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的量、价、空、时

今天周五,我们来谈谈技术。我从技术分析的几个基本视角来分析,以努力找寻到对大家更为有利的操作方向和机遇。1、量当前行情来看,量的层面,最为显著的情况,就是量能缩了,而且缩的还很厉害。但,这是相对的。比如对20日周期,或40日周期,就存在不

今天周五,我们来谈谈技术。

我从技术分析的几个基本视角来分析,以努力找寻到对大家更为有利的操作方向和机遇。

1、量

当前行情来看,量的层面,最为显著的情况,就是量能缩了,而且缩的还很厉害。

但,这是相对的。比如对20日周期,或40日周期,就存在不同的状况。

以20日周期的均量值来讲,明显压缩。今日只有1985亿元(沪深300),已经促使20日均量线扣高走低。

而且按照当前的扣减关系,下周开始面临持续的扣高走低预期,这个情况初步来讲,都要持续2周之久。

能不能增量改变这个情况呢?

在没有出现增量改变这个情况之前,不能只靠猜想。

要实事求是,缩量造成了20日均量线的转跌,这是事实,会影响下周20日周期的演变,这就是自然而然的预期变化了。

关于成交量能的压缩,还有另外一个情况,就是今天也使得单位量能低于40日均量线水平以下,只是没有少的太多。但还是低了。

这个情况,会带来的预期是持续缩量低于40日均量线下方,但我们可以确判,别想在未来10个交易日内,因为持续缩量而造成40日均量线转跌。

由此,则一般不会连续超过3天出现这样的缩量特征,超过5天的概率更低。那么,反击行情就会因缩量而产生。

只是即便如此,我们再回到前面关于20日周期量能的压缩所带来的考验,也不是一日二日就可以扭转的。只有增大量持续推升,方可解忧。但,增量何来容易?

因为量缩而产生价压,也会因为价压而引发量缩。

2、价

价格的情况怎样呢?

在我们的分析框架下,当某周期的量潮趋势(均量线)转跌,通常价格也会跌落到同周期均价线的下方进行修整。

当前结构来讲,20日均量线的转跌,在预期判断里头,就会促使价格压低到20日均价线下方波动。这也是这几天一直阐述,要有打穿20日均价线的防范和准备。

一旦如此,则就会演变出,我们所阐释的短期三叉助跌线,5、10和20日均价线的三叉助跌结构应运而生,其影响短期结构的走势和变动。

一般来讲,需要向下回撤寻求40日均价线的支撑和稳定效应,或者K线结构的组合支撑与稳定效应。

这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空间关系。

3、空

既然有这样的量价预期,我们也就自然需要有个空间来完成这样的量价修整。

依照我们对价格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确判40日均价线或2月25日的长阳K线具有一定的稳定基础。

尤其是40日均价线,根据对其移动扣减关系的分析推演,未来20天内还不必惧怕会立即因为回落而造成其转跌,至少未来10天内毫无忧虑。

而10天以后的40日均价线估计已经会自然上行到3650点区域处了,也自然向上收敛价格回撤的空间区域。

对2月25日长阳支撑的技术结构,也是基于对40日均价线上行位置的逻辑判断,两者叠加效应,逻辑上更具有参考性。

短期而言,空间变动也就大致如此。

4、时

上面这些过程,会以怎样的方式演变?大致的时间特征,如何来衡量?

在我们的分析体系下,通常就是以10、20、40、60、120日等时间特征来度量,但实际演变也常常有偏差。

此次来讲,是针对短期结构的修整格局,在不必惧怕或担忧会引发造成40日周期转跌之前的修整时间关系,我们就可以基于10、20日周期来推演。

按照对20日周期的演变关系,一般就是20个交易日的震荡修复,无论是上下跌宕,还是横向整固,都大致需要有这个时间修复。

通常积极的时间预估,就是可以再度增量促使20日均量线恢复涨势的时间节点。

依照现在的结构推演,在以当前单位量作为修整量看待,那么再有13个交易日,便可在任何形式的增量下,促成20日均量线由跌转涨。

这个时间可以作为当前初步的评估和预判,过程中再跟踪修正。

5、小结

上述分析,其实有个假设隐藏其间,即这里会继续缩量产生20日周期的盘整,且会向下击穿20日均价线的调整结构。

事实上,就当前的结构来讲,尚未出现,算是预估和推演。我们还需要根据后续演变,及时纠偏。

但由于客观结构,对接续上行并非易事,所以姑且先在下周的上半周,没有脱离20日周期的影响之前,还是保有这样的防范。

没有出现,皆大欢喜。

一旦出现,就要有上述量、价、空、时的演变预期。并采取相应的操作策略和应对措施。

具体到个股的选择上,始终要明白,不和跌势股为伍,不拿垃圾股,不玩题材,不玩概念,不听消息,不要幻想,遵循“周线为主,唯量是问,四个条件,趋势为王,汰弱留强,每日归零”的原则,来审视和积极应对市场的变化与发展。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