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兴资本:新经济浪潮上真正的弄潮儿

解读华兴资本上市以来的首份全年业绩报告。

如何解读华兴资本上市以来的首份全年业绩报告?

作者 | 小风吕敷

来源 | IPO那点事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据

 

2018年9月27日9点半,华兴资本创始人包凡敲响上市大锣,标志着这家活跃于新经济公司背后的公司正式走到台前。

成立14年来,长袖善舞的华兴资本操刀了众多知名新经济公司的资本运作,其中不乏登陆港交所的项目。这一次,站在舞台中央的成了华兴自己。

2019年3月20日,华兴资本在香港举行了2018年度业绩发布会,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包凡、联席首席财务官崔强、联席首席财务官王新卫等人悉数出席。

如何解读华兴资本上市以来的首份全年业绩报告?或许站在过去一年经济寒冬背景下,甚至站在更长的时间观测尺度上,才能更好地读懂华兴资本。 

 

 

纵观人类历史的长河,直到500年前,人类点燃了“科技”这个火种经济和生活才有了质的飞跃。

斯坦福大学曾对人类过去上万年历史里攫取和使用的能量进行了基本的计量。能量数据的变化体现的是人类经济的变化。数据显示,18世纪蒸汽时代后,人类200年的经济呈现指数增长,比过去一万多年的积累还要多。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站在历史渡口看,未来仍将是新经济企业的大时代。

站在时代浪潮之巅的,不止是各个新兴领域的弄潮儿,还有为弄潮儿筑舟造桨的“匠人”。就像19世纪40年代美国淘金热,无数人涌到西部淘金,但最后赚钱的还有卖铲子和卖牛仔裤的。

过去资本市场掀起了新经济热,具体表现在创业潮、兼并收购潮和上市潮。一批新经济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崛起,随之而来的是兼并收购潮,再就是上市潮。而这三轮大潮中都有华兴资本身影,从360等大型公司的投融资活动,到58与赶集、滴滴与快的、美团和大众点评等合并,再到陌陌、阅文、美团等上市,都有华兴资本助力。 

2005年,凭着在摩根士丹利、瑞士信贷、亚信集团多年工作经验,包凡成立了华兴资本,提供财务顾问服务,聚焦在TMT、医疗等行业。恰逢国内互联网如火如荼,华兴深耕细作,投行业务进入发展快车道,成为新经济圈第一投行。 

之后,华兴资本顺势向上开拓投资业务,向下布局证券业务。如今,投资银行、投资管理及多牌照境内证券平台华菁证券“三辆马车”并驾齐驱。 

现在,华兴已经具备了服务于整个企业生命周期的能力,从创业初始投资,到发展中融资、收并购,再到登陆多个资本市场,华兴都能参与其中,提供全面服务。



全周期服务模式下,华兴资本能抵御小周期波动,行稳致远。

大周期下有小周期。2018年,全球经济水逆,金融行业乌云笼罩。一方面,国内出台资本新规,实行去杠杆,另一方面,中美贸易摩擦加剧了经济不确定性。流动性收紧和资本风险偏好下降对新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全球新经济金融第一股的华兴资本首份年度业绩报告显得意义非凡,其业绩数据将反映华兴资本是否经得起时间和周期的考验。

根据财报,2018年华兴资本总收入录得2.11亿美元,较2017年同比增长51.2%,经营利润为4018.9万美元,较2017年同期强势提振。排除优先股、附带权益收入等会计处理影响后,经调整净利润稳步增长至6730.1万美元。值得强调的是,投资银行、投资管理、华菁证券三大业务板块全面开花。

华兴资本以投行业务(主要是顾问服务)起家,占三大业务最大比重。在投资银行业务方面,收入逆势增长49.4%,经营利润自0.13亿美元增至0.37亿美元。其中承销业务在2018年创历史记录,获发香港承销上市保荐牌照,同时也开创性的完成包括药明康德、百济神州等多个生物医药明星项目的上市发行。

投资管理业务方面,华兴资本取得了长足进步,收入同比增长了67%,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截止2018年底,公司的资产管理规模已经达到了41.2亿美元,包括美团点评、小米、优信在内的众多被投企业完成了IPO。

