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次大陆的双子星:印巴的前世今生

万世万民,和为贵

前段日子,印度和巴基斯坦擦枪走火,巴基斯坦甚至击落了印度的战机,局势一度非常紧张,受影响的空域还暂停了民航航班。好在这次两国民选政治领袖都足够克制,事态得以缓和。3月4日从巴基斯坦东部城市拉合尔出发驶往”友谊列车” 印度边境城镇阿塔里重新发车,标志着事态得以缓和。作为南亚次大陆最主要的两个大国,印巴自分立至今,一直相爱相杀多年。

这里有说不清的恩怨情仇,今天就来扯一扯。

1

南亚次大陆的复杂历史

1、地形特殊

南亚次大陆的地形非常特殊,呈三角形,其中一个尖角插入印度洋,另外两角被苏莱曼山脉、兴都库什山脉与喜马拉雅山脉包裹,海洋与山川构成天然屏障。

在气候上,北面的喜马拉雅山脉挡住了南侵的冷空气,只有夏季沿海地区受海洋季风的影响高温多雨,总体气候宜人。南亚次大陆的土壤条件多为肥沃的冲积土和热带黑土,大部分土农作物一年四季均可生长,适宜农业耕作。地形和气候条件营造了一个近乎隔绝于外界的小世界。

南亚次大陆散居的原住民获得很滋润,早在2500年前就在印度河流域孕育了哈拉帕文明,与古埃及的尼罗河文明、中国的黄河长江流域文明、古巴比伦的两河流域文明并称四大古文明。

2、历史渊源

但是大陆西北方向的苏莱曼山脉与兴都库什山脉之间,分裂生有“开伯尔山口”。公元前1500年左右,勇猛尚武的雅利安人民族,越过开伯尔山口入侵南亚次大陆,征服了当地原住民,建立了一些奴隶制小国,发展出种姓制度和婆罗门宗教。大约公元前6世纪,恒河平原和西北地区的小国和酋长国家合并成16个主要的寡头和君主制国家,被称为印度列国时代(mahajanapadas)。这基本类似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列国之间相互割据,相互征战,分分合合。

其中,南亚次大陆的西北平原比较容易的实现了统一,但南方的“德干高原”地貌复杂,易守难攻,散居于此的民族国家都孔武善战,难以征服。总之没有一个民族的统治者在南亚次大陆建立一个大一统的帝国。比如,606年至647年统治印度-恒河平原大部分地区的卡瑙季王朝(Kannauj)试图向南扩张时,被德干高原上的遮娄其王朝(Chalukya)击败;向东扩张时被孟加拉湾的帕拉王国(Pala)击败。

公元10世纪以后,中亚的穆斯林游牧部落集结了庞大的军队,快马骑兵不断地侵越南亚次大陆,最终于1206年在西北平原建立了伊斯兰教的德里苏丹王朝(Delhi Sultanate),统治了南亚次大陆北部的大部分地区,并屡次入侵南部,但依然没有实现对南亚次大陆大一统。之后中亚新一代穆斯林战士组织了新的入侵,取代德里苏丹王朝建立了莫卧儿王朝。这段历史时期,南亚次大陆的各种主流民族文化发生了长时间的交融即变异,同一王朝疆域也进一步扩大,几乎完成了整个次大陆的统一。

相比之下,中华大地中央政权的历代王朝里雄主辈出,对外的霸业战争不断取得进展(战争的亡魂只能无声叹息)。秦王朝在岭南地区设置的桂林、南海、 象郡三郡,势力范围勉强抵达广西。元明两代继续向南挺进,将云贵高原置于版图之中。到了清王朝,乾隆皇帝还在努力向南扩张,屡次兴兵南下试图征服中南半岛(现在的缅甸、越南、柬埔寨、老挝及马来西亚西部),其妹夫富察·傅恒(传说中乾隆最爱的富察皇后的弟弟)就是在入缅作战中染病后不治身亡的。但最终未能沿着喜马拉雅山脉为分界线,将版图扩张至整个东亚。

南亚次大陆的历史演进路径,就如中华大地上发生的故事一样,原住民和入侵者相互琢磨渗透,相互融合。但结果却和中国不太一样,南亚次大陆各民族的融合虽然使得大多数民众共享了某些的共同价值观和文化传统,但却没有形成类似于“中华民族”的大民族观念,所以并分立自治的离心力一直没有减弱。莫卧儿王朝末期,中央政权的控制力下降,地方上的民族精英开始了类似于中国唐朝藩镇自重的割据治理。这时候,英国人来了,殖民主义和现代商业文明变成了特种催化剂,直至整个南亚次大陆都并入了英女王的治下。但女王对这块土地并不是特别上心,派驻的历任总督除了在经济上确保南亚次大陆为英国工业化提供原料之外,社会的政治管理基本上委权于地方精英自治。这一阶段,南亚次大陆实行的是渐进式但有限的英国式议会制,同时保护当地的王公及地主贵族,作为防止未来动乱的封建保障,这使得南亚次大陆成为了松散的邦联制体系,政党也随之出现。现代化进程非常缓慢,但民族自立自决的意识开始苏醒。

