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维度看降息

近期变化进一步打开了央行的降息空间,但短期央行更可能选择“按兵不动”,两会结束前或是货币政策的一段“真空期”。

作者:钟正生 钱伟

来源:莫尼塔宏观研究

报告摘要

在2018年12月报告中,我们认为降息是一个可选项,而不是必选项。春节假期前后,海外央行纷纷释放强烈的鸽派信号,市场对于降息的预期再度升温。那么,我们此前分析的核心因素有哪些在近期发生了变化?央行是否会在短期选择降息呢?

中美利差走阔,实际利率上升,降息空间加大。最近两个月,核心变化主要体现在中美利差、人民币汇率、以及国内实际利率等方面,而这些变化确实为降息打开了更多空间。首先,海外央行货币政策正常化步伐放缓或转向,美债收益率也从去年12月的3%以上降至目前的2.7%以下,中美利差恢复至40个BP左右,央行降息的外部约束在下降。其次,2019年以来,受中美贸易谈判积极进展等影响,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外汇储备也连续三个月回升。再次,1月CPI与PPI同比增速分别超预期下滑至1.7%与0.1%,实际利率的上升意味着企业融资成本的增加。

但短期内央行或倾向于“按兵不动”,两会结束前货币政策进入一段“真空期”。技术层面,过往降息周期中,票据融资利率、一般贷款利率、基准利率会先后下降。目前票据融资利率已经回落,但尚不能确定一般贷款利率出现拐点。机制层面,目前政策重心仍在解决宽货币向宽信用传导不畅的问题,近期密集出台支持银行通过永续债等多渠道补充资本金的政策,“融资难”在政策优先级上排在“融资贵”之前。时点层面,3月份集中了中美贸易谈判、国内两会、美联储议息会议等重要事件,在这些不确定性落地前,央行没有必要“抢跑”。

债市震荡,股市收获。国债收益率在前期快速回落后,短期想要进一步大幅下行,需要经济超预期下滑或者央行降息的配合。1月外贸与金融数据表现优异,生产资料价格环比下滑收窄,而生产、投资、消费等数据处于空窗期,市场对中国经济的悲观预期有所修复。而按照上面分析,央行在两会前后降息的概率也较小。因此,国债收益率短期内进一步下行的空间有限。1月贸易与金融数据超预期带来的催化作用毕竟不能忽视。目前股市整体估值仍处低位,中美贸易摩擦风险趋于缓和,叠加两会前促进消费、开放市场等政策的逐渐释放,股市有望延续近期的反弹势头。

正文

在2018年12月的报告《降息是可选项,不是必选项》中,基于美联储加息节奏生变、国内通胀压力温和、资产价格平稳等判断,我们认为降息是一个可选项;与此同时,由于降息不能解决“宽货币”向“宽信用”传导不畅的问题,对于民营企业来说“融资难”比“融资贵”更为重要,降息不是必选项,而是某种意义上的“最后诉诸手段”。

春节假期前后,美联储、英国央行、澳洲央行、印度央行等货币当局纷纷释放强烈的鸽派信号,全球主要国家的货币政策出现共同放缓或转向的迹象。春节后第一周,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继续下行1.7个BP。在此背景下,市场对于央行降息的预期再度趋浓。那么,此前我们分析判断的核心因素,有哪些在近期发生了较大变化?中国央行是否会在近期加入到“全球降息”的阵营之中呢?

我们认为,虽然近期变化进一步打开了央行的降息空间,但短期央行更可能选择“按兵不动”,两会结束前或是货币政策的一段“真空期”。

一、全球央行转鸽,内外约束减少

近期国内外环境变化确实进一步减少了央行降息的约束。首先,全球央行纷纷转鸽,中美利差对国内利率下行的抑制减弱。其次,中美贸易谈判积极进展,人民币汇率趋于稳定。最后,通胀走低,实际利率出现攀升,下调空间加大。

首先,内外货币政策趋同,中美利差抑制走弱。中国货币宽松的一个主要外在约束来自中美利差。2018年,美联储连续四次加息,而中国央行为了应对经济下行,货币政策转向宽松,中美利差持续收窄。市场担心,如果美债长端利率持续维持在3%或更高水平,国内利率下行空间将非常有限。但近期海外央行纷纷释放鸽派信息。在1月议息会议上,美联储宣布维持联邦基金利率不变,鲍威尔同时表示将耐心观望和等待进一步加息的时机。美联储官员布拉德与卡普兰先后表示无需加息,纽约联储公布的模型测算结果显示,金融收紧已经伤及美国经济增速。与此同时,澳洲联储一反常态,表示失业率和通胀如果上升,不排除降息可能;印度央行则直接下调了回购利率。国内外货币政策大方向趋同后,近期美债收益率回落,中美利差约束减弱,这为国内利率下行扫除了外部障碍(图表1)。

其次,人民币汇率与跨境资本流动趋于稳定。央行货币政策的目标中,人民币汇率与跨境资本流动的稳定也占据一定权重。担忧中美利差收窄甚至倒挂,一个主要原因也是害怕其造成资本外逃和汇率贬值。但进入2019年,在中美贸易谈判进展积极、美欧经济边际放缓、海外央行纷纷“转鸽”等因素共同推动下,人民币汇率明显走高,外汇储备也实现连续3个月回升。短期来看,人民币汇率与跨境资金流动都有望继续保持稳定,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的后顾之忧并不明显。

