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泰策略】北斗产业商用化有望正式开启

目前中国定位系统市场份额不高,但未来消费潜力较大

作者:钱海/曾岩

来源: 华泰策略岩究

导读

北斗系统是我国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在当前贸易摩擦加剧的逆全球化背景下,发展自主的卫星定位系统关系国家安全,势在必行。我们认为虽然实现终端产品的国产化替代道路曲折,但设备投资有望受益于逆周期投资,确定性较高。我们建议重点关注北斗产业链中游终端设备生产并布局下游应用服务市场的企业,如:华测导航、海格通信等;关注北斗产业链上游芯片板卡生产企业包括:北斗星通、振芯科技等;关注上游有望率先取得突破的导航地图应用领域:四维图新;此外关注拓展高精度运营服务市场:合众思壮等。

摘要

北斗产业商用化有望正式开启

北斗系统是我国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在当前贸易摩擦加剧的逆全球化背景下,发展自主的卫星定位系统关系国家安全,势在必行。我们认为虽然实现终端产品的国产化替代道路曲折,但设备投资有望受益于逆周期投资,确定性较高。我们建议重点关注北斗产业链中游终端设备生产并布局下游应用服务市场的企业,如:华测导航、海格通信等;关注北斗产业链上游芯片板卡生产企业包括:北斗星通、振芯科技等;关注上游有望率先取得突破的导航地图应用领域:四维图新;此外关注拓展高精度运营服务市场:合众思壮等。

 

目前中国定位系统市场份额不高,但未来消费潜力较大

根据欧洲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局(GSA)发布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市场报告》(第五版),2017年我国GNSS产业市场份额占世界11%,低于美国,欧洲和日本。但近年来政府出台多种政策明确促进北斗系统的民用领域发展,加上中国市场终端用户基数庞大,未来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根据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建成服务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届时用户规模将达到世界第一,年产值将超过4000亿元,导航定位终端社会总持有量超过10亿台。

 

上游规模逐年增加,产业链结构逐渐成熟

由于上游基础设备的制造对技术的要求较高,我国由于技术水平的相对落后,在北斗产业链发展初期,只能先发展产业链下游。到2012年,北斗二号系统基本组网,我国北斗产业链中游开始大规模发展,系统集成和终端集成等终端产品大量投产建设,并超过产业链上游成为北斗产业链占比最大部分。此外,上游规模也逐年增加。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咨询中心资料显示,到2017年年底,我国上、中、下游产业链占比分别为11%、52%、37%,已形成北斗完整产业链。

 

北斗系统应用领域广泛,未来发展空间可期

根据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市场中消费用户的分布情况,主要分为军用应用市场、行业应用市场和大众应用市场三大类。其中军用领域受益于近年来国防开支水平有望维持高位,行业(领域)应用市场主要以车辆监控和高精度应用为主,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2016年行业车辆监控终端销售收入约66亿元,高精度类产品的销售收入近60亿元。大众(个人)消费市场主要包括车载应用、移动终端应用(如智能手机)、智能穿戴、个人位置服务应用、游戏娱乐应用等,目前而言车载导航有望成为大众消费突破口。

 

投资逻辑:关注确定性较高的设备投资环节

根据我国北斗产业发展的“三步走”战略,2020 年将完成全球覆盖,北斗企业的市场空间正逐渐打开,国内市场培育起来的产业链中游设备终端企业已具备国际市场竞争能力。我们认为虽然实现终端产品的国产化替代道路曲折,但设备投资有望受益于逆周期投资的先行者,确定性较高。我们建议重点关注北斗产业链中游终端设备生产并布局下游应用服务市场的企业,如:华测导航、海格通信等;关注北斗产业链上游芯片板卡生产企业包括:北斗星通、振芯科技等;关注上游有望率先取得突破的导航地图应用领域:四维图新;此外关注拓展高精度运营服务市场:合众思壮等。

 