证券业务方面,华菁证券2018年呈现出强劲增长势头,而且盈利能力获得提高。在投资收益增长的驱动下,收入大幅增加30%,经营性亏损显著缩小。

思考华兴资本逆势增长的业绩背后,隐含着两个逻辑:一是,全周期服务模式下,投资管理业务随着资产管理规模扩大而稳定增加,能减弱小周期低潮影响。二是,多年耕耘新经济金融后,华兴资本已经成为行业第一,在圈子里具有人脉、资本和人才资源优势,在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下,华兴资本能实现跨周期性发展。

据统计,2018年,新经济领域私募融资交易总数是近5300起,比2017年的6800起下降了23%。但整体融资额却并没有下降,2018年是1221亿美金,比前年还小幅上升了21.5%,平均单笔融资额更是大幅上升,涨了58%,达到了2316万美金,说明2018年新经济融资主要是头部大项目,而新经济领域的头部公司基本都是华兴的客户。

华兴资本2018年业绩证实了一个猜想:华兴无周期,一路向前。

 

 

1月30日晚间,证监会和上交所密集密集下发多份针对科创板的政策规则,包括《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实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等3份部门规章和6份交易所规则。

科创板在急锣密鼓推进,一扫新经济金融2018年阴霾。年内科创板已是势在必行,而华兴资本前瞻性的布局,拥有大量客户基础,无疑是最大受益者之一。 

在业绩会上,包凡指出: “华兴已经在科创板做了很多布局,包括在整个科创板规则制定的过程中积极建言献策,对整个规则制定也做了一些贡献。” 

3月21日晚,上交所公示第一届科技创新咨询委员会委员候选人名单,包凡赫然在列。根据上交所3月1日公布的《上海证券交易所科技创新咨询委员会工作规则》(以下简称《工作规则》),咨询委员会委员共40~60名,由从事科技创新行业的权威专家、知名企业家、资深投资专家组成,所有委员均为兼职。每届任期两年,可以连任。 

科创板一个重大制度改革就是实行注册制,注册制的发行制度接轨海外市场制度,而华兴资本拥有丰富的海外资本市场经验与新经济发行经验,比如在定价策略、销售方式等华兴就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此外,华兴在医药、物流与供应链、产业互联网和AI大数据等相关领域有广泛的覆盖。比如在医疗领域,华兴在几年前就成立专注于医疗行业的队伍,其中有大量的行业专家,加上华兴资本的业务模式独特性, 华兴资本有机会在早期接触到像天境生物、药明明码、亚盛医药等研发企业,并通过长期的支持将这些企业培养成市值数十甚至上百亿美金的生物医药独角兽,最终帮助这些企业在各自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在中后期项目上,华兴在医疗领域的项目占比已经超过了10%,并且占比还在不断地上升。随着港交所放宽生物企业上市规则,以及科创板对生物医药科技支持,将大大刺激市场对生物医药公司的投资热情,同时也大大降低了早期资金退出的压力。

站在更长的时间尺度看,中华的科技复兴之路才刚刚启动。

中国是新经济发展的热点市场,汇聚了大量的技术创新企业和领先全球的投资者,根据灼识咨询报告,中国新经济的国内生产总值由 2013 年约 0.4 万亿美元增长至 2017 年约 1.5 万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高达 37.1%,较同期整体经济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高出 4 倍以上。未来,预计新经济国内生产总值将会继续增长,于 2023 年达到约 5.7 万亿美元,2017 年至 2023 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将为 24.4%。

华兴资本助力中华科技复兴,就如乘风而行,岂有不大之理?

 

 

大周期视角下,中国乃至世界仍处于新经济主宰的长期过程,小周期视角下,新经济金融将迎来科创板窗口期,形成了大小周期利好双击。

而华兴资本作为新经济金融第一股,在行业小周期低谷尚能逆风飞翔,何况周期利好双击? 

我们总高估了投资的短期波动,低估了投资的长期价值的力量。巴菲特说过:模糊的正确胜过精确的错误。若你不打算持有某只股票达十年,则十分钟也不要持有。过去十年,如果投资者没有买科技股,那么就是错过了新经济时代红利。如果不想错过未来十年,那么就选择和华兴一起创造未来吧。 


免责声明:内容仅供参考,请读者谨慎依此进行投资决策。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