3、宗教纷争

宗教更是一个大问题。南亚次大陆的宗教林立,最初的原住民是100多个民族,各有信仰。最早入侵的雅利安人创立发展了婆罗门教。然后在历史的长河里,融合婆罗门教、佛教和耆那教教义以及民间信仰、风俗习惯、哲学思想等的印度教逐步发展起来,成为南亚次大陆信众最广的宗教。而德里苏丹王朝和莫卧儿王朝是由穆斯林信徒建立,他们统治期间,又推动了伊斯林教的传播,信仰的人群也日渐增多。此后,印度西北部旁遮普地区有发展出锡克教派,这是度教和伊斯兰教交流的产物。

可怕的是,这些宗教之间本身就有水火难容的地方。印度教徒视牛为神物,主要食用猪肉,但在伊斯兰世界里,猪肉是不洁的,所以穆斯林们的主食是牛肉。印度教强调种姓制度,人在社会上的地位从出生起就被牢牢固定,而伊斯兰教则宣扬“凡穆斯林者皆为兄弟”的大一统思想。在莫卧儿王朝时期,南亚次大陆的大部分地区维持着上层伊斯兰化、中下层为印度教的混搭政权。由于上层贵族和中小层地方贵族有共同的利益,基本维持着“和谐相处”,但平民之间,由于宗教信仰的冲突一直不断。莫卧儿时期,国家机器的暴力对这种冲突有足够的镇压能力,而英国殖民政府温和的政治模式,对民间的缺少控制或压制,因而宗教冲突越演越烈,越来越多的人主张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分离。这种狂热的宗教和民族冲突,导致甘地被印度民族主义者暗杀,他们认为甘地对伊斯兰教徒和巴基斯坦让步太多,乃至不可接受。

4、印巴分治

二战结束后,决心给予南亚次大陆独立地位的英国工党内阁采取了切实的行动,第一步是推进宪政改革,将更多的权力分散到南亚次大陆的居民手中(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第二步是宣布英国政府将不再充当决定大陆前途的角色,只起协调和维护法律与秩序的作用。

圣雄甘地以及印度国大党其他领袖尼赫鲁和帕特尔等人都希望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家,英国内阁派遣的时任蒙巴顿也赞同统一建国,以便扶植建立一个亲西方的亚洲大国,抗衡东亚和东南亚的共产革命浪潮。但穆斯林联盟领袖真纳则希望成立单独的巴基斯坦国,并以发动内战相威胁。1947年4月10日,谈判最终破裂,为避免内战爆发,蒙巴顿勋爵在印度国大党同意分治的前提下,作为中立的第三方制订了印巴分治方案即《蒙巴顿方案》。其核心内容印度教徒的印度、伊斯兰教徒的巴基斯坦、以及拥有独立性可以自由选择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的各藩王国土邦。

伦敦律师西里尔·雷德克里夫负责划分两国的边界,而此前这位律师对南亚次大陆并不了解,所以他简单粗暴制定的分割线,引发了日后巨大的灾难和解不开理还乱的历史矛盾。两国边界划定后,居住在印度教徒地区的伊斯兰教徒逃亡伊斯兰教徒地区,与之相反,伊斯兰教地区的的印度教徒和锡克教徒逃往印度教徒地区。当时急于求成的强制迁移,制造了混乱和暴力,穆斯林角度和印度教徒之间爆发了难以计数的冲突、暴动、杀戮。据理查德·西蒙兹的研究,即使是最保守的估计,也至少有50万人在冲突中丧生,一千二百万人无家可归。这个流血的历史使得印巴两国天生就不信任且相互憎恶。

由于穆斯林聚居地的缘故,东巴基斯坦选择加入巴基斯坦,成为不与巴基斯坦主体部份(即西巴基斯坦)相接的外飞地(东巴和西巴被印度隔开)。这样,印度的部分国土就处于东西巴基斯坦包围之中,这也是一个潜在的冲突点。

2

印巴冲突的起源和发展

此后,印巴两国根据当年分割线不清的地方,先后进行了三次战争。在第三次印巴战争中,印度成功肢解了东巴基斯坦,并支持孟加拉从巴基斯坦中独立出来建立了主权国家。

至于克什米尔问题,则是另外一个历史遗留问题。根据《蒙巴顿方案》,部分部分藩国,即独立的的土邦保有较高的独立主权,可以自由选择加入印度还是巴基斯坦。当时克什米尔土邦主哈里·辛希望保持其独立地位,既不想加入印度也不想加入巴基斯坦。结果英国撤军后,一支由亲巴基斯坦的部落和巴基斯坦士兵组成的军队从巴基斯坦西北边省入侵克什米尔。图帮主哈里·辛被迫逃亡印度,印度借此机会也进军克什米尔,1947年克什米尔战争爆发。直到联合国出面调停,印巴根据1948年的停火线分割了克什米尔土邦。但双方对这个结果不满意,长期争执不休,双方经常发生交火,爆发小规模的战争。