风险提示:北斗产业发展的政策推进不达预期;中美贸易摩擦导致的对核心技术封锁带来的产业发展不确定性;国内经济超预期下行、汇率以及海外因素等导致的市场系统性风险。

正文

引言

在2018年4月份中兴通讯事件后,我国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暴露出重大短板,“自主可控”意味着这些关键领域需要逐步摆脱发达国家的掣肘,走自主发展的道路。从紧迫性来看,军工领域的卫星导航作为基础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战略地位凸显。根据前瞻网数据,2017年GPS份额仍旧占全球应用的90%以上,中国的卫星应用近年来发展迅速,但绝大多数应用都是建立在美国军方主导的GPS系统之上。

北斗系统是我国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是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的国家重要空间基础设施。一方面,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在军事、民用、科技等方面形成的庞大产业链,是国内重点支持的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另一方面,在当前全球贸易摩擦加剧的逆全球化背景下,发展自主的卫星定位系统关系国家安全,势在必行。

2018年12月27日,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宣布,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完成建设,开始提供全球服务,此举意味着中国北斗国产化替代迈出了重要一步。

本篇报告重点研究北斗系统的产业链以及国产化替代进程,从而挖掘北斗系统的投资路线。

北斗产业的战略地位

导航卫星系统的“1+3”市场格局

当前全球有四大导航卫星系统(GNSS),呈现出“1+3”的格局。其中“1”指的是发展最为成熟,全球市场规模最大的美国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GPS),“3”指的是俄罗斯的格罗纳斯系统(GLONASS)、欧洲在建的“伽利略”系统(GALILEO)和中国的北斗系统(BDS)。

随着四大导航卫星系统的加速布局,以及GNSS的运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全球在用GNSS设备数量逐年递增。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的数据,2017年全球在用GNSS设备数量达到67亿台,预计未来5年仍会保持平稳增长。

中国市场份额占比较低,但未来消费潜力较大。根据欧洲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局(GSA)发布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市场报告》(第五版),2017年我国GNSS产业市场份额占世界11%,低于美国,欧洲和日本。但近年来政府出台多种政策明确促进北斗系统的民用领域发展,加上中国市场终端用户基数大,未来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因此从需求端来看,未来中国GNSS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

美国GPS系统为全球市场提供服务,产业链发展较早,现在发展较为成熟。美国基于GPS卫星导航的相关企业营业收入规模大、海外收入占比高。根据前瞻网数据,2017GPS份额仍旧占全球应用的90%以上,美国GPS一家独大,在国内市占率较高。其中GPS在能源、交通、电力金融、通信网络、精细农业、生命救援等全球民用领域占据世界卫星导航市场的95%的份额。

我国北斗导航系统(BDS)发展起步较晚,近年来发展呈加快布局趋势。根据《2018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2017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到2550亿元,较2016年增长20.4%。其中包括与卫星导航技术直接相关的芯片、器件、算法、软件、导航数据、终端设备等在内的产业核心产值占比为35.4%,达到902亿元,北斗对产业核心产值的贡献率已达到80%;包括各种应用数据及软件、各类应用集成系统、基于位置的运营服务等在内的由应用卫星导航技术所衍生或直接带动形成的关联产值达到1648亿元。国内卫星导航设备营销总规模占全球市场的比重逐年提高,当前比重已经接近15%。

北斗产业目前在国内导航市场占比不高,但产业发展空间较大。根据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的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建成服务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届时用户规模有望达到世界第一,年产值将超过4000亿元,导航定位终端社会总持有量超过10亿台。

导航系统是国防和民用的基础设施

导航系统关系国家安全,是国防系统的基础性设施。在中国,以北斗系统为代表的卫星导航系统及其产业,其关键作用是提供时间与空间基准和智能化手段,以及所有与位置相关的实时动态信息。因此,北斗系统已成为国家重大的空间和信息化基础设施,成为融合各种各样信息系统和相关产业的核心力量和共享基础,也成为体现现代化大国地位和国家综合国力与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标志。它是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国土安全和公共安全的重大技术支撑系统和战略威慑基础资源。

定位系统是服务人民大众、提升生活质量的重要工具。由于定位系统广泛的产业关联度和与通信产业的融合度,北斗定位系统能有效地渗透到国民经济诸多领域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高技术产业高成长的助推器,成为继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之后的全球第三个发展最快的电子信息产业的经济新增长点。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的建设和营运,以及基于北斗应用的智能位置服务的发展不仅可以对传统产业如汽车、物流、零售等产生潜移默化的改造作用,而且已经逐渐成为我国未来智能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北斗产业在国内的发展历程

