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不再“一家独大”?阿里巴巴与NBA宣布达成战略合作

本次NBA与阿里巴巴的战略合作对于国内市场爱好者也可以算是“众望所归”。

3月7日,NBA中国与阿里巴巴共同宣布双方将升级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推出跨平台的“NBA内容互动专区”,在NBA视频内容和节目传播、电商和大数据等方面展开全面合作从而为NBA球迷和阿里巴巴平台用户带来全新的NBA观赏和消费体验

此外,这也是阿里巴巴“A100计划”的最新动作之一“A100计划”基于阿里巴巴商业操作系统,通过阿里生态内多业务部门向相关合作伙伴输出配套的数字化能力。

“我们与阿里巴巴有着共同的愿景,那就是通过大数据和多种科技手段,为球迷带来丰富和精准的线上内容和消费体验。”

在本次合作中,阿里巴巴信息服务的旗舰应用UC协同阿里生态内天猫、淘宝、优酷等多个业务板块与NBA深入合作,共同为用户创造丰富的数字化体验。其中,阿里巴巴方面不仅将获得NBA主题原创节目、赛事集锦和历史经典比赛等核心版权内容,将通过围绕NBA赛事短视频、竞猜为首的多元化节目与潮流文化、运动健康、生活时尚等内容融合协同,从而实现相关文娱内容和电商体系跨界联动。

实际上,这不是阿里巴巴第一次与NBA的合作,NBA官方旗舰店于2012年正式落户天猫由此阿里巴巴和NBA便展开了授权商品层面的合作数据显示,2018年天猫淘宝篮球类消费成交额126.1亿,成交人数2277.1万。

NBA为核心的篮球市场

众所周知,NBA不止是全球篮球市场的重要“引路人”,也是全球最具人气的体育赛事之一,受到了万千篮球爱好者的追捧,本次与阿里巴巴的战略合作对于国内市场爱好者也可以算是“众望所归”

格隆汇app查询显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2012年起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便逐年递增,2018年有望达到达到24090亿预计到2022年将达到35970亿其中,以篮球为首的体育运动受到了很多国人的喜爱,根据2018中国篮球产业白皮书》,篮球已成为中国第一运动,而且相当年轻化——20岁以下年轻人和25-35岁成年人两个典型群体中,反馈身边好友喜欢篮球最多的网民,分别为52%和40%左右,在所有运动中排名第一。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篮球爱好者中,NBA的关注度排名第一,渗透率达到83.8%奥运篮球赛、CBA和FIBA世界杯紧随其后,可以看出NBA在国人关注篮球赛事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竞争激烈的NBA版权

基于此,对于国内相关企业来说,拿到NBA相关赛事版权就显得格外有分量了,而围绕此的相关竞争历来都备受关注。

一般而言,国内球迷可以通过相关视频平台来观看直播,但随着腾讯的入局,除了央视,这块直播版权的大蛋糕基本由他牢牢把握在手中2015年7月,腾讯以5亿美元的价格获得2015-2020赛季的中国区新媒体独播权2016年10月,又以2亿元买下2016-2020赛季的联盟通权益(联盟通是NBA比赛的一种流媒体订阅服务)这意味着2015年以后4年,腾讯体育几乎垄断了NBA的全部常规赛和季后赛的数字媒体转播权益

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NBA的新媒体转播权仍然在腾讯体育手中,以微博和字节跳动为首的企业也对着这块潜力蛋糕“垂涎不已”,慢慢布局

格隆汇app查询显示,2017年3月,微博与NBA签下2017-2020赛季的合约,将联合推出实时视频、独家节目、赛事竞猜、明星战队、抢红包等社交媒体联动活动其中双方合作的首个完整赛季——2017-18赛季,微博上NBA短视频的总播放量达142亿,2017-18NBA季后赛+总决赛期间,微博全网NBA相关短视频播放总量达到41.1亿,相关话题词增量达到163亿随后,2018年11月27日,NBA与字节跳动共同宣布开启长期全球合作伙伴关系2019-2020赛季期间,NBA短视频内容可通过字节跳动旗下的移动平台播出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10月阿里巴巴执行副主席蔡崇信已加入NBA董事会蔡崇信个人还曾出资超过10亿美元收购了NBA球队布鲁克林篮网,持股49%,并计划于2021年实现控股这也算是在阿里巴巴不断深入布局体育产业的前提下,为冲击NBA相关版权而积蓄力量

结语:

针对本次阿里巴巴和NBA达成战略合作,这是继2018年8月阿里体育10亿元拿下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未来七个赛季独家运营权后又一为丰富其体育产业的进击举措,毕竟得到全球顶级体育赛事内容版权并不是什么常见的日常二三事通过本次合作,阿里巴巴可以在为广大球迷带来全新多元化的观赛和互动体验的同时也可以通过内容营销增强自身平台的用户粘性

同时,这对NBA而言,与国内互联网企业巨头达成合作可以使得自身顺应时势,进一步将其用户流量引流到互联网平台,从而再一次发掘并提升自身商业价值。此外,由于中国篮球相关市场并未成熟,多尝试与全球顶级篮球赛事相关方深入合作,对推动其行业商业化进程起到利好作用。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