所以,印巴之间的矛盾远可以追溯到莫卧儿的穆斯林王朝,宗教信仰的意识形态矛盾种下了祸根(前面提到过双方的信仰有很多水火不容的地方);近则是领土争端历次战争留下的血仇,很难解开。

今年2月27日巴基斯坦宣布,巴方空军当天早晨空袭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印度空军两架战机稍后越过实际控制线,遭巴方击落,印度空军飞行员阿比纳丹被俘虏,58小时后获释回到印度。有网友为巴铁兄弟这次空战的神武表现欢呼叫好,似乎巴基斯坦有能力狠狠教训龙象之争的对手印度。但事实上,战争是人类最愚蠢的恶行,压根不值得鼓励。退一万步讲,军事竞争不能避免,那么最后的胜者也必然是综合国力最强的。下面来比一比印巴两国的经济实力。

3

印巴两国的经济对比

印巴两国独立之后,都是属于英联邦成员国家。从政治制度安排上,印巴都实行的是代议制议会内阁政府。但巴基本上“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巴基斯坦有一半的时间是军政府说了算,民选政府差不多每10年就要遭遇一次政变,军队领导人进而操纵宪政将政变合法化,所以多数时候实行的是权威统治。

印度则是向英国学习的纯度更高民主选举制,无论宗教、族群与社会矛盾如何尖锐,印度的政治权力全部都是通过多党竞选的和平方式、顺利地转移交替,从来没有发生过军事政变。

1、GDP总量

根据世界银行数据,以2010年不变价美元计算,2017年印度的人均GDP是1964.59美元,巴基斯坦是1222.52美元,巴仅仅是印度的62.2%。再考虑到印度总人口为13.24亿元,巴基斯坦人口只有1.97亿,二者的GDP总量差距很大,印度是26309.5万亿美元,巴基斯坦只有2408.5亿美元,不足印度的10%。

真要干架,家底不一样,我们的巴铁兄弟肯定会吃大亏。就好像二战时候,日本非要去挑战GDP十倍于自己的美国,即便珍珠港侥幸干掉美国海外所有的航空母舰,也不可能最后取胜。现代常规战争的结果(印巴都拥核武,打起来地球就遭殃了,还是日夜祷告地球和平的好),战略战术的作用退化,最终取决于双方动员经济资源的多寡。

2、经济增速

经济上,巴基斯坦在立国之后头十年是亲美的自由市场经济,1970年代中期开始国有化运动,限制私营资本,壮大国有企业,经济增长变得比较困难。1999年穆沙拉夫发动军事政变后,开始尝试经济自由化改革,但至今进展缓慢。

而印度立国之后搞“民主社会主义”,学习苏联模式,对外实施贸易保护政策,对外则优先发展国有大型企业,1991年因对外支付危机,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援助后,开始启动自由化改革。

从此,印巴两国的经济增长来开了差距。

3、宏观稳定性

从通货膨胀的角度看,两个国家在控制通货膨胀上都很糟糕。但是巴基斯坦2008年发生的恶性通货膨胀高达20.3%,背后的原因是穆沙拉夫的独裁政府没有管理经济的能力,滥发货币造成的。这对于政治体系还有一定稳定性的国家而言,既是不可思议也是不可接受的,由此引发的民怨间接导致了穆沙拉夫的下台。

从经常账户和总储备(外汇储备是其中一部分)来看,两国长期都是贸易逆差过,但印度经常项目的逆差在缩窄,2017年只占GDP的1.47%,而巴基斯坦还高达5.19%。

两国累计的总储备,也不能同日而语,印度4126.13亿美元,够支付8.2个月进口,对外债的覆盖率为80.39%。而巴基斯坦为184.55亿美元,仅够支付3.2个月进口,对外债的覆盖率不足21.83%(为巴基斯坦未来的外债偿付能力担心)

从政府杠杆率看,2017年印度联邦政府的预算赤字为GDP的3.53%,联邦政府债务对GDP占比为68.70%。而巴基斯坦政府的预算赤字为GDP的5.8%,政府债务对GDP占比为67.2%(数据来源:Tradingeconomics)。