北斗系统“三步走”发展战略

1983年,中国首次正式提出“双星快速定位系统”(RDSS)的卫星导航与定位方案,该方案指出利用地球同步卫星进行导航定位。1994年国家正式批准了该项目,并正式命名为“北斗卫星定位导航系统”。之后,中国逐渐探索出适合国情的卫星导航系统发展道路,2016年的《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白皮书指出国内北斗产业发展的三步走发展战略:2000年年底,建成北斗一号系统,向中国提供服务;2012年年底,建成北斗二号系统,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计划在2020年前后,建成北斗全球系统,向全球提供服务。

北斗产业的相关政策梳理

自北斗系统战略被提出以来,国务院相继制定和发布了多个与北斗系统有关的国家政策促进北斗产业发展,各部委和部分省份也发布了其北斗产业发展政策。

各部位联合推进北斗产业。为推进落实国务院办公厅的北斗发展政策,国务院下属的各部委,包括交通运输部、科技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其下属的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也发布了多个与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发展相关的政策文件。

地方政府紧密配合出台相关产业政策。为贯彻执行中央政府和有关部委关于促进北斗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国内多个省市,自治区出台相关政策,其中北京市、天津市、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北省、四川省、河北省、陕西省、河南省等为促进北斗产业发展制定了专门政策,此外,山西省、四川省、湖北省、黑龙江省等省出台的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和规划的政策,其中也包含促进北斗产业发展的内容。另有多个省制定的高科技产业、高技术服务业、新兴战略产业、高成长产业、新型产业的相关政策也与北斗产业发展密切相关。鉴于北斗相关产业已经成为城市产业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省会城市或省辖市也制定了相关政策,如《长沙市关于加快北斗卫星导航应用产业发展的意见》《长沙市加快北斗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关于深圳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产业化实施方案》等。近两年来,地方政府在用政策促进北斗产业发展上呈加快推进趋势。

北斗商用化取得重大突破

从1994年开始,中国启动了北斗系统一号工程的建设,2000年10月31日,我国自主研制将第一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送入太空,到2000年底,中国发射了2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建成系统并投入使用,采用有源定位体制,为中国用户提供定位、授时、广域差分和短报文通信服务。

第二阶段,从2000年开始,建设北斗二号系统,2000年相继发射2颗北斗卫星导航试验卫星,初步建成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2003年5月25日,一颗备份卫星升空,标志着我国自主建立了完备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导航试验系统工作完成。2004年8月31日,北斗二代系统正式立项,2011年4月10日,第八颗北斗导航卫星进倾斜轨道,6颗组网卫星构成了“3+3”的星座构型,标志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的基本系统建设完成,并从2011年12月27日提供试运行服务。2012年底,中国北斗二号系统组网完毕,能够为亚太地区用户提供定位、测速、授时、广域差分和短报文通信服务。

第三阶段始于2013年,我国继续开展后续卫星发射,以完成全球组网。2017年11月5日,中国第三代导航卫星顺利升空,标志着中国建造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开始。

2018年5月,第九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提出,2035年,要建成以北斗为核心的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

2018年7月,中阿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主席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携手推进新时代中阿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讲话,提出“推动中国北斗导航系统服务阿拉伯国家建设”,并“做强北斗导航论坛机制”。

2018年12月,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宣布,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完成建设,开始提供全球服务,此举意味着中国北斗国产化替代迈出了重要一步。

北斗产业链梳理

北斗卫星导航从全行业产业链来看,可分为卫星研究制造、卫星发射、地面基础设施建设、基础产品、导航应用终端和下游运营服务市场几部分。其中,卫星研究制造、卫星发射、地面基础设施建设属于上游产业链,上游的基础类产品包括应用基础器件(天线,芯片,板卡),基础软件,基础数据;基础产品与卫星导航应用终端(具体可分为导航、测量和授时三个领域)的研制生产属于中游产业链;应用服务市场(还可细分为军用、行业和消费市场三个方向)属于下游产业链。

