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锋:美国惧怕华为的真正原因!

美国同华为此次纷争的焦点在于,能否让一家中国企业为美国消费者提供5G技术。

作者:肖锋

来源:功夫财经

美国同华为此次纷争的焦点在于,能否让一家中国企业为美国消费者提供5G技术。

从深层竞争逻辑上来讲,美国国会和政府惧怕华为,其实是因为华为是hard模式,而美国同行是easy模式。

华为的全球化之路,虽然坎坷,但同样能为其他中国公司提供不少可资借鉴之处。

昨天上午,华为起诉美国政府违宪的消息一经公布即迅速刷屏。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表示,这一做法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最后选择。

华为的诉求也很明确,那就是希望法院判定《2019年国防授权法案》中针对华为的限制措施违反宪法,同时颁发永久性禁令,禁止实施该限制措施。

美国同华为的纷争,由来已久

众所周知,这些年来,华为同美国相处得一直不甚融洽。早在2011年2月,华为就曾给美国政府写公开信抱怨说,自己被不公正地挡在了美国市场门外。

2012年10月8日,在经历了将近一年的调查后,美国国会情报委员会发布《中国电信企业华为与中兴影响美国国家安全事务的调查报告》,给出的结论对华为来说非常负面。

2018年,在中美贸易发生争端之后,美国方面对华为的调查和限制进一步升级,二者关系极速恶化,直至后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孟晚舟事件”。此番华为起诉美国政府,有评论认为华为开始转守为攻,当然更多人关心的是这一做法的胜算有多大。

但在我看来,相比具体事件的进展,这场纷争背后的深层逻辑更值得关注。

不同于之前,美国同华为此次纷争的焦点在于,能否让一家中国企业为美国消费者提供5G技术。

尽管早些时候,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曾在推特上说,“希望美国公司能够通过竞争去获胜,而不是靠封杀当下更先进的技术”,但在处理具体华为的问题上,美国从国会到特朗普政府却似乎都采用了“双重标准”,对前者是处处设限。

近日,美国CNN发起了一场民意调查投票:你认为美国打压华为运动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调查结果显示:61%的美国人认为美国打压华为是政治原因,仅24%的人认为是出于安全考虑,13%的人选择了商业原因。

多数评论也认为,美国实际上是担心中国公司在5G中的领先地位,因为美国公司相对落后了。

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接受CNBC访问时曾公开表示:“华为是5G技术绝对的领导者,如果您问的是我们的5G领先优势有多大?您可以询问我们的客户。我强烈建议您在功耗,性能,重量,尺寸,可传输性和可维护性方面将我们的产品与竞争对手进行比较。”

是的,华为目前已经赢得了30多个商业5G合同, 到目前为止已经发送了4万多个5G就绪基站,超过包括美国公司在内的任何一家西方电信公司。

华为的hard模式让美国惧怕

不过从深层竞争逻辑上来讲,美国国会和政府惧怕华为,其实是因为华为是hard模式,而美国同行是easy模式。那么,hard模式和easy模式的差别在哪里呢?

这有点像玩游戏的时候,一起对垒的两方,实力不在一个数量极上。试想,让一个黄冈魔鬼营训练出来的学生与北京同龄学生同时考试,谁败下阵来的可能性更大?

以华中科大毕业生为骨干的华为,就是这样的好学之辈——任何一位行业领先者,只要被华为瞄上了,那他指定就危险了。

更要命的是,华为人还能吃苦,大家每到年底都会羡慕华为的年终奖,但岂知“华为人的标志之一是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老十岁”?

前天,潘石屹发了一条耐人寻味的微博,他说:

这不禁让我想起早几年去德国的经历。在德国,我惊奇地发现,这个国家很多人竟然不知道世界上有充电宝这种东西,更不知道它是用来干嘛的。在我介绍完之后,一德国朋友惊诧地问:你们中国人来旅行还带着工作呀?

是啊!我告诉他,这就是中国人的hard模式。也正是在那次途中,我还发现,周末加班的华为德国分公司,已然成为当地CBD的一景,平常到了晚上,漆黑一片的大楼中,也只有华为和三星两家公司的大楼还亮着。

我不知道西方的这些个公司,能拿什么跟东方的这种hard模式竞争,更何况中国不少领域还有一个举国体制的问题,于是,他们的政府只好设置各种障碍。

中国公司能从华为身上学什么?

华为的掌舵人任正非,是一位极具智慧的企业家,他曾将主持修建都江堰的李冰父子,留下的“深淘滩,低作堰”这一智慧结晶用在华为的管理之中。

大家都知道,同都江堰差不多同时代的巴比伦空中花园、罗马水渠,早已是荡然无存,而前者仍然在灌溉造福成都平原。这是为什么?任正非认为答案全在“深淘滩,低作堰”这六个字之中。

他进一步解释说:“深淘滩,低作堰”就是确保增强对核心竞争力的投入,确保对未来的投入,即使在金融危机时期也不动摇,同时不断地挖掘内部潜力,降低运作成本,为客户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等。

任正非还曾指出:华为要和美国争夺“上甘岭”,这里的“上甘岭”指的便是高科技阵地。只不过,这一次“美军”根本不跟你正面打,直接上的法律手段,怎么应对?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了!

“一杯咖啡也能吸收宇宙能量”,华为的全球化之路,虽然坎坷,但同样能为其他中国公司提供不少可资借鉴之处,比如说,hard模式,又比方说胸怀和眼界。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