最后,通胀走低推升国内实际利率。近期另一个显著变化是通胀的快速走低。1月CPI同比增长1.7%,PPI同比增长0.1%,双双不及预期。而CPI食品分项更是逆季节性下滑,显示背后的消费需求不佳。通胀的进一步下行,意味着实际利率的抬升,企业融资成本的上行压力。

二、空间已打开,时点需斟酌

海外央行转鸽、中美利差走阔、实际利率上升等最新变化,虽为央行降息打开了空间,但不意味着降息在短期内成为必选项。从技术、机制和时点上来看,央行在短期或倾向于“按兵不动”,两会结束前货币政策进入一段“真空期”。

技术层面看,虽然目前票据融资利率已经回落,但尚不能验证一般贷款利率也开始明显下行。历史经验显示,过去三轮降息周期,票据融资利率的下行往往是“先锋”,而一般贷款利率的下行更接近降息时点。2012年与2015年的两轮降息周期中,票据融资利率率先下行,领先降息6-12个月;然后是一般贷款利率开始回落,领先降息1个季度左右(图表2)。可见,降息时点对一般贷款利率的下行可能更加敏感。

这一领先与滞后关系的原因可能在于:在经济与融资需求下行初期,央行往往边际放松对信贷额度的控制,由于融资需求不振或受限,银行往往首先增加表内贴现票据来完成贷款额度(票据冲量)。而在融资需求进一步疲软后,银行才开始下调贷款利率刺激融资,央行也会加大货币宽松的“剂量”(降息)。因此,票据融资利率往往领先一般贷款利率下降。2018年二季度末以来,票据融资利率开始下行,但截至三季度末,暂时还未观察到一般贷款利率的拐点。在今年1月金融数据解读吹风会上,央行表示2018年四季度贷款利率仍在下行,但可能主要来自票据融资的贡献,暂时不能确认一般贷款利率开始回落。因此,从技术层面来看,尚不能断言降息在短期一定会到来。

机制层面看,广义的融资利率仍能有效下行,目前货币政策重心仍聚焦于“宽信用”。目前我国货币政策的核心矛盾仍然是“宽货币”向“宽信用”传导不畅,“融资难”在政策优先级上排在“融资贵”之前。在1月金融数据吹风会上,央行表示货币市场利率、国债利率、企业债利率、以及银行贷款利率都在下行,同时强调利率市场化与两轨合一轨,至少说明央行对于目前政策利率向市场利率的传导效应可以接受。相反,1月新增社融虽然达到创纪录的4.46万亿,但由于信贷维持高增有难度,加之非标融资将继续萎缩,社融继续反弹的阻力犹存。此外,1月票据融资冲量情况较为明显,可能与银行使用票决贴现冲抵贷款额度、企业在票据低利率与结构性存款高利率之间套利等因素有关,也说明“宽信用在半途”。

这决定了目前货币政策重心还是在“宽信用”上,包括解决银行贷款能力受限、贷款意愿较低等问题。2019年1月24日,央行创设票据互换工具提升永续债的流动性;1月25日,中国银行发行首单500亿元永续债用于补充资本;2月11日,国常会决定支持商业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金,允许符合条件的银行同时发行多种资本补充工具;2月11日,央行联合银保监会、证监会、财政部发布《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开展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适度提高涉农贷款不良容忍度;2月14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鼓励金融机构增加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加快商业银行资本补充债券工具创新。从顺序上理解,若上述政策不达预期,降息更有可能被祭出。

时点层面看,今年3月集中了中美贸易谈判、国内两会、美联储议息会议等重要事件,在此之前央行应该没有必要“抢跑”。最后,从决策的时点上来看,3-4月期间仍面临大量不确定性因素。本轮中美贸易谈判在3月1日截止,最终“靴子落地”仍有不确定性,虽然目前看起来解决贸易领域的争端问题应该不大。3月3日与5日,2019年政协与人大会议陆续召开,按照历史经验,两会内容对于全年经济与市场走势都会起到重大影响。3月21日,美联储议息会议召开,市场会获得更多有关美联储加息和缩表节奏的信息。此外,中国一季度经济数据也将在3月与4月初公布,届时“金融底”和“经济底”会否出现也将有望进一步揭晓。在这些不确定性落地之前,央行可能更倾向于“按兵不动”。

三、债券震荡,股票收获

在央行不选择降息的前提下,债券市场短期或维持震荡。2019年以来,中国债券市场保持强势,截至春节后一周,中债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已降至3.0-3.1%区间。在海外央行货币政策正常化步伐放缓或转向的背景下,国内债券牛市是否能够延续?短期来看,国债收益率进一步走低,可能需要经济超预期下滑或者央行降息的配合。经济方面,2019年1月贸易与金融数据均表现亮眼,生产资料价格下滑有所收窄,而生产、投资、消费等数据仍处于空窗期,市场对中国经济的悲观预期有所修复。政策方面,按照本文分析,央行在两会前后降息的概率也较小。因此,国债收益率短期内进一步下行空间有限。相比之下,不管社融改善能否继续,经济能否企稳,1月贸易与金融数据超预期带来的催化作用毕竟不能忽视。目前股票市场整体估值仍处低位,中美贸易摩擦风险趋于缓和,叠加两会前促进消费、开放市场等政策的逐渐释放,股票市场有望延续近期的反弹势头。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