完整产业链基本形成,上游规模逐年增加。由于上游基础设备的制造对技术的要求较高,我国由于技术水平的相对落后,在北斗产业链发展初期,只能先发展产业链下游。到2012年,北斗二号系统基本组网,我国北斗产业链中游开始大规模发展,系统集成和终端集成等终端产品大量投产建设,并超过产业链上游成为北斗产业链占比最大部分。此外,上游市场规模也逐年增加,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咨询中心资料显示,到2017年年底,我国上、中、下游产业链占比分别为11%、52%、37%,已形成北斗完整产业链。

北斗产业链结构有望逐步与发达国家接近。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市场前瞻与应用前景预测分析报告》预计,到2020年,北斗应用在交通运输、精准农业、城市综合安防和智慧城市建设等主要细分市场的规模有望超过2万亿元。因而到2020年,下游的运营服务产值贡献预计达到总产值的50%,应用服务水平将大幅度提高;中游系统集成及终端集成产值在整个产业链的占比约为40%,终端产品质量和用户规模有较大提升;而上游数据、芯片、模块类产值在整个产业链的占比在10%左右,产业链结构逐渐接近发达国家的上中下游1:4:5(根据卫星导航定位协会数据)左右的稳定产业链比例结构,逐步趋于稳定成熟。

北斗产业链参与企业不断增加。根据《2018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的数据,截止2017年底,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领域企事业单位数量保持在14000家左右,从业人员数量超过50万。截止2017年报,业内相关上市公司(含新三板)总数已达到58家,上市公司涉及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的相关产值约占全国总产值的11.85%。

上游自主可控之路任重道远

核心零部件依然被垄断,但国产化进程可观。卫星导航产业链的上游产品包括芯片、板卡、天线。目前国内自主研发的公司所占的市场份额很少,基本上被SiRF、博通、U-Blox、高通、Trimble、Novatel、Garmin等欧美及日本公司所垄断。根据QY Research发布的《全球GNSS芯片市场研究报告 2017》,截止2017年底我国GNSS核心零部件芯片市场就有90%以上的市场份额被国外厂商占据。但产业链上游国产化进程趋势明显,根据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统计数据,近年来北斗国产芯片、板卡、天线等上游基础产品每年的产业增幅都在25%左右。经过几年的积累,芯片、天线、GIS、板卡、地图、模拟源等已实现全面配套,基础产品已经实现国内自主研发。《2018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截至2017年底,国产北斗芯片累计销量突破5000万片,高精度OEM板和接收机天线已分别占国内市场份额30%和90%。 

中游市场相对分散,竞争充分

中游市场参与者多,行业应用领域众多。卫星导航产业链的中游市场是终端产品,包括系统集成和终端集成。终端产品市场目前呈现较为充分的竞争局面,国外品牌包括Trimble、Garmin、Magellan、拓普康等,而国内有合众思壮、华测导航、中海达、南方测绘、振芯科技、北斗星通等企业。中游的手持型、车载型、船载型、指挥型等各类应用终端已经广泛使用在各个行业,品类已初具规模:在便携式或专用导航终端领域上,民用市场竞争激烈、品牌众多,市场份额相对分散,主要企业有新科、MIO、城际通等;在军用市场上,行业进入壁垒相对较高,因而国内企业有相对优势,主要企业包括航天恒星、振芯科技、北斗星通等;在车载导航终端领域,前装市场产品附加值高、潜力大,后装市场竞争激烈,集中度低,主要企业有纽曼、Garmin、任我游、赛格导航、合众思壮。在高精度导航设备领域,市场集中度较高,主要企业有中海达、南方测绘等。

下游应用领域广泛

GNSS下游产业市场参与者大致分为三类公司:零部件制造商、系统集成商、增值服务提供商。根据欧洲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局2017年发布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市场报告》,全球各类GNSS各类下游产业市场参与者中,中国企业中中国一汽进入了系统集成商前十排名。

下游运营服务规模快速增长,“北斗+” 融合发展成为发展新趋势。近年来,产业链下游占比不断加大,根据《2018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的数据,2017年下游占比达到全产业链的36.81%,下游运营规模呈快速增长趋势。

下游行业应用市场包括交通运输、海洋渔业、防灾减灾、精准农业、LBS 和位置信息服务等市场,按服务内容划分为专业应用市场和大众应用市场,专业市场国内外企业都有涉及,部分行业应用市场具备政策壁垒,国外企业尚难进入,大众市场则大部分市场份额被国外企业垄断。

