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融数据真的有那么弱吗

2019年2月信贷新增8800亿,社融7000亿(存量增速10.1%),较1月大幅下跌,主要与春节假期工作时间短有关。但这一点市场已经有预期,与预期(wind统计)相比,2月数据仍然偏差。

作者:联讯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李奇霖  钟林楠

来源:联讯麒麟堂

20192月信贷新增8800亿,社融7000亿(存量增速10.1%),较1月大幅下跌,主要与春节假期工作时间短有关。但这一点市场已经有预期,与预期(wind统计)相比,2月数据仍然偏差。

一来是因为1月份天量的社融与信贷、超季节性回升的PMI新订单指数及股票市场的较快上涨,使部分投资者产生了宽信用起效的预期,对金融数据的增长有了更高的期待。

二来是因为经济增长减缓的压力仍在继续释放,并表现出了一些新的特征。

1、居民部门与企业部门背离

企业部门的数据表现不算差,结构也在进一步改善。

1)中长期贷款5100亿,显著高于表内票据融资规模,虽低于季节性均值,但是近一年以来仅次于20191月的高增量;

2)非标(信托贷款+委托贷款)新增-545亿,也是近一年以来仅次于20191月(-354亿)的高增量;

3)债券融资805亿,近三年同期的最高值。

有几个原因。一是季节性回升,过去五年(企业中长期贷款+信托贷款+委托贷款)/新增社融都有在2月份冲高的现象,未来是否有超季节性的表现,关注3月的金融数据。

二是流动性外溢的效果,包括政策加强对民企和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使投资者将长端利率压至低点后,转攻信用债洼地等;

三是在理财、货币基金等金融资产的收益率连续降低后,更多零售端的投资者将资金投向了具有更高收益率的信托产品,信托资金募集端较2018年改善。

居民部门相反,短期贷款(-2900)与中长期贷款(2200)环比均大幅下滑,虽有季节性因素的干扰,但低于季节性均值(-10002948)不少,指向居民部门的需求弱化。

消费端,春节黄金周的消费增速8.5%,较2016-2018年同期两位数的增速低迷不少;另一方面,春节返乡置业潮在今年不明显,克而瑞对32家房企的监测数据显示,1-2月份累计销售额同比增速为-6%。随着棚改货币化安置的退潮、房价居于高位易跌难涨,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销售正趋于疲弱,在今年可能会成为需求的主要拖累之一。

从传导与反馈机制来看,2018年融资收缩驱动的经济周期向下,首先冲击的是企业部门,企业部门的盈利与资产回报率预期下滑,导致就业和薪酬水平的下滑,进而造成了居民加杠杆动能的下滑。

再往后,若居民部门加杠杆的动力继续弱化,则企业部门将遭受负反馈,尤其是地产行业将受到较大冲击,对政策逆周期调节的力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票据融资监管从表外向表内传递

票据融资表内增长1600亿,表外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增长-3100亿,较1月大幅下跌,有春节效应的影响,也有可能是1月提前消耗了储备,也有部分监管因素的影响。

因为对于票据套利的关注与监管在2月下旬才开启,时间偏晚,3月份及以后的数据可能更能看出监管的影响。

票据融资由于,1)占用表内信贷额度,多用于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可完成政策指标;2)未贴现票据(商票+银票)有存量,其所受影响会弱于表外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其数据的恶化速度也会更慢。

3M1增速“假”反弹

2月M1增速反弹至2%,M2则下滑至8%,两者的差值(M1-M2)从-8%扩张至-6%。

从存款来看,M1的反弹主要因为春节错位带来的基数效应影响。因为2018年的春节在2月中旬,企业下发工资和奖金全部集中在2月份,因此M1-M0代表的企业活期存款减少了3万亿;

2019年春节在2月初,主要企业在1月中下旬发放工资薪酬,也有部分企业在2月初发放工资薪酬,存在分流的情况。体现在数据上,是M1-M01月份减少了2万亿,在2月份减少了1万亿。

因此,对于M1来说,2018年的2月份基数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容易带来增速的反弹。

对于M2,我们一方面可以看到由于专项债提前放量,财政支出下发缓慢,财政存款逆季节性增长了3200多亿,抽走了实体的流动性;

另一方面以(金融机构新增企业存款-M1-M0)作为企业部门的定期存款代理指标来看,企业的定期存款规模减少了1600亿,较2018年同期少增1万亿,可能监管开始管控企业利用结构化存款进行票据套利有关。

事实上,如果我们将1-2月结合起来看,M1的平均增速是1.2%,仍低于2018年末的增速,剪刀差-7%也在继续收缩。

因此,以2019年前两个月的货币供应量数据来看,我们很难得到企业部门的经营状况与预期得到了改善的结论,还需要结合3月份的数据来做进一步的判断。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