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vo成立子品牌,欲进军高端市场?

成立一个全新的子品牌或许是打破成见的最好选择

2月12日上午vivo在微博转发了一条名为iQOO的微博,海报上有iQOO字样,并配文“Hello,this is iQOO”,并宣布正式成立新品牌。iQOO在微博的认证信息与vivo同为“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vivo表示iQOO为全新子品牌将独立于vivo运营,并且价格以往vivo的产品价格不同,将冲击5000+以上的价位,打造全新的旗舰系列。

目前vivo都没有针对iQOO透露出更多的信息。但是既然新产品名已经曝光,相信离正式发布的日子也已经不远了。

高端手机市场基本由昔日的手机巨头垄断

目前,华为、小米、苹果、三星等智能手机厂商不断发力高端手机市场。在高端市场上,国内的华为、小米、VIVO、OPPO四大厂商中,华为本身就是主打高端市场,华为mate系列和华为P系列手机的高端形象早已经深入人心,小米剥离了红米之后,也正在朝着高端市场发起冲击,而OPPO本身主打年轻概念,多是中端机型,另外独立了一个一加品牌,主攻高端市场,反观vivo却一直没有动静。

高端机利润率高是手机厂商发力高端机的主要动因,在手机销量难有大的突破的限制下,走高端路线以提高利润率就成为手机制造者的重点路线,并且对于手机厂商来说,高端产品是凸显工业设计、技术实力、市场营销等最综合的载体。比如近几年的苹果手机,就在价格上不断增长,据不完全统计苹果手机的利润率平均在70%-80%之间。

在2018年Conuterpoint公布的全球高端手机市场的市场份额情况来看,虽然销量上有所下滑,但苹果在高端机市场继续保持领跑的位置。据统计如果将售价超过400美元的手机都纳入到高端智能手机市场,苹果在高端机市场占据47%的份额,其次是三星的22%、华为的12%,小米以3%排名第六。至于vivo和OPPO这两大国产智能手机厂商,则分列第四名和第五名。

对于华为、小米、vivo等国产智能手机厂商,虽然在整体销量上不断追赶苹果和三星,在高端智能手机市场也能占据一席之地,但是总体上苹果和三星依然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特别是在600—800美元的智能手机市场,苹果和三星几乎是二分天下,其中苹果手机以61%的市场份额领先,而到了800美元以上,苹果以79%的优势傲视群雄,几乎没有可以一较高下的竞争对手。

凭借着Mate系列与P系列这两年的不断发展,华为已经逐渐在高端手机市场站稳脚跟,而国内手机出货量一度超过华为位列第一的vivo手机自然不甘落后,推出5000+的IQOO子品牌当属必然。

vivo已基本完成原始商业积累,进军高端条件具备

vivo是步步高旗下手机品牌,成立于1995年9月18日,成立初期名为“步步高”。成立之初就没有像朵唯手机一样,将“女性手机”作为营销点。而是以一句“vivo照亮你的美”为推广风向标,主打年轻、时尚,以此为据点杀入城市主流年轻群体(女性居多),打造拥有卓越外观、专业级音质享受、极致影像的乐趣、惊喜和愉悦体验的智能产品。

然而事实证明vivo的侧面进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目前vivo已成功跻身时尚代名词之列。之前vivo手机以音乐和拍照的单点技术为突破,而如今在手机行业内,vivo强大的实力和科研创新能力也是有口皆碑的。从Hi-Fi(高保真,即与原来的声音高度相似的重放声音)手机vivoX1到开启vivo全面屏时代的X20,vivo披荆斩棘地进行着自己的科技进取之路。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对于智能手机的需求已不仅仅局限于“有这个功能、配置就可以了”,而是“某一款手机的更好”,于是拥有多彩的功能、可圈可点的工艺设计和良好的用户体验就成为人们对手机的要求。

当然vivo在努力提高外观工艺设计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使用过程中容易死机、信号接收不是很好,最关键的是手机价格不够亲民,而且不轻易降价等。不过瑕不掩瑜,vivo的运营为国内手机厂商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目前来说,vivo主要拥有X、Y、Z三个系列,以及走高端路线的NEX系列,NEX系列在京东等电商平台上售价基本在5000元以内,其余系列的价格几乎都在3000元以下,但是在这其中,X和Z系列是主力机型,已经构成了大家对vivo的品牌印象,就像是小米要将红米剥离一样,就是要撇开公众的对其的刻板印象。

过去,vivo的品牌形象一直都是铺天盖地的综艺广告冠名、流量明星代言以及三四线城市的线下店铺促销……这对于有意进军高端市场的vivo而言,并不是一件好事情。根据Counterpoint报告显示,2018年第三季度,全球高端智能手机(400美元以上)占整个智能机市场22%的份额,出货量大约8500万台,同比增长19%,明显好于大盘形势。

所以,在小米、荣耀、OPPO都在尝试入局高端智能手机市场的情况下,vivo要想在激烈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成立一个全新的子品牌或许是打破成见的最好选择。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