下游的运营服务已在各领域进行了探索应用,国内卫星导航产业呈现出全线覆盖的趋势——随着北斗系统建设的快速发展,北斗技术应用已经突破智能手机、车载导航两大传统市场,在多领域多场景实现应用,例如穿戴式设备、新零售、无人驾驶、综合安防和智慧城市建设等应用领域,未来,融合发展是北斗发展新的趋势,北斗+”持续向穿戴式设备、无人驾驶等领域渗透,物联网或将受益于北斗系统的建设。

北斗产业军用、民用两路齐力推进

根据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市场中消费用户的分布情况,主要分为军用应用市场、行业应用市场和大众应用市场三大类。其中军用市场包括军事应用、公安武警应用、救急救灾应用,对精度等技术要求高,是高端市场。行业市场包括国土资源、水利、农业、交通、测绘等方面,是关键及核心市场。大众应用市场主要包括车载应用、移动终端应用(如智能手机)、智能穿戴、个人位置服务应用、游戏娱乐应用等,对精度等技术要求不高,是未来发展潜力最大的市场。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的数据,截止2017底,北斗产业军用市场与民用市场的比率大约为35%65%

 

军用市场受益于国防开支的提升

国防开支增速或维持高位,军用北斗市场规模可期。2015年开始,由于中央军委宣布实施全面军改,受军改的影响,国防开支增速下滑,到2017年我国国防开支为1.04万亿元,同比增长仅为6.9%,受此影响,部分军品采购订单计划延迟,整体军费开支同比增速从10%下降至7%左右,对国内军品生产企业的业绩造成了不利影响。但随着军改结束,以及2017年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强军思想”,要建设强大的现代化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和战略支援部队。而加强国防装备建设保障是强大军队建设的关键,导航技术作为战争核心技术,在加强装备建设的过程中重要性不言而喻。根据中央财政预算数据,2018年国防开支增速回升至8.1%我们认为在强军思想的指导下,以及当前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增强的情况下,未来国防开支有望维持较高的增速,军用北斗市场占国防开支的比重也将提高。

民用市场受益于国产化替代

商用化市场的繁荣是北斗系统发展的长期驱动力,北斗的商用化市场包括行业市场和大众(个人)消费市场。随着北斗产业政策加速落地与大众消费领域应用的兴起,北斗商用化有望不断推进,根据2018年《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卫星导航产业规模将超过4000亿元,按照民用市场占比65%计算,我们预计2020年北斗民用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600亿元,而行业高精度与消费级车载导航将成为北斗成长最快的两大细分领域。

行业(领域)应用市场主要以车辆监控和高精度应用为主。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2016年行业车辆监控终端销售收入约66亿元,高精度类产品的销售收入近60亿元。其中高精度卫星导航市场仍有较大发展空间。据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卫星导航研究中心数据统计,我国高精度卫星导航市场规模仅占整体卫星导航市场规模的4.3%,而目前成熟市场高精度约占15%的比例。据《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3-2017年以来国内高精度GNSS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约35%,预计2018年高精度产值有望达到168亿元。我们认为,随着我国对高精度定位应用对大量行业的普及,加之更多的新兴行业对高精度应用需求的不断释放,高精度市场未来增长空间较大。

近年来我国高精度行业发展迅猛,国内厂商已基本占据国内高精度GNSS市场的主导地位。国内高精度 GNSS 市场主要由华测导航、中海达、南方测绘三家公司主导,根据《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市场研究报告》,2017年三者共占有市场约80%的份额。随着高精度GNSS产品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一些新厂商也开始聚焦特定的细分市场,如星网宇达(侧重驾考应用)、司南导航(侧重农机导航)等,但市场份额仍较低。由于高精度 GNSS 行业属于典型的高技术产业,存在较高的进入壁垒且客户的忠诚度较高,市场竞争结构较为稳定。

