂(600085.SH)营收、净利双双增长

同仁堂在2018年的营业收入142.09亿元,实现净利润11.34亿元

3月25日下午,百年老店同仁堂(600085.SH)披露了2018年年度报告,这是该公司在出现“过期蜂蜜”丑闻后首次披露财报。

年报显示,同仁堂在2018年的营业收入142.09亿元,同比增长6.23%;实现净利润11.34亿元,同比增长11.49%。

值得一提的是,同仁堂的股价并没有因为“双增长”的业绩而大幅上涨。截至3月26日收盘,该公司的股价微涨0.34%,报29.51元,全天成交2.25亿元。

image.png

(图片来源:富途证券)

营收、净利双双增长

作为中国家喻户晓的百年老店,同仁堂的业绩多年来一直稳定增长。从最近3年的财报来看,该公司在2016年至2018年的营业总收入分别为120.91亿元、133.76亿元、142.09亿元,同期的净利润分别为9.33亿元、10.17亿元、11.34亿元。虽然2018年的营收增速相较于前两年有所下滑,但是净利润增速一直在持续增长。

分行业来看,医药工业板块在2018年为整体贡献的营收为84.14亿元,同比上年增长3.16%,毛利率为51.39%;医药商业板块在2018年的营业收入为75.6亿元,同比上年增长11.76%,毛利率为30.26%,同时,医药商业板块的营业成本相较于上年同比上涨了11.95%。

image.png

(图片来源:同仁堂2018年年报,单位:万元)

分地区来看,在2018年同仁堂虽然营收主要还是依靠国内,2018年达131.35亿元,同比增长4.46%,但高昂的营业成本大大拉低了其毛利率,仅44.57%。反观海外市场,2018年营收虽不足10亿元,但毛利率却高达72.32%,营业收入同比增幅达到了29.26%,也是远超国内。不过,随着营业成本的大幅增加,毛利率还是受到了一定影响。

image.png

(图片来源:同仁堂2018年年报,单位:万元)

同仁堂年收入前5的“明星产品”分别为,安宫牛黄系列、同仁牛黄清心系列、同仁大活络系列、六味地黄系列、金匮肾气系列。这5种药物全为非专利费保护品种的中药,且除六味地黄丸外,均为处方药。不过,同仁堂并未给出几种药物的具体营收数字。

image.png

(图片来源:同仁堂2018年年报)

另外,同仁堂的年报显示,公司在2018年的分红方案为每10股派2.6元(含税),现金分红总额为3.57亿元,这一分红方案和过去两年的方案基本一致。

image.png

(图片来源:同仁堂2018年年报)

“蜂蜜门”致2018年净利减少5778万

值得一提的是,同仁堂在2018年的年报中亦对上一次引发舆论关注的“蜂蜜门”事件有所回应。

2018年12月,江苏广电总台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节目曝光了同仁堂旗下控股子公司——北京同仁堂蜂业有限公司委托生产企业盐城金蜂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回收过期蜂蜜充当原料和篡改成品蜂蜜生产日期的违规行为。

而同仁堂蜂业系同仁堂投资的下属子公司,持股比例为51.29%。今年2月12日,因为过期蜂蜜问题,北京同仁堂蜂业遭罚款1409万元,被吊销食品经营许可证且5年内不得申请;涉事蜂蜜中,有2284瓶流入市场,正在被召回,共14名高层被问责。2月19日元宵节,同仁堂的“中国质量奖”也被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撤销,并收回证书和奖杯。

根据上述处理,预计将减少同仁堂2018 年度营业收入约 1456.29 万元,减少利润总额约1.13亿元,减少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约5778.65万元。

image.png

(图片来源:同仁堂2018年年报)

“蜂蜜门”对同仁堂造成的影响远不止减少净利5778万这样简单,更为严重的恐怕是质量把控不严损害了品牌影响力。

回顾同仁堂的历史,最近三年内该公司已经23次上了质量“黑榜”。仅2016年,同仁堂就因质量问题被“点名”6次,涉及翻白草、加味左金丸、熟地黄、(熟)骨碎补等品种。而2017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共公布了22份不合格中药饮片名单中,同仁堂以14次的“成绩”位居第二,其中由北京同仁堂(亳州)饮片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中药饮片有5次上“黑榜”。

此次,年报中也强调,同仁堂商业也以持续提升终端质量为抓手,完善内控、强化管理,将扎实推进终端网络建设,发挥区域化连锁优势,提升门店运行质量。

实际上,像同仁堂这样的百家老店在中国算是比较稀少的,因此老字号更应珍惜品牌爱惜羽毛,一旦真的失去消费者的信任,自身的优势也会被逐渐透支,到时候恐怕付出再大的努力都难以挽回消费者的信任。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