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解的巴菲特名言,兼谈为什么企业难以长盛不衰?

最好的企业永不卖出

作者:潘亚军 
来源:君茂资本

“最好的企业永不卖出”,“企业的内在价值是其未来自由现金流的折现”,这两句话是股神巴菲特投资思想的重要总结和体现,也被广大价值投资者奉为投资圭臬并严格遵守。我们对这两句话非常认同,但实际上我们发现这也是被广大价值投资者误解最严重的两句话。

今天先谈谈君茂对第一句话的理解。“最好的企业永不卖出”,更确切的表达方式应该是:“最好的(理想的)企业是那种投资了以后永不用卖出的企业。”这句话的确是真理。作为一个价值投资者,我们都希望能找到那种各方面都很理想的企业,在未来几十年甚至一两百年里,它们要么能一直保持既有优势不被动摇从而将当前的高利润无限期维持下去,要么无论社会怎么变迁而一直紧跟时代从而业绩一直增长。真遇到这种企业,我们自然可以一直持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传给子孙后代。

但仔细研究一下就会发现,现实中能够一直存在下去的企业根本不存在,任何一个企业总有其生命周期。据统计,中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不过3.7年,中小型企业则仅有2.5年,大企业的平均寿命也不过8年左右。每个企业家都希望将自己的企业打造成百年企业,而真正的百年企业却寥若晨星。再进一步,即使是存在了百年的企业,从投资角度看,其中的绝大多数早已不是优秀的投资标的了。

大家应该明白,巴菲特表达的其实是理想中的状况。这种理想状况就和初中物理课本上牛顿讲“一个光滑的平面完全没有摩擦、不会有任何阻力”是一个道理,而大家都知道现实中并没有绝对光滑的平面,再光滑的平面也有阻力,所以,在现实状态下不可能出现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而永远运动下去的情况,它会滑行一段就停下来。同样,经济学中的理性人假设,和金融学中的有效市场假说,也都是理想中的情况,都是为了研究方便而提出来的,现实中人的行为经常是不理性的,金融市场也并不是完全有效的,这些在股市里都体现得尤其明显,否则就不会反复出现暴涨暴跌。

对于巴菲特本人而言,也并不是所投资的企业都一直持有不卖,股神卖出股票的案例比比皆是,最近公布的伯克希尔公司2018年末的持仓就显示股神的公司又进行了多笔买入和卖出工作。卖出的情况可能分两种:一种情况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原先优秀的企业不再优秀,那自然要卖出;第二种情况是再优秀的企业也总有其合理价值,当价格远远高于其价值时,那自然也应该卖,好企业严重高估了也不卖是对价值投资的教条理解和误读。

上面的道理并不难理解,关于这个话题,撇开好公司被高估的情况不谈,君茂想展开讨论一下“为什么一个企业很难做到长盛不衰?”。

有句话叫“时势造英雄”,我们认为任何英雄人物都不能脱离它所处的时代而存在。如果没有楚汉相争这个历史舞台,一代战神韩信可能还是个连饭都吃不上的流浪汉;如果没有东汉末年的乱局,就不会有一代枭雄曹操的出现。国共内战期间,打仗是第一要务,所以,以十大元帅为代表的军事人才能够建功立业、地位更高;到了和平时期,单纯的军事人才就很难占据社会的中心地位,而善于发展经济的领导人则因为社会需要便能够大展身手。

对于企业也是同一个道理,任何企业的崛起和衰落也都有其时代背景。一个企业或组织能够崛起,几乎是因为这个组织的特点恰好顺应了当时的历史潮流,所以抓住了社会变迁的历史性机会;反之,一个曾经伟大的企业走向衰落,也无不是因为在新一轮社会变迁时没有跟上新时代。苹果、微软、谷歌、腾讯、阿里等巨头的崛起是如此,柯达、诺基亚等巨头的衰落也是如此。

为什么个人和企业无法做到在多个不同时代里一直保持优秀?是因为任何人和组织都有其历史局限性,这主要体现在思想认识或者组织特点上,在这个时代里获胜的关键因素到了下一个时代可能不再是优势,甚至经常会变成劣势。

比如说,在改革开放的前30年里,社会上物资短缺,蓬勃向上的经济决定了社会上存在的机会很多,在这种条件下,有胆识、有魄力(胆子大、敢上杠杆)的人和企业相对容易获得成功,上一辈的成功企业家几乎都具备这个特征。随着这些企业或个人依靠这个特点而越来越成功,这个特点就会不断地被他们强化,并发展为根深蒂固的观念,最终成为一种行为惯性;而现在经济进入了新常态,时代已经变了,经济减速让机会变得比以前更少,成功的难度加大了很多,这时,更强的学习能力、更开阔的国际化视野、更精细化的运营管理能力和更强的创新能力,则成了新时代竞争的关键因素。在这种情况下,胆子大、敢加杠杆不但不再是竞争优势,反而因为胆子大(乱搞并购、乱加杠杆)容易导致企业加速灭亡。

企业很难逃脱时代因素,因此也有人说“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君茂认为顺应了时代潮流和社会趋势的企业,才可能成长为伟大的企业。这就是为什么君茂在筛选标的之时会特别看重其是否与当前时代相匹配。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