华测导航、中海达和南方测绘三家龙头公司的业务领域重叠度高,但也有各自的特色。华测导航主营高精度GNSS产品,根据2017年报披露,其GNSS测绘仪器领域占据市场近20%的份额,位移监测系统也有希望成为公司的新的利润增长点;中海达拥有“GNSS 产品、GIS产品、海洋产品、系统工程”四大核心业务,已成长为国内GNSS龙头企业,近年来开始拓展光电产品、三维激光、特种车辆及船舶导航与监控等业务领域;南方测绘主营专业测绘器、地理信息产品,是国内GNSS测绘仪器出货量最大的企业,未来有望继续保持传统装备的销售优势。

大众(个人)消费市场主要包括车载应用、移动终端应用(如智能手机)、智能穿戴、个人位置服务应用、游戏娱乐应用等。

车载导航服务有望成为北斗民用化的突破口

近年来,车载应用是大众应用市场最稳定的增长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的数据,我国2016年汽车后装市场终端销量约800万台,后装市场终端销售收入超176 亿元;前装市场终端销量突破550万台,前装渗透率接近20%,前装市场终端销售收入超303亿元。 2016 年车联网用户规模突破1600万,车联网渗透率接近8.24%,市场规模达到192亿元。

虽然智能终端导航市场较大,但是由于北斗系统的技术还不成熟,进入市场时间较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GPS在该市场依旧会占据统治地位。相比来看,我们认为车载导航服务有望成为北斗民用化的突破口。一方面是由于车载导航市场的技术要求不高,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相对较小,未来北斗企业可以通过不断提升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在这一领域获得一定份额;另一方面汽车导航终端对功耗的要求不如智能终端产品的要求高,北斗导航系统可以发挥其在精度、定位方面的优势。此外,中国北斗导航企业比国外的企业更加了解中国市场,具有本地化优势,能够提供更多本地化的服务。因此,随着未来车联网市场规模的扩大,车载导航系统应用也有望快速增长。

 

智能终端导航服务产业发展基础较好

智能终端导航服务是指将卫星导航与智能手机、智能手表等移动终端相结合来提供各种位置服务(Location Based Service,LBS),LBS的发展依赖于其在客户端的占有率,要求庞大的覆盖率,同时对精度的要求也很高。由于北斗卫星系统由于起步较晚,目前LBS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该领域主要由GPS占据,但伴随北斗通用芯片的面世,我国又有庞大的智能终端用户基数,可以为LBS的发展提供广阔的潜在市场,加上北斗系统在国内的导航定位精度高于GPS,因此,未来LBS的潜在市场空间较大,有望逐渐替代GPS。

投资逻辑:国产化替代设备投资确定性较高

 

根据我国北斗产业发展的“三步走”战略,2020年我国有望完成北斗导航卫星全球组网全球覆盖,我们认为在这个过程中北斗企业的市场空间正逐渐打开。国内市场培育起来的产业链中游设备终端企业已具备国际市场竞争能力,海外营业收入已具备一定规模,但相比较国际导航领先企业仍具备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在北斗系统用户范围扩大的背景下,我们认为设备终端公司将首先获益。在物联网快速发展背景下,类似共享单车、智慧城市等场景的新兴应用将推进上游芯片板卡等产品生产快速增加,此外,国家也对交通运输领域的北斗应用出台相关规划政策,因此芯片板卡类厂商将较快受益。由于北斗系统的系统特征以及地基增强系统的建设完成,在高精度定位领域北斗系统相较GPS具备优势,高精度行业应用除了在传统行业市场保持增长以外,在精准农业以及精准授时等领域,甚至包括在汽车自动驾驶领域都具备广泛的应用前景,从亊高精度行业应用市场和具备高精度运营服务资质的企业受益于市场需求的增长。

 

我们认为虽然实现终端产品的国产化替代道路曲折,但设备投资有望成为逆周期投资的先行者,确定性较高。从以上角度,我们建议重点关注北斗产业链中游终端设备生产并布局下游应用服务市场的企业,如:华测导航、海格通信等;同时建议关注北斗产业链上游芯片板卡生产企业包括:北斗星通、振芯科技等;关注上游有望率先取得突破的导航地图应用领域:四维图新;此外可以关注拓展高精度运营服务市场:合众思壮等。

 

风险提示:北斗产业发展的政策推进不达预期;中美贸易摩擦导致的对核心技术封锁带来的产业发展不确定性;国内经济超预期下行、汇率以及海外因素等导致的市场系统性风险。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