两国财政赤字的一个共同来源是军备竞赛,对比中立的第三国马来西亚,两国的军费开支水平明显要高。巴基斯坦为了和国力更强盛的印度对抗(印度现役兵力114.5万,巴基斯坦是58.7万人),军费支出在GDP中的占比更高。当然,从绝对规模来看,2017年印度的军费支出是639.23亿美元,巴基斯坦是107.74亿美元,相差悬殊(从这个数据看,双方其实没有战争的必要,也没有大规模战争的可能,削减军费发展经济才是正道)

从银行系统的稳定性看,2017年印度商业银行系统对私人部门提供的信贷是GDP的49.55%,资产不良率高达9.98%,而巴基斯坦商业银行系统对私人部门提的信贷是GDP的43.14%,资产不良率高达8.43%(数据来源:Theglobaleconomy)。这些信息虽然都是世界银行收集的,但都是两国的官方信息,可靠性值得推敲,但是印度的可信性自然要高于巴基斯坦。

4、对外资的吸引力

在2008年以前,巴基斯坦对外国直接投资的吸引力一直在印度之上,但2008年发生恶性通胀之后,政治局势同步恶化,外国直接投资明显减少。此外,巴基斯坦的国内安全形势十分复杂。除了巴基斯坦塔利班(TTP),很多伊斯兰极端组织也广泛分布于巴基斯坦境内。这无疑会打击投资人的信心。

从货币汇率的角度看,印度经历多轮改革后现行的自由浮动汇率制度,汇率风险可以运用多种市场工具来管理,投资人讨厌波动或贬值,但不恐惧波动或贬值。而巴基斯坦目前实施的是央行主动管理的固定汇率制度,国际收支恶化时容易贬值且兑换困难,这大大削弱了投资人的信心。

2018年美联储加息以来,美元对印度卢比的汇率从最低63.24最高贬值到74.49,最近又回落到69.59的水平,贬值幅度在10%左右。而美元对巴基斯坦卢比的汇率从110一路贬值到了140,最近回落到138.6,贬值幅度高达26%。野村控股发表的分析报告认为,巴基斯坦仍是汇率危机高风险国家之一。

4、未来的人口红利国家

印巴两国在代议制政体下,生育权比较自由,因此过去数十年人口一直在迅速增长,人口结构极其年轻,24岁以下人口基数非常庞大,都是未来的人口红利国家。所不同的是巴基斯坦人口增速已经减缓,下图可见,0-4岁的人口绝对数量已经在减少;而印度则还在增长之中,尤其是男性人口的增长更快。真为印度男性小朋友的娶妻问题担心,新生代男女不平衡的差距不仅仅是一两个百分点(网上有资料2018年印度男女总体比例为51.6%vs48.4%,但19岁以下新生代的男女比例失调的情况更严重,背后的原因是家庭更愿意生男孩,在落后地区女婴还可以被溺亡。真是经济落后不可怕,思想传统落后才可怕)。

5、未来潜力

从人均GDP看,巴基斯坦大致与中国1995年的水平。所以,这就很容易理解为何巴基斯坦没法为居民提供充足的电力且各种公共基础设施非常落后。

而印度相当于中国2001年经济起飞的水平,这时候的中国水电等公共品的供给已经大大改善了,经济具备了起飞的条件。而且印度的市场已经发展出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底层基础设施明显好于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的好消息是政治在走向开放和稳定,2018年8月,伊姆兰·汗正式出任巴基斯坦第22任总理。在从政以前,伊姆兰·汗是巴基斯坦家喻户晓的体育明星,曾担任板球国家队队长,并率队拿到了1992年的世界杯冠军。他创立的正义运动党代表着政治“新势力”,他和他所属正当的当选意味着民众已经厌烦了军政府和家族政治把持政坛的管理,而这种变化有可能给巴基斯坦的经济发展带来真正的变革。不过,这位新总理缺乏管理国家事务和经济事务的经验,雄心勃勃的承诺将在未来5年内创造1000万个就业岗位,建造500万套低成本住房以改善贫困人口居住条件。这些政策主张吸引了广大贫困阶层和年轻选民的支持,但真正实施起来却可能导向灾难(向选民承诺高福利往往预示着经济发展会走上市场经济的反面)。不过,伊姆兰·汗完全可以向他的好老师中国学习,在得到援助之外能构建其稳健的宏观基本面,然后激活民间经济活力,搞活微观基础。

但是,在预见未来10至20年间,印度的经济增速仍大概率的高于巴基斯坦。

4

结语

从大局看,印巴走向和解是民心所向。巴基斯坦用每年100亿元美元的军费预算去对抗600亿美元预算的印度,没有多少胜算。而且,战争只会带来无法弥合的人类创伤。与其对抗,不如发展经济。但调和宗教矛盾引起的意识形态纷争仍对两国的领导人而言,是个大挑战。至于克什米尔的地缘政治问题,更需要两国人民的智慧去解决,中国政治家搁置争议,共同发展的洞见很值得借鉴。

万世万民,和为贵。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