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线行业洗牌在即,将会怎么冲击这个市场?

院线是一个不怎么赚钱的行业,牌照重新开始下发之后,将会带来怎样的改变?

根据报道,新的一批院线牌照下发,3月19日,博纳影业和中影信达影院管理(北京)有限公司都已经确认,拿到了2018年12月院线新政颁布后的首批牌照。

而在此前,2018年12月,国家电影局发布《关于加快电影院建设促进电影市场繁荣发展的意见》,这份文件对成立新的电影院线公司提出了明确要求,其中包括控股影院数量不少于50家或银幕数量不少于300块,控股影院上一年度合计票房收入不低于5亿元等。

它的出台实际上算是放开了院线市场,因为此前数年冻结了相关审批,已经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新的院线牌照诞生。

这一消息也意味着,国内近几年蓬勃发展的电影市场,即将面临着洗牌的机会,在院线市场巨大的蛋糕面前,对于这些新的企业来说将是一个大的机会,同样也意味着上游的电影制作公司将有更多的选择,再次将整个行业的蛋糕做大。

院线,是指由一个发行主体以资本或供片为纽带,与若干影院组合,实行统一品牌、统一排片、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的发行放映机构。

在新确认的两家拿到牌照的公司当中,博纳影业是中国一家全产业链布局的、具有发行能力的影视内容制作公司,其旗下的电影发行公司是国内以电影营销和发行为核心竞争力的行业旗舰。

2018年底,博纳已经完成68家影院的建设开业、收购了近30家影城,2019年还有25家开店计划,预计到今年年底将实现100家影院、15亿票房的市场规模,全国院线排名前20位。

另一家中影信达,则是从2010年起企业处于全面高速发展阶段,相继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山东共投资5家影城,座位数达4400余座,在运营和管理收益的水平上,也均高于同等规模影院的平均水平,此前一直主要是为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数字影院解决方案。

如今,中影信达拿到了院线牌照,也就相当于要开始独立自主的运营。

可是,拿到了院线牌照,就一定能弄得起来吗?

真的能分到这样一块巨大的蛋糕吗?

众所周知,目前行业的大局面是,票房增长已经在放缓,2月11日,国家电影局发布数据,今年除夕至大年初六7天长假期间,全国电影票房为58.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2%。艺恩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档观影人次为1.3 亿,同比下滑10.5%,较2018春节档减少1500万人次,平均票价为44.8元,同比大幅增长12.8%,场均人次为45人,同比下滑27.4%,上座率为35.5%,同比下滑25.1%。

也就是说,其实院线的人口红利已经不多了,在现有的社会形态下,其实已经出现了院线泡沫。

另一方面,院线的利润太低了,根据猫眼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共有48条院线。ACE影城合伙人张晓兵透露,院线资质暂缓发放已经五六年了,这几年国内院线数量增长不大,但大小院线之间的发展规模却越来越悬殊,大院线巨头如万达、金逸、华夏的下属影院多达数百家,年票房几十亿元,一些地方的小院线年票房则不足五千万元。2018年票房不足5亿元的院线多达26条,许多院线采用加盟模式,只提供服务,并不控股其管理的影院。

也就是说,接下来的院线市场,其实更倾向于存量市场的竞争。

当然,中国内地的院线市场,这个关口还没有真正来临,国家电影局12月11日印发的《关于加快电影院建设促进电影市场繁荣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国加入城市电影院线的电影院银幕总数达到8万块以上。

公开数据显示,目前国内银幕数已达59640块。这意味着未来两年每年的银幕数增量将超过1万块,增速达15%,该增速将超过历年电影银幕增长速度。

除了鼓励银幕数增长外,该《意见》还鼓励企业积极投资建设电影院,鼓励发展电影院线公司,鼓励电影院线公司依法依规并购重组,实施电影院线年检、奖惩和退出机制等。

这一席列的法律法规,加上接下来更多有资本有实力的院线品牌涌入,将会给整个行业带来重塑的机会,院线的规模和质量将会进一步的升级,院线总数会变少,但同时又会有新增院线不断加入。

其实,也就是相当于在这一个大池子里,再放入一条条鲶鱼,探索分线发行的模式,让不同院线形成差异化竞争,让不同的优质的影片涌入不同的院线,为整个行业注入活力,为小而新的影片提供助力。

所以,在现有环境下新的院线的进入,行业洗牌或进一步加剧,这样子又会给整个行业注入活力,长期来看是有利于整个影视行业的发展的。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